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美印太權力競逐與澳洲的回應: 戰略三角的分析(2013-2019)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中美印太權力競逐與澳洲的回應: 戰略三角的分析(2013-2019)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29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 立. 政. 治. 大. 學. 東. 亞. 研. 究. 所. 博士學位論文. 政 治 大. ‧ 國. 學. 中美印太權力競逐與澳洲的回應: 立 戰略三角的分析(2013-2019) China-U.S. Power Competition in the Indo-Pacific region and. ‧. the Australian responses: A Strategic triangular Analysis.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指導教授:楊. i Un. 昊. 博士. 研究生:黑快明. 中. 華. 民. 國. 1. 0. v. 撰. 9. 年. 5. 月. DOI:10.6814/NCCU202000430.

(2) 謝辭 當年選擇重拾書本回到校園憑藉的是勇氣,最終能夠完成學業取得學位則是 許多的努力與機緣。本論文能夠順利完成,最感謝指導教授楊昊博士的細心指 導、不斷地鼓勵,對論文架構、內容與研究方向給予建議;以及感謝昔日就讀中 央警察大學安全研究所碩士班時的指導教授張中勇博士,能夠在筆者離校多年後 仍然願意擔任論文計畫以及最後學位論文的口試委員。還要感謝所上各位老師的 關心、所辦張姐熱心協助處理許多瑣碎卻又重要的事務,還有多位已經畢業離校 的碩士班學弟、學妹的相伴。 回首就讀東亞所的 8 年時光,經歷了許多的人生大事,包括工作上的職務調 動、結婚及移居到好山好水的淡水新市鎮。特別感謝妻子尚瑞鳳女士,淡水的住 家是她當年誤打誤撞在婚前購置的,儘管淡水地理位置較為偏僻,但與市區相 較,空氣清新、人口稠密度低、且鄰近大屯山系增加了許多活動空間,可以更親 近大自然、舒緩撰寫論文的壓力。由衷地感謝妻子的辛勞,在筆者論文撰寫期間 操持家務與扶持,最終讓我得以堅持完成學業。.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最後,僅將這本論文獻給在天上的父親與母親,感謝他們的養育之恩、從小 對兒女教育的重視以及在我求學期間不斷的鼓勵與關懷。還有許多未能感謝到的 朋友,在此一併感謝各位。.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DOI:10.6814/NCCU202000430.

(3) 摘. 要. 澳洲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由當時的外交部長 Herbert V. Evatt 在美國舊 金山舉行的聯合國制憲會議(The San Francisco Conference)上,首次提出了「中型 強權外交」(middle power diplomacy)概念;Kevin Rudd 擔任總理時,主張澳洲在 國際事務上應採取「中型強權外交」,除了追求澳洲的經濟和安全利益、在國際 事務上發揮積極作用之外,在面對強權崛起時也要能夠堅持自己的立場。澳洲身 為亞太地區重要的中型強權,自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即與美國保持緊密的盟友關 係,亦在所處的南太平洋地區扮演領導地位,協助美國維持亞太地區的區域安全 以及美國的主導優勢。然而,近年來美中兩國在亞太區域日益激烈的權力競逐, 以及川普政府外交政策的不確定性,引發了澳洲的不安全感;另一方面,中國的 銳實力對澳洲在內政與外交上的滲透也為澳中關係帶來諸多的不確定性。本文主 要研究兩個個案,分別是澳中與澳美關係。 研究時間分為兩個時段:第一階段,是 2013 年習近平擔任中國國家主席至 2017 年川普就任美國總統之前;第二階段,是 2017 年川普就任美國總統至 2019 年底。並以 Lowell Dittmer 的「戰略三角」作為本文的分析架構,研究澳洲與中.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國、澳洲與美國兩個個案的三角關係。 第一個時段,2013 年至 2017 年澳洲與中國、澳洲與美國的三角關係為「羅 曼蒂克型」:澳洲為樞紐、中美兩國均為側翼。澳洲在「安全靠美國、經濟靠中 國」的原則指導下,採取「避險」策略,同時與中國及美國保持友好關係,均為. n. al. er. io. sit. y. Nat. 正利得,而中美兩國處於「權力移轉」狀態下,中國極可能挑戰美國的霸權領導 地位假設下,兩國處於既競爭又合作的競合關係。 第二個時段,2017 年至 2019 年底的澳洲與中國、澳洲與美國的三角關係, 由於中國同時與美國發生貿易戰、南海自由航行權、美軍派遣軍機及軍艦穿越臺 灣海峽等爭端,以及澳洲在前總理 Malcolm Turnbull 任內通過「反外國干預法」、. Ch. engchi. i Un. v. 情報組織指出,中國疑似涉嫌以駭客攻擊澳洲政府、各政黨及大學與研究單位網 路系統等,使得澳中兩國關係摩擦不斷,形成「結婚型」的美中澳戰略三角關係: 亦即,三方之中有兩方(美、澳)維持雙邊友好關係,同時與第三方(中)交惡。 本文提出 6 個 M 型化指標分析中國銳實力對澳洲的滲透,隨著中國綜合國 力的持續增長,中國政府可以運用的工具也越趨多元化,其策略並非一成不變, 可以通過對當時形勢的判斷,提出適當的戰略和策略,保持高度的靈活性,以完 成目標。 關鍵字:銳實力、印太戰略、中國、澳洲. DOI:10.6814/NCCU202000430.

(4) Abstract When the UN Constitutional Convention was held in San Francisco at the end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Australia for the first time proposed a “Middle Power Diplomacy” concept by the then foreign minister Herbert V. Evatt. Later, when Kevin Rudd became prime minister, he advocated that Australia should take a "Middle Power Diplomacy" in international affairs, to pursue Australia's economic and security interests and play an active role in the international affairs. In the face of rising powers Australia must be able to adhere to its own position. As an important middle power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Australia has maintained close relations with the US since World War II. It also plays a leading role in the South Pacific region, helping the US maintain regional security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However, in recent years, the US and China have been increasingly competing for power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The uncertainty of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s foreign policy has triggered a sense of insecurity in Australia. On the other hand, China’s sharp power to Australia’s domestic and foreign affairs has also brought a lot of uncertainty to the.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Australia-China relationship.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wo cases, name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ustralia and China and Australia and the US. This doctoral thesis is divided into two periods: the first period is from Xi Jinping coming to power in China in 2013 till the time just before Donald Trump. n. al. er. io. sit. y. Nat. became th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2017; the second period is in the Trump’s presidency to 2019. Also Lowell Dittmer's "strategic triangle" is applied as the analysis architecture to research the relationship triangle between Australia and China, Australia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two separate cases. During the first period between 2013 and 2017,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h. engchi. i Un. v. Australia and China, Australia and the U.S. are “the romantic triangle” -- Australia is the “pivot player” while China and U.S. are the “wing players”. Through hedging strategies, Australia has relied upon the US-Australia alliance for its national security and relied upon China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refore, Australia maintains friendly relations with China and the US simultaneously. After the first perio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Australia and China, Australia and the US from 2017 to 2019 are “the marriage triangle”. While the US-China Trade War is escalating, the U.S. Air Force and Navy airplanes and guided missile destroyer conducts “Freedom of Navigati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 where islands were claimed by China. During the premiership of the former Australian Prime Minister Malcolm Turnbull, Australia's parliament passed new laws ‘Anti-interference Laws’ aimed at preventing foreign interference in politics in their country. This thesis proposes 6 M-shape indicators to analyze the penetration of China's sharp power into Australia. As China's overall national strength continues to grow, the. DOI:10.6814/NCCU202000430.

(5) tools available to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re becoming more diverse. It can take appropriate strategies and tactics by judging the situation at that time to complete the goal. Keywords: sharp power, Indo-Pacific strategy, China, Australia.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DOI:10.6814/NCCU202000430.

(6) 目 次 圖. 次. 表. 次.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前言………………………………………………………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6 第三節 文獻回顧…………………………………………………12 第四節 研究假設…………………………………………………32 第五節 研究方法、研究架構及戰略三角的概念化……………35 第六節 章節安排…………………………………………………42. 政 治 大 澳洲與中國關係回顧……………………………………46 立. 第二章 歐巴馬政府時期的澳中美關係……………………………45 歐巴馬政府時期的澳美關係……………………………51. 學. 第二節. ‧ 國. 第一節. 一、 美國的亞太戰略:攻勢現實主義與權力移轉論的比較. io. 二、 習近平一帶一路倡議對澳洲的影響 第三章. a 小結………………………………………………………78 iv n. 第四節. sit. Nat. 一、 澳洲的中國政策:2013 年-2017 年. y. 歐巴馬政府時期的澳中關係……………………………64. er. 第三節. ‧. 二、 美國亞太再平衡對澳洲的影響. l C hengchi Un 川普政府時期的澳中美關係………………………………83. 第一節 澳中美關係的轉變………………………………………84 第二節 川普政府時期的澳美關係………………………………88 一、 澳美兩國對印太概念的定義比較 二、 澳洲國內關於澳美關係的辯論 三、 澳美同盟關係的提升. 第三節 2017 年至 2019 年底的澳中關係………………………106 一、 澳洲國內中國印象的轉變 二、 澳洲國內的中國政策辯論. DOI:10.6814/NCCU202000430.

