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以Bunker and Thorpe 於 1982 年所提出的理解式球類教學理論為教學設計的 基礎,參考何麗純(2009)軟式高爾夫教師教學手冊課程設計重點,與廖玉光(2002)

球類教學-領會教學法,所編著之理解式球類教學法教案,輔以其他陳志宏(1997)編 製高爾夫技術測驗、劉旻煜(2007)一般男性高爾夫球友技術水準分析及理解式球類教 學法相關文獻,擬定理解式球類教學法軟式高爾夫教學計劃初稿,經一位體育課程專 家,及一位國家級高爾夫教練修改後,教學計劃符合專家效度,最後成為正式的理解式 球類教學法軟式高爾夫教學計劃(附錄三),於小型的高爾夫球場進行實驗教學(附錄 四)。

葉憲清(1998)指出以同質分組方式組織,學習效率必然增高,學生學習安全較能 確保。本研究以高爾夫個人比賽為主要的教學活動,因此研究者參考高爾夫客觀技能前 測成績,將研究參與學生以同質分組方式編6 組,每組 5 位同學,分派一位同學擔任組 長以利於教學的進行,教學進度的安排如表6。學校每學期約 20 週共 40 節體育課,扣 除期考外每學期約上4~5 個項目,每個項目約 4~6 週,所以本研究課程時數訂為 6 週,

第一週進行前測,第二至五週進行理解式高爾夫教學,第六週進行後測,因此實際教學 共8 節課。

表 6 理解式軟式高爾夫教學進度表 課程

節次

教學主題 配合戰術 配合技能 教學目標

第一節 認識標的性運動基本戰術與高

爾夫場地空間 合作 擲球姿勢 認識高爾夫 運動概念

第二節 滾動桿教學 空間運用

進攻選擇 定位擊準 推桿技術

第三節 滾動桿教學

空間運用

進攻選擇 定位擊準 推桿技術

第四節 低切球教學 空間運用

進攻選擇

定位擊準 切桿技術

第五節 高拋球教學 空間運用

進攻選擇 定位擊準 切桿技術

第六節 短打綜合教學 空間運用

進攻選擇 定位擊準 切桿技術

第七節 全揮桿教學 空間運用 定位擊準 全揮桿技術

第八節 全揮桿教學 空間運用 定位擊準 全揮桿技術

第五節 研究工具

根據本研究之目的與需要,設計教學計畫,並在研究進行時,實施前後測驗,以探 討理解式球類教學對國中七年級學生學習效果之影響,比較男女學生學習效果之差異,

並了解學生對理解式球類教學的知覺情形。本研究所使用的研究工具有以下四種:一、

教師教學行為檢核表;二、高爾夫球認知測驗卷;三、GPAI 球類運動比賽表現評量工 具紀錄表;四、學生訪談大綱。茲將各研究工具說明如下:

一、教師教學行為檢核表

目前國內體育教師或運動教練對理解式球類教學法並不熟悉,因此在本研究進行實 驗教學前,有必要對教師教學行為進行檢核分析。本研究為能了解研究參與教師的教學 行為是否符合理解式球類教學法之程度,研究者依據理解式球類教學理論的精神與內 涵、教學計畫內容,並參考Turner and Martinek(1999)、郭世德(2000);黃志成(2004)

與蔡宗達(2004)等人提出的教師教學行為檢核表,編製完成本研究之理解式球類教學 教師教學行為檢核表(附錄五)。本研究的教師教學行為檢核表共列舉十二要項,教師 教學行為觀察員共有兩位。其一現職為國中體育教師,曾參加與過理解式球類教學法之 教學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學系畢業(觀察員A),其二為研究者本人(觀察員 B)。

在正式實施教學前,請本研究授課教師以非授課班級進行兩節軟式高爾夫課程試教並加 以錄影,再請觀察員以理解式球類教學法教師教學行為檢核表進行檢核。兩位觀察員所 檢核記錄之教師行為信度分別為.91 與.83,平均信度為.87(如表 7),檢核結果符合 Siedentop(2000)提出信度在.80 以上是可以接受的範圍。

表 7 研究授課教師教學行為檢核信度摘要表 觀察員 觀察員A 觀察員B 平均

信度 .91 .83 .87

二、高爾夫認知測驗 (一)編製目的與性質

本測驗工具為研究者自編,目的在於了解經過 8 節理解式球類教學後,學生對 高爾夫相關知識的瞭解程度。

(二)擬題

高爾夫認知測驗編製主要依據教學計畫內容、教學目標及高爾夫相關書籍。題 型以選擇題為主,初步擬定40 題,再經由與高爾夫專家及研究參與教師討論後,

將題目修訂而完成預試題目,高爾夫認知測驗預試試卷(附錄六)。

(三)試題雙向細目表分析

在認知層次方面,因研究參與學生為高爾夫初學者,因此本研究僅採以Bloom 認知領域中的知識與理解兩個層面進行評量。知識層面是指在教學中教師講解之 宣告性與程序性知識,理解層面指學生對教材內容的吸收同化所做的學習遷移,

高爾夫認知測驗雙向細目如表8。

表 8 高爾夫認知測驗雙向細目 教學目標

教材內容 知 識 理 解 合計

(百分比)

高爾夫概念 4.7.10.14.21.34.37.40 11.15.20.22.38 32.5﹪

高爾夫規則 8.17 1.2.3.9 15﹪

戰術策略 5 36 5﹪

技能執行 24.30.31.32.39 6.25.26.28.33 25﹪

做決定 19.29 5﹪

運動安全 12.15.23 13 10﹪

運動禮儀 18 16.27 7.5﹪

合計(百分比) 50% 50% 100﹪

(註:匡線的題號被選為正式試題)

