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面對九年一貫課程的改革,傳統的靜態教師研習模式已無法滿足教師在面對多元 能力培養的現實需求,教師必須親自透過參與課程發展的過程與實施,來培養自身的 能力,而因應整個社會的變遷,教師也必須不斷透過研習進修等活動來進行自我的專 業成長。茲分別針對教師研習活動的意涵、活動方式與重要性分述如下:

壹、教師研習活動的意涵

教師研習活動的意義常與教師在職進修混為一談,如同第一節所敘述的與專業成 長(professional growth)意思相近的名詞有在職進修(inservice education)、教 師發展(staff or teacher development)及專業發展(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等,在本研究中將教師研習活動視為教師專業成長途徑之ㄧ,而教師研習活動就功能 與目的上亦希望達成教師的專業成長,實際上就九年一貫課程而言,教師研習活動是 一種因應的配套措施,期望在短時間內可達到最大的課程改革宣傳效果,使每一位教 師都能了解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的理念與內涵並落實於實務教學現場中。本研究僅探討 教師研習活動的規劃與實施,茲將學者對於「教師研習活動」看法整理如表 2-4:

表 2-3 學者對於教師研習活動的看法 學者 年代 教師研習活動的意義

黃富順 1992 指成人在離開正規學校後,所繼續追求的教育或 學習。

王家通 1994 教師為不斷充實自我,利用機會繼續學習教育的 進修,並針對新的教學與新的角色深入研究,以 提高教育知能,增進教學效果的持續性歷程,這 樣的進修活動是一種有計畫、有系統、有組織、

有目標導向、有特定時空界限的教學研習活動,

其目的在於增進在職教師的教育專業知能以提高 教師素質。

表 2-3 學者對於教師研習活動的看法(續)

學者 年代 教師研習活動的意義

林新發 1995 為在職教師研習教育專業或專門知能所需而安排 的教育研習活動。

吳清基 1995 利用在職教師的研修教育,使在職教師對自己本 身的專業工作具有信心與理想,也更有助於本身 教育專業的建立。

張清濱 1996 主要目的是在提升專業精神及充實專業知能。

陳金山 1997 教師在職期間為增進學科知能、教學技能與專業 知能,所從事的各項進修研習或學術研究活動,。

彭麗琦 2000 學校針對學校教師社群所推動之進修活動,目的 在促進教師專業知能,解決教育現場中實際發生 的問題以改善教學。

李方琪 2002 為協助在職教師熟悉相關法令措施及增進教學相 關專業知能,所規劃舉辦各類專為教師安排的學 習活動。

吳曉菁 2003 為因應九年一貫課程專業發展的相關配套措施之 ㄧ,目的在使在職教師能夠具備足夠能力進行新 課程的統整、教學與設計。

王秋柳 2003 為配合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由教育行政單位或各 學校所舉辦的活動,其主要內容包括九年一貫課 程基本理念或領域導向相關資訊,其主要目的乃 在提升教師專業能力,期能促進九年一貫課程改 革、教學創新之發展。

王國興 2003 教師自擔任教職工作起,凡接受再學習之ㄧ切活 動與歷程,研習型式包括研討會、講習、讀書會、

進修等。

陳雅玲 2004 指現職教師在九年一貫課程改革下,為提升教育 專業、增進教學效能,不斷地充實自我,利用機 會繼續學習,並針對新的教學角色深入探究,所 從事各種有計畫、有組織、有目標導向的進修活 動。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從以上學者對「教師研習活動」的不同定義,可歸納出一些內涵:

一、就時間而言:指成人離開正規學校後的繼續學習,亦即在職教師在工作生涯中,

利用機會繼續不斷從事自我充實的教育或學習過程(王家通,1992;王國興,2003;

李方琪,2002;吳清基,1995;吳曉菁,2003;林新發,1995;張清濱,1996;

陳金山,1997;陳雅玲,2004;彭麗琦,2000;黃富順,1992)。

二、就目的而言:教師參與研習活動的目的不外乎促進教師專業知識、態度、能力與 技巧的增進,也就是促進教師專業的成長,使教師增進課程設計與教學效能,提

昇教師專業素質,將課程改革的理念落實於教學實務中(王秋柳,2003;王家通,

1992;李方琪,2002;吳清基,1995;吳曉菁,2003;林新發,1995;彭麗琦,

2000;張清濱,1996;陳金山,1997;陳雅玲,2004)。

三、就方式而言:是一種有計畫、有系統、有組織、有目標導向的研習活動,教師參 加由政府或學校機構所舉辦的專業進修活動,例如:全市性研習活動、校內自辦 的研習活動、學術研究活動、研討會、講習等,或是教師個人的自我教育、自我 成長之學習活動,例如:讀書會、學術研究、進修研習等(王秋柳,2003;王家

通,1992;王國興,2003;李方琪,2002;吳清基,1995;陳金山,1997;陳雅 玲,2004)。

綜合上述論點,教師研習活動主要是教師在正式進入職場生涯後,為提升自我專 業知識、態度、能力與技巧,或為了滿足個人的興趣與需求,而利用機會參與滿足自 我需求的一個有計畫、有系統、有組織、有目標導向的活動,因此,教師研習活動除 可補充教師職前教育之不足外,亦可因應時代潮流、教師多元需求而予以滿足,使教 師能力與專業素養有所提升。

