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我國水泥製造產業沿革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46-55)

第三章 水泥製造產業概況與分析

第二節 我國水泥製造產業沿革

我國水泥製造業始於1915~1917年,當時主要係由日本人投資設廠,期間經歷了 日本人經營、國營、開放民營等型態,而整體國內水泥製造業的發展沿革階段則詳述 如下:

首先在萌芽期發展方面,國內水泥製造業始於日本人投資設廠,於1917年先後成 立淺野水泥株式會社(高雄)、化成水泥株式會社(蘇澳)、及日本南方株式會社(竹東) 等企業,台灣光復後改組為台灣水泥株式會社,且在廠房重整後,年產能逐步提升,

也奠定國內水泥製造業發展的基礎。

自1954年起,在成長期方面,此階段為水泥廠開放民營的時期,除台灣水泥移轉 民營外,尚有永康、嘉新、建台、東南、啟信、亞洲、環球、正泰、信大、力霸、南 華、欣欣、幸福等業者加入民營的行列。此外,政府也於此時期實施第一期經濟建設 計畫,在各項工程建設持續興建下,水泥市場之需求規模也逐漸擴大。

在起飛期方面,由於國內房地產景氣開始呈現翻揚,加上政府亦推動十大建設計 畫,因此整體水泥需求量於1980年達到1,330萬公噸的水準。

在成熟期方面,1986~1993年在政府加速推動重大公共工程、以及建築業者於全

面實施容積率管制前搶建下,水泥需求呈現持續成長局面,惟1994年後受到房地產景 氣陷入衰退、公共工程執行率偏低的影響,國產水泥的產銷規模出現衰退的現象。值 得一提的是,在此時期,政府取消水泥進口關稅,開放國外水泥進口,使得進口水泥 在國內市場佔有率自1988年後開始逐步擴大,爾後1990年政府亦宣布開放中國水泥熟 料間接進口。

在產業東移期方面,鑑於水泥工業對國防及民生之重要性,與台灣西部石灰石礦 源漸趨枯竭,政府未雨綢繆,自1984年開始評估「水泥專業區」之可行性。1986年為 因應台灣西部石灰石礦源不足,引導水泥工廠東移,並促使東部石灰石礦源之有效利 用,政府制訂「水泥工業長期發展方案」。1991年敲定以「花蓮和平地區」規畫為「水 泥專業區」之地點,並正式列入六年國建計畫中,確定國內水泥工業東移是政府既定 政策。

而台泥加入和平水泥專業區後,一、二號水泥窯各280萬公噸的產能已分別於2000 年10月、2001年5月開出。而位於西部的水泥廠,礦權期限均普遍已於1997年底到期,

且亞泥的新竹縣赤科山礦區、幸福水泥宜蘭縣蘇澳及花蓮縣和仁等礦區,其採礦權年 限也陸續於2003年、2004年到期,此皆宣告台灣西部石灰石礦權的結束。有鑑於西部 石灰石礦源日益枯竭,政府已不再開放開採,因而現階段業者的石灰石礦權多分布於 宜蘭、花蓮等地,如台泥、亞泥、信大、力霸等,故未來水泥製造業的地理分布將更 形偏向東部地區。

在開放赴中國投資期方面,隨著台灣採礦的資源日漸稀少,台灣西部水泥廠採礦 權已於1997年底到期不再展延,以及民眾環保意識高漲,致使台灣水泥產業發展正面 臨瓶頸。在投資環境日趨惡化情況下,以及1997年7月政府開放水泥業至中國設廠,

