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2

第三節 文獻回顧

目前國內對於澳洲、美國與中國外交關係的研究專書及論文並不多見,相關 的研究著作、論文、研究報告等多為國外學者專家所撰寫。透過檢視現有的澳洲 與美國、中國及與南太平洋國家關係發展歷程之研究著作,可從中發現澳洲對於 自己「身分認同」的轉化過程,以及後續對澳洲外交政策所產生的影響--澳洲從 過去的重歐輕亞,自視自己是在亞洲的西方國家,轉變為定義自己為亞太國家的 一份子,要肩負起南太平洋區域安全、穩定、發展的領導責任。因此,也積極參 與東協組織、相關區域論壇及南太平洋國家的區域議題。印尼總統佐科威(Joko Widodo)亦曾表示,他希望澳洲成為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的正式會員國,

暗示他希望坎培拉當局在國防、貿易和安全事務上扮演更重要的區域性角色。45 澳洲自 1901 年獨立後,初期是以歐洲的眼光看待自己。第二次世界大戰將 澳洲捲入亞洲戰場,亞洲事務遂成為澳洲對外事務的主要核心,始漸次地發展出 以當地經驗為依歸的文化認同,到了 1960 年代至 1970 年代,發展出新的文化觀 念並逐步形成改變。在這段快速發展的時期,一種以澳洲經驗為核心的澳洲史觀 發展出來,澳洲重新審視澳洲所在的地理位置、檢討與亞洲的關係,從而放棄長 期以來為人詬病的白澳政策,改變單一文化傳統政策,改採多元文化政策;在對 外事務上,開始將心力放在亞太地區的事務。46

澳洲自 1980 年代起,傾向將自身定位為屬於亞太地區,以反映出澳洲與正 處於工業化進程中,東亞地區快速成長的經貿關係。澳洲國立大學國家安全學院 院長 Rory Medcalf 指出印太的構想(Indo-Pacific formulation)精確地描述當前,西 太平洋與印度洋區域持續加速的經濟與安全連結,並朝向成為一個單一的戰略體 系進行;促成兩個區域合而為一的正是大國與崛起中強權的經濟與戰略互動。美 國康乃爾大學教授 Peter Katzenstein 表示,「『區域』是經由政治所創造出的一種 社會結構」。約克大學教授 Robert Cox 則說,「『理論』是為了某些人或某些理由 而創造的」;因此,對於鼓吹澳洲應屬於某個特定區域的言論,一定是基於某些 特殊目的。47

筆者將本文研究的時間區分為兩個階段:一、2013 年 3 月習近平當選中國 國家主席,48至 2017 年川普就任美國總統49;二、2017 年川普就任美國總統至 2019 年底。相關文獻回顧,是按照前述的兩個階段分別論述:

45〈印尼支持澳洲成為東協會員國〉,《中央社》,2018 年 3 月 16 日,

<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1803160343.aspx>。

46 楊聰榮,《太平洋國家研究新論:區域、國家與族群》,頁 245-51。

47 Daniel Baldino and Alan Bloomfield, “The rise of the ‘Indo-Pacific’ in Australian grand-strategic discourse,” Indo-Pacific Insight Series, Vol. 13, December 2018, p. 4,

<https://perthusasia.edu.au/our-work/the-rise-of-the-indo-pacific-in-australian-grand>.

48 在 2013 年 3 月 14 日 12 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 4 次全體會議,習近平同時當選中華人民共和 國國家主席及中央軍委主席。請見,〈習近平當選國家主席、國家軍委主席〉,《新華網》,2013 年 3 月 14 日,<http://cpc.people.com.cn/n/2013/0314/c64094-20795043.html>。

49 2017 年 1 月 20 日川普宣示就任美國總統。請見,〈唐納川普總統就職演說〉,《美國在臺協

會》,2017 年 1 月 20 日,<https://www.ait.org.tw/zhtw/inauguration-45th-president-united-states-zh>。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3