(7) 第四節 亞洲主要國家對澳中美三邊關係的回應………………115 一、 東協的印太展望 二、 新加坡的回應 三、 馬來西亞的回應 四、 印尼的回應 五、 印度的回應 六、 日本的回應 第五節 第四章. 小結……………………………………………………125. 澳洲對中國政治與經濟滲透的回應………………………129. 第一節 中國對澳洲政治層面的滲透…………………………130 一、 中國銳實力對澳洲的影響. 政 治 大. 二、 中國對澳洲的銳實力策略. 立. 三、 澳洲各界的回應. ‧ 國. 學. 第二節 中國對澳洲經濟層面的滲透…………………………156 一、 澳洲對中國經濟影響力的警醒. y. Nat. 三、 中國企業在澳洲投資案例分析. ‧. 二、 澳洲政府管制中國經濟影響力的措施. io. sit. 四、 澳中兩國經濟關係的冷卻. er. 第三節 小結……………………………………………………169. n. a. v. l C 第五章 澳中美在太平洋的權力競逐與當地的回應………………175 ni 第一節. h. i U. engch 澳洲對太平洋島國的戰略布局………………………177. 一、 澳洲與太平洋島國關係回顧 二、 加強與太平洋島國關係 第二節. 美國對太平洋的戰略布局……………………………190. 一、 美國在太平洋區域的戰略利益 二、 澳美兩國加強在太平洋區域的合作 三、 結合其它盟國共同制衡中國 第三節. 中國在南太平洋區域的權力競逐作為………………199. 一、 以對外援助換取政治影響力 二、 中國對南太平洋的戰略意圖. DOI:10.6814/NCCU202000430.

(8) 第四節. 太平洋島國對澳中美權力競逐的回應………………207. 一、 對中國銳實力滲透的回應 二、 對澳美等國的回應 三、 太平洋島國的在地聲音 第五節. 小結……………………………………………………216. 第六章 結論…………………………………………………………217 第一節. 研究發現………………………………………………217. 第二節. 對理論精進的啟示與展望……………………………224. 第三節. 對臺灣的啟示…………………………………………226. 參考書目 ……………………………………………………………231.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DOI:10.6814/NCCU202000430.

(9) 圖. 次. 圖 1-1:2013 年-2017 年澳中美三角關係. 36. 圖 1-2:2017 年至 2019 年底澳中美三角關係. 37. 圖 1-3:外交政策制訂過程同心圓概念. 39. 圖 1-4:澳洲與美國、澳洲與中國三邊關係互動. 40. 圖 2-1:2013 年-2017 年澳中美三角關係. 78. 政 治 大. 圖 3-1:澳洲、美國政府歷年印太區域概念. 立. 89. 圖 3-2:2017 年迄 2019 年底澳中美三角關係. 126. 146. y. 139. ‧. ‧ 國. 學. 圖 4-1:中國透過海外華人提供政治獻金關係圖. 167. 圖 4-2:中國大連民族大學東北少數民族研究所網站查詢結果. Nat. n. er. io. 圖 4-4:中國對澳洲投資的產業類別分析 a. sit. 圖 4-3:中國歷年對澳洲海外直接投資金額統計. l C n U h engchi 圖 4-5:中國銳實力對澳洲的滲透策略-6M. iv. 168 172. 圖 6-1:2013 年-2017 年澳中美三角關係. 218. 圖 6-2:2017 年至 2019 年底澳中美三角關係. 220. DOI:10.6814/NCCU202000430.

(10) 表. 次. 表 1-1:亞太強權指標. 7. 表 2-1:澳中美三國大事紀. 80. 表 3-1:澳洲政府歷年印太區域定義比較. 88. 表 3-2:美國亞太與印太概念比較. 94. 表 3-3:澳中美三國大事紀. 126. 政 治 大. 表 4-1:硬實力、軟實力與銳實力之比較. 立. 133. 表 4-2:2013 年至 2018 年澳洲高等教育外國留學生統計表. ‧ 國. 學. 表 4-3:2002 年-2019 年皮尤研究中心中國形象調查. 170. er. io. sit. 149. y. Nat. 表 4-5:中國銳實力對澳洲的滲透策略. 148. ‧. 表 4-4:2013 年-2019 年洛威研究所民意調查. n. 表 4-6:中國銳實力對澳洲滲透策略的「6M」說明 a. iv. 143. l C n U h en 表 5-1:澳美兩國 2017 年至 2019 年部長級會議聯合聲明重點 gchi. 172 194. 表 5-2:太平洋島國歷年接收外國金援一覽表. 210. 表 6-1:2013 年至 2017 年澳中與澳美關係核分表. 218. 表 6-2:2017 年至 2019 年底澳中與澳美關係核分表. 220. DOI:10.6814/NCCU202000430.

(11)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前言 澳洲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由當時的外交部長 Herbert V. Evatt 在美國舊 金山舉行的聯合國制憲會議(The San Francisco Conference)上首次提出了「中型強 權外交」(middle power diplomacy)概念,一方面要促進澳大利亞的利益,同時主 張在新秩序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1澳洲在 Kevin Rudd 擔任總理時,更進一步主 張澳洲在國際事務上應採取「中型強權外交」 ,除了追求澳洲的經濟和安全利益, 在國際事務上發揮積極作用,2同時在面對強權崛起時能夠堅持自己的立場。3中 型強權的研究近年來受到澳洲等國學界的重視。最主要的原因有兩方面:4第一, 這些中型強權的外交政策反映其國家利益與戰略利益,呈現出多樣性的外交政策 風貌,也跳出了以美國、俄羅斯或中國等外交政策為中心的研究傳統或侷限。第 二,中型強權國家對國際秩序的維護以及對大國政治的回應,形成了另一個觀察 世界政治變遷的有意義切入點。甚至因其扼有重要地緣戰略位置成為樞紐國家, 有引領國際大戰略發展的趨勢。5譬如,韓國的「新南方政策」6及印尼「海洋軸.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 Miguel Alejandro and Híjar-Chiapa, “Navigating Dangerous Waters: Australia and the Indo Pacific,” Rising Powers Quarterly, Volume 3, Issue 2, 2018, p. 163, <http://risingpowersproject.com/wp-content/uploads/2018/10/vol3.2-hijar-chiapa.pdf>. 2 Sabra Lane, “Rudd outlines foreign policy vision,” Austral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March 27, 2008, <https://www.abc.net.au/am/content/2008/s2200208.htm>. 3 Andrew Carr, “The term ‘middle power’ has recently been in heavy use. But what exactly is meant by the term, and is Australia really a ‘middle power’,” Australi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 68 No.1, 2014, <http://www.internationalaffairs.org.au/is-australia-a-middle-power>. 4 中型強權外交上可歸類為三種模式:第一種是在霸權國家的同意下積極追求外交政策,例如: 加拿大與澳洲,在美國的支持下,在 WTO 與 APEC 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第二種則是在疏遠霸權 的情形下,追求國家認同的自主性,例如:丹麥、挪威與瑞典,然而,在聯合國維和行動的改革 上,因為中型強權之立場與美國差異較大,因此限縮了丹麥、挪威與瑞典的外交努力。第三、挑 戰霸權的中型強權,典型的例子是巴西、印度與南非,這些中型強權公然挑戰美國的領導權,強 調區域整合以弱化美國作為霸權在區域議題上的宰制。Choi, Y. J. “South Korea's Regional Strategy and Middle Power Activism,” The Journal of East Asian Affairs. Vol. 23, 2009, pp. 47-67;轉載自,王 文岳,〈韓國的東協政策:中型強權視角之分析〉,《東亞研究》,2018 年 7 月,頁 105-144。 5 樞紐國家(pivotal states)是指有能力影響區域與國際穩定的國家,他們的政局存續發展對於區域 的經濟繁榮與政治穩定有關鍵意義,同時也將緊繫美國貿易與投資的海外佈局策略。近 30 年來, 樞紐國家的研究不斷被政策社群、學者以及政治風險公司所重視,其討論主要聚焦於兩個重點: 其一,樞紐國家明顯地鑲嵌在大國政治角逐的多重權力網絡中;其二,樞紐國家的轉向將影響強 權的區域與全球利益。例如,印尼、泰國、新加坡、菲律賓及馬來西亞等國,已經逐漸將東南亞 形塑成大國政治角力下的「樞紐區域」。請見,Robert Chase, Emily Hill and Paul Kennedy, “Pivotal States and U.S. Strategy,” Foreign Affairs, January/February, 1996, p. 33;楊昊,〈「印太大國與東 南亞的樞紐化」專刊導言〉,《東亞研究》,2018 年 7 月,頁 3-4。 6 2017 年 11 月南韓總統文在寅,出訪印尼時宣示將推動「新南方政策」,以 3P 共同體為核心, 期望南韓與東南亞共建人人互助心心相通的人民(People)共同體、共保安全亞洲的和平(Peace) 共同體,與經濟互惠利益共享的繁榮(Prosperity)共同體。南韓政府十幾年來推動簽訂自由貿 易協定(FTA)及擬定外交政策時,都將東南亞列為重點地區之一,南韓大企業如三星、LG 等 早在 20 年前,便已挾帶雄厚資金前往東協國家投資。此外,南韓政府也透過軟性的政府開發援 助(ODA),向東南亞提供技術援助、基礎建設、教育與人才培育等協助。請見,〈韓國祭出 1. io. sit. y. Nat. n. al. er. 1. Ch. engchi. i Un. v. DOI:10.6814/NCCU202000430.

