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我國國中技藝教育學程發展與現況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我國國中技藝教育學程發展與現況

我國國中技藝教育自民國 63 年至今,已將近 50 個年頭,期間因社會 環境的變遷、教育政策的改變等,國中技藝教育實施方式也不斷修正,以 期帶給學生最大的學習效益,本節將以文獻探討法回顧技藝教育發展沿革,

包含每個時期的時代背景與技藝教育實施方式;後再了解技藝教育學程的 理念及內涵,最後探討針對研究主題,探討臺北市國中技藝教育學程的實 施現況。

壹、我國技藝教育發展沿革

我國技藝教育發展自民國 63 年至今,依照不同時期、不同政策的實 施,約略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一、加強國民中學技藝教育辦法階段(63 年至 81 年 8 月)

我國自民國 57 年起開始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實施以來,無論是 國民中學的教育、國民的素養都有顯著的提升。但因社會環境的變遷,社 會逐漸重視文憑,在升學主義掛帥的影響下,部分不具學習傾向的學生未 被重視,逐漸被忽略,國中學生因學習挫折而中輟的比率逐年提升,青少 年的犯罪率也不斷升高(教育部,1993)。

為了解決多年來國民中學教育的偏失現象,以及落實因材施教、教育 機會均等等教育理念,教育部遂於民國 63 年依據《國民教育法》第七條 規定:「國民中學應兼顧學生升學及就業之需要,加強職業課目及技藝訓 練。」而發布《加強國民中學技藝教育辦法》,規劃讓國中三年級具有技 藝性向的學生接受為期一年的技藝教育,畢業後繼續就讀職業學校的銜接 課程,讓學生能習得一技之長,此為我國國民中學開始實施技藝教育之開 端(楊雅文,1998)。

當時的技藝教育實施方式有兩種:一為學校自行設立技藝教育或實習

24

工廠或農場辦理,就如同現今的自辦式技藝教育學程;另一為委託鄰近職 訓中心、高級職業學校、專科學校、或高級中學附設技藝訓練中心協助辦 法,就如同現今的合作式技藝教育學程。

為了落實學生生涯輔導,提供不具學術傾向的國中學生學習技藝的機 會,教育部於民國 72 年推動之「延長以職業教育為主的國民教育實施計 畫」,針對不具學術傾向之未升學、未就業之國中畢(肄)業生,在高職端 成立「延教班」,透過學習技職教育,幫助學生習得一技之長,得以順利 就業。雖然教育部盡力推廣,但民國 80 年的統計指出,當時仍有百分之 四十左右的國中畢業生,未能繼續升學或就業,造成國家基礎人才培育上 的一大損失,有鑑於此,政府又持續進行下一階段的改革。

二、發展與改進國中技藝教育方案階段(82 年至 90 年)

民國 82 年,教育部研擬並試辦「發展與改進國中技藝教育方案—邁向 十年國教目標」(教育部,1993),其內容如下:

(一)落實職業陶冶及生涯輔導課程,建立學生職業觀念,陶冶職業興趣。

(二)輔導適合接受技藝教育之學生,修讀技藝教育課程及繼續就讀技職 學校,培育健全的基層技術人才。

(三)導正國民中學以升學為導向之教學之作法,促進教學正常化;提供 學生多元化學習發展課程,落實適性教育的目的。

(四)減少國民中學中途離校學生比例,並降低國民中學層級青少年犯罪 比例。

(五)輔導身心障礙學生接受職業教育與訓練或養護與復健。

有鑑於國中畢業生未升學未就業比率依然很高,故教育部修正民國 82 年的計畫為「擴大推動第十年國民技藝教育」,並於 85 學年度擴大辦理,

讓國中學生在國二時先修讀職業陶冶課程,加強對職業的認知與試探;國 三時開辦技藝教育班,提供具技職傾向的學生學習職業基礎教育,畢業後

並設延教班予以銜接,讓這些學生能接受第十年技藝教育後再就業。

隨著產業結構變遷,教育生態也與以往不同,為了因應多元入學方式,

民國 84 年,教育部修正職業學校法第四條和第十四條,職校入學方式朝 向多元發展,並將「延教班」更名為「實用技能班」,正式成為學制,其 修業年限可分為一年段、二年段、三年段,得分年修習。並擴大於國二下 學期辦理「職業試探與輔導活動」。希望透過職業試探與技藝教育課程的 實施,加強對學生職業性向的陶冶,讓學生能適性發展,並建立完整的技 職教育體系,以培養健全的國民與社會所需要的優秀技術人力,最終期能 達到因材施教的理念(教育部,2001)。

三、技藝教育改革方案階段(民國 90 年至今)

由於產業結構的變遷、技術人力結構的改變、社會對教改的期望、高 中職學齡人口減少等因素,職業教育遭逢極大的挑戰,在民國 85 年試辦 綜合高中後,職業學校數逐年減少。新修訂國民教育法之後,國中技藝教 育的實施沒有法源依據,且其過早分流之措施有違國民教育法,為因應時 空變化、教育改革需求,且依據相關統計資料,以及教育部中部辦公室與 縣市政府業務承辦單位之意見反應,皆認為技藝教育有進一步改造之必要。