一、歐巴馬政府時期的澳中美關係:

本文第一階段所探討的時間,為 2013 年習近平擔任中國國家主席後至 2017 年川普繼任美國總統前,包含歐巴馬總統任期(2009 年至 2017 年)的後期。布 里辛斯基曾指出,「位居樞紐位置的國家,因其地緣戰略位置而對該區域的進出 通路或不使其他國家取得資源方面有特殊地位;因此,保護關鍵性的樞紐國家,

也是美國全球地緣戰略非常重要的部份」。50澳洲在地理位置上從西到東分別與 巴紐、東帝汶以及南太平洋島國比鄰,在地緣戰略上則處於第二島鏈的關鍵樞 紐,上承密克羅尼西亞及索羅門群島,下接紐西蘭等南太平洋島國。幅員遼闊,

據有絕佳的戰略位置,且各種礦藏與天然資源豐富,可做為美國鄰接西太平洋與 南太平洋地區重要的軍事與補給基地。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在南進戰略下於 1942 年 1 月攻占索羅門群島,並 試圖以此為基地向南進攻澳洲。同年 8 月,以美國為首的盟軍部隊在索羅門群島 登陸,歷經 6 個月的戰鬥擊退日軍。從此以後,亞洲事務遂成為澳洲對外事務的 主要核心,亦使得澳洲認識到其主要的國家安全威脅將是來自於北方。昔日,澳 洲曾被視為是一個在亞太地區被孤立的西方文明。冷戰結束後,東亞的新興工業 化國家(Newly Industrializing Economies, NIEs),以及其他東南亞國家快速的經濟 發展,使得澳洲政府開始重視與周邊地區的關係,使得澳洲重新思考,認為不應 該再繼續視自己為一個被孤立的西方國家,而要定位自己是一個亞太國家,與周 邊國家有一個共同的立足點。

至於美中關係的發展,美國在歐巴馬第二任任期後期,民主與共和兩黨的外 交政策菁英已開始醞釀對中國政策的轉向,2016 年美國學者謝淑麗(Susan Shirk) 等人的研究報告,已計畫向美國政府建議對建設性交往政策進行調整。51歐巴馬 總統任內的白宮亞洲事務高級主任 Evan S. Medeiros 表示,美中兩國的長遠利益 是傾向分歧而不是「趨同」,而且將來的分歧只會更大。他說,兩國關係將愈來 愈趨向競爭的一面。他認為,中國有三大「核心利益」:維護共產黨的統治以及 社會穩定;保護國家主權及領土完整、國家統一;發展經濟和社會。他說,這些 利益決定了美中兩國的長期利益不能並存。52Medeiros 說:「政治制度的不同是 兩國長期不信任的源頭。中國國內的社會控制手段,包括利用高科技,與美國形 成鮮明對比。美國政治制度被中國視為威脅,美國媒體和非政府組織都在不斷批 評中國,而且中國認為不會有美國政治領導人,會認同中共執政的合法性」。在 國家主權方面,美國和中國將繼續在臺灣和中國各種領土主張上持不同意見;從 經濟上來說,中國採取的政策已嚴重傷害美國的國家利益。53

50 Zbigniew Brzezinski 著、林添貴譯,《大棋盤:全球戰略大思考》,頁 49。

51 朱雲漢,《全球化的裂解與再融合》(台北: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20 年),

頁,頁 128-129。

52 斯洋,〈中國「核心利益」決定美中長期利益不可並存〉,《美國之音中文網》,2018 年 11

月 1 日,<https://www.voacantonese.com/a/us-china-interests-imcompatible-20181101/4638206.html>。

53 斯洋,〈中國「核心利益」決定美中長期利益不可並存〉,《美國之音中文網》。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4

