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手足關係和同儕互動與領導才能發展之現況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第二節 手足關係和同儕互動與領導才能發展之現況

本節的主要目的在了解臺北市國中生「手足關係和同儕互動」與「領導才 能發展」之現況。以回收問卷的資料作為分析。分析資料中列出整體構面及各 構面平均數及標準差,以作為現況描述之依據。

壹、「手足關係」之現況

根據研究樣本在本研究量表上得分,求其在「手足關係」量表上各構面及 總量表之平均數及標準差,如表 4-2-1 所示。由於共有 168 位獨生子女學生不需 回答此部分問卷,因此此部分受試者人數為 868 人。

表 4-2-1

手足關係及各構面之現況摘要表

構面 人數 題數 平均數 標準差 平均數排列 臺北市國中生

手足關係

868 8 3.1895 .74553

親密關係 868 4 3.6046 .88517 1 競爭關係 868 4 3.2255 .96883 2

由表 4-2-1 可知,臺北市國中生的「手足關係」,其所得的平均數為 3.1895。

以手足關係各構面來看,「親密關係」之平均數為 3.6046,「競爭關係」之平均 數為 3.2255。本問卷量表採 5 點量表,換算各題平均數為 3 分,若此構面的平

均數超過 3 分者,可視為臺北市國中生在手足關係構面側重為何,反之,若此 構面的平均數低於 3 分者,可視為臺北市國中生對該構面側重程度較低。而就 本研究而言,臺北市國中生在手足關係,所得平均數在平均水準之上;從構面 來看,其高低順序為「親密關係」>「競爭關係」,反映出臺北市國中生對於手 足關係,偏向正面的感知與行為態度,尤其表現在當手足無法解決問題時,受 訪者多數願意幫助其手足,並且珍惜對方;另一方面,即使受訪者會因小事和 手足吵架,但多數不會和手足有敵視的關係與態度存在。

貳、「同儕互動」之現況

根據研究樣本在本研究量表上得分,求其在「同儕互動」量表上各構面及 總量表之平均數及標準差,如表 4-2-2 所示。

表 4-2-2

同儕互動及各構面之現況摘要表

構面 人數 題數 平均數 標準差 平均數排列 臺北市國中生

同儕互動

1024 10 3.8212 .50339

正向關係 1024 6 4.0775 .70712 1 負向關係 1024 4 2.5632 .78800 2

由表 4-2-2 可知,臺北市國中生的「同儕互動」,其所得的平均數為 3.8212。

意味著臺北市國中生的同儕互動良好,受訪者認同其同儕在活動上的鼓勵與陪 同,關係是正面的。同儕關係的建立為青少年發展歷程的主要特徵之一,同儕 間分享感興趣的資訊,透過互動獲得自我肯定與題生領導能力的可能。以同儕

互動各構面來看,「正向關係」之平均數為 4.0775,「負向關係」之平均數為 2.5632。顯示臺北市國中生在同儕互動上,多能與同儕自在的聊天或一起遊戲,

同儕有委屈或心事時,能在旁邊鼓勵或傾聽,相對的,受訪者並不會嘗試去影 響同儕的自主性,也不會過份要求同儕或是嘲弄同儕。

參、「領導才能發展」之現況

根據研究樣本之臺北市國中生在量表上得分情況,求其在「臺北市國中生 領導才能發展」量表上各構面之平均數及標準差,如表 4-2-3 所示。

表 4-2-3

領導才能發展及各構面之現況摘要表

構面 人數 題數 平均數 標準差 平均數排列 臺北市國中生

領導才能發展

1024 13 3.5655 .68319

領導特質 1024 4 3.8953 .69645 1 人際能力 1024 4 3.3345 .86508 3 概念能力 1024 5 3.4865 .77213 2

由表 4-2-3 可知,臺北市國中生的領導才能發展,就「領導才能發展」構面 而言,其所得的平均數為 3.5655。以領導才能發展各構面來看,「領導特質」之 平均數為 3.8953,「人際能力」之平均數為 3.3345,「概念能力」之平均數為 3.4865。臺北市國中生的領導才能發展整體而言,所得的平均數尚稱在平均水準 之上,意味著多數受訪國中生以積極正面的態度來看待自己的領導能力。