加上有鑑於北京奧運及上海世博將帶動中國龐大周邊商機,國內水泥製造業包括台 泥、亞泥、環泥、嘉泥等紛紛至中國進行設廠布局,以搶奪中國龐大的內需市場需求。

而2004年4月中國當局雖實施經濟降溫政策,但對我國水泥業者的影響尚屬有限,主 要是由於赴中國的投資多來自母公司的自有資金,且台商所設立的水泥廠皆為高標號

水泥的生產基地,中國當局對此部分的投資案基本上是持以鼓勵的態度,因此台商並 不會受到中國銀行貸款的控制;另外雖然經濟降溫政策恐使水泥下游需求面略受影 響,短期中國水泥報價出現下跌現象,但因台商所生產的高標號水泥持續處於供不應 求階段,故兩三年內業者高標號水泥的產銷情況仍屬樂觀。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下 半年中國的市場供需已持續獲得改善,主要是北京奧運、農村建設與交通建設計畫所 帶動的基礎建設密集動工,使中國市場對水泥等建築材料的需求出現增加,供給面則 因出口退稅政策取消、京都議定書減廢效應、產業結構進行調整而使產能增幅減緩,

且政府獎勵企業間的合併與整合將改善市場過度競爭的局勢,此皆將使中國水泥價格 緩步上揚。

而2004年廠商所面臨的國內下游應用市場景氣,不同於2003年因部分重大公共工 程的水泥需求高峰期已過,以及民間房屋建築需求不如預期,而面臨下游終端應用需 求較2002年衰退的現象,2004年不但公共工程對於水泥的需求趨增,住宅工地開工量 增加、高科技業者的土建廠房工程陸續發包更是擴大水泥市場規模的主因。而2005 年雖然新十大建設陸續啟動、重大公共工程持續施工,且房地產景氣尚不至於出現衰 退現象,皆對國內水泥的需求量有所支撐,惟2004年同期基期已高,且總體經濟成長 亦走緩,因而產銷量與產品報價推升的幅度有限,故2005年水泥製造業景氣成長動能 已出現趨緩。2006年國內水泥製造業銷售值則因基期較高、外銷成長動能消退而陷入 小幅衰退走勢,幅度為1.81%。雖然外銷報價調幅減緩、來自於進口品的競爭壓力開 始增強等因素使2007年國內水泥製造業者之本業獲利缺乏上攻動能,但由於2007年中 國的水泥製造產業政策與市場需求成本將有利於在中國投資布局的台灣水泥廠之營 運,且台泥(柳州廠、台泥貴港、台泥英德廠)、亞泥(江西與湖北廠)之新產能持續投 入、中國水泥報價於旺季時有機會出現上漲皆可望為廠商轉投資中國之獲利注入成長 動能,加上其他轉投資事業的獲利貢獻與處分利益認列入帳,因此部分廠商2007年獲 利表現頗佳。

至於2008年水泥製造業的景氣表現方面,不論是公共工程或是房屋建築工程皆不

佳,前者主要是1~7月大宗建材價格飆漲阻斷營造業者承攬公共工程的意願,且政府 不論是公共工程的進度或招標進度也皆呈現遞延狀態,導致政府公共工程對於本產業 的需求未如預期,而5~12月國內房市景氣反轉下修也使房屋建築工程對於水泥的需求 表現不佳,在此情況下,2008年水泥製造業的內銷量持續呈現衰退走勢;而外銷市場 需求方面,美國因次級房貸風暴及後續的金融風暴而重創對我國水泥的需求,但在我 國業者積極開拓新外銷市場(如歐洲、中東、奈及利亞、新加坡、越南等)有成下,2007 年水泥製造業的外銷量仍為成長走勢,但已呈現增幅減緩態勢;此外,2008年國內上 市櫃水泥製造業者的本業獲利除幸福、東泥外,其餘均陷入衰退態勢,跌幅介於 14~61%,甚至環泥亦呈現虧損1.29億元的狀態,主要是受到1~7月煤炭價格高漲導致 廠商製造成本大增、產品價格尚無法完全反應成本遞增態勢、需求不振導致水泥出貨 折扣加大、水電與石粉等原物料價格調漲的衝擊,在此情況下,國內兩大水泥製造龍 頭業者—台泥與亞泥全年毛利率各僅達8.81%、15.66%,各較2007年遞減4.51、3.99 個百分點。

