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推動資訊教育為各國重要的發展趨勢,將資訊科技融入學習環境,能夠引發 學習興趣,並且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然而,擴增實境為目前熱門的新科 技技術之一,本研究發展延伸式擴增實境,並將其導入國中教學課程中,探討使 用資訊科技對於學生學習之影響。本章分為五節,第一節闡述本研究背景,以及 使用延伸式擴增實境應用於學習上之動機;第二節陳述本研究目的與問題;第三 節則針對研究中重要名詞作概要釋義;第四節為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二十一世紀是資訊爆炸的時代,科技的發達打破國土疆界的屏障,縮短各國 溝通的距離,促進國際之間的交流,讓我們與世界接軌的速度變得更加迅速。在 面對全球化的世界,除了不斷地學習、擁有創新思維,具備基本的資訊能力也成 為各國在教育領域發展的重要目標。

根據教育部97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能夠學 習觀察、詢問、規劃、實驗、歸納、研判,培養批判、創造等各種能力,讓我們 能夠善用各種科學與技術、便利現在和未來的生活。在國中階段之自然與生活科 技課程,著重於推論、批判、創造思考能力,於「晝夜與四季變化」單元裡,除 了需要了解地球自轉與公轉概念之外,還要有能力可以描述、推論、解釋出其自 然現象。過去大部分學生依靠教科書圖片自行想像,即使經電腦、多媒體教材輔 助,也多為平面,無法直接呈現立體的空間概念,以「晝夜與四季變化」單元裡 為例,學生無法真正到外太空,實際去觀察太陽與地球的公轉、自轉活動。或者 經過動畫模擬方式了解自轉、公轉運動,也無法同時看見其活動進行時,晝夜與

2

四季的即時變化,此抽象概念的學習需要透過學生自己的想像。在台灣國中階段 的科學教育當中,課程內容的安排、教材使用與教師的教學方式,一直備受討論,

如何讓學生將科學概念落實於真實生活為教育目標(劉俊庚、邱美虹,2012)。

在資訊社會的環境下,將資訊科技融入學習成為重要的發展趨勢,傳統單向 的教科書教學方式,已不足以因應資訊社會的需求,近年來的教學方式也愈來愈 注重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式學習,除了師生之間和同儕之間的互動之外,學生 使用資訊科技學習課程內容,學習者與資訊科技之間的互動亦是重要探討課題。

教師運用資訊科技呈現創新的教學,不僅使教學更加活潑生動,同時也能提升學 生運用科技學習之能力(賴阿福、林皎汝、江信瑩,2006)。過去國內教師使用 資訊科技仍著重在教學上,學生較少有主動操作的機會,然而,資訊科技融入教 學所強調的應該是教學和學習之間的整合性、互動性(王全世,2000)。

一般而言,學生喜歡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互動式的學習方式容易引發他 們的注意力與興趣,在互動式學習的環境下,讓學習更有效率,Hrastinski (2009) 指出讓學習者有機會操縱他們的學習環境,可以增加學習的意願和興趣,並且有 意願在學習過程中積極主動參與。目前學生在課堂上,多以電腦、網際網路或特 定技術進行輔助課堂內容的學習,相較於傳統的教學方式,已增加了教學的多樣 性。學習的初期成效與短期記憶密切相關,若在學習過程中透過親身體驗、操作,

有助於學習者沉浸於學習情境,幫助學習者與過去相關認知及經驗結合,增進學 習記憶的保留(區國良、姚玉娟、林宗建,2010)。

除了過去常見的電腦設備,擴增實境 (Augmented Reality, AR) 這項新科技 技術,亦被運用在教育領域。其具備影音功能,結合現實與虛擬的特性,讓使用 者除了看見,還可以直接和虛擬物件做互動;換句話說,即擴增實境為真實世界 和虛擬世界之間的橋樑 (Chehimi, Coulton, & Edwards, 2007) 。本研究發展出延 伸式擴增實境系統,與過去擴增實境不同,為實境中使用者所互動的實體物件 上,會直接在實體物件上出現相對應的虛擬影像,將此技術導入課程中的學習,

3

讓學生能夠親自操作教學工具學習課程內容。

近年來,有資訊科技融入學習環境的趨勢,在國中小學基礎教育,已經開始 注重資訊教育的培養,現在大多數學生皆具備一定的資訊能力。透過過去研究發 現,資訊科技融入學習對學生是有正向效果的 (Shambare, & Mvula, 2011 ; Choi,