就領導才能發展各構面來看,其高低順序為「領導特質」>「概念能力」

>「人際能力」。換句話說,國中生對於自己是否擁有領導特質,持正向的態度,

而對於人際能力偏低的原因,推測可能國中生對於如何處理人際關係與人際溝 通的技巧上還待開發,對於自己是否能帶領群體,發揮領導特質的自信心較為 不足。細部來看,在領導特質中,多數受訪者認為自己是合群的、守承諾、負 責任並積極參與團體活動的人;在人際能力上,多數受訪者認為自己可以妥善 地分配工作任務給其他人;而在概念能力上,多數受訪者認為當遇到困難時,

可以找出問題的癥結,想出解決方式並作出重要決定。

肆、綜合討論

臺北市國中生的手足關係顯示為親密與競爭並存,且偏向為正面良好的感 知與行為態度。此與林佩蓉(2014)認為臺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之手足關係傾向中 高程度,以及馬湘苓(2011)認為手足關係是矛盾且正向和負向交織的研究發現相 同。而這樣正負向交織的手足互動,有溫暖的陪伴、情感分享,也有爭奪父母 偏愛的衝突對抗與競爭感,能促成人格特質發展,學習人際互動。

研究顯示臺北市國中生在同儕互動上,積極展現正向的情感支持與互惠分 享資訊及生活,偏向中高程度良好的同儕互動關係;符合人際關係需求理論與 社會交換理論,國中生在同儕互動中獲得愛與歸屬感,展現正向態度及行為,

以獲得同儕的正面酬賞,且不傾向強烈主張個人觀點及支配行為,表示臺北市 國中生在人際關係的同儕部分較壓抑「控制」的需求。

臺北市國中生知覺自我領導才能發展偏向中高程度,其中以個人領導特質 知覺程度最高,就教育心理學原理如比馬龍效應而言,學生自我價值高將可能 增加教育成效;因此,臺北市國中教育單位更應該啟發學生的領導才能發展,

達成學生自我實現。構面中以人際能力知覺最低,與黃貴連(2011)研究發現中部 國中生領導技能之團體動力部份最差的結果相符。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手足關係和同儕互動」和

「領導才能發展」之差異分析

壹、不同背景變項的手足關係之差異分析 一、不同「性別」的臺北市國中生手足關係之比較

本研究以 t 考驗了解不同「性別」的臺北市國中生在手足關係上是否有顯 著差異,如表 4-3-1 所示。

表 4-3-1

不同性別臺北市國中生手足關係之 t 考驗摘要表 手足關係

及構面

性別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t 值

親密關係

男 440 3.5494 .90413

-1.863 女 428 3.6612 .86264

競爭關係

男 440 3.2256 1.00997

.002 女 428 3.2255 .92581

臺北市國中生 手足關係

男 440 3.1619 .77986

-1.105 女 428 3.2179 .70829

*P<.05

由表 4-3-1 可發現 t 考驗的結果顯示,不同「性別」的臺北市國中生在「手 足關係」及各構面皆未達顯著水準,顯示不同「性別」的臺北市國中生在手足 關係上沒有顯著差異。

二、不同「年級」的臺北市國中生手足關係之比較

三、不同「家中子女數」的臺北市國中生手足關係之比較

本研究將臺北市國中生家中子女數分為「1 個」、「2 個」、「3 個以上」三組,

由於家中子女數 1 個的臺北市國中生並無手足,因此該項比較以「2 個」、「3 個 以上」二組進行 t 考驗,如表 4-3-3 所示。

表 4-3-3

不同家中子女數臺北市國中生手足關係之 t 考驗摘要表 手足關係

之構面

家中 子女數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t 值

親密關係

2 個 654 3.5959 .90592

-.5 3 個以上 214 3.6308 .81997

競爭關係

2 個 654 3.2267 .97722

.062 3 個以上 214 3.2220 .94498

臺北市 國中生 手足關係

2 個 654 3.1846 .75742

-.337 3 個以上 214 3.2044 .70947

*P<.05

由表 4-3-3 發現手足關係及各構面 t 考驗皆未達顯著,顯示不同家中子女數 的臺北市國中生在手足關係沒有差異,意即家中有二個或三個或更多兄弟姊妹 對於手足關係良好與否並無影響。

