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教師個人背景和教學方法的關係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教師個人背景和教學方法的關係

林進材(2000)曾論及教學構成要素可粗分為,教師個人屬性、教師經驗屬 性、環境屬性等。個人屬性面向之性別、服務年資、人格特質、受教經驗、個人 情緒、教與學經驗、教學觀點、教學信念、學科內容知識、學科教材教法等,皆 可能影響教學活動,可發現教師對於教學之重要性。

若以三角錐比擬教室教學生態,四個頂點分別是教師、學生、內容、脈絡,

如下圖 2-3-1。可構成四個面向(教師─學生─內容、教師─內容─脈絡、教師

─學生─脈絡、學生─內容─脈絡)、六種互動(教師─學生、教師─內容、教 師─脈絡、學生─內容、學生─脈絡、內容─脈絡)(吳明清,1996)。而四頂點 皆可能影響教學方法,其中教師層面因素是本節欲探討的重點。教師可能因師資 訓練背景(師範院校、一般大學加修教育學程等)、己身教學信念(對學生、對 學科、對「教」、對「學」等)、個人特質(性別、年資、教學風格等)……不同,

而在選擇教學方法時,挑選「某項」教學法進行教學。為進一步說明,以下再續 論教師個人背景與教學方法:

圖 2-3-1 教學三角錐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自吳明清(1996)。

學生

教師

內容

脈絡

Fenstermacher (1986)曾指出,「教學」涉及兩個人:擁有可教授之技巧或內 容 C 且欲將其傳遞的人 P,及缺少內容 C 的人 R。兩人致力於一段關係:P 欲 R 獲得 C。其中教學者為 P、學習者為 R,聯繫兩者的關係是傳遞內容 C 的過程。

Fenstermacher 更論及教師為教學活動負責,認為教師對教學影響舉足輕重。Jang (2006)之研究提到因教師個性不同,影響教學執行;教學所用教學方法,因遭遇 之教學困難而不同。教師教學信念不同,教學著重面向隨之不同。國民中小學九 年一貫課程實施後,教材從統一固定版本,轉成開放──民間出版或學校教師自 編。當教科書不同,可能產生許多不同教學火花。

另一方面,即使教材相同,但可能因施教教師和學習學生不同,而有不同教 學策略。而侯佳伶(2004)指出,國中資源班教師在使用教學方法時,受學生特 質影響不大,且多固定使用某些教學方法。教師常是先將資源班學生分成數類,

給予不同教學方法,且偏向使用控制度較高的教學方法,以至難以達到個別化適 性教學目標。

教師的信念、個人背景、社會的影響和實務經驗等,皆型塑教師的經驗和反 應,教學改變有賴教師之承諾和領導 (Wilson & Berne, 1999)。甄曉蘭(2003)

認為當教師正視己身角色,並重新檢視過往習焉不察的課程和教學,才能覺醒,

促使個人產生教學覺知 (pedagogical awareness)。而為何教師之教學信念值得關 注?陳彥廷(2002)以一位高中數學老師為例,認為教師所遭遇的教學問題,每 個因應行動背後都有支持行動的教學信念。而其所擁有的教學信念,支配教學行 動。可見教師會影響其教學活動,故不容忽略教師選擇教學方法時,亦有其影響。

本研究依著林進材(2000)和文獻,列出教師個人背景為性別、年齡、學歷、

畢業科系、教學年資、學科專長、擔任職務,並論及學校背景,於後簡要說明其 和教學方法間關係:

一、 性別

男性、女性在社會期待角色中,往往被賦予不同期望,因而在個體生活中塑 造其性別特質和認同。性別是否會影響個體作決定,歷來研究歧異。

林麗婷(2000)國中公民與道德科教師經濟教育專業能力之研究指出,不同 性別公民教師在「能根據課程內容,使用不同教學方法上」,男性教師較女性教 師更認同,達顯著差異。

張盛凱(2003)時分層隨機抽樣北市 46 所公立國小,實施常用教學方法問 卷調查,發現女性教師在單元教學法、欣賞教學法、合作教學法、角色扮演法、

情境教學法最常使用教學法之平均分數皆高於男性教師──教師性別在這些教 學法呈顯著差異。然同是對國小教師的研究,賴淑娟(2009)發現不同性別教師 在教學方法應用未具顯著差異。

根據上述可發現不同性別教師,於教學方法使用之差異,研究結果殊異,是 否於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同有如此情形,乃研究者欲探究處。

二、 年齡

林麗婷(2000)「國中公民與道德科教師經濟教育專業能力」之研究發現不 同年齡公民教師在根據課程內容,使用不同教學方法上未具顯著差異,不同年齡 教師皆能根據教材因應教學方法。