& Yang, 2011; Wierinck, Puttemans, & Steenberghe, 2006) ,並且資訊能力會影響 學生學習、整合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Kuhlthau, 1987 ; Kubiatko, 2007 ) ,然而,

在資訊科技融入學習的環境下,資訊能力是否影響學生的學習,也成為重要的探 討課題。本研究使用之延伸式擴增實境技術,主要與操作科技設備相關,如攝影 機、電腦相關設備。

因此,本研究設計與「晝夜與四季變化」單元相關的延伸式擴增實境教材,

提供包含圖文、動畫,適當的學習內容讓學生參與、操作,藉以探討延伸式擴增 實境對於學生學習成效、學習滿意度與後續使用意願的影響,再分析學生原先資 訊科技能力與學習成效、學習滿意度、後續使用意願之間的相關性,並且探討性 別差異的影響。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本研究配合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晝夜與四季變化」單元,設計延伸式 擴增實境教材,內容呈現包含圖片、文字、動畫等 3D 虛擬物件。探討應用延伸 式擴增實境於教學,藉由感官的刺激豐富學生的學習過程,以了解學生使用延伸 式擴增實境的學習成效、學習滿意度、後續使用意願,以及其與學生原先資訊科 技能力之間的相關性,並探討性別差異的影響。

4

本研究目的如下:

(一) 瞭解延伸式擴增實境應用於課程,學生之學習成效。

(二) 瞭解延伸式擴增實境應用於課程,學生之學習滿意度與後續使用意願。

(三) 探討在延伸式擴增實境的學習環境下,不同程度資訊科技能力對學生學 習之影響。

(四) 探討在延伸式擴增實境的學習環境下,性別差異對學生學習之影響。

根據研究目的,提出以下研究問題:

在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的學習中,

(一) 使用延伸式擴增實境學習,是否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二) 使用延伸式擴增實境學習,對學生學習滿意度為何?

(三) 使用延伸式擴增實境學習,對學生後續使用意願為何?

(四) 學生對於使用延伸式擴增實境學習,其學習滿意度與後續使用意願之間 的相關性為何?

(五) 學生不同程度之資訊科技能力,對使用延伸式擴增實境學習之影響?

5-1 資訊科技能力程度高低是否影響學生學習成效?

5-2 資訊科技能力程度高低是否影響學生學習滿意度?

5-3 資訊科技能力程度高低是否影響學生後續使用意願?

(六) 學生性別差異,對其使用延伸式擴增實境學之影響?

6-1 性別差異是否影響資訊科技能力?

6-2 性別差異是否影響學習成效?

6-3 性別差異是否影響學習滿意度?

6-4 性別差異是否影響後續使用意願?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一、互動式學習(Interactive Learing)

在學習過程中,教師運用資訊科技進行教學,學生透過操作資訊科技學習課 程內容,並且與資訊科技進行互動,經親身體驗沉浸於學習情境中,達到學習效 果。本研究所指互動式學習,是學習者透過與教學設備之間的互動來學習課程內 容,其教學設備即延伸式擴增實境。

二、延伸式擴增實境(Extended Augmented Reality)

擴增實境是一種需要計算攝影機影像的位置及角度,透過辨識碼結合相對應 圖像的技術,這種技術的目標是在螢幕上把虛擬世界裡的虛擬物件,套在真實世 界中進行互動。本研究發展之延伸式擴增實境與過去擴增實境不同,除了亦具備 立體影像、虛實互動特性之外,透過輔助辨識碼貼紙,虛擬物件是直接延伸出現 在螢幕中的實體物件上,並且出現兩個延伸的虛擬畫面,分別是台灣的晝夜變化 與一天竿影變化,為一套符合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晝夜與四季變化」單元 之教學內容系統。

三、資訊科技能力(Information Skill)

對於使用資訊的能力有許多不同的名詞釋義,在國中小階段重視學生的資訊 教育,不只是訓練學生操作科技的能力,亦包含搜尋、推理、應用等能力,即為 資訊素養,但其範圍較為廣泛,本研究針對學生使用延伸式擴增實境學習,欲瞭 解學生的資訊能力與學習之間的關係,測驗卷內容偏於科技的使用,故本研究以 資訊科技能力稱之。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範圍為國中學生使用延伸式擴增實境後,針對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中 晝夜與四季變化單元之研究,其研究結果無法推論至各類學科課程,亦無法推論 至其他數位學習環境,如虛擬教室、電腦輔助教學、遠距教學等。研究對象為國 中學生,故無法推論至各年齡層學習者的學習狀況。

7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