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節分別探討生活技能教學的理念、理論基礎、教學方法和歷程,

藉以建構本研究之概念架構。

一、 生活技能教學理念:

教育學者杜威曾云:「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引自侯勝茂,

2005)教育工作者致力於在教育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終身受用的能力,

並期待學生運用這些能力以正向積極的態度面對生活中的挑戰,正是 合乎生活技能教學的理念。生活技能經由個人和社會文化、環境的互 動來建構,可促成個人和環境的改變,對青少年健康發展也很重要

(WHO,2003)。有些學者主張,應該在青少年階段培養生活技能和建立 正向習慣(賴香如,2007)。

在過去十年中,健康教育和生活技能教學不斷得到發展,所謂生活 技能教學是與具體的、有益健康的主題相互聯結,根據目的和主題的 不同,不同的生活技能將受到重視。從廣義上講,應用生活技能的衛 生教育其目的是透過某種特別的方法來影響健康或相關的社會議題,

而狹義上來說,其教育的目標是針對欲改變的行為和環境,透過對施 加積極的策略來對該教育的目的產生深遠影響(WHO,2003)。

二、 生活技能教學之理論基礎:

許多重要的理論及法則證實生活技能教學可促進兒童及青少年的 技 能 發 展 , 同 時 提 供 生 活 技 能 教 學 之 正 面 影 響 力 的 合 理 解 釋

(WHO,2003)。根據WHO(2003)及Mangrulkar 等學者(2001)的說明,

生活技能教學之理論基礎包括:兒童及青少年發展理論、社會學習理 論、問題-行為理論、社會影響理論、問題解決理論、多元智能理論、

復原力理論將分述如下:

( 一 ) 兒 童 及 青 少 年 發 展 理 論 ( Child and Adolescent Development Theory)):

兒童及青少年發展理論主張10-14歲是建構技能及培養正向習 慣的重要時期,因為此時期是發展自我心像、抽象思考及問題解決 的重要時期。因此,透過適合的教育活動,青少年與同儕可以一起 學習新的技能,發展積極有益的態度、價值、技能及其他能力。

(二)社會學習理論(Social Learning Theory):

Bandura(1997)認為兒童透過正規教育及仔細的觀察來學習 如何規範自己的行為。所謂正規教育指的是父母、教師、其他團體 及個人楷模教導兒童該如何做;而仔細觀察則包括看待成年人和同 儕的行為舉止。生活技能的學習需要透過模仿、觀察及社會交流來

促成,並透過內在技能的發展(包括:自我控制、減少壓力、自我 管理及做決定)來支持外在正向的行為。兒童對行為產生的結果及 他人對其行為的反應將會強化或改變他們的行為方式。

(三)問題行為理論(Problem-Behavior Theory):

Jessor&Jessor(1977)認為青少年行為(包括危險行為)

是人與周遭環境間發生複雜作用後的產物。而行為受到個人價 值、信念、態度等因素影響,同時也與同儕及家人因素的交互影響,

因此,透過生活技能中各種能力的培養,如:批判性思考、溝通、

協商等,可提供解決問題及實踐技能的機會。

(四)社會影響理論(Social Influence Theory):

認為青少年會陷於壓力而不得不參加某些危險行為,因此社會 影響論重視的是教導有關這些壓力的知識及如何在陷入壓力前拒 絕壓力的方法,並透過社會技能及生活技能教學指導青少年拒絕同 儕壓力的技能和特定的危險行為。

( 五 ) 認 知 問 題 解 決 理 論 ( Cognitive Problem Solving Theory):

此一理論是為了實現早期預防及能力培養而提出,認為在早年 教導社會認知的解決問題技能將有助於改善人際關係並控制衝

動,注重預先瞭解或思考不同的行為模式及解決方案的後果,可以 協助做出積極正面的選擇。

(六)多元智能理論(Multiple Intelligences):

