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教師專業成長的理論與探討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31-3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五節 教師專業成長的理論與探討

一、教師專業成長的意涵

在知識經濟時代與資訊社會中,終生學習與專業發展日受重視,唯有不斷 終生學習、提昇專業品質,才能因應倍速發展的社會,而教育人員更應加強專 業發展,發揮專業自主的動力,來面對全球化、資訊化的挑戰(林志成,2001)。

學校原本就扮演傳遞、研究甚至創新知識的角色,教育專業工作者(如教師)就是 擁有大量專業知識的工作者(knowledge worker),如何有效管理、應用、學習、

分享和創新知識,其實是專業組織必須持續重視的課題。

除此之外,白穗儀(1999 )則指出教師專業成長的內涵包括:1.學生輔導與管 理知能;2.一般知能;3.教育新知;4.教學知能;5.人際關係。

吳雨錫(2001)指出教師專業成長應包含四個向度:1.教學知能與態度;2.班 級經營與管理;3.學生輔導與管教;4.人際溝通與表達。

俞國華(2002) 認為教師專業成長的內涵應包括學生輔導與管理知能、課程 知能、教育思想觀念與態度、教學知能、人際溝通、行動研究知能等六項知能。

綜合以上學者提出專業成長內涵的論點,加上實務的觀察,本研究認為教 師專業成長乃是教師在教學生涯中,為使個人在教學知能與態度、班級經營與 管理、學生輔導與管教、人際溝通與表達等與教學相關的專業知識、技能或態 度,能不斷的透過各種學習進修活動並繼續成長的歷程或結果。教師專業成長 的內涵包括:1.教學知能;2.人際溝通;3.教育新知;4.學生輔導與管理知能;

5.行動研究知能;6.專業精神等六項。

二、知識管理與分享行為在教師專業成長的應用

面對九年一貫課程變革,教師在教學上必須要有創新,所謂的創新教學,

除了要求教師在內容上符合時代的潮流,教學原理更能越來越精良之外,方法 更要藉助科技輔助教學(朱家瑞,2003)。因此,教師就必須利用知識管理來幫助 自我的專業成長。因為知識管理是一種知識的蒐集、整理、分析、分享和創新

的循環過程,使原有的知識不斷的修正和持續的產生新的知識,這正是教師所 需要的成長。鍾欣男(2000)將知識管理的理念導入於教師專業成長的目的上,認 為建構校內組織的成長網路,不但對於教師個人在教學效能與教學品質的提昇 有幫助,進而對學校組織注入更多活力。依據其執行方針,歸納出以下四點:

(一) 培養應用資訊科技的能力

進行教師專業的知識管理前,教師應該先設法提升個人應用資訊科技的能 力。也就是現在的教師要有別於以往傳統的教師,所運用的知識不單只侷限在 書本上的文字,而是需要將資訊科技轉化為教學的資源。例如將網際網路視為 教學資源,廣泛的蒐集各科教學的教材,然後統一整理在網路上作為教材資料 管理,以方便全校師生教學參考之用途。除了將教學教材做成網站、網頁之外,

教師還可以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中所需要的工具,做成powerpoint,或是透過網 路將學生們的小組學習所遇到的困難,在網路上及時提供幫助,如此一來便可 突破學習上時間與空間的限制。

(二) 善用資源、管道,取得知識

教師需要融合組織內部資源與外部資源,建構所需要的知識。內部資源指 的是教師們透過研習、參觀學校、觀摩教學等方式,將每一個教師內隱的知識 外顯化,讓原本只是屬於個人的知識,經過觀摩學習,轉化成為學校組織整體 的力量。這也是知識分享的最高境界。外部的資源則是指結合師資培育機構,

協助學校推動教師專業成長活動。師資培育機構應該盡量將教學與研究的活 動,和中小學校的教學和實務情境做適當的結合。因此,積極的參與校內外的 教育專業或教學團隊的活動,是幫助教師累積知識的一個好方法。

(三) 建立資料庫、師徒制度,進行知識共享

知識共享的概念在知識管理中屬於非常重要的地位,因為知識管理前面一 連串進行的工作:蒐集、整理、分析,都是為了方便將知識進行分享而鋪路,

緊接著接受知識分享的每一個人,再將共有的知識再度提出創新的知識。而在 學校的組織當中,尤其以新進教師對於專業知識的取得與分享最為重要。以一 位新進的教師為例,在從事教學工作前的準備能力,不能只有單靠教師本身的 能力,或是一年實習的經驗就可以勝任。在過去,仍需要靠實務經驗的累積,

