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由於生活技能為新興的研究議題,目前在國內有關生活技能的相關 研究大都著重於學生生活技能的學習需求(林淑君,2007),以及評價 將生活技能運用於健康議題教學上的成效(洪淑麗,2006;高松景,

2006),較缺乏對教師層面的探討。然而,生活技能教學對國內健康與 體育領域教師而言可視為一項創新教學,故本節整理九年一貫健康與 體育領域教學及創新教學之相關研究,以瞭解影響教師生活技能教學 意圖的可能因素。

一、意圖的定義:

「行為意圖」一詞源自於 Ajzen&Fishbein 於 1967 年所提出的理 性行動論,該理論的基本假設有二(Ajzen&Fishbein,1980):

(一)人們大部分的行為表現是在自己的意志控制之下,且合乎理 性的。

(二)是否進行該項行為的行為意圖,是該行為發生與否的決定因 子。

在第一個假設中,Ajzen&Fishbein(1975) 假設個人大部分的行

為是在自己的意志控制之下,而意志行為的發生是個人思考後的結 果。Ajzen&Fishbein(1975)更進一步說明,日常生活中有許多意志 行為,也就是說,若個人傾向要從事某項行為,那麼他就能輕易地從 事此行為;若個人傾向不從事某項行為,那麼他也能避免從事此行為。

而在第二個假設中所謂的「行為意圖」是指個人想要從事某項行為的 傾向,也就是個人對從事某項行為的主觀機率判定。行為意圖是影響 個人是否從事某項行為的主要因素,行為意圖反映個人對從事某項行 為的意願強度,及願意盡多少努力的程度,若個人有意圖去從事某項 行為,那麼等待至適當時機,個人便會將意圖轉化為行動;一般而言,

行 為 意 圖 越 強 , 個 人 從 事 此 項 行 為 的 可 能 性 也 越 高 ( Ajzen & Fishbein,1975)。

基於此,Ajzen&Fishbein(1975)對「行為意圖」的定義為:「人 們表現對某特定行為的意圖強度衡量,它反映了個人對於某一項特定 行為的採行意願」。換言之,個人是否採取某一特定行為最直接的決定 因素就是行為意圖,並且認為所有可能影響行為的因素,都是經由行 為意圖來間接影響行為的表現。Ajzen(1991)指出,行為意圖為預測 個人行為的最佳方法,且行為意圖與行為之間存有高度相關性。Engel 等學者(2001)亦認為,行為意圖遠比信念、感覺、態度與實際行為

間的關係來得直接,因此在預測個人行為時,行為意圖是較為準確的 衡量指標。

理性行動理論提出後的二十幾年,許多研究者廣泛應用此理論來預 測、解釋個人的行爲意圖及行爲,包括有:健康行爲領域,如:吸菸、

酗酒、捐血、飲食控制、飲食行爲、規律運動、婚前性行爲、愛滋病 預防、乳房自我檢查等;社會與學習行爲,如:投票、捐血、學習成 就、違規行爲等;購物消費行爲,如汽車購買、股票投資、儲蓄行爲 等;運動休閒行爲,如:規律運動、競技訓練、休閒選擇、運動競賽 的觀賞行爲等。其中大多數的研究結果均支持理性行動理論的觀點(楊 昌翰,2005)。

二、教學意圖之意涵與相關研究:

(一)教學意圖定義:

回顧文獻及研究發現,很少單獨說明教學意圖的定義,而自國 內相關研究發現,部份研究者以「未來執行的意願」來探討研究對 象在特定科目或特定領域上的教學意圖(陳木琳,2003;黃銘宗,

2005;曾秀媛,2005),本研究中的「教學意圖」為台灣中部國中健 康與體育領域教師於未來六個月內實施生活技能教學的可能性評 估。

(二)教學意圖研究分析:

黃銘宗(2005)有關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創新的研究中,發現國 小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融入於教學創新行為意圖偏向高分,可知高雄 縣國小教師對目前的運用資訊科技融入於教學創新行為意圖積極且 正面,尤以教學策略拔得頭籌,其次依序為教材內容、教學評量。

曾秀媛(2005)在「台北縣國小教師對推動學童體重控制的知 識、態度及行為意向之探討」的研究顯示,教師在推動學童體重控 制上教學行為意圖得分率為 75.5%,表示教師有高的教學行為意 圖。且當態度與自我效能正向提升時,教學行為意圖將隨之提升。

陳木琳(2003)在「臺北縣國小教師 SARS 信念、預防行為意向 與教學意向相關因素研究」的研究中指出,教師的 SARS 防治教育 行為意圖得分平均值為 3.12,整體呈現非常同意,由此可知教師 對於推動 SARS 防治教育有高的行為意圖。

由上可知,對於創新教學推行之後,教師的教學意圖大多呈現 積極且正面。

三、教學意圖之影響因素:

回顧相關文獻,發現針對教師教學意圖所進行的相關論述及研究數 量較少,大部份的教學研究都是針對教學實施現況進行分析,然而行

為意圖與行為之間存有高度相關性。因此,以下將分析教學意圖及教 學執行的影響因素,以作為本研究中教學意圖的相關變項。

(一) 教學認知:

