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樂曲分析

第三節 第二樂章

二、段落分析

第二樂章是由兩段對比性的音樂組成:一段是快節奏的音群 見【譜例三-16】

與兩段情感豐富的抒情旋律線條。見【譜例三-17】及【譜例三-18】

【譜例 三-16】《拉赫曼尼諾夫 g 小調大提琴奏鳴曲》,第二樂章。快速音群段落

【譜例 三-17】《拉赫曼尼諾夫 g 小調大提琴奏鳴曲》,第二樂章。第一抒情旋律段落。

【譜例 三-18】《拉赫曼尼諾夫 g 小調大提琴奏鳴曲》,第二樂章。

第二抒情旋律段落,拉赫曼尼諾夫以典型的俄羅斯方式將此旋律寫得十分豐富,

並讓它逐漸展開,長達 54 小節。

整個樂章速度以快慢交錯,拉赫曼尼諾夫善用這樣的手法,操弄演出者及聽眾的 情緒。

(一)、A 段

第二樂章一開始 a 段大提琴以三個相同的音樂動機展開,這樣的動機正是上 個樂章結束時留下的伏筆。鋼琴則以急促的連續八度音為動機。接著大提琴與鋼 琴以緊湊的二度下行音階呈現並相互輝映,充滿緊張的感覺。見【譜例三-19】

【譜例 三-19】《拉赫曼尼諾夫 g 小調大提琴奏鳴曲》,第二樂章。第 1-7 小節

接著 b 段轉換成甜美抒情的旋律,調性為關係大調降 E 大調。鋼琴左手以連續 分解和弦上行下形波浪似的進行,大提琴的旋律也同樣以琶音的分解和弦由上不 斷往下推進,當大提琴以三度、四度音程向上進行時,鋼琴的右手卻反形而下。

使得這樣的音響更為寬廣,讓整段樂曲就像沉浸在浪潮中。見【譜例三-20】

【譜例 三-20】《拉赫曼尼諾夫 g 小調大提琴奏鳴曲》,第二樂章。第 32-36 小節

同時,大提琴與鋼琴皆運用了同音形反覆的動機。大提琴那反覆的三度、四度下 行音程模進,在整段音響中更是揮之不去。見【譜例三-21】

【譜例 三-21】《拉赫曼尼諾夫 g 小調大提琴奏鳴曲》,第二樂章。第 33-48 小節

此橋段用大量八分音符的節奏,在各個聲部輕快跳躍著,舞動聽眾的情緒。鋼 琴延續 a 段的下行音階旋律,大提琴二度音程下行動機也處處可見。見【譜例三-22】

大提琴與鋼琴旋律呈反向進行

鋼琴左手分解和弦

【譜例 三-22】《拉赫曼尼諾夫 g 小調大提琴奏鳴曲》,第二樂章。第 48-51 小節

a 段緊接在後出現。見【譜例三-23】

【譜例 三-23】《拉赫曼尼諾夫 g 小調大提琴奏鳴曲》,第二樂章。第 56-59 節

在進入 B 段前的「過渡樂段」中,a 段與 b 段的音樂素材交替出現 2 次。見【譜例 三-24】

【譜例 三-24】《拉赫曼尼諾夫 g 小調大提琴奏鳴曲》,第二樂章。第 68-73 節

之後,由鋼琴再次出現 a 段開頭動機音形,與開頭相互應,左手以下行二度 音程動機做節奏的「增值」後並以降 A 大調進入 B 段。見【譜例三-25】

【譜例 三-25】《拉赫曼尼諾夫 g 小調大提琴奏鳴曲》,第二樂章。第 77-80 小節

(二)B 段

B 段為第二樂章中的第二段抒情旋律,由大提琴最甜美的中音音域娓娓道出滿 溢的情感。鋼琴伴奏以瀑布般的七連音分解和弦支撐著大提琴聲部的主旋律使整 體音響更為廣闊。加上 B 段大提琴旋律完全沒有休止符,兩者如同排山倒海的音 群帶著大量情感的音符,淹沒在一望無際的海岸線中。見【譜例三-26】

【譜例 三-26】《拉赫曼尼諾夫 g 小調大提琴奏鳴曲》,第二樂章。第 105-109 小節

(三)A 段再現

鋼琴以強而有勁的ff 音量,左右手以和弦雙音堆疊而成,形成氣勢磅礡的氛 圍之後,緊接著 A 段再現。見【譜例三-27】

【譜例 三-27】《拉赫曼尼諾夫 g 小調大提琴奏鳴曲》,第二樂章。第 139-145 小節

(四)尾奏(coda)

尾奏開始,大提琴以連續六連音的分解和弦展開,與平靜的鋼琴和聲形成強烈 對比。之後,鋼琴與大提琴運用 a 段的音樂素材,反向進行,像是童心未泯般的 逗趣,最後漸弱消失在兩個八分音符的撥奏上,結束了本樂章。見【譜例三-28】

【譜例 三-28】《拉赫曼尼諾夫 g 小調大提琴奏鳴曲》,第二樂章。第 219-233 小節

a 段音樂素材 a 段音樂素材反向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