2009年國內水泥製造業銷售值為-11.14%,跌勢遠超過2008年-1.74%的水準,顯 示2009年以來本產業市場規模呈現萎縮態勢,主要由於上半年政府積極祭出的擴大內 需方案對於水泥並未達到實際效益,加上水泥來自於民間廠房訂單因上半年廠商建廠 意願低落而快速萎縮,甚至國內房屋供給的釋出量將持續萎縮,相對不利於房屋建築 市場對於水泥的需求所致,因而儘管水泥製造業的外銷市場呈現成長態勢,但依舊不 敵內銷市場需求的疲弱。

在內銷市場的顯著成長帶動下,總計2010年水泥總銷量仍為成長走勢,年增率為 5.07%,生產量增幅則為2.49%,顯示在國內下游應用端需求的增溫下,2010年以來 整體水泥產銷量的規模已轉為成長走勢,擺脫2009年衰退生產量、銷售量各衰退 8.20%、7.08%的陰霾,惟2010年全年水泥內銷報價、外銷報價各較2009年下滑 16.93%、3.88%,故2010年國內水泥製造業的銷售值年增率為-0.25%;至於2011年以 來的市況方面,水泥製造業者因水泥內銷報價持續處於低檔而尚未調漲,而主要原物

料—煤炭的國際報價卻因歐美暴雪、澳洲大水而衝高至每公噸100美元以上的價位,

故國際高價煤炭將使2011年首季水泥製造業者的本業獲利再度出現下滑態勢。此外,

雖然2010年前三季報水泥製造業者赴中國轉投資獲利,僅台泥表現相對較佳,但由於 第四季當地水泥報價受惠於同時面臨限電與緊縮過剩產能而快速調漲,因此已大幅挹 注台泥、亞泥等廠商的單季獲利水準,表現優於市場原先預期,進而使2010年全年台 灣廠商赴中國投資水泥製造業的獲利狀況獲得改善;至於2011年台系水泥製造業者的 中國轉投資獲利規模將可因價漲、購併及在建產能推升產量而優於2010年,甚至台 泥、亞泥將為此波中國水泥製造業大者恆大趨勢的受益者。此外,2011年3月11日日 本發生芮氏9.0規模的大地震,爾後並引發海嘯與核災事變,雖然災後將有重建的商 機,但由於國內水泥製造業者原先輸往日本的比重並不高,因此直接受惠於日本311 強震的機會不大,但仍可享有間接的效益,主要是日本重建的需求將推升國際水泥的 報價,因而使得我國水泥製造業者的外銷水泥價格可望順勢調漲。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2010年1~11月硅酸鹽水泥、水泥熟料的第二大出口國—台 灣,其國內八家水泥製造業者已於2010年10月初正式向關政司提出貿易救濟,此為繼 1992年7月對日本與菲律賓進口的卜特蘭水泥與熟料課徵反傾銷稅後,首度再對外國 業者提出傾銷的控訴,主要是由於2009年第四季以來中國低價水泥大舉進入台灣市 場,合計涉案的水泥出口量由2007年的156萬公噸成長至2010年前三季的182萬公噸,

且在台灣市場的佔有率頗高(佔台灣進口市場比例的90.3%),已直接影響2010年以來 台灣水泥內銷報價,總計全年相較於2009年下挫達16.93%所致,而2011年1月下旬經 濟部貿委會初判認定中國水泥傾銷對台灣產業損害成立,而後財政部於2011年4月初 步認定應該課徵反傾銷稅,台灣正式對中國課徵反傾銷稅(課徵到95%的稅率),將使 中國水泥及熟料出口至台灣的數量出現縮減,此也成為2011年兩岸ECFA早收清單生 效後,中國首宗遭台灣判決反傾銷的案例。

王智慧(2008)將傳統產業寡占色彩濃厚的水泥產業(1915~2012)的歷史區分為七 個歷史階段,整理如下表表7(取自「核心資源移轉策略、行銷策略與經營績效關係之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4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