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相關名詞與技術介紹

第一節 抗體藥物相關介紹

第二章 相關名詞與技術介紹

第一節 抗體藥物相關介紹

一、 抗體定義

抗體是身體的免疫系統為對抗外來物質(抗原,如細菌和病毒)而產生的一 種蛋白質復合體,而身體利用產生抗體對於這些外來物質有抵抗的能力,也有辨 識外來物質的能力,並結合抗原起特定的反應使得抗原失去活性。

然而抗體主要是由身體中的 B 淋巴細胞(B lymphocyte,見 圖 2-1 血球分類 與來源解說)結合抗原後,幫手T 細胞(helper T cell)會與其結合,幫助增殖分 化為漿細胞,漿細胞會再產生蛋白質,該蛋白質就是抗體,而抗體主要存於血清 等液體中,能與相應抗原作特異性的結合,產生中和的作用,而達到免疫的功能,

而活化後的漿細胞會轉化為記憶B 細胞(memory B cell)存於血液中;當人體接 受到第二次感染時,抗原與幫手T 細胞結合後活化了體內的記憶 B 細胞(memory B cell)轉化成為漿細胞進而製造抗體,見圖 2-2。當體內的 B 細胞遇到抗原時,

會被活化,而B 細胞內部細胞質會利用吞噬進去的抗原片段進行辨識,以及細胞 核進行基因重組,合成特定的抗體以對抗一個抗原的決定簇(epitope),每類 B 細胞辨識一個抗原決定簇,因此正常血液中,就會有多種B 細胞所產生的不同抗 體來對抗同一種抗原,此產生對抗同一種抗原的抗體就稱為多株抗體(Polyclonal antibody),通常會存在於血清(serum)之內.因此如果能夠選出一個被活化後 的B細胞,製造一種專一抗體的漿細胞進行培養,就可以從中獲得單純指針對一 種決定簇的單株抗體(monoclonal antibody)。

多株抗體可以辨識抗原不同的決定簇,其抗體主要負責辨識抗原的區域的氨 基酸序列也會因此有所不同,因此不同的B 細胞生產出來的抗體,就會有不同的 辨識標靶特異性,結合能力與中和能力也就會有所不同,相反的源於同一個 B

10

細胞對於該抗原就會產生相同的氨基酸序列抗體,俱有相同靶性能力的特異型抗 體,就會稱之為單株抗體,然而在醫學與藥物上大多都會使用這些單株抗體來作 後續的應用。

2-1 血球與淋巴細胞的來源分類

11

2-2 記憶 B 細胞製造抗體途徑

二、 單株抗體原理與目前技術發展

每一個 B 淋巴細胞會生產一種具有辨識單一抗原決定簇,但是正常被活化後 的 B 細胞有一定的壽命,不可能不斷的生長。而骨髓瘤(myeloma)是從細胞轉變 來的腫瘤細胞,是自然生成的,可以不斷分裂增生,進行細胞培養。但要B 細胞 自己轉變成骨髓瘤,機率非常的低,除此之外,無法確認這樣隨機產生的的骨髓 瘤產生的抗體是針對和種抗原,也很難知道這樣的骨髓瘤有無其他的變異。

Kohler G 和 Milstein 在 1975 年發表了生產單株抗體的融合瘤技術,該技術是 利用聚乙稀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 PEG),將特定抗原處理的 B 細胞及不產生 抗體的骨髓瘤融合成融合瘤(21; 22),此一技術突破,對於生技產業影響重大,因為

12

融合瘤可以向骨髓瘤一般持續的生長分裂,並針對已知抗原生產特定的單一抗體,

而主要的過程如圖 2-3,過程大致如下:首先將有興趣的抗原(或抗原片段)打入 老鼠體內,再從老鼠體內取出脾臟純化出 B 細胞後,經由 PEG 處理,再與骨隨 瘤產生融合瘤,經由培養基挑選出融合成功的融合瘤,再利用原本的抗原再去挑 選出所要的單株抗體。

2-3 Kohler G 和 Milstein 法利用骨髓瘤融合製造單株抗體

然而隨著生物科技的發展,科學家對於基因操控以及生物分子了解越來越 多後,逐漸演變成可以操控的細胞生物工程,將原本Kohler G 和 Milstein 所生 產的來自於老鼠的鼠源單株抗體(murine antibody),進行改造優化。由於原本 Kohler G 和 Milstein 所生產的抗體,是一個老鼠來源的產物,作為藥物使用在人 身上,人體會將其視為一個外來物質,很容易產生人體對抗它的抗體的排斥反 應,因此後來經由逐漸的技術改良,利用基因與細胞工程的方式,生產出的抗

13

體只有保留辨識抗原區域為鼠源的人鼠嵌合抗體(chimeric antibody),以及取代 更多鼠源區域的人源化抗體(humanized antibody),甚至可以利用改良的嗜菌體 方法,再以基因工程方式生產全人類的抗體(human antibody),來降低作為單株 抗體藥物時的人體的不良免疫源性,圖2-4。

2-4 單株抗體的種類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