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時代背景與生平

第三節 拉赫曼尼諾夫的作品風格

拉赫曼尼諾夫的音樂風格,正如阿薩耶夫 (Boris Assafjew, 1884-1949) 所 述:

二、「末日經」動機的大量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拉赫曼尼諾夫特別喜歡引用《末日經》動機在作品之中。末 日經是天主教安魂彌撒經文最長的一段,也是現在彌撒儀式當中僅存的五個「續 抒詠」(Sequence)之一。內容描述當世界末日的來臨,所有過世之人都復活,聆 聽最後的審判。《末日經》的音樂來源是來自於《安所經》(Exsequiae), 歌詞首 句是「主請救我!」(Libera me Domine)。見【譜例二-1】

【譜例 二-1】《安所經》第二獨唱詩節。

了《死之島》、《鐘》、《交響舞曲》及《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等作品。而《末日

19 Rachmanioff: Composer, Pianist, Conductor 1990 (Barrie Martyn) p.29 末日經動機

【譜例 二-3《拉赫曼尼諾夫 g 小調大提琴奏鳴曲》,第一樂章 第一主題。第 17-20 小節

其二出現在第三樂章,鋼琴旋律的部分,有別於第一樂章熱情奔放的情緒,

以寧靜、清澈的方式呈現。拉赫曼尼諾夫似乎藉此傳達心中淨化靈魂的概念。見

【譜例二-4】

【譜例 二-4】《拉赫曼尼諾夫 g 小調大提琴奏鳴曲》,第三樂章。第 62-68 小節

三、鐘聲

在祖國聽見的克林姆林宮、以及俄羅斯各個教堂悠揚的鐘聲,是一生縈繞刻畫在 他腦海裡的聲響,這深深地影響著他的創作。他說過:

「教堂鐘聲主導了我熟悉的所有俄國城市;基輔、莫斯科、諾福科羅德,從 年幼到墳墓,沒有作曲家可以跳脫他們帶來的影響。我童年最有趣的回憶和 諾福科羅德的聖蘇菲亞大教堂的四個鐘聲音符有關,四個銀鈴般令人流淚的 音符,如果我在作品中將鐘聲成功傳達給人們情感與情緒,那麼就是完全的

末日經動機

成功。」。20

因此鐘聲以各種方式和形式出現,例如 1904 年歌劇【吝嗇的騎士】(The Miserly Knight, Op. 24),以合唱表示溫厚的婚禮金鐘,銅管和小鼓模仿著宏

亮的銅鐘,又用弦樂模仿那預告喪禮的鐵鐘表現死亡的哀愁…等等。在幻

想小品集,前奏曲當中(Morceaux de fantaisie Op. 3 no.2 prelude),尾奏則以持

續漸弱的和聲進行,呈現教堂漸行漸遠的鐘聲。見【譜例二-5】

【譜例 二-5】在幻想小品集,前奏曲(Morceaux de fantaisie Op. 3 no.2 prelude)54-61 小節。

而本文所探討的《g 小調大提琴奏鳴曲》的第四樂章尾聲段落中,也

看的到同樣的手法。見【譜例二-6】

20 同註 12, 頁 219。

【譜例 二-6】《拉赫曼尼諾夫 g 小調大提琴奏鳴曲》,第四樂章。第 271-277 小節

四、吉普賽音樂的影響

吉普賽那種不受拘束而充滿愉悅的氣氛,甚為俄國長期受到高壓統治,動盪 不安之下的人民心所嚮往而迷戀。年輕時的拉赫曼尼諾夫由學院的首位恩師介紹 認識了吉普賽音樂以及吉普賽之藝術;也由此心生喜愛。像他的畢業作品《阿雷 可》便是由俄國文豪的詩篇《吉普賽人》為主題譜寫而成,作品中帶有濃烈的民 族色彩以及奔放的熱切情調。吉普賽音樂家那花式的演奏,每當演奏到高潮迭起 的炫技片段時,往往會以一種像是即興般、狂放不羈的風格演奏,這些都影響了 拉赫曼尼諾夫的演奏與創作風格。因此本文所探討的《g 小調大提琴奏鳴曲》中,

每個章節都看的到吉普賽音樂彈性速度的影子。見【譜例二-7】

受到俄國戰亂及世界大戰的影響,拉赫曼尼諾夫的音樂隱約中都帶有些許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