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教科書審查與選用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第二節 教科書審查與選用

強化教科書編輯與審查者之間的溝通,才能讓編審雙方在充分聊解課綱精神 下,落實外部審查機制的精神,確保教科書的品質(藍順德,2001)。所謂教科 書(Textbook),是教材(teaching materials)的一部份,它是根據課程綱要或是 課程標準所編寫,亦稱為「課本」,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材料(閻立欽,2000)。

而就類別來說,英語文的教材大致可分為四大類:1.平面教材(教科書),

含其配套教材(教師手冊、習作本)、2.平面輔助教材(讀本 Reader)、3.多媒體 教材(CD、MP3、VCD、DVD-ROM)、4.網路教材(戴維揚,2001)。

壹、 教科書選用標準

Skierso(1991)指出一本好的教科書除了提供教師教學材料之外,教師也 會依據教科書的編排內容、教學法及練習活動授課,並且按照教科書所提供的課 程大綱進行教學。因此,在評選教科書的過程中,教師就必須了解該教科書的編 撰相關原則與內容,並根據學生的能力與需要給予適當的補充教材。在學期末時,

教師們也應反思此教科書的優缺點,作為未來評選的指標(許炳煌,2015)。因此 將教科書評選原則分為以下六大類:

一、書籍相關資料

包括編輯者背景、輔助教材是否提供(如習作本、光碟片 等)、是否需要 其他輔助教材才能完成,光碟片內容是否由外國人或者近似外國口音的人錄製而 成、價錢是否合理等等。

二、目標

教材內容目標是否符合課程大綱及學生需求、以及時間是否彈性分配。老師 應注意教學目標內容與教科書內容一致。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三、主題內容

教科書內容挑選應該能夠符合使用者的認知,包含教材中的文字、圖片、背 景與文化等方面,每個單元的主題安排,也應該根據學習者的年齡、興趣、地區 及文化等背景來做編排。教材內容應盡量多樣化,利用對話、歌曲等方式表達,

並整合使用地區文化來進行設計。

四、字彙與結構

學習語言的層面包含了字彙、字彙結構及文法等相關內容,在教材中置入字 彙、文法等內容時,需以有意義的情境呈現,文字內容應包含對應課程大綱的字 彙、基本句型,並且安排具有循環性的重複動作。與此同時,也應考慮句型的長 短以及複雜度,是否適用於該階段的教材使用者。

五、練習與活動

教材中所包含的活動內容和練習題目,需符合課程安排的學習目標,提供有 進行溝通的活動,並幫助學生進行有效的練習。另外,活動中需有複習單元及能 夠培養學生讀書技能,包含查字典、作筆記等動作的目標。

六、排版與編輯架構

圖文排版及整體編輯架構,應吸引學習者學習;編排是 否清楚完整、是否 提供目錄、索引、單字表、附錄等、圖文是否搭配得宜、以及插圖是否是否提供 目錄、索引、單字表、附錄等、圖文是否搭配得宜、以及插圖是否合宜、清楚、

簡單、沒有文化偏見等。

總而言之,上述評選原則比較偏重教科書的編輯背景、教科書圖文內容合 乎學習者認知發展與教育目標、主題內容符合學習者地域性和興趣、所提供的語 言內容份量適中並以有意義的情境呈現、提供課堂練習活動、以及版面編排清楚 得宜等相關重要議題。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貳、 教科書編輯

國內學者黃政傑(1994)提出教科書評選之分類方法,他將評鑑規準分為八 大類:發行、外表、內容、教學、效果、學生、老師、其他含簡介或操作等。

此外,教科書內容的編排也是選用的重點。根據學者研究,教材的排列原則有以 下幾點(吳清山,1999)。

一、顧及兒童身心發展

教材呈現的先後順序,必須考量學生的身心成熟狀態。如此一來,教材才能 符合學生的需求。如:國小低年級學生大都停留在具體運思期,抽象的教材就不 適合該階段的學生。

二、配合教材邏輯依序

在呈現教材時,必須考量學科教材本身的邏輯次序,在排列教材時依其邏輯 性作有系統的排列,才能夠讓學生能夠掌握其知識架構。如:數學的教學應該先 教加法、減法再教乘法、除法。

三、考慮內容難易順序

學科教材本身有其難易度,應該先易後難、先簡單後複雜、先具體後抽象,

循序漸進以便於學生學習。如:國小英文應先學習最基礎的 26 個英文字母,再 進而學習單字、句子、文章。

參、 英語教科書的選用

Quintero&Troncoso(2001)提出如何挑選英語教材的方法,The CATALYST Test: C(Communicative)代表溝通式教學設計,A(Aim)代表教學目標,T

(Teachability)代表好教,A(Avaliable add-one)代表補充教材,L(Level)代 表學生的程度,Y(Your impression)代表你對課程感覺,S(Student interest)

代表學生的興趣,T(Tried and tested)代表測試使用。以下分別說明:

一、溝通式教學設計

教科書應採溝通式對話設計,讓學生在課堂上學習之後,能夠用學習的內容 與別人溝通,教材中除了文法之外,應該搭配語言練習,例如角色扮演等活動,

讓學生練習。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二、教學目標

教材需有教學目標,可分類為聽、說、讀、寫、字彙、文法等類別,可視老 師的確實目的來選擇適合的教科書,包括整合式教材(integrated course)也是其中 一個很棒的選項。

三、是否好教好用

分辨學生的接受度,判斷教材是否適用於學生?例如有些教材偏向於合作學 習,較為適用於西方國家的學生,而亞洲學生則適合獨自學習類別的教材,此時 老師可以因學生的不同,根據實際的教學狀況來選擇最適合的教材。

四、補充教材

可以提供附加的補充教材,例如錄音帶、光碟、教師手冊、習作簿等補充,

甚至可以利用網路服務資源,來增加教材的內容。

五、 學生程度

根據學生的程度,選擇適合的教材來使用。教材的難度最好是學生的程度再 往上加一級,例如學生程度為 intermediate,老師可以選擇 higher intermediate 或 advanced 等階段的教材。

六、教材印象

注重老師對教材的整體印象。可以利用老師對教材的整體第一印象來決定是 否使用該教材。有些教材排版整齊且內容詳盡,看起來簡潔有力,而有的教材則 顯得排版凌亂,但亂中有序。端看老師對教材的整體印象來選擇使用的方向。

七、是否引起學生興趣

選擇容易引起學生興趣的教材主題。以前的教材著重在人物介紹、道德宣傳 等較為嚴肅的題材,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差較遠。針對現在世界的學生,可以適 當的將電腦、網路、遊戲或是影視新聞加入教材中,作為主題或點綴,能有效的 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達到更有效率的學習效果。

八、測試使用

所有教材使用過的資訊,都可以當作選擇此教材的參考條件。例如哪些老師、

學校曾經使用過的紀錄、評語、成果等等資料,都可以當作此教材的選擇依據。

大部分教材在評鑑、評審的過程中,都會找幾個老師實際在課堂上使用,然後觀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Harmer(2001)曾列舉出選擇英語教科書評量的幾個項目,包括價格、實用 性、外觀與設計、教師手冊、文化接受度、使用說明、教學法、課程安排方法、

語言學習活動、主題、文化等。

從以上外國學者論點,可以清楚知道,選擇教材要注意是否實用、是否是學 生感興趣的、是否是學生這階段水平的書、是否有補充教材、是否適合自己國家 學生的教材等,再者外觀、價格適當、插圖鮮明、字體大小、印刷清楚、裝訂牢 固,都是考量的重點。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