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理解式球類教學法之相關研究

本節透過實際教學研究文獻與研究結果,先敘述支持理解式球類教學法的一般論 述,再者為理解式球類教學法學習效果研究做整理,最後呈現理解式球類教學的師生知 覺研究。

一、支持理解式球類教學的一般論述

Bailey and Almond(1983)認為,傳統教學法強調既能發展的教學,已經在學校形 成明顯的區隔:哪些人是會運動的,而哪些人是不會運動的。王愛麟(2006)指出假如 教師真的不關心學生在運動參與後,可能會得到三個字「我不會」的傾向,那麼教師將 會在不知不覺中,讓大部分學生失去運動的能力。傳統的體育教學法中皆以教師為中 心,為達成教學目標,教師必須考量學生的需求及特徵,配合既定的教學目標,以不同 的教學法達成最終目標。然而用什麼樣的教學法與教師的專業程度、學生的學習能力、

態度及環境設備等因素都息息相關。

Turner and Martinck(1995)認為在國中學生階段的學生,應該從單純的技能學習,轉 變到比賽中應用技能的能力。他們指出這幾年來的體育教學著重在技能的學習上,由簡 單的技能到較複雜的技能。Vickers(1990)也認為,簡單技能的學習不一定在複雜技能學 習之前,這樣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產生的限制是不適當的。教師在過度強調技能的教學之 下,教師容易忽略學生運動能力中認知與情意的發展。在現今教育理念強調以學生為主 體及均衡發展學生帶得走的能力實相背道而馳。Buck and Harrison(1990)研究指出,在 體育教學中常有一個常見的錯誤,那就是以訓練的方式練習運動技能,最後才將技能融 入比賽情境中。例如重複的做投籃動作,以及固定位置反覆的傳接球動作練習,類似的 技能教學活動被賦予極高的期望,認為如此能夠讓學生有專項技能能夠參與比賽,且能 在比賽中將技能運用。然而對大多數學生而言,運動往往只是重複的練習在練習,漫無 目的的參與,而已練習好的技能卻派不上用場,反而使得學生不斷遭受挫折,最後導致 學生對運動有失落感或對此項運動失去興趣。

理解式球類教學跳脫出傳統教學的秩序、支配、教師中心,而是教師經由問題的解

決、主動探索和修改規則來促進學生理解(Bulter, 1996)。受過理解式球類教學法教學的 比賽中獲得成就感,促進學生養終身運動的習慣(Parr & Oslin, 1998)。

二、理解式球類教學法學習效果研究

續表2 葉人豪

(2007) 國小 理解式 巧固球 認知、比賽表現的學習效果 吳其達

(2007) 國小 理解式 排球 技能、比賽表現 Turner

(1991) 六、七年級 理解式

傳統式 曲棍球 認知、技能、比賽表現 Turner

Martinek (1992)

六、七年級 理解式

傳統式 曲棍球 認知、技能、比賽表現 Turner

(1996) 六、七年級 理解式

傳統式 曲棍球 認知、技能、比賽表現 Turner

Martinek (1999)

Jordan Lopez

續表3 Turner (1995)

中學

理解式 傳統式

曲棍球 認知、技能、情意、比賽表現

French Werner Rink Taylor Hussey

(1996)

French Werner Taylor Hussey

Jones

續表4

Turner (2003)

高中 理解組 技能組

網球 認知、技能、比賽表現

McPherson French (1991)

大專 傳統式 理解式

網球 認知、技能、比賽表現

從表2 至表 4 自 1991~2007 年的研究結果發現:國外研究大部分是比較性研究,探 討理解式教學和傳統式教學的差異性,國內除了蔡宗達(2004)、邱奕銓(2005)與李 世雄(2007)以外,其它是探討實施理解式的學習效果表現。以下是以認知、情意、技 能與比賽表現學習效果比較。

(一)認知方面

郭世德(2000)、黃志成(2004)、游淑霞(2005)、邱利昌(2005)、呂秀美

(2006)、王愛麟(2006)、范綱榮(2007)、葉人豪(2007)、簡銘成(2007)之 研究結果顯示前後測差異均達顯著水準。另也有研究指出認知學習效果上無差 異,(吳清池,2005;Turner, 1991;Turner & Martinek, 1992;French, Werner, Rink, Taylor, & Hussey, 1996)。McPherson and French(1991)、Turner(1995, 1996)、邱奕 銓(2005)的研究中發現,理解式球類教學優於傳統式,French, Werner, Taylor, Hussey and Jones(1996)研究也發現,理解式教學組明顯優於控制組。

黃志成(2004)、王愛麟(2006)、呂秀美(2006)、McPherson and French

(1991)及 Nevett 等(2001)之研究結果顯示男生與女生經過理解式球類教學法 後,在認知表現上,皆呈現未達顯著差異水準。郭世德(2000)與游淑霞(2006)

研究結果顯示男女生經過理解式球類教學法後,在認知表現上,皆呈現顯著差異 水準。

綜合以上在認知部份,實施理解式教學後認知學習表現是有明顯進步的。

(二)情意方面

郭世德(2000)、黃志成(2004)、蔡宗達(2004)、游淑霞(2005)、呂秀美

(2006)、王愛麟(2006)、簡銘成(2007)的研究結果前後測差異均達顯著水準。

黃志成(2004)、吳清池(2005)、范綱榮(2007)實施理解式教學男生的情 意優於女生。男女生在情意學習效果上是沒有差異的(邱利昌,2005)。另國外 研究者Turner(1995)的研究結果中顯示理解式組的學生最積極。