Medeiros 指出,中國的國際行為至少受到三個歷史事件所影響,這些事件影 響了中國對安全環境的觀點,以及自身在國際事務的角度定位:第一,「回復」

區域大國的地位,最終成為世界強國;第二,「百年國恥」的受害心態,讓中國 對於遭到外國強權打壓或主權遭受侵犯顯得格外敏感;第三,源自於中國歷史的 憂慮,所產生的防禦性的安全觀,唯恐外國利用中國內部弱點,對其抑制或脅迫。

54

「崛起的大國最終無可避免會運用他的經濟實力,追求廣泛的政治、文化和 軍事目的。這就是霸權行為,而中國一定會是一個霸權」。55中美兩國,同時在 東南亞都具有政治、經濟及戰略上的重大利益,彼此爭奪區域的主導權使得雙方 發生利益衝突。56對於中國企圖改變現有國際規則的作法,57美國川普政府 2017 年公布的國家安全戰略,強調對美國的安全威脅,主要來自中國和俄羅斯兩個「修 正主義強權」,尤其是中國的「經濟進犯」(economic aggression),挑戰以規則、

法治為基礎的世界經濟秩序。58

中 美 關 係 從 小 布 希 總 統 時 期 將 中 國 定 位 為 「 負 責 任 的 利 益 相 關 者 」 (responsible stakeholder) 到 了 川 普 總 統 任 內 的 「 戰 略 競 爭 者 」 (strategic competitor),美國布魯金斯研究所於 2019 年訪問了多位學者,針對下列問題:

美國對持續改變的中國外交政策意圖(intention)應如何評估以及對於美中關係的 改變、兩國的競爭態勢應如何定義,重點整理如下:59

1、過去從冷戰期間以來指導美中關係的假設(hypothesis)經重新檢視,發現北京 當局的外交政策意圖(intention),對其鄰近區域的影響力及份量明顯增強,美 國需要做政策性轉變的回應。

2、部分的政策轉變來自於中國從戰略到區域主導性之影響力的提升,需從更廣 泛的利益相關者來看;從科技到全球經濟與全球治理,以及從東南亞到歐洲,

許多議題領域都受到中國行為與美中關係的影響。

3、中美之間的戰略競爭,需要美國在傳統國防事務內進行多個領域的合作;美 國政策制訂者忽略了變遷中的印太安全平衡,以及它對美國的操作性和美國 與地區盟友信譽的影響。

4、冷戰模式對當前的狀況解釋有其限制。然而,檢視冷戰史可以尋求解決當前 問題的可用教材,特別是為長期和平時期的戰略競爭進行社會動員。

54 Evan S. Medeiros 著、國防部譯,《中共的國際行為》(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11 年),

頁 14。

55 Martin Jacques, When China Rules the World: The Rise of the Middle Kingdom and the End of the Western World (UK: Penguin Press, 2012), p. 12.

56 J. Robert Kerrey and Robert A. Manning, The United States and Southeast Asia A Policy Agenda for the New Administration, 2001, New York: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p2.

57 高長、吳瑟致,〈中國崛起對東亞區域主義的影響〉,《遠景基金會季刊》,第 10 卷第 2 期,

2009 年 4 月,頁 29。

58〈連美國都受到威脅的中國崛起〉,《自由評論網》,2017 年 12 月 9 日,

<https://talk.ltn.com.tw/article/paper/1161381>。

59 Tarun Chhabra, Rush Doshi, Ryan Hass and Mira Rapp-Hooper, “Rethinking US-China Competition: Next Generation Perspectives,” The Brookings Institute, June 2019, pp. 1-2.

<https://www.brookings.edu/wp-content/uploads/2019/06/FP_20190625_global_china.pdf>.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5

5、當美中之間的戰略競爭開始並造成區域的緊張與敵對時,應抱持正面的競爭 態度。

6、美中戰略競爭在未來幾年檢視兩國關係時將非常重要;但是從對抗傳染病到 預防金融危機以及氣候變遷,兩國應攜手合作。

6、美中戰略競爭在未來幾年檢視兩國關係時將非常重要;但是從對抗傳染病到 預防金融危機以及氣候變遷,兩國應攜手合作。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