在『做中學』中獲取經驗與知識,一旦熟悉之後,再透過儲存資料的方式,進

行分享,達到知識傳承的的目標。

另外,除了以知識庫的方式幫助新進教師吸收知識之外,資深教師對新進 教師的引領,對學校效能的提升有很深的影響作用。因為利用『師徒制』的方 式讓資深教師與新進教師之間進行分享、對話的過程,更能促進內部的經驗交 流。

(四) 採取團隊合作與專業分工

團隊合作與專業分工可以建構在網路上,透過網路科技,可以讓個人與其 他人的經驗共享。因此它的概念是起源於知識分享的概念,每個人都可能是知 識的提供者跟接收者,藉由不同專業背景的個人,在知識的互動及交流中,逐 漸將知識建構出來,從而建立一個學習的社群。換句話說,網路的學習社群是 一個虛擬的學習社群,專家和生手都可以在這個環境中藉由討論、互動方式,

共同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案,並且建構起他們的知識系統。在這個學習環境中,

讓教師可以得到及時的知識分享與互動,讓教師成為活潑而富有創意的專業教 師。

三、學校推動教師專業成長的理念與措施

(一) 建構成為「學習型學校(組織)」

知識管理的重點是在「永續學習」,建立一個「學習型組織」才能經由不 斷學習、成長、創新與轉化的過程,以適應瞬息萬變的環境。而一個學習型學 校應具備以下特徵:

1. 重視學生的學習活動。

2. 個別教師應是不斷的學習者。

3. 鼓勵教師和其他同仁共同合作或相互學習。

4. 學校為一學習系統的組織。

5. 學校領導者應為學習的領導者。

6. 將組織關係由垂直關係轉變為平行關係。

若能具備以上各點,將能給予學校組織文化的發展、統整與維新相當的影 響力。

(二) 運用教導型組織的方法與策略

導型組織,就是要建立領導人培養領導人的組織。藉由從上到下的教導觀念和 傳承經驗,讓組織的每一階層都能快速領略經營之重點,並執行領導團隊所期 望達成的經營模式。(Tichy & Cohen,1997)。

而在知識管理中最大的挑戰,即在於如何建立知識管理的共識並鼓勵學校 成員分享知識,因此,學校行政主管人員,包括校長及教務行政主管,宜規劃 安排資深且優良之教師同仁,擔任新進教師的輔導,以協助其教學專業方面的 成長。如此一來,才有助於塑造出教師分享知識的組織文化。

(三) 建構教師專業成長知識管理系統

從班級孤立中跳脫出來,我們必須做的是要把個人的內隱知識外顯化!每 位教師提供出自己的知識之後,更進一步的我們要將教師教學專業知能之內 涵,加以系統化的蒐集、整理、分析、儲存和運用;而後如能採取團隊合作與 專業分工的作法,建置教學資料庫並有效管理及運用,提供教師們彼此觀摩與 學習,將可激發教師們在教學專業領域知識的創新動力,而能進一步開發創新 的教學資源。

知識管理不僅用於創造知識而已,更是要讓知識擴散且易於尋 找。它是一 種知識蒐集、整理、分析、分享和創新的循環過程,使原有的知識不斷的修正 和持續產生新的知識;因此,運用資訊科技建置一個流通的資訊網路,使其轉 化為有系統、制度化的知識,不僅可以協助學校行政系統與作業流程的革新,

更可以讓校內外人員彼此資訊交流,暢通雙向溝通的管道,增進互動了解,以 有助於提昇學校組織的效能。

(四) 實施教師專業成長策略聯盟

學校行政措施在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方面,如採取策略聯盟方式來開拓教師 專業成長的空間與資源。則其具體做法為:和他校建立合作夥伴關係;在資源 共享的前提下,彼此相互支援有關教師專業成長所需的資源和做法;使教師們 能經由相互觀摩與學習,進一步獲取對方在教學專業發展方面的經驗。

另外學校組織可運用資訊科技處理大量資料,將各個學校特色所持續累積 的學科教學知識、經驗、和技巧,予以書面化、數位化、檔案化、以建置出具 學校本位特色的教學知識庫,供各校新進成員快速地學習與累積知識,並進而 培養出分享知識的組織文化。

綜上所述,在瞭解教師專業成長之意涵後,知識管理與分享行為在教師專 業成長的應用則為:1.培養應用資訊科技的能力;2.善用資源、管道,取得知識;

3.建立資料庫、師徒制度,進行知識共享;4.採取團隊合作與專業分工。而學校 推動教師專業成長的理念與措施可分為:1.建構成為「學習型學校(組織)」;

2.運用教導型組織的方法與策略。3.建構教師專業成長知識管理系統。4.實施教 師專業成長策略聯盟。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31-36)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