(12) 心支點戰略」7(日本是東亞地區最早提出印太戰略構想的國家)8。這些都是中 型強權外交政策受到關注的焦點。本論文,擬針對同為「樞紐國家」的澳洲,9它 的中型強權外交政策如何形成,以及如何回應美中新一輪權力競逐的國際秩序, 進行系統性的分析。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歷任總統在維護國際秩序均強調兩大重點;其 一是促進國際貿易,其二是推進以美國領導的盟軍為基礎的全球安全體系。特別 在歐巴馬總統的重返亞太戰略,便是深化美國在亞太的安全布局與自由貿易體系 來確保美國在亞太的領導地位。而繼任的川普總統看似採取與歐巴馬不同的亞太 政策,卻是採取類似的政策工具,以強化美國在印太地區的領導角色。川普的保 護主義論點之一,就是強調權力和財富正由西方轉向亞洲。10川普的印太戰略強 調兩個重點:一是自由、二是開放。按照美國國務院亞太事務副助理國務卿黃之 瀚的解釋:11「自由」指兩個層面:一是在國際層面上,印太地區的國家不要受 到強迫威脅,可以按照主權國家的方式選擇自己的道路;二是在國家層面上,印 太地區國家,無論從良政、基本權益、從透明和反腐方面來說,越來越自由。 「開 放」指,第一是「開放的海上通道和空中通道」;第二是基礎設施建設,印太地 區基礎設施建設存在差距,需要更大的區域融合,更大的經濟增長;第三是更為.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開放的貿易和投資。. er. io. sit. y. Nat. 「新南方」政策,以韓流文化當東協前哨軍〉,《關鍵評論》,2018 年 2 月 21 日,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90086>。 7 2014 年 11 月 13 日印尼總統佐科威在緬甸奈比多舉行的東亞高峰會上提出打造印尼成為「海 洋軸心」的主張。他表示,「在印尼未來發展中,海洋將日形重要,印尼作為海洋國家,必須確 保自身在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間成為一股堅實力量」。「海洋軸心」的主張有 5 項與經濟、安全及 發展有關的綱領,分別是海洋文化、海上糧食主權、海洋基礎設施、海上連通性和海上防禦力量。 印尼希望印度洋和太平洋維持和平、安全,以利全球貿易,不要被用做攫取天然資源和領土爭議 的平台。〈佐科威:打造印尼成海洋軸心〉,《中央社》,2014 年 11 月 14 日,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41114003288-260408?chdtv>。 8 印度太平洋「戰略」由安倍於 2016 年提出。內容為在太平洋至印度洋地區,共享法制和市場 經濟等價值觀的國家展開合作。由日本、美國、澳大利亞和印度 4 個國家主導。在經濟和安保領 域,日美澳印和亞洲各國正加深合作,意在從一定程度上對在亞洲加強基礎設施投資和提出海洋 戰略的中國形成牽制。〈安倍印太「戰略」改稱「構想」的對華考量〉,《日經中文網》,2018 年 11 月 14 日, <https://zh.cn.nikkei.com/politicsaeconomy/politicsasociety/33050-2018-11-14-05-00-30.html>。 9 澳洲想成為亞太地區的樞紐,可從 Kevin Rudd 總理致力於創建「亞太共同體」(Asia–Pacific Community)窺見,請見。Kim Beazley, “The US Asian pivot and Australia’s role,” The Strategist, March 30, 2016, <https://www.aspistrategist.org.au/the-us-asian-pivot-and-australias-role-part-1>. 10 Gideon Rachman 著、洪世民譯,《東方化:中國印度將主導全球》(台北:時報文化出版, 2017 年),頁 5。 11 斯洋,〈川普政府警告中國再提印太戰略強調「自由和開放」〉,2018 年 4 月 4 日,《美國 之音中文網》,<https://www.voacantonese.com/a/asia-pacific-20180403/4331795.html>。 2. n. al. Ch. engchi. i Un. v. DOI:10.6814/NCCU202000430.

(13) 事實上,川普是將全球貿易體系一分為二,一方面在美國與傳統民主貿易夥 伴之間進行調整;另一方面發動與中國的貿易戰。122011 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為世 界第二大經濟體,2013 年超越美國成為貨物貿易第一大國,進出口總額比美國 高出 2500 億美元。13川普的「讓美國再次偉大」就是要美國回到昔日的榮光, 這與習近平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亞太區域發生碰撞。 14 鄧小平曾在 1994 年 8 月迂迴地表示,「第一,反對霸權及大國政治,保衛世界和平;第二,建立 新的國際政治及經濟秩序」 。前者顯然以美國為目標,旨在降低美國的優勢地位、 審慎避免軍事衝突,以免傷害到中國的經濟發展;後者是尋求修正全球權力分 配,利用若干主要國家的不滿情緒,反對當前世界秩序。15 1997 年 12 月 24 日時任中國國家主席的江澤民,在會見「全國外資工作會 議」代表時指出: 「『引進來和走出去』 ,是我們對外開放基本國策兩個緊密聯繫、 相互促進的方面;不僅要積極吸引外國企業到中國投資開工廠,也要積極引導和 組織國內有實力的企業走出去,到國外去投資開工廠,利用當地的市場和資源」 。 16 「走出去」戰略的正式提出,係於 2000 年 3 月中共人大九屆三次會議上,江 澤民指出,「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要積極參與國際經濟競爭,並努力掌握 主動權,必須不失時機地實施「走出去」戰略,把「引進來」和「走出去」緊密.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結合起來…,要鼓勵和支持優勢企業逐步擴大對外投資,開展跨國經營…,加快 培育自己的跨國公司,努力促使中國經濟在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中邁出新的 步伐」。17 2012 年習近平上任後,中國外交正變得更為主動自信,更具全球性。2013. n. al. er. io. sit. y. Nat. 年 6 月中國外交部部長王毅在「第二屆世界和平論壇午餐會」提出,「在新形勢 下,中國外交要更具全球視野,更具進取意識,更有開創精神,以維護中國『不 斷延伸的正當權益』」。18 面對美國總統歐巴馬提出的「亞太再平衡」策略,中. Ch. i Un. v. 陳怡均,〈川普保護主義裂解全球貿易〉,《中時電子報》,2018 年 12 月 8 日,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81228000402-260203?chdtv>。 13 〈中國成為世界第一貨物貿易大國〉,《中國商務部》,2014 年 5 月 4 日, <http://zhs.mofcom.gov.cn/article/Nocategory/201405/20140500570684.shtml>。 14 林士清,〈美國印太戰略正排擠一帶一路倡議〉,《聯合新聞網》,2019 年 3 月 14 日, <https://udn.com/news/story/6871/3695203>;莉雅,〈印太國家如何看待美印太戰略的經濟策 略?〉,《美國之音中文網》,2019 年 5 月 1 日, <https://www.voacantonese.com/a/cantonese-lyl-us-indo-pacific-20190501-ry/4899012.html>。 15 Zbigniew Brzezinski 著、林添貴譯,《大棋盤:全球戰略大思考》(新北市:立緒文化,2014 年),頁 225。 16 〈實施「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開放戰略〉,《中國商務部》,1997 年 12 月 24 日, <http://history.mofcom.gov.cn/?datum=%E5%AE%9E%E6%96%BD%E5%BC%95%E8%BF%9B%E 6%9D%A5%E5%92%8C%E8%B5%B0%E5%87%BA%E5%8E%BB%E7%9B%B8%E7%BB%93% E5%90%88%E7%9A%84%E5%BC%80%E6%94%BE%E6%88%98%E7%95%A5>。 17 〈江澤民在參加上海代表團審議時強調適應新形勢、迎接新挑戰、增創新優勢、贏得新發展〉, 《中國人大新聞網》,2000 年 3 月 8 日。 <http://www.people.com.cn/zgrdxw/news/200003/08/0801.html>。 18 〈探索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之路--王毅部長在第二屆世界和平論壇午餐會上的演講〉,《中國外 交部》,2013 年 6 月 27 日, <https://www.fmprc.gov.cn/web/wjbz_673089/zyjh_673099/t1053901.shtml>。 3 12. engchi. DOI:10.6814/NCCU202000430.

