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使用之研究工具,為研究者自編之「我國國民小學朝會活動內容及其 意涵之研究」調查問卷與半結構式訪談大綱,基本上兩者內容差異並不大,差別 只在於調查問卷只在蒐集廣泛的意見資料,而進行訪談時則可做面對面的溝通,

以便讓受訪者能更深入表達其對相關問題的看法。

壹、研究工具之編製過程

一、擬定問題架構

依據本研究目的及文獻探討的解析,擬定本研究問題之基本架構為二個部 分,第壹部份為基本資料,第貳部分則針對待答問題提出以下三個問題層面:

(一)瞭解調查學校目前實施朝會活動的實際情形。

(二)瞭解調查對象對於學校目前實施朝會活動相關意涵的看法。

(三)瞭解調查對象對於學校未來實施學生集會活動的看法。

二、編製初步問卷與訪談大綱

當問題架構擬定之後,則依照文獻探討及研究者現場觀察所發現的問題轉化 成問卷的題目,並發展成初步的訪談大綱與調查問卷,以此進行初步的訪談,藉 以得到問卷修正的依據,再由指導教授增刪修訂,最後彙編成初步的問卷。

三、修正初步問卷與訪談大綱

初步問卷與訪談大綱編定後,曾請台中師院行政碩士班的學員及在大學教授 的友人,來協助檢驗問卷與訪談大綱的內容,以瞭解問卷題目與訪談大綱是否會 造成填寫上的困難及語意理解上的含糊不清,並刪除不合適的題目及填答選項,

以增加內容效度。

四、發展正式問卷與訪談大綱

研究者參酌各方的意見,與指導教授及師院多位教授的建議,加以補充或刪 減,並將文句不順、語意不明及題型呈現不當之處,做一番檢討與修改,之間並 不斷的進行訪談,以訪談對象的反應與回饋據以調整問卷及訪談大綱內容,再請 指導教授審核後修訂,而完成正式調查問卷(如附錄一),半結構式訪談大綱(如 附錄二)。

貳、研究工具之內容架構

本研究之調查問卷與半結構式訪談大綱共分為以下三個問題層面:

一、在九年一貫課程賦予學校本位自主的安排下,目前各小學實施朝會活動的 實際情形

從民國十八年朝會被列入於小學課程中正式實施起,我國各小學即依據國 定課程標準規定,於每天早晨固定實施朝會等集會活動。直至近年來九年一貫新 課程實施後,國內各小學才擁有部分的課程自主權,朝會活動也成為學校的本位 課程之一,於是過去近乎統一的朝會型態已不復見。如今在各小學自主的規劃 下,已無全國乃至全縣市統一的朝會內容及實施方式,甚至同一所學校亦常有所 變更。由於直至目前朝會仍是國內小學普遍的定期集會活動,因此,經由徵詢眾 人對於自己學校朝會活動的實施現況,應可更具體的瞭解到學校實施朝會的實際 情形,以供填答者進一步提供意見。

二、在學校本位課程自主的安排下,目前各小學實施的朝會活動蘊含哪些實質 意涵,是否已面臨一些問題有待克服

在學校本位課程自主的安排下,各小學除了延續以往部分的程序與內容外,

都紛紛根據自己學校的特性和學生的需求,規劃出不同的活動方式及學習內涵。

因此,研究者根據文獻探討所歸納分析的相關意涵,針對各學校普遍實施的程序 與內容,探詢眾人對於自己學校實施朝會活動的看法。並從中去發現目前朝會活 動所面臨的一些問題,藉以讓填答者重新思索在小學校園中,朝會活動應以何種 活動方式與內容來實施,才能彰顯學生集會活動應有的教育意涵。

三、在未來小學校園中,應該實施什麼樣的學生集會活動

由於受限於長期以來朝會活動的一些觀念與做法,因而至今仍有許多學校教 育人員,普遍將朝會視為習以為常的例行性活動,從未思索像朝會這種以學生為 主體的集會活動,應該呈現什麼樣的型態,才能讓學校的學生集會活動,發揮更 大的實質功效。故研究者參考中國大陸、日本及國內小學,對於學生集會活動的 相關做法與理念,亦參酌目前學校實施朝會活動所面臨的一些問題,並針對學生

集會活動在未來小學校園中,提出較具體的思考方向,以探詢眾人對於各種可能 方向的看法。

第四節 研究方法

本研究為針對待答問題提出合理的解答,以達成研究目的,主要採用下列 方法來進行研究:

一、以文獻探究法蒐集與待答問題有關的文獻,並對問題的背景、性質、發 展情形及實踐內涵等,加以深入探討。一方面藉以瞭解問題的內涵,俾能對本研 究問題的各個面向有所掌握;另一方面則將整理出來的問題,做為調查研究問題 的參考。