回顧文獻及研究發現,很少單獨說明教學認知的定義,而自國 內相關研究發現,不少研究者皆以「瞭解程度」來探討研究對象的 教學認知情形(邱馨儀,2001;李復惠,2002;李書文,2004;莊 秀鳳,2003;郭蕙菊,2003;曾文龍,2003;溫若男,2004;黃靖 華,2005),故本研究中的「認知」一詞,亦參考上述之研究,指 台灣中部國中健康與體育領域教師對生活技能教學的瞭解程度。

1. 教學認知之實證研究:

蔡仁隆(2003)在「國民小學教師認知知識經濟時代教學 創新之研究」中發現國小教師對知識經濟時代的內涵與特徵之 認知程度屬於中上程度。

鄭武信(2003)在「國小健康與體育領域教師專業知能之 分析研究」中發現桃園縣國民小學健康與體育領域教師對於分 段能力指標認知情形在中上程度。

李書文(2004)在「國民中學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教師對 實施九年一貫課程的認知與態度之研究」中發現教師對於九年

一貫課程的整體認知、總體認知及領域認知已達中上程度。

由上可知,在一項創新教學推行之後,教師的教學認知情形大 都可達中上程度。

2. 教學認知與教學意圖關係之探討:

回顧有關教學認知與教學意圖的研究,發現較少有研究及文 獻同時指出,教學認知及執行意圖之間的關連性。李明和

(2002)指出中學科學教師環境態度及環境知識、環境行為意 向及環境知識、環境態度及環境行為意向之間均呈顯著相關。

而更多的研究則顯示教學認知與教學執行現況成顯著相關(韓 瑞霞,2001;蔡仁隆,2003;郭盈師,2004;溫若男,2004;

陳忠明,2005;劉麗娟,2005;林仕章,2006)。故在本研究 中推論教學認知及教學意圖之間可能具相關性,並將教學認知 放入變項中進行探討。

(二) 教學態度:

不少學者對教學態度提出看法,林惠敏(2000) 所謂教學態 度是指在特定教學學科情境中,教師對教學準備、教學對象、教學 策略、教學評量、教學進修,以及對自己自我要求所秉持的認知、

情感、行動傾向,具有一致性、持久性、穩定性及可變性的心理歷

程。蘇怡如(2000)認為教學態度是指教師在從事教學工作時,在 認知、情意、行為方面,所持有對相關人、事、物及概念的一種一 而致持久的傾向,包含認知、情感、行動三個成分。陳惠萍(2003)

認為,教學態度是指教師在從事教學時,內心對自己身為教師如何 扮演自身角色的使命感,自己對任教科目所抱持的教育理念,以及 對自身如何經營師生關係及對週遭環境的認知,將這種自身內心感 受與秉持的想法化為外顯行動的展現,就是教學態度。

由上述國內相關研究發現,不少研究者皆以「同意程度」來探 討研究對象的教學態度情形(林興兆,2001;李復惠,2002;林玉 卿,2003;林盛基,2003;賴建邦,2003;李書文,2004;溫若男,

2004;湯忠偉,2006),本研究中的「態度」一詞,參考上述學者 的說法,指台灣中部國中健康與體育領域教師對生活技能教學的認 同程度。

1. 教學態度之實證研究:

林煌凱(2001)在「國中教師教學創新接受度及資訊融入 科技教學關注之相關研究」中發現,教師對資訊科技融入教學 的支持度相當高,達81.9%。

林玉卿(2003)在「高雄及台南地區國中國文教師教學創

新與研習活動之研究」中發現,教師較肯定教學創新的實施成 效,但對教學創新感受到較大的困難。

李書文(2004)發現,教師對於九年一貫課程整體態度、

學習領域態度、教師信念及教育環境的態度偏向肯定。多數教 師認同教學應朝向生活化、樂趣化設計,以提升學生之成就快 樂之態度最為正向。

溫若男(2004)在「台北市國民中學健康與體育領域任課 教師對九年一貫認知、態度與執行情形之研究」發現,教師對 九年一貫課程的態度介於無意見至同意之間,並對現行合科、

協同教學制度之認同程度較低。

由上可知,對於創新教學推行之後,教師的教學態度偏向支持 及積極,但若於執行時有實質上的困難或缺乏良好的配套措施,則 教師的認同度會下降。

2. 教學態度與教學意圖關係之探討:

在教學態度與教學意圖相關的研究,Jane(2001)亦提出 行為意向(intention)是行為的立即決定因子,態度及主觀 規範會直接影響行為意向之結果。在吳旻憓(2004)在大學教 師參與產學合作之行為意向模式的研究中發現,大學教師產學

合作態度會影響其進行產學合作的行為意向且影響程度為正 相關。而黃銘宗(2005)的研究也發現,教師對資訊的態度是 運用資訊科技融入於教學創新行為意向的最佳預測變項而賴 蕙君(2001)的研究及曾秀媛(2005)的研究也提出支持性證 據驗證。故研究者推論教學態度及教學意圖間可能具相關性,

合作態度會影響其進行產學合作的行為意向且影響程度為正 相關。而黃銘宗(2005)的研究也發現,教師對資訊的態度是 運用資訊科技融入於教學創新行為意向的最佳預測變項而賴 蕙君(2001)的研究及曾秀媛(2005)的研究也提出支持性證 據驗證。故研究者推論教學態度及教學意圖間可能具相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