(14) 國先後提出了「亞投行」 、 「一帶一路」及「絲路基金」等倡議,其目的就是以「軟 平衡」(soft-balancing), 「抵銷」歐巴馬的「再平衡」對它的影響。事實上,中國 「一帶一路」倡議建設項目的高額貸款,卻造成斯里蘭卡、巴基斯坦等國以基礎 建設、資源為抵押,控制了多個國家的資產,在未來形成一個龐大的中國勢力範 圍。因此「中國夢」,從中國國內擴展到全世界,西方的價值觀、民主制度在未 來都可能受到中國崛起的沖擊。19其次,隨著中國持續的經濟發展、綜合國力不 斷上升,在維護國防安全、保護對外貿易、能源運輸等因素下,解放軍亦隨著現 代化,尤其是以海空軍在海南島及其控制的南海島礁上建立基地,引起周邊國家 的不安。中國對東海及南海具爭議性領土的態度日趨強硬,使得美國更加懷疑中 國是否正朝向「現有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修正主義者方向前進。第三,試 圖通過收購、竊取和培育本國技術來促進科技發展的「中國製造 2025」 ;以上都 被視為是向西方發出的挑戰。20 習近平擔任中國國家副主席身份訪問美國時,便在華盛頓首次提出建構「中 美新型大國關係」(a new type of great-power relationship) 「不衝突、不對抗,相 互尊重,與合作共贏」的概念。習近平理想下的中美關係可歸納為以下幾點:21 (一) 對等的雙邊關係:中國是美國的最大債權國,而且美國面對的許多國際. 立. 政 治 大. ‧ 國. ‧. 要求美國尊重中國在第一島鏈海域內的利益,要求美國停止對台軍售, 以及不要插手中日釣魚台爭端。 面對中美兩個超級強權在亞太區域內的權力競逐,就一個中型強權而言,澳 洲必然深受中國一帶一路及美國印太戰略所影響;從澳、中關係來看:澳洲對中 國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性為何?相對地,從澳、美關係來看,澳洲對美國印太戰. n. al. er. io. sit. y. Nat. (三). 學. 問題需要中國的合作與支持,因此北京認為可以要求美國平等對待中國, 也認為中國不再需要遵循鄧小平韜光養晦之訓示,對美國採低姿態。 (二) 對中國的相互尊重:要求美國不要對中國之人權、民主化、西藏、宗教 自由等問題說三道四。. Ch. engchi. i Un. v. 略的重要性為何?以及澳洲外交政策的決策過程,除了受到外在的國際關係影響 外,其國內各個利害關係(stakeholder)群體,是如何影響著澳洲外交政策的形成 過程,將是本文所要探討的焦點。 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指出,「美國的全球盟主地位直接依賴它在 歐亞大陸的優勢能維持多久或多麼有效」;22 他認為,地緣政治已經由區域性移 轉到全球層面,整個歐亞大陸地位將是全球霸業的中心基礎。23美國面對中國挾. 〈歷史學家章立凡:習近平外交政策展現強勢,中國就是要做世界領袖〉,風傳媒,2018 年 2 月 19 日,<https://www.storm.mg/article/400708>。 20 Roger Cohen, “Trump Has China Policy about Right,” The New York Times, August 30, 2019, <https://www.nytimes.com/2019/08/30/opinion/trump-china-trade-war.html?_ga=2.247048452.142973 3032.1567556109-873808775.1513144425>. 21 林文程,〈美國與中國的競合關係對習近平、歐巴馬高峰會之觀察〉,《新世紀智庫論壇》, 第 62 期,2013 年 6 月 30 日,頁 102。 22 Zbigniew Brzezinski 著、林添貴譯,《大棋盤:全球戰略大思考》,頁 36。 23 Zbigniew Brzezinski 著、林添貴譯,《大棋盤:全球戰略大思考》,頁 47。 4 19. DOI:10.6814/NCCU202000430.

(15) 著經濟與軍事實力提出跨越陸上與海上的一帶一路倡議,以及對外事務上日趨強 硬的態度;從歐巴馬總統任內提出「亞太再平衡」到川普總統的「印太戰略」, 希望藉由結合印度、東協、日本及澳洲等國,維護區域內的自由貿易、國家主權、 區域穩定、以及自由與開放的信念與原則,最終維持美國在區域及全球的優勢及 領導地位。24綜合上述,本研究將探討下列議題: 首先,中國在改革開放後不斷地挾其經濟及軍事實力向外擴張、處理領土爭 端的態度日趨強硬,企圖改變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由美國主導所建立的「現有 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相對地,中國一直在堅持自己的路線。25 使得美國 為維持它在全球及區域的領導地位提出「印太戰略」,企圖聯合印度、日本及澳 洲、東協等國共同抗衡中國; 其次,位處南太平洋與第二島鏈樞紐位置的澳洲,則面臨到中國企圖以政 府、國營與民間企業的力量,影響其內政與外交:在內政上,中國政府與民間, 利用官方或以個人或公司名義對澳洲各政黨及大學等學術單位提供政治獻金、財 務協助並收購中文媒體股份,企圖以金錢營造出「親中」氛圍,26並透過中國駐 澳洲使領館人員,發動僑居該地的華人、留學生等,對各種「非親中」的活動、 言論進行反制,甚至更進一步地甄選當地華裔移民、提供資金參選澳洲國會議.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員,以影響澳洲的中國政策; 第三,在外交上,澳洲一向把南太平洋區域視為「勢力範圍」,近年來中國 積極對各島國提供金援企圖取得若干戰略要地以及當地豐富的天然資源,藉以突 破第二島鏈的包圍,將解放軍海空軍力量投射到南半球,促使美國聯合澳洲及紐. n. al. er. io. sit. y. Nat. 西蘭等國增加對該區域的援助,以抗衡北京當局在當地日益增強的影響力; 最後,儘管澳洲希望在美中之間保持中立,以獲取最大的利益,但面對中國 意圖改變現有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美國川普總統充滿不確定性的外交政 策,澳洲必須考量自身利益採取必要手段,以維護澳洲的主權及國家安全。. Ch. engchi. i Un. v. 2015 年歐巴馬政府發布的《亞太海洋安全戰略》,可被視作川普政府的《印太戰略報告》的 先聲。這篇報告將「亞太」地區限定為「從印度洋經過南海和東海通往太平洋」的區域,實際上 就是川普政府所說的「印太」,只不過當時歐巴馬政府還未使用「印太」這個概念。張鋒,〈美 國的印太海洋秩序觀〉,《金融時報中文網》,2019 年 6 月 28 日, <http://www.frwh168.com/story/001083402?adchannelID=&full=y>。 25 Campbell K. M. and Ratner E., “The China Reckoning: How Beijing Defied American Expectations,” Foreign Affairs, Vol. 97, 2018, pp. 60-70. 26 例如,2018 年 8 月澳洲政府以安全為由,拒絕華為、中興參與澳洲境內的 5G 建置案,同年 11 月中國商務部即公告,對自澳洲進口大麥進行反傾銷調查。另外,2019 年 2 月間,由於中國 海關通關時間延長,其境內煤炭交易商已停止購買澳洲的煤炭及焦炭;2019 年 1 月從澳洲紐卡 索港(Port of Newcastle)運至中國的煤炭量較 2018 年 12 月減少了 30%,紐卡索動力用煤(steam coal) 的價格也跌至每噸 88 美元。請見,中央社,〈中澳近年關係緊繃事件簿〉,2019 年 2 月 19 日, <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1902190234.aspx>;〈中國停止購買澳洲煤炭澳財長否認因 禁用華為遭報復〉,《上報》,2019 年 2 月 22 日,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58067>。 5 24. DOI:10.6814/NCCU202000430.

(16)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一、研究動機 (一)研究澳洲可做為臺灣的借鏡 澳洲被視為是亞太地區極為重要的中型強權(middle powers),根據「2019 年 洛威研究所亞太強權指標」(Lowy Institute Asian Power Index 2019)澳洲在軍事、 經貿、創新及軟實力等領域的表現是中型強權的代表,如表 1-1。27澳洲也有學 者主張,儘管亞太地區因中美兩國權力競逐,正處於權力平衡改變的階段,中型 強權例如:澳洲、日本、印度以及部分關鍵東協國家仍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可以 採取必要的手段來穩定有利於它們的區域權力平衡。28 儘管澳洲在印太地區的地位極為重要,但是國內對澳洲的研究並不多見,譬 如,流亡海外的中國籍作家何清漣的著作《紅色滲透:中國媒體全球擴張的真相》 以及澳洲籍學者 Clive Hamilton 所著,國內有翻譯本的《無聲的入侵:中國因素 在澳洲》等相關著作,引用多種資料描述中國如何利用各種官方與民間的力量, 挾其龐大的經濟實力意圖控制澳洲政界、媒體、學術單位及個人,旨在澳洲政界.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及民間營造「親中」的氛圍,為了要進一步了解澳洲作為中型強權外交政策的實 貌,本研究將以澳中關係與澳美關係作為個案研究。.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洛威研究所將亞太地區 25 個國家,在 8 個領域上綜合評比,分別為經濟資源、軍事能力、復 原力、未來趨勢、外交影響力、經濟關係、國防網絡與文化影響力。滿分均為 1 百分,70 分以 上為超級強權(super powers)、40 分以上為強權(major powers)、10 分以上為中型強權(middle powers)。 28 Hervé Lemahieu, “Middle Powers Will Determine the Future of the Asian Order,” Lowy Institute, February 29, 2020, <https://www.lowyinstitute.org/publications/middle-powers-will-determine-future-asian-order>. 6 27. DOI:10.6814/NCCU202000430.

