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樂曲分析

第五節 第四樂章

二、段落分析 (一) A 段

剛結束前段纏綿的氣氛後,由鋼琴帶頭,以充滿爆發力的音量及速度展開 前奏後,大提琴進入第一主題。

以織度來說,大提琴掛留音的停頓之處,都由鋼琴補滿,並由對位手法彼此 先後呈現旋律,使整個樂章呈現飽滿厚實的聲響。三連音的音樂素材在此樂 章也占了極大的部分。見【譜例三-38】

【譜例 三-38】《拉赫曼尼諾夫 g 小調大提琴奏鳴曲》,第四樂章。第 1-8 小節

第一主題旋律在大提琴連續重複兩次之後,以三連音的動機作連接,音域不斷 上升,直到和弦與 ff 的力度,重複四次之後,才趨於和緩,並唱出 B 段第二主題。

在第 22 小節鋼琴出現增六和弦和聲變化,讓情緒更為高漲。見【譜例三-39】

【譜例 三-39】《拉赫曼尼諾夫 g 小調大提琴奏鳴曲》,第四樂章。第 22-25 小節

(二)B 段

第二主題也是由大提琴先呈現,調性轉變成屬調 D 大調。旋律總共重複了三 次,為避免重複的單調,每次主題出現,拉赫曼尼諾夫皆巧妙地在鋼琴上運用不 同手法來表現。第一次鋼琴以較穩定的八分音符呈現,見【譜例三-40】

【譜例 三-40】《拉赫曼尼諾夫 g 小調大提琴奏鳴曲》,第四樂章。第 35-39 小節

(三)A 段

第二次主題呈現,大提琴力度改變由mf 變成 p,並提高八度演奏

,鋼琴在 60 小節卻出現第一主題的主題。所以迴旋曲式 A-B-A 在此成立。見【譜 例三-41】

【譜例 三-411】《拉赫曼尼諾夫 g 小調大提琴奏鳴曲》,第四樂章。第 60-64 小節

第三次鋼琴在 67 小節開始,右手以飽滿的和聲將大提琴的第二主題銜接過去,

大提琴也如影隨形地以對位的方式跟隨著鋼琴的腳步。見【譜例三-42】

【譜例 三-42】《拉赫曼尼諾夫 g 小調大提琴奏鳴曲》,第四樂章。第 67-70 小節

(四)C 段

在鋼琴繼續沿用三連音素材的帶領下,以類似第一主題的序奏樂段進入調性複 雜的發展部。C 段分三個段落,個個段落在調性與節奏上各有不同的色彩,但都以 第一主題的節奏動機及三連音動機貫穿。第一段落調性轉變為 d 小調,第一主題

動機音形再現。見【譜例三-43】

【譜例 三-43】《拉赫曼尼諾夫 g 小調大提琴奏鳴曲》,第四樂章。第 84-93 小節

第二段落以三連音分解和弦為主要音樂素材,緊跟在分解和弦之後都會 有兩個撥奏,像是問句與答句般。而在上個樂章出現過的三對二節奏,從這 裡又開始嶄露頭角。見【譜例三-44】

【譜例 三-44】《拉赫曼尼諾夫 g 小調大提琴奏鳴曲》,第四樂章。第 137-140 小節

接著,鋼琴以三對二的節奏連貫了第三段落。大提琴以 g 小調再次重覆了第一

主題的主題。見【譜例三-45】

【譜例 三-45】《拉赫曼尼諾夫 g 小調大提琴奏鳴曲》,第四樂章。第 163-166

(五)A 段

這次第一主題再現時,幾乎與第一次沒什麼差別,無論是在大提琴或鋼 琴的音樂上都沒有任何的改變。唯有不同的是,第二主題的調性沒有轉調,

而是沿用第一主題的 G 大調。見【譜例三-46】

【譜例 三-46】《拉赫曼尼諾夫 g 小調大提琴奏鳴曲》,第四樂章。第 217-221

(六)尾奏

樂曲在兩個主題再現之後即將進入尾聲,大提琴從高音 E 與鋼琴高音 G 以音階級進的方式下行。鋼琴左手持續低音 G,搭配豎琴似的右手琶音,制造

出寧靜的聲響,讓心情沉澱不少 。見【譜例三-47】

【譜例 三-47】《拉赫曼尼諾夫 g 小調大提琴奏鳴曲》,第四樂章。第 271-277

片刻平靜之後,緊湊的三連音突然又在鋼琴聲部出現,急板的速度在大提琴 八分音符上跳躍,快速又興奮的心情不斷提升,三對二的節奏張力在此一直向上 擴張著,見【譜例三-48】

【譜例 三-48】《拉赫曼尼諾夫 g 小調大提琴奏鳴曲》,第四樂章。第 285-289

在第一主題的節奏動機以 ff 的力度結束在一連串的和聲織度後,全曲在 G 大 調的主和弦上劃下休止符。見【譜例三-49】

【譜例 三-49】《拉赫曼尼諾夫 g 小調大提琴奏鳴曲》,第四樂章。第 302-311 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