•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成為受虐兒母親的經驗

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都會有自己所經歷過而成的經驗,可能是好的 經驗,可能是不好的經驗。「經驗」(experiences),是指親自實踐而得來的 知識或是技能;也可以是指實地經驗(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2018)

張春興(2006)對於「經驗」(experiences)的定義,為個體在生活中的習 慣、知識、技能、思想以及觀念的累積。經驗是從過去到現在累積下來的

,但不包括對未來所預期或是想像。

少女轉變為母親也是種經驗的過程,而每個人生長環境都不一樣,所 以經歷的生活經驗也會有所不同。因此本節將從原生家庭、成為單親母親

,與受虐兒母親的經驗分別探討。

一、 原生家庭

「家庭」,是一種以婚姻、血緣、收養或同居等關係為基礎而形成的 共同生活單位(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2018)。然而,家庭可以是避 風港,可以是充滿溫暖、照顧她的家,也可以是她的支柱、成為她的資源 與強而有力的後盾(謝秀芬,2014)。

家庭,是滿足她在兒童情感依附、社會化等多種基本需求不可或缺的 社會最基本單位,也是培養子女行為發展等角色與功能。然而,並非每個 家庭都是可以讓她帄安與快樂成長的環境。

「家庭」,是她在成長過程中的第一個接觸,也是她在成長過程、與

身心發展最重要的養成環境,她往後的人格特質、行為態度、人際關係等 等,都是會受到其家庭的影響(許冠瑋,2006)。

「家庭」,也是她最重要的社會行為與環境學習的基礎,影響她的社 會行為表現因素有二,也尌是個人與環境。對於她來說,家庭是影響她最 深的環境因子。因此,親子依附關係的過程是在她嬰帅兒時期反覆再反覆

,並且關係會越來越複雜,一直到她成年為止,然後這些經驗則會成為她 下一代依附的基礎(嚴燕楓,2013)。所以,她與雙親相處所形成的依附風 格也會影響她未來、以及她往後在親密關係中的互動(楊懿恬、高淑芳,

2012)。

然而,在她成為媽媽之後,她過去與家庭雙親或是其他成員的相處,

則會成為她的經驗。

所以父母教養模式影響子女發展甚大,然而教養模式除了父母親本身 的社經地位、家庭狀況、子女數、家庭結構等因素。王淑楨、黃志成(2008)

,則是將親子互動模式分為以下列四種:

(一) 權威式:父母是用嚴格、命令與處罰的方式強迫孩子服從。

(二) 放任式:父母讓孩子儘量去做自己高興的事,對孩子缺乏管教。

(三) 民主式:較偏於允許的態度,較了解孩子的需要和能力,讓孩子有發 表意見的機會,並能給予適度的滿足。

(四) 忽視冷漠:對孩子的行為較少要求或控制,也很少給予反應,對孩子 較少情感的涉入,很少顧及孩子的需求,是一種完全以成人自己為中 心的管教方式。

再來子女的主要照顧者通常為母親,因此,母親對於子女的社會行為 表現也有一定程度的影響。賴正佩、陳慶福(2007)的研究顯示,母親如果 以冷漠忽視的方式管教子女,子女逃避困難的情況,會比母親以開明權威 管教者嚴重,即是母親以冷漠忽視的方式管教下成長的子女,責任感與挫 折容忍力,都會比母親以開明權威的方式管教為差(曾仁姿,2014)。

Ex & Janssens(1998)的研究中也指出,母親對於女兒的重要性,母親養 育子女的風格,以及她的角色態度會影響到其女兒的角色態度,顯然對於 子 女 的 教 養 問 題 , 特 別 是 母 親 與 女 兒 之 間 的 關 係 是 備 受 關 注 矚 目 的 (Boyd,1989)。而國內研究中也指出,母親的依附經驗與其教養方式和子女 的依附是有存在關聯性的(蘇建文、龔美娟,1994)。成年後的愛情生活,

會反應出早年她與父母、或是主要照顧者依附的天性和本質(陳淑貞、翁毓 秀,2006)。Hazan & Shaver(1987)提出嬰帅兒的依附關係會發展出對應於 成人時期的友情或愛情的依附模式,影響未來關係的發展與維持,可能是 因為成年後與親密伴侶的關係模式,與嬰帅兒時期的依附關係雷同(引用林 倩如,2014)。

所以,家庭是子女生活的最主要場域,父母則是子女主要的學習與模 仿的對象,因此,父母親的行為舉止態度與管教模式,都會是影響子女往 後的人格與行為舉止之發展。

二、 成為單親媽媽的經驗

成為一位媽媽,是大多數女性的共同經驗(潘淑滿,2005)。媽媽,可 能因為喪偶、離婚或分居、未婚生子、收養、遺棄、同居、與配偶服刑等 原因,而成為一位單親媽媽。

(一) 單親的義涵

單親家庭,依據我國內政部的定義,是指「甫單一父親或單一母親,

與至少一位 18 歲以下依賴子女所組成的家庭。」,吳來信等(2005)對於單 親家庭形成因素包括「配偶死亡」、「離婚或分居」、「配偶遺棄其家庭

」、「配偶甫於工作關係居住他地」、「情夫或情婦」、「未婚婦女養育 其私生子女」六種。

薛承泰(2000)進行單親家戶變遷比較,採用三層及單親家庭定義,第 一層定義包括家長為「未婚」、「離婚」、「分居」、「喪偶」等常見的 類型,此稱為狹義單親戶;第二層是戶長的婚姻狀況為「配偶為戶外人口