於是於民國 88 年提出「技藝教育改革方案」,希望能調整現行技藝教育 辦理模式,使技藝教育逐漸回歸主流教育體系。該方案推動實施生涯發展 教育,以落實生涯試探理念;強化生涯輔導機制,提供多元、適性的就業 導向課程;建立橫向、縱向的轉銜機制;推動設立技藝教育資源中心,以 發揮地區性技藝教育資源整合與共享之功能(教育部,2001)。

因應九年一貫課程上路,為了兼顧學生基本能力的培養與適性發展,

運用「從做中學」的原理發展教材,從技能的實務活動中導向基本知能及 相關知識的學習,以加深學生生涯試探,教育部自 91 學年度起開始規劃 試辦國中技藝教育學程,93 學年度配合九年一貫第九年課程實施,將原本

26

的技藝教育班,改為技藝教育學程,以選修方式實施。對象為技藝表現優 異或對技能實習較有興趣的九年級學生,給予符合其能力、性向及興趣的 技藝教育課程之機會:輔導其習得行(職)業基礎知能為繼續升讀職校實 用技能班等奠定基礎,希望能改善學生中輟,及減少提早社會化而釀成的 社會問題。

技藝教育改革方案的內容包括:改革理念與目標、改革策略、實施期 程及相關配合措施等(田振榮,2000)。茲分述如下:

(一)改革理念及目標

為了因應多元入學、考招分離及課程改革等重要教育政策之推行,

並提供全體國民中學學生適性發展之機會,國中技藝教育應調整 現行辦理模式,回歸以學生為中心、以學校為本位之教育,提供 更多元、適性的就業導向課程。並透過生涯發展教育之實施,強 化生涯輔導機制,整合地區性技藝教育資源,建立完善之橫向、

縱向的轉銜機制,使技藝教育之運作更順暢。

(二)改革策略

依據改革理念與目標,技藝教育可從下列具體措施進行改革:

1、於國民中學階段實施生涯發展教育,以落實生涯試探功能;並 於高中職階段開設以學生為中心、學校本位的實用技能學程。

2、在各縣市規劃及設立技藝教育資源中心,以利技藝教育資源之 整合並可與技藝教育推廣工作小組配合,辦理技藝教育教師研 習活動,以提昇技藝教育教師素質。

(三)實施時程

國民中學階段,自 91 學年度起由國一開始實施生涯發展教育課程,

並於 93 學年度起於國三開設「技藝教育學程」;高中職階段則於 92 學年度完成「實用技能學程」試辦工作,並於 94 學年度起全面

實施。技藝教育資源中心部分,則於 90 年 11 月起進行試辦工作,

逐年擴大到每個直轄市、縣市各設一所技藝教育資源中心。

(四)相關措施

1、規劃改進技藝教育課程,修訂相關法令規定,如《國民中學生 涯發展教育課程實施要點》、《國民中學技藝教育學程實施要 點》、《高職暨高中附設職業類科學校實用技能學程實施要點》

及課程總綱與教學綱要等,並將生涯發展教育課程融入各領域 課程教學、彈性學習時數、選修課程及運用相關活動實施的具 體策略、作法等,提供國中學校教師參考使用。

2、培訓技藝教育師資,研訂技藝教師各項研習、進修等獎勵與補 助辦法,並建立技藝教育師資培訓之師資人才資料庫。

3、研議建立國中生涯發展教育的輔導機制,並研發具推薦輔導功 能之測驗量表及實施生涯發展教育所需之測驗工具,以強化技 藝教育的輔導功能。

4、在各縣市設立技藝教育資源中心,持續檢討改進技藝教育相關 問題。

5、為瞭解、追蹤技藝教育辦理情形,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應進行技 藝教育學程辦理學校之訪評工作。

目前全國各縣市技藝教育學程參加學生人數由 93 學年度的 28,450 人,

至 98 學年度已增至 47,357 人(教育部,2010),顯示國中技藝教育學程 的需求量持續增加中,國中端也經由實施相關心理評量,例如:「我喜歡 做的事」、「國中生涯興趣量表」、「多因素性向測驗」、「國民中學智 力測驗」、「賴氏人格測驗」等幫助學生選讀適合的技藝教育學程(徐昊 杲等人,2012)。技藝教育的發展越趨成熟,往後應參考相關研究的建議 持續做修正,以期帶給學生在生涯發展上更大的助益。

28

貳、國中技藝教育學程理念與實施狀況 一、國中技藝教育學程之內涵

因應九年一貫課程之實施,國中生涯發展教育應以學校為本位,為各 年級學生設計不同的重點課程:七年級為自我探索與生涯認知階段,可在 七年級時施作性向測驗,讓學生深入瞭解自己;八年級為初步生涯探索階 段,可安排學生進行職校參訪與職業試探,進而讓學生對某些職群感到好 奇,願意接受進一步試探;九年級為生涯試探階段,可依性向測驗結果,

輔導學生實際接觸職群,藉由實際體驗更進一步認識職群,以作為未來升

輔導學生實際接觸職群,藉由實際體驗更進一步認識職群,以作為未來升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