Gardner在1983年出版「心理架構─多元智慧理論」一書,認為 人類存有八種智力,包含語言、邏輯數學、空間、身體運動、音樂、

人際、內省及自然觀察等方面的能力(林美玲,2001)。 因此,應 該使用不同的教學方式來滿足不同的學習風格,並認同學習管理情 緒、理解他人感受等技能和學習閱讀及算數同等重要。

(七)復原力理論(Resilience Theory)):

復原力是個體在面對周遭環境的壓力、危機時,可利用曾學習或 天生具有的能力、特質及家庭、同儕的協助,進而產生的保護能力,

以減少因不良環境所造成的負面影響並發展出正常適應生活的能力

(嚴健彰,2004)。因此復原力理論認為教師和家長是復原力過程 的具體促進者,而社會認知能力、社會能力及問題解決能力可協助 青少年形成正向行為,以生活技能為基礎的教育將有助於青少年因 應不利的環境。

三、生活技能教學方法及歷程:

(一) 生活技能教學方法:

為了達成生活技能教學的目的,教師教學及學生學習的方法必 須是有效的,有效的生活技能教學注重學習者透過自然的學習過程 即可習得能力。這樣的過程包括模仿、觀察及與他人互動。當教師 透過講述法來說明生活技能時,學生未必能掌握學習生活技能的要 點,但若使學生有機會觀察生活技能的運用並主動演練時,學習效 果往往是最佳的,因此若能給予學生在課堂中演練的機會,那麼無 論學生身處何處皆有能力可以運用生活技能(WHO,2003)。

根據美國推動生活技能計畫的經驗-遊戲、角色扮演、小組任 務與討論、情境分析和一對一練習等的互動式教學法是生活技能訓 練之最佳教學策略(賴香如,2007),透過互動式的教學方式可以 協助學生習得生活技能(教育部,2005)。Wilson,Mparadzi,&

Lavelle(1992)有關愛滋預防生活技能的教育介入研究發現,互動 式的教學方式優於大班授課。由表 2-2 可知,互動式教學方法包 括:課堂討論、腦力激盪、角色扮演、情境分析、小組活動、辯論、

個案研究、一對一練習、示範、比賽和模擬、制訂決策流程圖及問 題樹狀圖、故事講述、文獻分析、價值澄清、問題導向學習等(郭 鐘隆、紀雪雲,2005;WHO,2003;Mangrulkar et al.,2001)。在 生活技能教學運用之互動式教學方法的優點包括:可增加學習者對

自我及對他人的瞭解、促進合作而非競爭、促使傾聽和溝通、增加 包容力及同理心、增進人際互動、鼓勵創新和創造、增進解決問題 的能力及提昇個體自尊(WHO,2003;Mangrulkar et al.,2001)。 表 2-2 互動式教學方法

表2-2 互動式教學方法(續)

(二)生活技能教學歷程:

在互動式教學法的引導之下,教學者可透過提供技能發展週期 之技能概念化、技能獲取,以及技能維持等三個步驟的循環方式來 發 展 青 少 年 的 生 活 技 能 , 其 模 式 如 圖 2-1 ( Mangrulkar et al.,2001)。

技能概念化階段

◎ 技能設定:確認某項健康行為最相關的技能是什麼?學生必須學到什麼?

◎ 舉例:包含正面及反面的例子

◎ 演練:鼓勵口語演練

◎ 澄清:糾正錯誤的想法

技能獲取階段

◎ 提供實際演練的機會

◎ 評價表現

◎ 提供回饋與建議

技能維持階段

◎ 提供學習者自我導向演練的機會

◎ 增進自我評價及技能調整

生活技能是教導「帶著走的能力」,也是一種核心能力,是要幫助 學習者面對生活中的挑戰,如何「教與學」是推展生活技能教學時重 要的工作項目,因此在教導生活技能時,教學者必須清晰的瞭解在各 種健康議題中如何運用生活技能,並熟悉及善用互動式教學方法,並

圖 2-1技能發展週期

透過技能發展週期模式將生活技能融入日常生活中,如此學習者不僅 可習得知識及觀念的灌輸,更能進而轉換為一種生活能力及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