(四)預試實施

本研究為能夠在正式施測時,研究參與學生可以清楚的瞭解試卷的內容與題 意,研究者先以台北市某國民中學七年級非研究參與學生 3 班,共 90 位學生進行試 卷預試,回收有效試卷 88 份。

(五)試題分析與題目篩選

高爾夫認知測驗預試試卷回收後,以有效預試試卷進行試題難度與鑑別度篩選,

試題分析步驟依據郭生玉(2000)所訂:

1.依據總分的高低成績,由高至低依序排列。

2.自總分最高分部份向下取總人數的 27%為高分組,再從總分最低分部份上取總人數 的27%為低分組。

3.分別計算高、低分組在每一個試題上的答對人數與百分比。

4.計算每一試題的難度指數(P)。

(P)=(高分組答對人數百分比+低分組答對人數百分比) ÷ 2。

5.計算每一試題的鑑別指數(D)

(D)=高分組答對人數百分比-低分組答對人數百分比。

6.檢查每一試題所列選項的回答人數,以確定誘答力。

此P 值愈大,表示該題答對人數愈多,題目愈容易,反之則越難;D 值愈大,表示 該題鑑別力愈強,測驗的信度就越高,反之則越弱。張至滿(1995)曾指出,一般測驗 試題難度介於.20 至.80 之間的題目是為可接受範圍。

本研究先以 .80>P> .30 及 D> .20 為標準,檢查 P 值與 D 值符合要求之試題,

篩選出認知測驗正式試卷題目共 20 題(附錄七),預試的試題分析結果(附錄八)為 難度指數0.33~0.88,及鑑別指數為 0.25~0.67。

(六)信效度分析

在高爾夫認知測驗試卷信度考驗方面,在正式試卷訂定之後,研究者以非授課班

級兩班學生共 60 人進行重測,得到重測信度為.84(N=60,p< .05);Siedentop(2000) 指出信度在.80 以上市可以接受的範圍。在效度方面,採專家內容效度,由研究者敦 請指導教授與三位專家教師(附錄九)審查,以確定測驗內容能有效評量教學內容。

(七)實施與計分

本研究高爾夫認知測驗採團體施測方式,實驗教學前後測之測驗時間為 45 分 鐘,計分方式為:一共20 題,每答對一題得 5 分,總分為 100 分。

三、球類運動比賽表現評量工具

傳統的體育教學學習效果評量已認知表現、技能表現與情意表現為主要項目,而理 解式球類教學法同時注重學生參與運動比賽時的表現,因此教師藉由「球類運動比賽表 現評量工具」(GPAI)的使用,可協助教師了解學生在球類運動比賽表現之優點,以改 善學生參與球類運動比賽表現。球類運動比賽表現評量工具是一種適合師生,可輕易使 用且有彈性的真實評量工具(Mitchell & Oslin, 1999)。球類運動比賽表現評量工具共有七 種類目,然而單項的球類運動不見得能含括全部的類目。本研究在高爾夫比賽表現評量 上採用「做決定」、「技能執行」與「回位還原」來測驗學生的比賽表現,以探討在理解 式球類教學前後,學生的高爾夫比賽表現是否有差異。球類運動比賽表現評量工具記錄 表(附錄十)。以下分四部分來詳細說明球類運動比賽表現評量工具的信效度考驗、評 量標準、記錄程序與計算公式、觀察記錄之步驟:

(一)信效度考驗

為了考驗此測驗工具的信效度,研究者請高爾夫社團 6 位球員與一般生手學 生6 位,分別以高爾夫 3 洞場地實地擊球比賽,以三台數位攝影機全程錄影後,

請 訓 練 後 的 兩 位 觀 察 員 觀 察 錄 影 帶 , 評 量 每 位 球 員 的 比 賽 表 現 後 , 依 據 Siedentop(2000)的計算方式分析觀察員內在信度分別為.84 及.88,觀察員間信 度.86,其信度是可接受的。在效度方面,以社團球員與生手學生測驗所得分數的 平均數進行獨立樣本 t 考驗,求出兩者差異達顯著水準(p< .05),如表 9。

表 9 軟式高爾夫 GPAI 評量工具效度之 t 考驗摘要表

表 10 軟式高爾夫 GPAI 觀察類目評量標準說明 (skill execution)

四、推球(滾動桿)

(三)GPAI 記錄程序

周禾程(2002)指出事件記錄法是指在特定的時間內記錄下所欲觀察事件的 次數。舉凡教師的行為、學生的行為或師生間的互動行為,只要行為能被界定的 很清楚,這些行為都可記錄的。研究者與另一觀察員相互討論各項類目定義,使 彼此觀點達一致性,在取得觀察員的內在信度與觀察員間信度後,始進行觀察與 記錄。學生五人一組進行高爾夫3 洞場地實地擊球比賽,每位觀察員每次觀察記 錄一位學生,依據學生高爾夫比賽表現的「做決定」、「回位還原」適當與否及「技 能執行」有效與否,劃記在球類運動比賽表現評量記錄表格中,再按照下列公式 計算學生高爾夫比賽表現指數。

適當做決定次數

1.做決定指數(DMI)= × 100 適當做決定次數+不適當做決定次數

有效技能執行次數

有效技能執行次數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