(17) 學. ‧ 國. 立. 政 治 大. 表 1-1:亞太強權指標. ‧. 資料來源:Hervé Lemahieu and Bonnie Bley, “Asia power index 2019,” Lowy Institute, May 29, 2019, p. 4, <https://power.lowyinstitute.org/downloads/Lowy-Institute-Asia-Power-Index-2019 -Key-Findings.pdf>.. y. Nat. sit. n. al. er. io. 若以土地面積來看,澳洲與臺灣之間差距頗大,但兩國卻仍有許多相似之 處,澳洲人口約有 2 千 5 百多萬人、國內生產毛額(以下稱 GDP)為 57,204 美 元;相對地,臺灣人口約 2 千 4 百萬人、GDP 為 26,518 美元。29兩國的原住民 人數大約都占人口總數的 1%-2%,兩國綜合國力也都同屬中型強權之列。30正當. Ch. engchi. i Un. v. 臺灣部分人士積極推動「反紅媒活動」,抗議中國染指臺灣媒體,赤化影響輿論 之際。31距離數千公里之外的澳洲也面臨到相似的問題;正如澳洲國防部長 Angus Campbell 警告,「極權力量不受規則所限制,利用情報活動、網路行動、竊取智 慧財產權、壓迫及宣傳等方式,弱化西方民主社會」。前中國駐雪梨總領事館政 治秘書陳用林也表示,「對中國而言,澳洲是西方民主國家的一個軟肋、是一個 試點,一旦其滲透與顛覆手段成功時將會推廣到全世界」。 綜上,我國與澳洲都面臨著中國透過銳實力,對國內政治、經濟、社會及外 交等領域,極不友善的滲透、干預、收買;因此,研究澳洲如何利用它本身具有. “Population clock,” 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 <http://www.abs.gov.au>;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World Economic Outlook,” IMF, October 2018, <http://www.imf.org>. 30 楊聰榮,《太平洋國家研究新論:區域、國家與族群》(台北:巨流出版社,2016 年),頁 244。 31 吳柏軒,〈反紅媒群眾擠爆凱道 學者:媒體不能罔顧倫理〉,《自由時報》,2019 年 6 月 23 日,<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2831226>。 7 29. DOI:10.6814/NCCU202000430.

(18) 的地緣戰略位置及蘊藏著豐富的戰略物資(煤、鐵、天然氣及稀土等)與中國及 美國等大國間交往,維護主權獨立、領土完整為自己獲取最大利益,正可提供我 國借鏡。 (二)中國如何將經濟實力轉換為政治實力 2017 年 11 月 14 日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亞太及網路安全政策小組」(The Senate Foreign Relations Subcommittee on East Asia, The Pacific and International Cybersecurity Policy)召開聽證會,邀請美國哈佛大學教授 Graham T. Allison 作 證,他表示,「中國主要是以經濟手段執行外交政策,中國目前是全世界 130 餘 國最大的貿易夥伴;當中國主導的市場及其「一帶一路」倡議,與基礎設施建設 連結時(規模是馬歇爾計畫的 12 倍) ,將會把周邊鄰國都拉入北京的「經濟引力」 (economic gravity),侵蝕美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亞洲的地位。 32換言之,探 索強權如何以經貿手段影響中型強權的外交及內政政策,並找出可能的防禦策 略,將有助於中型強權維護主權獨立、外交與內政等不受其他國家或外來勢力的 干預。 美國外交關係協會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CRF)研究員 Robert D. Blackwill 與 Jennifer M. Harris 在兩人的合著《其他的戰爭手段》(War by Other.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Means)指出,「歷史上從未有一個國家像中國一樣坐擁如此巨大的財富,且其全 球的政經影響力遠超過實際的財富。儘管其它國家對中國的軍事實力感到害怕, 但對於中國的貿易投資或撤資卻感到憂慮」。33 中國的前外交部長楊潔篪曾說, 「與其他國家相較中國是一個大國,可以利用自身的經濟力量追求國家的地緣政. n. al. er. io. sit. y. Nat. 治目標」。34 根據研究顯示,中國在施展地緣經濟的實力上,經常能夠成功地促 進中國在地緣政治上的利益;特別是在嚇阻其他國家對臺灣軍售以及持續穩定地 減少臺灣的邦交國議題上。35 (三)中國政府如何利用澳洲當地華人影響澳洲政府 杭廷頓(Samuel P. Huntington)的「文明衝突論」 ,認為冷戰結束並未消除國際. Ch. engchi. i Un. v. 衝突,只是以另一種形式的國際衝突來取代,這種衝突的起因並非意識形態分歧 或經濟利益的紛爭,而是由文化差異所引起,它包含價值觀、道德規範、社會制 度以至思考模式。他在其著作《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書中指出,西方文化正受到西方社 會內的小團體所挑戰;其中之一是來自於其他文明的新移民,他們拒絕融入他們 所處的西方社會,並持續擁護、宣傳其原屬社會的價值、習俗。一旦西方國家無 法同化非屬基督徒的新移民,就可能會造成國家分裂。36當西方國家增加與非西 “Opening Statement by Dr. Graham T. Allison Before the United States Senate Foreign Relations Subcommittee on East Asia, the Pacific, and Cybersecurity Policy at a Hearing Convened to Discuss “American Leadership in the Asia Pacific, Part 4: The View From Beijing,” 33 Robert D. Blackwill and Jennifer M. Harris, War by other means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6), p. 93. 34 Robert D. Blackwill and Jennifer M. Harris, War by other means, p. 89. 35 Robert D. Blackwill and Jennifer M. Harris, War by other means, p. 130. 36 Samuel P. Huntington, 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1996), pp. 305-307. 8 32. DOI:10.6814/NCCU202000430.

(19) 方社會的互動時,西方國家將發現西方國家彼此之間是靠著西方文化的核心,將 彼此連結在一起。37 據媒體報導,澳洲情報單位早在 2017 年就已經確定,有約 10 名州和地方政 府選舉的候選人,與中國情報部門有密切聯繫,情報官員認為這是北京當局企圖 藉此影響澳洲政治的策略。38為了防止外國勢力滲透、干預澳洲內政,澳洲政府 於 2018 年通過了「國家安全法」相關法律的修正。本文透過對澳洲國內政治、 經濟及社會利害相關網路的分析,可以強化相對靜態的澳美及澳中,國與國關係 研究。. 二、研究目的 (一)當美國面對非同屬西方文明的中國崛起時,兩國綜合國力差距不斷縮減, 威脅到美國在全球及區域的主導地位;另一方面,中國又企圖營造一個符合中國 利益的國際規範、制度,致使美國將中國視為修正主義者,意圖破壞現行「以規 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澳洲身為美國印太戰略的盟友,長期以來在安全事務上 跟隨著美國腳步,亦在南太平洋肩負區域領導地位,扼守第二島鏈樞紐位置。澳 洲面對中國透過經濟實力結合「一帶一路」倡議逐步在周邊的索羅門群島與吉里.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巴斯建立存在;同時,以銳實力滲透、干預、收買等手段,企圖影響澳洲內政、 經濟、教育、媒體等領域,澳洲國內興起了經濟發展與國家安全孰輕孰重的論戰。 有鑑於此,2019 年 6 月美國國防部公布《印度-太平洋戰略報告》(Indo-Pacific Strategy Report, IPSR)將中國列為競爭者(competitor),同時將亞洲列為在未來最. n. al. er. io. sit. y. Nat. 重要的單一地區(single most consequential region)。報告指出,由於中國軍事實力 的成長、飛彈科技的進步,使得美軍位於日本、南韓以及關島的基地暴露在解放 軍飛彈攻擊的威脅下,美軍將改採更為機動、分散的方式進行部署。以輪流派駐 方式,駐紮在澳洲北部達爾文的 2500 名美軍,就是人員與物資分散策略的例子, 美軍將持續在整個印太區域以此方式派駐。39. Ch. engchi. i Un. v. 再者,中國利用一帶一路倡議,加大了對澳洲鄰近南太平洋島國,具備戰略 價值的機場與港口等基礎建設投資,更可為日後解放軍海空軍兵力的投射提供後 勤補給。中國持續增加向來被視為澳洲勢力範圍的南太平洋地區政治與軍事存 在,也觸動了澳洲內部對於國家安全的論戰。更促使美國結合、日本、英國、法 國、澳洲及紐西蘭等國政府與企業擴大對該區域的投資。. 37. Samuel P. Huntington, 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 p. 307. David Llewellyn-Smith, “ASIO: Manchurian candidates infiltrating elections,” Macrobusiness, December 11, 2017, <https://www.macrobusiness.com.au/2017/12/asio-manchurian-candidates-sweeping-elections>. 39 Peter Jennings, “America’s new Asia strategy opens doors for Australia,” The Strategist, June 22, 2019, <https://www.aspistrategist.org.au/americas-new-asia-strategy-opens-doors-for-australia/?utm_medium =email&utm_campaign=Daily%20The%20Strategist&utm_content=Daily%20The%20Strategist+CID _742a59d0a242fa420673bb987afce287&utm_source=CampaignMonitor&utm_term=Americas%20ne w%20Asia%20strategy%20opens%20doors%20for%20Australia>. 9 38. DOI:10.6814/NCCU202000430.