四、不同「家中排行」的臺北市國中生手足關係之比較

據 Scheffe 事後比較得知,在「親密關係」構面,「么子/么女」高於「長子/長女」

得分達顯著,表示「么子/么女」較「長子/長女」在手足關係上更正向。在「競 爭關係」構面,「長子/長女」高於「么子/么女」得分達顯著,表示「長子/長女」

較「么子/么女」在手足關係上更有競爭意識。

貳、不同背景變項的同儕互動之差異分析 一、不同「性別」的臺北市國中生同儕互動之比較

本研究以 t 考驗了解不同「性別」的臺北市國中生在同儕互動上是否有顯 著差異,如表 4-3-5 所示。

表 4-3-5

不同性別臺北市國中生同儕互動之 t 考驗摘要表 同儕互動

之構面

性別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t 值

正向關係

男 525 3.9632 .68619

-5.377*

女 499 4.1977 .70953

負向關係

男 525 2.6771 .80762

4.796*

女 499 2.4434 .74911 臺北市國中生

同儕互動

男 525 3.7070 .47644

-7.649*

女 499 3.9413 .50350

*P<.05

由表 4-3-5 可發現 t 考驗的結果顯示,不同「性別」的臺北市國中生在「同

由表 4-3-6 發現不同年級之臺北市國中生同儕互動之 F 值在「負向關係」及

「同儕互動」達顯著水準,意即不同年級的臺北市國中生,在同儕互動上有明 顯差異,且在負向關係構面也呈現顯著差異,表示不同年級的學生在同儕互動 上有顯著不同的行為模式與態度。

依據 Scheffe 事後比較得知,在「負向關係」構面,「九年級」得分高於「七 年級」和「八年級」達顯著水準;「八年級」得分高於「七年級」達顯著水準,

表示隨著相處時日增加,八、九年級的國中生,更容易對同儕施予負面的態度 或行為。同儕互動整體而言,「七年級」得分高於「八年級」和「九年級」達顯 著水準,表示七年級較八、九年級學生更重視同儕關係。

三、不同「家中子女數」的臺北市國中生同儕互動之比較

本研究調查臺北市國中生家中子女數分為「1 個」、「2 個」、「3 個以上」三 組,不同家中子女數的臺北市國中生在同儕互動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如表 4-3-7 所示。

表 4-3-7

不同家中子女數臺北市國中生同儕互動之 ANOVA 摘要表 同儕互動

及構面

家中子女數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F

Scheffe 事後比較

正向關係

1 個 156 4.0203 .76840

.602 2 個 654 4.0882 .69720

3 個以上 214 4.0864 .69195

(續下頁)

表 4-3-7(續)

不同家中子女數臺北市國中生同儕互動之 ANOVA 摘要表 同儕互動

及構面

家中子女數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F

Scheffe 事後比較

負向關係

1 個 156 2.4407 .77205

2.233 2 個 654 2.5841 .77800

3 個以上 214 2.5888 .82454 臺北市

國中生 同儕互動

1 個 156 3.8359 .51743

.081 2 個 654 3.8193 .49226

3 個以上 214 3.8164 .52832

*P<.05

由表 4-3-7 發現同儕互動及各構面考驗皆未達顯著,顯示家中子女數不同的 臺北市國中生在同儕互動及各構面沒有顯著差異。

四、不同「家中排行」的臺北市國中生同儕互動之比較

本研究將臺北市國中生「家中排行」分為「長子/長女」、「中間子女」、「么 子/么女」三組,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了解不同家中排行的臺北市國中生在同儕 互動上是否有顯著差異,如表 4-3-8 所示。

表 4-3-8

不同家中排行臺北市國中生同儕互動之 ANOVA 摘要表 同儕互動

及構面

家中排行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F

Scheffe 事後比較

正向關係

獨生子女 156 4.0203 .76840

1.384 最大 378 4.0847 .71942

中間 72 3.9583 .67527 最小 418 4.1128 .67577

負向關係

獨生子女 156 2.4407 .77205

2.597 最大 378 2.5304 .76156

中間 72 2.6493 .80891 最小 418 2.6238 .80898

臺北市 國中生 同儕互動

獨生子女 156 3.8359 .51743

1.264 最大 378 3.8386 .50028

中間 72 3.7153 .53251 最小 418 3.8182 .49526

*P<.05

由表 4-3-8 可發現,不同家中排行的臺北市國中生在同儕互動及各構面皆未 達顯著水準,顯示不同家中排行的臺北市國中生在同儕互動上沒有顯著差異,

由表 4-3-8 可發現,不同家中排行的臺北市國中生在同儕互動及各構面皆未 達顯著水準,顯示不同家中排行的臺北市國中生在同儕互動上沒有顯著差異,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