二、採問卷調查法以蒐集較具廣度的資料,藉以廣泛比較學校教育中主要的 相關人員,對學校實施朝會活動內容及其意涵的看法,並與半結構式訪問所得之 資料相互比較分析。

三、另以半結構性訪談法選取若干研究樣本,做為訪問調查的研究對象,進 行當面訪談,並在研究者向受訪者提出結構性的問題後,再詢以較開放性的問 題。一方面可瞭解受訪者對本研究問題的看法,另一方面則可呈現更多本研究文 獻探討所無法深入瞭解的問題癥結,以做為本研究結論與建議的參考。

第五節 實施程序

本研究的實施程序如下:

一、針對待答問題蒐集相關文獻資料,加以分析探討。

二、依所分析結果,以及文獻探討中所發現到的問題,預擬訪談大綱的問題。

三、選定若干與研究對象性質一樣的人員,進行模擬性的訪問。

四、修正訪談大綱,並據此編成初步問卷。

五、修改初步問卷,編成正式問卷。

六、寄發問卷,實施問卷調查,同時進行半結構性的訪談。

七、回收問卷,並對未寄回問卷的學校寄發催收請託信。

八、統計並分析問卷所得資料;整理訪談所得資料。

九、撰寫結論與建議。

第六節 資料處理

壹、調查問卷之資料處理

本 研 究 問 卷 有 效 樣 本 的 資 料 處 理 , 是 以 社 會 科 學 統 計 套 裝 軟 體 程 式

(Statistical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簡稱SPSS)10.0 版進行分析,

由於調查問卷多屬選擇題,所得資料屬於類別變項資料,是以採用次數、百分比 統計方法進行統計資料分析,並統計每一題、每一選項的反應人數及其百分比,

用以分析各類人員對於各題問卷內容的反應情形。

然而,因調查問卷中的第一個問題層面,主要在調查台中縣160所公立國民 小學目前實施朝會活動的現況,故屬於學校事實資料的調查範圍。因此每一所學 校雖各有6人(包含行政人員、教師及學生家長各2人)接受問卷調查,但基於行 政人員通常較瞭解學校朝會活動的實際運作情形,所以研究者在處理調查問卷第 一個問題層面的資料時,即採用行政人員的問卷調查為學校的樣本依據,若有任 何不明處再以電話詢問學校的相關人員。

貳、半結構性訪談之資料處理

研究者寄發調查問卷之同時,並運用訪談大綱對於部分研究對象進行訪談,

所得資料在於輔助說明問卷調查所得數據的意義,以深入解釋問卷調查之結果,

並做為補足調查問卷深度之不足。因此,研究者首先根據訪問錄音的結果謄成文 字稿,並依照本研究所要探討的主題,將受訪者的想法整理成若干分類項目;其 次在同一分類項目之下,將不同受訪者之相似或相佐的想法一一列出;再依照調 查問卷題目,而與調查問卷所得資料的統計結果,進行逐題的分析討論與說明。

至於訪談人員的相關資料經整理於附錄三,其中對於「引用資料來源代號」

說明如下:例如(訪行 1,01/04),第一個字「訪」代表該資料來自訪談,第 二個字「行」代表受訪者身份類別,「行」代表行政人員,「師」代表教師,「家」

代表學生家長,「生」代表學生,第三個數字「1」代表在該受訪者身份類別中,

第幾位受訪者,第四個數字「01/04」代表這一次訪談的日期是在 1 月 4 日。

第七節 研究限制

本研究限於研究者本身能力及相關因素,大致仍有以下三方面的研究限制:

一、在研究問題方面,本研究主要在探討學校實施朝會活動的內容及其意 涵,從過去、現在、到未來的發展情形,故較少涉及朝會活動與學校組織文化的 互動關係,也甚少針對朝會活動的儀式及活動課程等相關問題做探討。

二、在文獻探討方面,有關我國朝會活動之發展沿革及其時代意涵部分,限 於部分年代已遠,加上朝會活動的相關議題甚少有學者探討此類問題,於是在相 關研究文獻不夠充足的情形下,因而較難做周延的探討。

三、在研究對象方面,因個人能力有限,本研究樣本僅以台中縣公立國小的 相關人員為主,並未包含國中部分,也未擴及其他縣市,故無法針對國內國中、

小及各縣市的實施現況,做更全面性的分析比較。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討論

本研究問卷調查所得之資料,經由次數及百分比的統計,其各大題各選項的 填答情形分別列於表 4-1 至表 4-47。針對問卷內的各個層面,接受問卷調查與 訪問調查的人士分別有許多意見,以下即就問卷調查資料的統計結果與訪問調查 所得的資料,逐題分析與說明。

首先,針對問卷「基本資料」欄的「學校地區」背景變項,部分受訪者表示 在選擇時會有所困難,其理由是不太確定自己學校是屬於台中縣山、海、屯哪一 個分區,尤其是對於學生及學生家長方面,並且連學校的行政人員及教師都有不

首先,針對問卷「基本資料」欄的「學校地區」背景變項,部分受訪者表示 在選擇時會有所困難,其理由是不太確定自己學校是屬於台中縣山、海、屯哪一 個分區,尤其是對於學生及學生家長方面,並且連學校的行政人員及教師都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