(20) 隨著美中兩國綜合國力逐漸接近可能在亞太地區發生「權力移轉」之際,美 中兩國的權力競逐日趨激烈,「攻勢現實主義者」認為中美兩國將會發生激烈的 權力競爭。美國為了維護它在亞太甚至全球的優勢與領導地位,無視於中國希望 美國可以採取「容納」(accommodation)崛起的中國的呼籲,美國在 2017 年《國 家安全戰略報告》將中國定位為「戰略競爭者」(strategic competitor)、《2018 年 國防戰略摘要報告》指出中國是「修正主義國家」(revisionist powers),意圖改變 「現行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足見美國並無意與中國共享、分享權力。使 得澳中美的戰略三角關係,從 2013 年至 2017 年川普就任美國總統前的「羅曼蒂 克型」關係轉變為,2017 年至 2019 年底的「結婚型」關係。 (二)另一方面,地理上位處印太地區核心位置的東協國家,在 2019 年第 34 屆 東協峰會後,輪值主席泰國總理帕拉育(Prayut Chan-o-cha)在記者會上表示,東 協的「東協印太展望」(ASEAN Indo-Pacific Outlook)有 4 個主要重點:401、視亞 太和印度洋地區是兩塊不僅相鄰更是緊密連結的地區,且東協在其中扮演中心和 戰略的角色;2、印太地區應互相對話合作,而非對抗競爭;3、印太地區要共同 發展並繁榮;4、在區域的機制下,海域觀點具有重要性。 對於美國的印太戰略,新加坡總理李顯龍(Lee Hsien Loong)於 2019 年在.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新加坡舉行的第 18 屆香格里拉對話會演講時表示,擔心該倡議可能會形成互相 敵對的集團,加深斷層線或強迫各國要選邊站。41由上可知,身處美中兩大強權 權力競逐的主場,東協藉由通過自己的印太觀點,除了表明自己才是區域的真正 主人外,也企圖採取「避險」(hedge)42策略,透過東協「包容性」原則,讓美中. n. al. er. io. sit. y. Nat. 等強權國家,利用東協的協商機制進行對話合作,避免東協陷入美中兩強的戰略 競爭中。 (三)Joseph Nye 曾表示,「美國前總統克林頓任內,制定東亞戰略時拒絕採取 『圍堵政策』,其原因有兩點:一是如果把中國視為敵人,它將來必定就會成為 敵人;二是如果把中國當做朋友,就會為和平的未來創造可能性」。美國當時設. Ch. engchi. i Un. v. 計了一個『融合但避險』(integrate but hedge)政策,重申美日兩國戰後簽訂的安 全條約,是東亞地區穩定與繁榮的基礎,並着手改善與印度的關係,以抵銷 (counterbalance)中國崛起的影響。繼任的小布希總統亦持續改善與印度的關係, 時任副國務卿 Robert B. Zoellick 表示,「美國將會接受中國的崛起,並將它當做 『負責任的利益相關者』(responsible stakeholder)」。43 呂欣憓,〈東協通過印太展望盼成印太中心與戰略角色〉,《中央社》,2019 年 6 月 24 日, <https://www.cna.com.tw/amp/news/aopl/201906230182.aspx>。 41 Graeme Dobell, “Indo-Pacific: from construct to contest,” The Strategist, June 24, 2019, <https://www.aspistrategist.org.au/indo-pacific-from-construct-to-contest/?utm_medium=email&utm_c ampaign=Daily%20The%20Strategist&utm_content=Daily%20The%20Strategist+CID_efd1409f9b4b 4fde1d9093ac9c31464b&utm_source=CampaignMonitor&utm_term=Indo-Pacific%20from%20constr uct%20to%20contest>. 42 「避險」通常是由相對弱勢的國家對相對強勢的國家所發動,因為前者既無法戰勝後者又不願 意採取「投降」政策。請見,Lowell Dittmer, China’s Asia Triangular Dynamics since the Cold War (Maryland: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2018), p. 9. 43 Joseph Nye, “Work with China, Don’t Contain It,” The New York Times, Jan. 29, 2013, <https://cn.nytimes.com/opinion/20130129/c29nye/zh-hant/dual>. 10 40. DOI:10.6814/NCCU202000430.

(21) Nye 還指出,「亞洲不是鐵板一塊,其內部的權力平衡應成為美國戰略的關 鍵。日本、印度、越南,以及其他國家,不希望中國主導一切,因而歡迎美國在 該地區的存在。除非中國能夠成功地提升其『軟實力』,從而吸引盟友,否則中 國軍事和經濟『硬實力』的提升,可能會讓鄰國出於忌憚而集結在一起,抵銷中 國的實力」。44 而我國的新南向政策,將澳洲、紐西蘭與東協十國及南亞六國共計 18 國, 列為目標市場,期望與前述國家創造互利共贏的新合作模式,建立「經濟共同體 意識」。澳中美三國在印太地區的棋局對弈,與我國的新南向政策目標市場進行 比較,可發現兩者出現高度重疊。澳中美因權力移轉造成戰略三角關係的轉變, 對同樣身在亞太地區國家的我國而言,將不可避免受到影響;其次,我國身為區 域內的國家,面對持續變動的美中澳與相關國家的關係,實與我國未來的經貿發 展及國家安全密不可分。特別是近年來中國銳實力對澳洲的滲透、干預,更可作 為我國於對岸交往的借鏡,當前中國銳實力對澳洲的滲透、干預,部分已經在我 國發生或是可能發生,我國必須儘早提出因應作為。 本文將探討 2013-2019 年底這段期間的澳中美關係,並將時間區分為兩個階 段:2013 年至 2017 年、2017 年至 2019 年底,期間歷經 2013 年習近平就任中國.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國家主席(2013 年至 2017 年歐巴馬總統的第二任期)、2017 年川普就任美國總 統至 2019 年底。筆者將以 Lowell Dittmer 的戰略三角為分析架構,並利用「攻 勢現實主義」與「權力移轉論」這兩個理論,探討這段期間澳洲、中國與美國的 戰略三角關係、轉變及原因;中國銳實力對澳洲內政、經濟、學術、媒體及外交. n. al. er. io. sit. y. Nat. 等層面的滲透、干預;南太平洋島國對澳中美權力競逐的回應,以及對我國的啟 示。. 44. Ch. engchi. i Un. v. Joseph Nye, “Work with China, Don’t Contain It,” The New York Times. 11 DOI:10.6814/NCCU202000430.