貳、教師研習活動的重要性

面對複雜多元的社會變遷與科技知識爆增的時代,教師必須不斷追求新知,以免 被社會所淘汰,而教師研習活動負有提升在職教師繼續學習、專業成長的使命與功能,

因此,教師研習活動有其相當的重要性,茲分述如下:

一、配合教育改革的需求

楊裕仁(1994)指出教師的角色不僅只是知識的傳播者,在教育改革的過程中更 應主動參與課程的發展,教學的革新,並經由實際的教學工作來驗證或改進教學理論。

從相關學者對教師研習活動的定義中亦可發現,教師研習活動也被視為因應九年 一貫課程改革的相關配套措施之ㄧ,使在職教師能夠了解課程改革的理念與內涵,使 改革政策落實於教學實務中。而教育部(2002)公佈基礎及進階研習課程,目的希望 透過研習活動來充實教師的專業能力,以促進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創新的真正落實,

此更加證明教師研習活動對於教育改革政策宣導與落實的重要性。

二、因應社會變遷的需求

吳清基(1990)認為當整體社會面臨劇烈衝擊與變動時,教育無論在理論或實際 方面皆易受到波及,因此,傳統教學顯然不足以適應現代多元變遷的社會。而教師研 習活動的可貴之處,在於其能因應社會的變遷與發展,隨時提供教師教學上所需的知 識與技能。

然而,面對現今資訊網際網路傳播全球化、社會思想價值的多元化、政治民主化、

經濟自由化的社會,教師也常需面臨學生日益增加的偏差行為、價值觀的分歧、家長

權利的高漲、學校績效壓力的增加等多重現實壓力。因此,在職教師唯有透過不斷的 進修研習,才能強化自我、提升專業知能以因應變化萬千的社會,並提升教的育品質,

培育能夠主動適應環境變化、富有競爭力的未來主人翁。

三、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在終身學習的時代,教師的專業化已非僅由完整而縝密的職前教育所能達成,更 重要的是教師正式進入教職工作生涯後的持續不斷學習與成長。Davis & Resta

(2004)研究指出透過專家的指導與攜手合作學習,可促進生手教師的專業成長。而面 對資訊發達的社會,知識一日千里的增長,專業知識半衰期縮短,教師也唯有不斷學 習、充實自我,才能不被知識社會的洪流所淘汰。

高強華(1996)指出教師研習活動的主要功能包括教育競爭力的維持、教學技巧 的擴展精熟、專業知識的精深、提升教學與創意、人際成長的重視及激勵自我意識與 專業責任等。由此可看出,教師研習活動對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的重要影響。

參、教師研習活動的規劃

教師研習活動具有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功用。然而要如何規劃其研習的方式來達 成教師專業發展的目的,實有探討之必要性。

何福田(1982)歸納教師進修的方式有五種:1.參考資料閱讀進修;2.政府派遣 短期研習,於學期中舉行;3.寒暑假辦理的短期研習;4.長期研習,研習結束返校可 晉級支薪者;5.大專院校夜間部、暑期部進修。而教育部在 1996 頒布的「教師在職進 修辦法」中規定,廣義的教師在職進修包括六大類:1.進修學分、進修學位或資格;

2.從事有關研究、譯著或創作;3.參加各科教學研究會;4.參加研習實習、參觀或考

察活動;5.參加國民教輔導團巡迴各縣市的教學輔導活動;6 參加經行政機關認可的 進修、研究方式,如收看電視、廣播教學等。

陳添球(1997)則將進修活動分兩個型式,1.自我進修:如閱讀、自我對話、內 省、獨立研究、電腦自學系統等;2.與他人互動之進修:如討論、聽演講、行動研究、

實地觀察、讀書會、工作坊、同儕教導等;而呂木琳(1998)歸納出提出 14 項進修活 動的方式,包括:1.演講;2.小組共同發表;3.觀看影片或錄影帶;4.聽錄音機或收 音機;5.教室觀察;6.示範教學;7.晤談;8.討論;9 閱讀;10.腦力激盪;11.教師 觀察;12 實地觀察;13.角色扮演;14.指導練習;而彭仁晃(2000)歸納學校本位教 師進修的活動型式有 8 類 24 項,包括:1.專家指導的研習:學科研習、主題研習;2.

參觀與觀摩:校內外教學觀摩、互教學觀摩與討論、校外參觀訪問或考量;3.協同成 長團體:讀書式成長團體、問題導向式成長團體、主題中心式成長團體;4.協同行動 研究:課程研發式行動研究、改進實務式行動研究、改革情境式行動研究、增進理解

參觀與觀摩:校內外教學觀摩、互教學觀摩與討論、校外參觀訪問或考量;3.協同成 長團體:讀書式成長團體、問題導向式成長團體、主題中心式成長團體;4.協同行動 研究:課程研發式行動研究、改進實務式行動研究、改革情境式行動研究、增進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