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拉赫曼尼諾夫的生平與年代背景

第二章 時代背景與生平

第二節 拉赫曼尼諾夫的生平與年代背景

師安娜歐娜斯卡亞 (Anna Ornatskaya)的教育之後,十歲的他得以入學聖彼得堡音 樂院;也從此展開了音樂之路。

在聖彼得堡音樂院中,拉赫在音樂院裡對音樂的天份使他能輕易的通過任何 術科考試,並受到當時的老師古斯塔夫、葛羅斯(Gustav Kross)欣賞。但無奈 他的一般科目非常不行,13 歲那年的考試他沒有通過而被留了級。7於是,便轉 往莫斯科,改由當時音樂圈的核心人物,出了名嚴格的尼可拉、茲威列夫(Nikolay Zverev)指導。於兩年後進入莫斯科音樂院就讀。此時,他隨譚尼耶夫(Taneyev ) 學習對位法、隨亞倫斯基(Arensky)學習作曲,開始了他正式的作曲時期; 第一

高成績更高的超標分數,讓拉赫順利進入高段班。8拉赫 19 歲的畢業歌劇作品《阿 子後,經過一天的消化,即能馬上演奏。據說他在聽過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 1833-1897)的龐大鋼琴曲《韓德爾主題變奏曲與賦格,作品第 24 號》(Variations and Fugue on a Theme by Handel, Op. 24),即能隔日立時演奏。10雖然,拉赫擁成為偉

於指揮葛拉茲諾夫(Alexander Glazunov, 1865-1936)擅自刪去一些樂段,致使本次演 個音符。14最後透過心理醫師尼可萊.達爾博士(Dr. Nikolai Dahl, 1860-1939)的幫助,

靠著催眠與反覆性的信心加強手法,才完成治療。由他完成治療後的作品看來,

12 Bertensson & Leyda, Sergei Rachmanioff, 91

13 同上註七 第八段

14 Harnold C Schonberg 著,李鴛英譯,“史克里亞賓與拉赫曼尼諾夫"音樂文摘 93 期(1986

品,也因此為自己賺進可觀的收入。

15音樂之家http://www2.ouk.edu.tw/wester/composer/composer034.htm第十六段

16音樂之家http://www2.ouk.edu.tw/wester/composer/composer034.htm第十九段

貳、年代背景 仿蕭邦(Frederic Chopin,1810-1849)、李斯特(Franz Liszt, 1811-1886)等浪漫派作 曲家的作品,他曾明確地表明自己對蕭邦的態度:

首演慘遭失敗,使他兩年內減少了許多創作。也許就是因為這樣的順遂與成績使

他正式開始了職業演奏家的生涯。外界認為離開故鄉土壤的拉赫瑪尼諾夫,就像 失根的蘭花一般,喪失了激發創作的養分。但是真正的原因應該是繁重的各地音 樂季演出及數量龐大的唱片錄音,使得拉赫瑪尼諾夫難以專注於創作之上。

在這段長達二十六年的歲月中,他的創作量與先前相比,顯得相當稀少,僅僅只 有《第四號鋼琴協奏曲》(Piano Concerto No.4)、《三首俄國民謠》(Three Russian Songs)、《柯瑞里主題變奏曲》(Variations on a Theme of Corelli)、《帕格尼尼主題狂 想曲》、《第三號交響曲》(Symphony No.3) 及《交響舞曲》(Symphonic Dances) 等 六首樂曲。然而即便數量減少,這六首作品依舊呈現了他在作曲上的才華,毫不 遜色於先前的作品。

也有如此一說,此時適逢浪漫風格的式微,現代音樂興起。自 1920 年代起,所 有的音樂學者都發現,原本熟悉的十九世紀浪漫風格,正在逐漸消失。因此在作 曲方面多少也讓拉赫曼尼諾夫感到力不從心。他晚年的作品,多少反映了當時的 心境。雖說浪漫派風格依然是他不變的堅持,但與上一個時期相比可說是沉穩而 冷靜、悲情中帶有平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