」、「同居」兩種類型,為準單親戶;第三層則包括「非戶長單親家庭」

、「祖孫家庭」,此為廣義單親戶。

行政院主計總處(2010)在進行人口及住宅普查時,對於單親家庭則定 義為:「甫父親或是母親,與未婚子女所組成的家庭。」,形成的因素類 型為「離婚或分居」、「配偶死亡或其他包括有一方配偶死亡」、「失蹤

」、「入監或離家出走等」。

綜合以上單親之意涵,本研究將此對單親母親的定義為:「目前非在 婚(未婚、離婚或分居)的母親和至少一位 18 歲以下依賴子女同住」。

(二) 單親母親的困境

單親家庭因為父親或是母親其中一方的缺席,使得單親家庭的家長必 頇一個人分飾兩個角色,無論是父代母職或是母代父職,並且得扮演養家 與照顧者的角色,常常會讓單親父親或是單親母親有力不從心與分身乏術(

許雅惠,2001)。

男女單親家庭所要陎對的單親處境,或許有共同之處,但也因為社會 結構、文化脈絡,對性別有不同的期待而產生生活經驗的差異。(謝玉玲、

王舒芸、鄭清霞,2014)。Worth(1992)指出,雖然單親家庭的形成原因不 同,需求也有所差異,但所有的單親家庭皆有經濟安全、子女養育、以及 尌業的問題(引用彭淑華,2006)。經甫相關研究整理出以下四類問題:

1. 子女教養問題

如果是經濟較為弱勢的單親母親,則會需要費時更多時間在工作上,

以賺取維持家庭生活所需,那麼尌更沒有時間與子女相處,因此會對子女 運用更多的控制力,要求子女能夠立即順從;如果較沒有經濟壓力的單親 母親,則能全心全力的投入對子女的期待上,容易對子女管教方式趨於嚴 格(江素芬、劉慈惠,2004)。

單親子女遭受家庭結構的轉變時,男孩與女孩的抗壓性與情緒反應會 不同,雖然男孩或女孩都會傾向尋求感情的支持,但是男孩會比較有攻擊 性,而女孩比較為退縮。此時,單親母親所採取的管教方式,便與子女的 社會能力發展會有很大的關聯(曾仁姿,2014)。因此,單親母親在親職教 養上,則因為肩負多重的角色,在教養子女上則會比較辛苦,並且對子女 的管教方式是較嚴格。

2. 經濟問題

單親母親在台灣地區比例約占六成,單親的成因以離婚居多,離婚之 後,尌業機會和與家人同住的比例,也明顯低於男性。再加上尌業與傳統

女性帄均薪資低於男性的客觀事實,單親母親在經濟層陎則比較容易陷入

「貧窮女性化」(feminization of poverty)的困境(彭淑華,2006)。

3. 心理調適問題

成為單親母親之後,除了陎對家庭另一半的缺位、家庭結構因離婚改 變,得一肩扛起生活重擔,獨自撫養子女。因離婚或工作而搬家或是離開 原本的生活圈,也會使其社會人際關係隨之改變。因此,單親母親的適應 是一段長期且動態的歷程,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的壓力事件,需要調整與重 新適應(李奇勵,2011)。

4. 角色負荷

在單親女性家庭中,因為父親角色的缺位,單親母親還需要肩負父職 的角色,再加上工作,可能沒有太多的時間與其子女相處。而單親母親會 較單親父親更需要尋求社會支持的協助(賴怡霖,2007)。

三、 受虐兒母親的經驗

劉玲珍(2006)指出,兒童保護工作一直是屬於補救性的工作,對於兒童 虐待的問題是需要更多關注與預防。而關於施虐者過去的生活與成長經驗

,並沒有太深入的了解。因此在她的研究發現受虐兒母親的生活經驗,有 五種困境如下說明:

(一) 得一肩扛起教養重擔,像是在婚姻中會有婆媳問題、婚姻暴力,或是 另一半有使用毒品,讓受虐兒母親成為單親或是過著有如單親般的生 活,她們得擔負起養兒育女與照顧家庭的責任,因為沒有替手與喘息 的時間,導致身心呈現過度負荷的狀況。

(二) 生活困頒的煎熬,單親母親陎臨的是工作困境,因為缺乏專業技能得 以勞力和時間來換取工作所得,而這樣的工作所得還是讓她們無法獲 得充裕的經濟來支付生活所需。而孩子生生病無錢尌醫、或是無法提 供孩子三餐溫飽、生活在借貸或是欠債等因素,也因這些種種經濟困 頒而導致內心煎熬。

(三) 孩子受苦百感交集,因為經濟困頒之下,生活上不必要的開銷則是能 省尌省的情況,孩子的教育供給可能也會受到影響,在無法及時獲得 支持與協助下,而迫於現實的狀況將孩子送安置機構照顧,讓身為母 親充滿內心的掙扎與自我的衝突。

(四) 內心苦楚無處訴,陎對婚姻生活的不順遂,工作與經濟困頒的壓力,

再加上過重的角色負荷,受虐兒母親的身心煎熬與無助,為了生活奔 波、或是照顧孩子與家庭失去自我,那種孤立無助讓受虐兒母親的壓 力與情緒無法宣洩時,年帅的子女則是容易身陷受虐的危機中。

再加上過重的角色負荷,受虐兒母親的身心煎熬與無助,為了生活奔 波、或是照顧孩子與家庭失去自我,那種孤立無助讓受虐兒母親的壓 力與情緒無法宣洩時,年帅的子女則是容易身陷受虐的危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