而張盛凱(2003)之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對教學法使用研究,提到研究教師 年齡和欣賞教學法呈顯著差異──40 歲以上之教師較未滿 30 歲之教師在教學最 常使用欣賞教學法。

依據年齡之不同,其殊異的人生歷練,可能因而影響其作決定時的判斷,上

述研究分別得到支持和不支持的結果,究竟年齡是否對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教 師,於教學方法使用產生影響,亦是研究者欲探討處。

三、 學歷、畢業科系和學科專長

林麗婷(2000)之國中公民與道德科教師經濟教育專業能力研究指出:不同 畢業科系、學科專長之公民教師,於其教授學科之專業能力具顯著差異。

張盛凱(2003)之研究發現,因教學領域學科專長不同,教師常使用之教學 方法亦因而不同。數學和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師,傾向選擇自己專長的教學方 法。其更於結論指明「發表、講述和問答教學法,是教師們最常使用也較熟練之 教學法,協同教學法則不常用也不熟練」。教師們認為重要教學法排序為發表、

問答、討論、練習和問題教學法,較不重要的方法是協同、電腦輔助和角色扮演 法。

鄧慧茹(2006)學前教師閱讀教學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發現不同學歷對閱 讀教學未具顯著差異影響。而賴淑娟(2009)之研究亦有類似論點,發現不同學 歷的國小教師在教學方法應用未具顯著差異。

而實施九年一貫教育後,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是由家政、童軍、輔導三種不同 專長教師教授。然有些教師非本科系畢業,常是因修習第二專長班後,成為綜合 活動學習領域教師,此使研究者欲瞭解教師是否因學習歷程不同,而影響其選擇 教學方法。

四、 學科教學年資

張盛凱(2003)研究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對教學法使用,指出教師教學年資 和單元教學法、欣賞教學法、電腦輔助法呈顯著差異:教學 20 年以上之教師較 教學 5 年以下教師在教學上最常使用欣賞教學法。

賴淑娟(2009)針對國小教師教學專業能力研究發現,不同任教年資在教學 方法應用達顯著差異,其平均數即依教學年資之多寡降冪按序為「21 年以上」

到「5 年以下」。

關於教學年資會影響教師教學方法的使用,前述二研究持肯定結論,而綜合 活動學習領域,是否亦如此,則有待研究探討。

五、 擔任職務

張盛凱(2003)發現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擔任不同職務,在發表、講述、討 論、問答和價值澄清等教學法呈顯著差異:導師較科任教師於教學最常使用發 表、講述和價值澄清教學法;級任教師較兼任行政教師於教學時最常使用討論、

問答教學法。

然而賴淑娟(2009)之國小教師教學專業能力研究,同樣發現不同職務之教 師,不同職務之國小教師在整體創意教學的平均數高低依序為「教師擔任主任」、

「級任老師」、「教師擔任組長」、「科任老師」,皆達顯著水準,其中教學方法的 應用亦達顯著差異。

第二節探討協同教學時,已論及教師兼行政職務時,會影響協同教學。教師 擔任之職務是否同樣影響教師使用教學方法,需進一步研究討論。

六、 學校背景

根據呂家豪(2009)國民中學英語課程發展之研究發現,教師教學會受領域 節數不足而有影響,且班級人數過多時,不利教師個別適性教學和學生學習。李 風輝(2003)進行 12 位國中英語教師對英語教學之信念及態度之質性研究時,

亦有類似發現:學校行政、上課時數不足和學生人數太多,皆影響教師選擇教學 方法。

而賴淑娟(2009)研究國小教師教學專業能力時指出,不同學校規模之教師,

即「市區組」之國小教師,在創意教學「教學方法」層面上的表現比「偏遠(含 山地)地區組」之國小教師好,教學方法層面上具顯著差異。

從前述可知教師之性別、年齡、學歷、畢業科系、教學年資、學科專長、擔 任職務和學校背景,分別有不同研究發現具顯著或不顯著的關係,故其和教學方 法之關係仍值得加以研究探討。其中張盛凱(2003)研究,教師更認為協同教學 法為不重要的方法,然前述研究多為國小階段的研究,且張盛凱當時並未直接探 討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教學方法,國中階段是否如此情況則尚待研究。此亦為研 究者對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師和教學方法間關係亟欲獲知部分。及根據教育部 所言「協同教學雖核心卻非必然」,教學過程中除協同教學方法外仍有其他教學 方法,故本研究援用張盛凱(2003)所列出之十七種教學法加以增刪,作為本研 究問卷之教學方法項目來源。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