(22) 第三節 文獻回顧 目前國內對於澳洲、美國與中國外交關係的研究專書及論文並不多見,相關 的研究著作、論文、研究報告等多為國外學者專家所撰寫。透過檢視現有的澳洲 與美國、中國及與南太平洋國家關係發展歷程之研究著作,可從中發現澳洲對於 自己「身分認同」的轉化過程,以及後續對澳洲外交政策所產生的影響--澳洲從 過去的重歐輕亞,自視自己是在亞洲的西方國家,轉變為定義自己為亞太國家的 一份子,要肩負起南太平洋區域安全、穩定、發展的領導責任。因此,也積極參 與東協組織、相關區域論壇及南太平洋國家的區域議題。印尼總統佐科威(Joko Widodo)亦曾表示,他希望澳洲成為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的正式會員國, 暗示他希望坎培拉當局在國防、貿易和安全事務上扮演更重要的區域性角色。45 澳洲自 1901 年獨立後,初期是以歐洲的眼光看待自己。第二次世界大戰將 澳洲捲入亞洲戰場,亞洲事務遂成為澳洲對外事務的主要核心,始漸次地發展出 以當地經驗為依歸的文化認同,到了 1960 年代至 1970 年代,發展出新的文化觀 念並逐步形成改變。在這段快速發展的時期,一種以澳洲經驗為核心的澳洲史觀 發展出來,澳洲重新審視澳洲所在的地理位置、檢討與亞洲的關係,從而放棄長.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期以來為人詬病的白澳政策,改變單一文化傳統政策,改採多元文化政策;在對 外事務上,開始將心力放在亞太地區的事務。46 澳洲自 1980 年代起,傾向將自身定位為屬於亞太地區,以反映出澳洲與正 處於工業化進程中,東亞地區快速成長的經貿關係。澳洲國立大學國家安全學院. n. al. er. io. sit. y. Nat. 院長 Rory Medcalf 指出印太的構想(Indo-Pacific formulation)精確地描述當前,西 太平洋與印度洋區域持續加速的經濟與安全連結,並朝向成為一個單一的戰略體 系進行;促成兩個區域合而為一的正是大國與崛起中強權的經濟與戰略互動。美 國康乃爾大學教授 Peter Katzenstein 表示,「『區域』是經由政治所創造出的一種 社會結構」。約克大學教授 Robert Cox 則說,「『理論』是為了某些人或某些理由. Ch. engchi. i Un. v. 而創造的」;因此,對於鼓吹澳洲應屬於某個特定區域的言論,一定是基於某些 特殊目的。47 筆者將本文研究的時間區分為兩個階段:一、2013 年 3 月習近平當選中國 國家主席,48至 2017 年川普就任美國總統49;二、2017 年川普就任美國總統至 2019 年底。相關文獻回顧,是按照前述的兩個階段分別論述: 〈印尼支持澳洲成為東協會員國〉,《中央社》,2018 年 3 月 16 日, <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1803160343.aspx>。 46 楊聰榮,《太平洋國家研究新論:區域、國家與族群》,頁 245-51。 47 Daniel Baldino and Alan Bloomfield, “The rise of the ‘Indo-Pacific’ in Australian grand-strategic discourse,” Indo-Pacific Insight Series, Vol. 13, December 2018, p. 4, <https://perthusasia.edu.au/our-work/the-rise-of-the-indo-pacific-in-australian-grand>. 48 在 2013 年 3 月 14 日 12 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 4 次全體會議,習近平同時當選中華人民共和 國國家主席及中央軍委主席。請見,〈習近平當選國家主席、國家軍委主席〉,《新華網》,2013 年 3 月 14 日,<http://cpc.people.com.cn/n/2013/0314/c64094-20795043.html>。 49 2017 年 1 月 20 日川普宣示就任美國總統。請見,〈唐納川普總統就職演說〉,《美國在臺協 會》 ,2017 年 1 月 20 日,<https://www.ait.org.tw/zhtw/inauguration-45th-president-united-states-zh>。 12 45. DOI:10.6814/NCCU202000430.

(23) 一、歐巴馬政府時期的澳中美關係: 本文第一階段所探討的時間,為 2013 年習近平擔任中國國家主席後至 2017 年川普繼任美國總統前,包含歐巴馬總統任期(2009 年至 2017 年)的後期。布 里辛斯基曾指出,「位居樞紐位置的國家,因其地緣戰略位置而對該區域的進出 通路或不使其他國家取得資源方面有特殊地位;因此,保護關鍵性的樞紐國家, 也是美國全球地緣戰略非常重要的部份」。50 澳洲在地理位置上從西到東分別與 巴紐、東帝汶以及南太平洋島國比鄰,在地緣戰略上則處於第二島鏈的關鍵樞 紐,上承密克羅尼西亞及索羅門群島,下接紐西蘭等南太平洋島國。幅員遼闊, 據有絕佳的戰略位置,且各種礦藏與天然資源豐富,可做為美國鄰接西太平洋與 南太平洋地區重要的軍事與補給基地。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在南進戰略下於 1942 年 1 月攻占索羅門群島,並 試圖以此為基地向南進攻澳洲。同年 8 月,以美國為首的盟軍部隊在索羅門群島 登陸,歷經 6 個月的戰鬥擊退日軍。從此以後,亞洲事務遂成為澳洲對外事務的 主要核心,亦使得澳洲認識到其主要的國家安全威脅將是來自於北方。昔日,澳 洲曾被視為是一個在亞太地區被孤立的西方文明。冷戰結束後,東亞的新興工業.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化國家(Newly Industrializing Economies, NIEs),以及其他東南亞國家快速的經濟 發展,使得澳洲政府開始重視與周邊地區的關係,使得澳洲重新思考,認為不應 該再繼續視自己為一個被孤立的西方國家,而要定位自己是一個亞太國家,與周 邊國家有一個共同的立足點。. n. al. er. io. sit. y. Nat. 至於美中關係的發展,美國在歐巴馬第二任任期後期,民主與共和兩黨的外 交政策菁英已開始醞釀對中國政策的轉向,2016 年美國學者謝淑麗(Susan Shirk) 等人的研究報告,已計畫向美國政府建議對建設性交往政策進行調整。51歐巴馬 總統任內的白宮亞洲事務高級主任 Evan S. Medeiros 表示,美中兩國的長遠利益 是傾向分歧而不是「趨同」,而且將來的分歧只會更大。他說,兩國關係將愈來. Ch. engchi. i Un. v. 愈趨向競爭的一面。他認為,中國有三大「核心利益」:維護共產黨的統治以及 社會穩定;保護國家主權及領土完整、國家統一;發展經濟和社會。他說,這些 利益決定了美中兩國的長期利益不能並存。52Medeiros 說:「政治制度的不同是 兩國長期不信任的源頭。中國國內的社會控制手段,包括利用高科技,與美國形 成鮮明對比。美國政治制度被中國視為威脅,美國媒體和非政府組織都在不斷批 評中國,而且中國認為不會有美國政治領導人,會認同中共執政的合法性」。在 國家主權方面,美國和中國將繼續在臺灣和中國各種領土主張上持不同意見;從 經濟上來說,中國採取的政策已嚴重傷害美國的國家利益。53. Zbigniew Brzezinski 著、林添貴譯,《大棋盤:全球戰略大思考》,頁 49。 朱雲漢,《全球化的裂解與再融合》(台北: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20 年), 頁,頁 128-129。 52 斯洋,〈中國「核心利益」決定美中長期利益不可並存〉,《美國之音中文網》,2018 年 11 月 1 日,<https://www.voacantonese.com/a/us-china-interests-imcompatible-20181101/4638206.html>。 53 斯洋,〈中國「核心利益」決定美中長期利益不可並存〉,《美國之音中文網》。 13 50 51. DOI:10.6814/NCCU202000430.

(24) Medeiros 指出,中國的國際行為至少受到三個歷史事件所影響,這些事件影 響了中國對安全環境的觀點,以及自身在國際事務的角度定位:第一,「回復」 區域大國的地位,最終成為世界強國;第二,「百年國恥」的受害心態,讓中國 對於遭到外國強權打壓或主權遭受侵犯顯得格外敏感;第三,源自於中國歷史的 憂慮,所產生的防禦性的安全觀,唯恐外國利用中國內部弱點,對其抑制或脅迫。 54. 「崛起的大國最終無可避免會運用他的經濟實力,追求廣泛的政治、文化和 軍事目的。這就是霸權行為,而中國一定會是一個霸權」。55 中美兩國,同時在 東南亞都具有政治、經濟及戰略上的重大利益,彼此爭奪區域的主導權使得雙方 發生利益衝突。56對於中國企圖改變現有國際規則的作法,57美國川普政府 2017 年公布的國家安全戰略,強調對美國的安全威脅,主要來自中國和俄羅斯兩個「修 正主義強權」,尤其是中國的「經濟進犯」(economic aggression),挑戰以規則、 法治為基礎的世界經濟秩序。58 中美關係從小布希總統時期將中國定位為「負責任的利益相關者」 (responsible stakeholder) 到 了 川 普 總 統 任 內 的 「 戰 略 競 爭 者 」 (strategic competitor),美國布魯金斯研究所於 2019 年訪問了多位學者,針對下列問題:.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美國對持續改變的中國外交政策意圖(intention)應如何評估以及對於美中關係的 改變、兩國的競爭態勢應如何定義,重點整理如下:59 1、過去從冷戰期間以來指導美中關係的假設(hypothesis)經重新檢視,發現北京 當局的外交政策意圖(intention),對其鄰近區域的影響力及份量明顯增強,美. n. al. er. io. sit. y. Nat. 國需要做政策性轉變的回應。 2、部分的政策轉變來自於中國從戰略到區域主導性之影響力的提升,需從更廣 泛的利益相關者來看;從科技到全球經濟與全球治理,以及從東南亞到歐洲, 許多議題領域都受到中國行為與美中關係的影響。 3、中美之間的戰略競爭,需要美國在傳統國防事務內進行多個領域的合作;美. Ch. engchi. i Un. v. 國政策制訂者忽略了變遷中的印太安全平衡,以及它對美國的操作性和美國 與地區盟友信譽的影響。 4、冷戰模式對當前的狀況解釋有其限制。然而,檢視冷戰史可以尋求解決當前 問題的可用教材,特別是為長期和平時期的戰略競爭進行社會動員。 Evan S. Medeiros 著、國防部譯,《中共的國際行為》(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11 年), 頁 14。 55 Martin Jacques, When China Rules the World: The Rise of the Middle Kingdom and the End of the Western World (UK: Penguin Press, 2012), p. 12. 56 J. Robert Kerrey and Robert A. Manning, The United States and Southeast Asia A Policy Agenda for the New Administration, 2001, New York: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p2. 57 高長、吳瑟致,〈中國崛起對東亞區域主義的影響〉,《遠景基金會季刊》,第 10 卷第 2 期, 2009 年 4 月,頁 29。 58 〈連美國都受到威脅的中國崛起〉,《自由評論網》,2017 年 12 月 9 日, <https://talk.ltn.com.tw/article/paper/1161381>。 59 Tarun Chhabra, Rush Doshi, Ryan Hass and Mira Rapp-Hooper, “Rethinking US-China Competition: Next Generation Perspectives,” The Brookings Institute, June 2019, pp. 1-2. <https://www.brookings.edu/wp-content/uploads/2019/06/FP_20190625_global_china.pdf>. 14 54. DOI:10.6814/NCCU202000430.