(三)技能方面

郭世德(2000)、黃志成(2004)、蔡宗達(2004)、游淑霞(2005)、邱利昌

(2005)、吳其達(2007)研究顯示男女生在技能學習效果皆有明顯進步,蔡宗 達(2004)的研究結果,技能取向教學組男生在主觀技能的學習效果進步程度優 於理解式球類教學組,在傳球技能與比賽表現上,男生優於女生(郭世德,2000;

游淑霞,2006)。

French 等(1996)在客觀技能測驗之發球、切球,理解式傳統式均優於結合 組。龔雅慈(2007)對高、低不同能力學生技能學習成效無交互影響。其餘所有 的研究均顯示理解式球類教學與各組間沒有顯著差異(邱奕銓,2005;Turner, 1991;Turner & Martinek, 1992;Turner, 1995)。

(四)比賽表現方面

黃志成(2004)、邱奕銓(2005)、邱利昌(2005)、游淑霞(2006)、呂秀美

(2006)、王愛麟(2006)、葉人豪(2007)、吳其達(2007)、簡銘成(2007)研 究發現理解式比賽表現達顯著差異。蔡宗達(2004)與游淑霞(2006)研究結果 顯示男女生經過理解式球類教學法後,在比賽表現上,皆呈現顯著差異水準,且 蔡宗達(2004)發現理解式球類教學男生組在比賽表現能力上的學習較技能取向 教學佳。

黃志成(2004)、吳其達(2006)、呂秀美(2006)、McPherson and French

(1991)及 Turner and Martinek(1992)的研究結果顯示不同性別學生經過理解 釋球類教學法後,在比賽表現上,皆未達顯著差異水準。

三、理解式球類教學的師生知覺研究

知覺是根據感覺所獲得的訊息所產生的心理反應,以過去的經驗為基礎,將感覺 器官在周圍環境中所獲得的訊息,做出反應或解釋的心理歷程(張春興,1991)。個體 將感覺所提供的基本訊息加以處理及意義化,並認知各事物間關係的心理歷程,形成知 覺。知覺的目的在於獲取我們周圍世界的訊息,而不是我門感覺器官上的影像(鐘聖校,

1993)。

在理解式球類教學法教學的相關研究中發現,教師進行理解式球類教學後,有些 教師變得更有教學熱誠且對於發現自己教學的盲點感到驚訝。其他教師則認為學生需要 的是填鴨式的教學,當教師要求學生進行自我省思時,學生的反應是拙劣的。基於這些 兩極化的反應,探索教師對理解式球類教學的知覺情形是必要的(Butler, 1996)。茲將國 內外相關研究文獻整理如表5:

(一)小學生研究結果

廖玉光(2002)的研究中發現,有啟發性、有創意、很新鮮、能改善教學素 質,對體育教學有新啟示,能驅使教師反省自己在球類教學中所使用的方法及改 善自己的教學法,對學生有益處,更可使學生自由發揮及更喜愛體育課。黃志成

(2004)的研究中發現,同儕式互動是良性的,可培養守法的精神與公平性。規 則可因學生能力高低而有所改變,學生皆能充分參與樂在其中。可促進學生終身 運動習慣的養成。學生由被動變主動,互動增加。情境較為開放,因此比賽可增 進學習動機。

Keh, Tsai and Huang(2003)研究發現,體育教師對理解式球類教學「不太瞭 解」。理念屬高度肯定的正面支持態度。教學須有更豐富的球類戰術知識、教學 準備上需花更多的時間、比賽說明需較長時間。

(二)中學生研究結果

廖玉光(2002)的研究中發現,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認為推行理解式球類教 學是新鮮和有趣的,有助於學生思考與做決定,能幫助學生在比賽中做出適當的

反應,並能幫助學生在歡樂中學習,具有挑戰性,也有壓力,有信心解決教學上 所遭遇的問題。經驗較少的教師認為它缺乏邏輯性,技巧部分被忽略,如有充足 的場地設備與較少班級人數,效果會更好。教學後的知覺情形為,學生喜歡理解 式球類教學,學習的主動性、認知性與參與性等有顯著的提升。王愛麟(2006)

的研究中指出,學生回應是積極贊同的,也會嘗試採用TGfU,TGfU 可和傳統教 學交替並用,且在台灣推行結果是有效的。

(三)職前教師研究結果

Sullivan and Swabey(2003)的研究中發現,因為對理解式球類教學不熟悉,傳 統技能教學較理解式球類教學較易呈現。教學會常受到限制,較不能使用暗喻或 例子來連結。理解式球類教學使教師運用問答技巧來引導學生,且大部分願意使 用理解式球類教學。Light(2003)的研究結果中顯示,多數學生能享受到樂趣,由 戰術到技能有助於學生瞭解比賽及肯定個人在團隊中的價值。能提升學生的參與 程度、樂趣與吸引所有學生的興趣。多數教師樂於運用理解式球類教學。Sweeney, Everitt, and Carifio(2003)的研究中發現,學習初與學期末的教學信念有高度相關 性。經過16 週的理解式球類教學課程,個人教學理念並沒改變。

表 5 理解式球類教學法教學對教師知覺研究

研究者 年代 研究對象 研究方法

廖玉光 2002 中學教師 問卷調查 廖玉光 2002 中小學體育教師 問卷調查 黃志成 2004 體育教師 半結構性訪談 王愛麟 2005 體育教師 觀察問卷訪談 Sullivan

Swabey 2003 小學職前 教師

系統觀察法 EGOR 量表 TPCQ 自我檢核

Light 2003 職前教師

問卷調查 深度訪談 參與觀察

續表5 Sweeney

Everitt Carifio

2003 師範院校學生 訪談BCDC 評量表 LCS 量表 Keh

Tsai Huang

2003 中小學體育教師 問卷調查

2003 中小學體育教師 問卷調查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