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敘述性統計分析

經過延伸式擴增實境導入課程學習後,本研究透過與課程內容相符合之前後 測試卷、滿意度問卷與電腦能力測驗卷,分別瞭解學生之學習成效、學習滿意度、

後續使用意願與電腦能力。在四場正式實驗活動後,總計有 127 位國中學生參與 實驗。在回收試卷與問卷後,先行檢驗無效試卷或問卷份數,並加以刪除後進行 統計分析。

在 127 份後測試卷當中,有 5 份試卷是由於學生填答不完全而作無效論。在 問卷當中,亦有 4 份問卷由於填答不完全而刪除,另外,本問卷設計 6 題反向題,

有 7 份問卷其填寫與相對應之正向題相互矛盾,因此也作無效問卷論,故總計有 16 份無效樣本。因此有效樣本數共 111 份。

38

一、個人變項之敘述性統計分析

(一)學生性別

由表 6 可明顯看出學生性別的分布。本研究總計有 111 位學生,在性別部分,

男生約略多於女生,占全體參與實驗學生的 57.66%,共有 64 位男學生,而女學 生為 47 位(42.34%)。

表 6

學生性別之樣本數與百分比

變項 樣本數(n=111) 百分比(%)

男生 64 57.66%

女生 47 42.34%

(二)資訊科技能力

學生原來的資訊科技能力程度,由表 7 可以得知,總體而言,學生資訊科技 能力程度屬中等程度(M =11.02)。資訊科技能力分為五個面向,資訊科技概念 的認知面向平均數為 2.18,資訊科技的使用面向平均數為 2.36,資料的處理與分 析面向平均數為 2.20,網際網路的認識與應用面向平均數為 3.54,資訊科技與人 類社會面向平均數為 0.75。除了資訊科技與人類社會這一面向未達該面向平均值 1 以上,網際網路的認識與應用面向達到該面向平均值 3 以上,資訊科技概念的 認識、資訊科技的使用、資料的處理與分析三個面向皆達其平均值 2 以上。

表 7

資訊科技能力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變項 面向 題數 平均數 標準差

資訊科技能力 20 11.02 3.64

資訊科技概念的認知 4 2.18 .96

資訊科技的使用 4 2.36 1.03

資料的處理與分析 4 2.20 1.17

網際網路的認識與應用 6 3.54 1.62

資訊科技與人類社會 2 .75 .68

39

從表 8 可瞭解學生資訊科技能力程度的分布狀況。試題資料建檔時採用二分 名義變數,1 表示答對、0 表示答錯,資訊科技能力測驗卷共 20 題,由於每題的 配分均相同,因而答對題數等於總分。高低組的分配,按照總分的高低排列,找 到總人數之 27%處的分數。總人數為 111 位學生,其前 27%人為第 30 位學生的 得分(13 分),後 27%人即第 82 位學生的得分(9 分)。因此,高資訊科技能力 組得分 13 至 20 分,共 34 人,占全體學生的 30.63%;中資訊科技能力組得分 10 至 12 分,共 43 人,占全體學生最多比率有 38.74%;低資訊科技能力組得分為 3 至 9 分,共 34 人,占全體學生的 30.63%。

表 8

資訊科技能力高中低組樣本數與百分比

項目 樣本數(n=111) 最大值 最小值 百分比(%)

高分組 34 20 13 30.63%

中分組 43 12 10 38.74%

低分組 34 9 3 30.63%

由表 7 和表 8 可以瞭解學生的資訊科技能力,在資訊科技能力各面向的答題 大都高於平均分數,並且高分組與中分組學生占了全部學生 69.37%,超過一半 的學生在使用資訊科技時,不會有太大的問題。總體而言,學生有一定程度的資 訊科技能力。

二、依變項之敘述性統計分析

(一)學習成效

由表 9 可以得知,使用延伸式擴增實境進行學習後,學生的學習成效前測、

後測成績的平均數與標準差。試卷採用二分名義變數,答對的題數即是得分總 分,敘述性統計結果顯示,後測成績平均數(M=11.59)明顯高於前測成績

40

(M=7.90),在使用延伸式擴增實境進行學習之前,學生的試卷分數小於平均值 9,可知學生對「晝夜與四季變化」課程內容不甚瞭解,然而,透過相依樣本 t 檢定,發現後測試卷成績有顯著進步之外,也高於平均值 9。

表 9

學習成效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變項 個數 題數 平均數 標準差

前測成績 111 18 7.90 3.17

後測成績 111 18 11.59 3.82

(二)學習滿意度

透過學習滿意度問卷瞭解學生對於延伸式擴增實境學習課程之滿意度,分為 認知有用性、認知易用性與課程品質三個面向,由表 10 可以得知,認知有用性 平均數(M=4.21)高於其他兩面向,認知易用性(M=3.30)與課程品質(M=3.93)

平均數皆大於平均值 3,整體學習滿意度平均數(M=3.83)亦大於平均值 3。對 於使用延伸式擴增實境來學習課程內容,學生的學習滿意度為高滿意度。

Davis, et al., (1989) 提出的科技接受模式(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認知易用性是指學生使用延伸式擴增實境學習時,感覺容易操作、容易 理解其表達內容,學生的認知易用性平均數為 3.30,認知有用性是指學生認為使 用延伸式擴增實境能夠提高學習效能,平均數 4.21,課程品質則是學生認為延伸 式擴增實境與課程內容符合,能夠從此工具學習到課程內容,其平均數有 3.93。

可見學生對此延伸式擴增實境,認為操作方便、能夠學習到課程內容、並相信能 夠提高自身的學習效果。

41

表 10

學習滿意度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變項 面向 題數 平均數 標準差

學習滿意度 17 3.83 10.41

認知易用性 5 3.30 3.86

認知有用性 5 4.21 3.73

課程品質 7 3.93 4.83

(三)後續使用意願

學生對於未來繼續使用延伸式擴增實境進行學習之意願,可以從表 11 得知 其平均數(M=4.12)大於平均值 3。可見學生對於未來課程能夠使用延伸式擴增 實境來學習是有正向意願的。

表 11

後續使用意願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變項 題數 平均數 標準差

後續使用意願 3 4.12 2.38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