(25) 5、當美中之間的戰略競爭開始並造成區域的緊張與敵對時,應抱持正面的競爭 態度。 6、美中戰略競爭在未來幾年檢視兩國關係時將非常重要;但是從對抗傳染病到 預防金融危機以及氣候變遷,兩國應攜手合作。 7、應該要提升西方國家的反擊跟解決能力;美中戰略競爭不必然導致衝突,但 要長期關注。 上述的重點就是,隨著中國國力的持續成長,中國意圖對周邊國家施加影響 力的企圖日趨明顯。面對中美兩國的戰略競爭,美國應整合各部門政府單位的資 源提早因應。中美兩國除了戰略競爭之外,仍可在非傳統安全威脅領域進行合 作,雙方不必然一定會導致衝突。 2011 年 11 月,時任美國國務卿的 Hillary Clinton 在《外交政策》季刊上撰 文,指出了美國在結束中東地區戰爭後的戰略「轉向」(pivot),後再轉變為「再 平衡」(rebalance);同年 11 月歐巴馬在澳洲國會中宣示,「美國將繼續留在太平 洋,在亞太地區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塑造該地區的規範與規則」。歐巴馬的「轉 向亞洲」(pivot to Asia),是對美國的亞洲政策進行軍事、經濟和外交調整,以對 抗因中國崛起危及美國區域以及全球領導地位的回應。.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相對地,中國在習近平上台後,一改其自 1989 年天安門事件後的「韜光養 晦」,調整為「奮發有為」。602012 年 11 月 29 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表示: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2013 年 10 月 在「周邊外交工作會談」上,習近平提示「要更加奮發有為地推進周邊外交」,. n. al. er. io. sit. y. Nat. 同時主張將發展的成果惠及於周邊的國家,達至多邊共同發展的目標。61 為了進一步闡釋「中國夢」的內涵,2013 年 3 月 17 日,習近平在第十二 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表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成富強民 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 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既深深體現了今天中國人的理. Ch. engchi. i Un. v. 想」 。換言之,習近平的「中國夢」追求的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 62. 臺灣學者田弘茂指出,習近平提出「中國夢」的目的,就是希望中國成為 21 世紀主導世界的強國;楊開煌則認為,中國大陸致力於發展與開發中國家、金磚 國家的新關係,希望結合金磚四國力量,制定出新的世界規則。習近平的「中國. 中國因 1989 年天安門鎮壓學生事件受到西方國家制裁,繼之「蘇東波」又吹垮一票東歐前共 黨國家,鄧小平因而提出「冷靜觀察、穩住陣腳、沉著應對」以為中國面對國際局勢的原則;92 年又補充廣為世人所知的「韜光養晦,有所作為」,成為所謂「20 字戰略方針」;習近平上任 後,2013 年 10 月在「周邊外交工作會談」上,習近平提示「要更加奮發有為地推進周邊外交」。 資料來源:烏凌翔,〈有所作為、奮發有為、大有可為,習近平意欲何為?〉,《上報》,2018 年 2 月 1 日,<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34359>。 61 洪向華主編,《民族復興中國夢》(北京:紅旗出版社,2013 年),頁 1。 62 〈習近平在全國人大閉幕會上講話談中國夢〉,《新華網》,2013 年 3 月 17 日, <http://bj.people.com.cn/n/2013/0317/c349760-18308059.html>。 15 60. DOI:10.6814/NCCU202000430.

(26) 夢」是對於國際社會訂出的「規矩」進行反抗。 63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 Michael Mandelbaum 亦指出,「中國人介意他們是文明古國,更曾是東亞霸主, 其政治文化裡有著根深蒂固的願望,希望能恢復往日的光榮。…讓中國對外採取 更強硬作風的另一個因素是,中國共產黨相當強調中國人曾在列強手下受到的 『百年屈辱』」。64 2013 年 9 月,習近平在對哈薩克進行國事訪問時,首次提出「絲綢之路經 濟帶」的概念,他強調「為了使各國經濟聯繫更加緊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我 們可以用創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逐步形成區域大合作」。 同年 10 月,他在印尼國會發表演講時,又進一步提出「中國願同東盟國家加強 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國政府設立的中國-東盟海上合作基金,發展好海洋合作夥 伴關係,共同建設 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由此形成了「一帶一路」(one belt one road)倡議。652013 年 10 月習近平出席在印尼峇里島舉辦的亞太經合會(APEC) 領袖會議,在印尼國會演講時,首度提出要建構「面向 21 世紀的海上絲綢之路」 (簡稱「海上絲綢之路」)。同年 11 月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和後來召開的中央 經濟工作會議,更正式把「海上絲綢之路」建設與陸路的「絲綢之路經濟帶」連 結成為「一帶一路」建設,並作為重要的國家發展戰略。66.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2014 年 11 月 19 日,習近平在訪問紐西蘭時首次提出, 「南太平洋地區是中 國海上絲綢之路的自然延伸」。南太地區無論從地緣、安全還是發展角度,對海 上通道安全、實現中國海洋強國目標,都極具戰略價值:67 1、從地緣角度看, 該區連接著太平洋和印度洋,位處美洲至亞洲的太平洋航線,扼守北半球通往南. n. al. er. io. sit. y. Nat. 半球乃至南極的國際海運航線,佔據南北與東西向兩大戰略通道的十字路口。美 國在周邊佔據六大戰略島嶼,將其作為重返亞太、實施全球打擊的前沿軍事基地 和補給基地;2、從安全角度看,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一大貿易國, 90%以上的外貿經由海上運輸,南太地區的海上戰略通道,涉及中國的經濟安 全、能源安全、政治安全和軍事安全,不容忽視。68因此,對中國來說,南太平. Ch. engchi. i Un. v. 洋地區極具地緣戰略與軍事安全價值,同時又蘊藏的豐富的天然資源。在該區取 得立足點(機場與港口)進而增加政治、經濟及軍事上的存在感,將有助於中國 綜合國力的延伸,擴大他在區域性的影響力。 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國家海洋局,2015 年 3 月 28 日發布《推動共 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 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 ,並提出三條藍色經濟 轉載自,杜鈴玉,〈習近平「中國夢」之探討〉,2015 年 3 月,《展望與探索》,第 13 卷第 3 期,頁 55。 64 Michael Mandelbaum 著、林添貴譯,《美國如何丟掉世界》(新北市:八旗文化,2017 年), 頁 401-2。 65 〈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中國商務部》,2019, <http://history.mofcom.gov.cn/?newchina=%E4%B8%80%E5%B8%A6%E4%B8%80%E8%B7%AF %E5%80%A1%E8%AE%AE%E7%9A%84%E6%8F%90%E5%87%BA>。 66 吳福成,〈中國的「海上絲綢之路」戰略〉,《臺灣經濟研究院》,2014 年 12 月 27 日, <http://www.tier.org.tw/comment/pec1010.aspx?GUID=4877266f-8a8e-49f8-8d7c-536041dbabf6>。 67 〈南太平洋與 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中國商務部》。 68 Andrew J. Nathan, Andrew Scobell 著、何大明譯,《尋求安全感的中國》,頁 206。 16 63. DOI:10.6814/NCCU202000430.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107 Administration of the Foreign Professionals Engaging in Arts and Performing Arts and the Documents Required for Foreign Professionals Engaging in Arts and Performing

Information change: if there is any teaching hours change for employed foreign teacher during original approval period (at least 14 teaching hours per week in the original

(3) The main way of caring without foreign family caregivers: nearly 60% of the care recipients were mainly taken care of by their family members before hiring foreign

In order to apply for a permit to employ Class B Foreign Worker(s), an Employer shall provide reasonable employment terms and register for such employment demands with local

Should an employer find it necessary to continue the employment of the Class A Foreign Worker(s), the employer shall, within four (4) months prior to the expiration of the

Australian Government,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Employment and Workplace Relations. Evaluation strategy for Job Services Australia

3) 日常逐步發展不同的學與教策略,尋求校內 ( 行政 ) 與校外 ( 資源 ) 支援,留意機會,以擴闊學生的學習 經驗. 4)

Grant, ed., The Process of Japanese Foreign Policy (London: Royal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1997), p.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