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庭成員間的影響,家庭成員如何「重建關係」,與疾病相關的祕密是否能真正守 護到家人之主題上。

因兩本文本中皆涉及到罕見疾病:「急性前骨髓性白血病」和「唐氏症」,並 牽涉到「醫學倫理」的範疇。尤其在《姊姊的守護者》中更論及到了「醫療自主 權」,此議題在醫學發達的今日,其受矚目性及爭議性日趨增長。但因「醫學倫 理」與「醫療自主權」屬於議題,其看法分歧,莫衷一是,目前尚無一能使眾人 信服之定論。為避免過度討論而模糊焦點,故本論文對此議題尚不作深入討論,

亦不研究器官捐贈的相關議題,筆者將針對兩本文本中,因疾病而影響患者與患 者家人的心理方面做分析探討。

在版本部份,本論文所探討的兩個文本,原文皆為英文,除原文版外,中譯 版本《姊姊的守護者》只有台灣商務出版此一版本,《不存在的女兒》亦只有木 馬文化此一譯本。因此,並無版本選擇之問題。但因兩者皆為外文翻譯書籍,作 者的真意在翻譯的過程中,可能會有所差失。而因筆者非英美文學相關科系,在 語言上有所隔閡,於原文的閱讀上亦有困難,因此,研究過程仍將以中譯本為主 要依據,遇有重要主題及內容時,再參照原文以期能掌握作者的原意,加以分析 文本的意涵。

在理論方面,本論文所欲探討的主題和「疾病心理」、「自我認同」與「家庭 關係」、「創傷療癒」相關。故本論文參照社會心理學、家庭社會學理論、創傷療 癒相關理論,與論文之書寫與思考互為輔助,以期能找出兩個文本的相似性,並 更具說服力的分析出文本意涵。

第五節 文獻探討

本論文探討兩部文本:《姊姊的守護者》與《不存在的女兒》中「疾病」、「家 庭」、「秘密」三個主題之間的關聯性,本文獻探討共八筆,第一到六筆分別為與

7

秘密、家庭、疾病與自我認同相關之專書,第七到八筆則是與本研究主題相關的 碩士論文。

(一)馬克斯.范梅南(Max Van Manen)、巴斯.萊維林(Bas Levering)著,

陳慧黠、李樹英譯。《兒童的秘密——私密、隱私和自我的重新認識》。北京:教 育科學書版社,2012 年 12 月。

該書透過兒童現象的研究與發現,提出秘密是人生成長的一個關鍵,本書論 述了秘密的模式、體驗秘密的方法、小說中的秘密呈現、秘密與自我認同之關聯、

秘密的後現代化、以及秘密的教育意義。該書主張秘密並非全然是消極、痛苦或 令人困擾的,並以兒童的日常實例來說明秘密的積極面,作者們認為秘密能促使 孩童意識到自己的內心世界和外在世界,這種意識幫助他們形成一種自我感、責 任感、自主性以及人際交往間的親密性。本書更宣稱,能夠保守秘密是兒童走向 成熟和獨立的標誌,能夠與自己親近的人分享秘密更是兒童成長和成熟的表現。

本論文探討的兩本作品之共同主題之一為「守密」,當人們擁有秘密時,因 秘密的不同守密的方式也會隨之不同,因此,瞭解秘密的模式與秘密所代表的意 義對於理解文本、分析文本是必要的。而本論文第二主題為「守護」,秘密和自 我認同之關係在這本書中亦為探討的主題之一,該書提供了筆者在探討秘密對於 成長的影響方面有極大的幫助,並幫助筆者以秘密的角度去反思文本與現實生活 的連結。

(二)約翰.布雷蕭(John Bradshaw)著,鄭玉英、趙家玉譯。《家庭秘密——

重返家庭的新契機》。臺北市:張老師文化,1997 年 9 月。

作者約翰.布雷蕭在該書中分析了家庭秘密形成的原因,並且分析何為「黑 暗秘密」1 以及黑暗秘密對於家庭的影響。該書詳舉案例且清楚地分析過去的家 庭秘密如何影響現在的家庭生活,進而探討家庭秘密的價值,以及必須承擔的風

1 所謂「黑暗秘密」是因自己的私慾或利益而隱藏的秘密,這樣的秘密通常具有強大的破壞力,

造成不同成的家庭問題,對他人的身心易造成極大的傷害。如:性侵、亂倫、謀殺……等。

參見約翰.布雷蕭(John Bradshaw)著,鄭玉英、趙家玉譯。《家庭秘密——重返家庭的新契 機》。頁 83。

8

險,最後建議讀者如何在探索家庭秘密的歷程中,尋獲心靈成長的方向。

該書雖為心靈輔導類書籍,但其針對「家庭秘密」的探討正好切合了本論文 的研究主題。在《姊姊的守護者》和《不存在的女兒》兩本作品中,家庭是秘密 發生的場景,而家庭更是影響秘密的最大因素,亦是推動情節發展的最大助力。

《姊姊的守護者》裡安娜的家庭秘密屬於當代的秘密,發生於凱特急需換腎的緊 急時刻中,因秘密存在的時間短且原因較單純,因此其複雜度與傷害度不大,而

《不存在的女兒》中大衛的秘密因受到前一代的影響,屬於隔代秘密而秘密時間 又長達二十多年,其對家庭傷害程度便較為嚴重。該書幫助筆者在連結家庭與秘 密兩個主題時,能有更縝密周延的思考。

(三)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著,程巍譯。《疾病的隱喻》。臺北市:麥 田,城邦文化,2012 年 10 月。

本書為蘇珊‧桑塔格在 1978 年所寫下與乳癌搏鬥之經驗,蘇珊‧桑塔格認 為疾病在人類社會中充滿了隱喻。為了剝除掉疾病千百年來在文化中被誤解的種 種迷思,她以三種曾被視為絕症的疾病:肺結核、癌、愛滋病為主題,透過醫療 社會學的角度,還原疾病真正的意義,揭露疾病的真相,讓病患免於罪惡、羞恥、

恐懼,甚至標籤化的所指 (signifiers)。作者認為:疾病並非隱喻,而看待疾病最 真誠、健康的方式,是盡可能消除或抵制隱喻性思考,以最真實的角度去面對疾 病,不須迴避。

在《姊姊的守護者》中,在看待疾病上,安娜一家人並不隱藏或逃避,積極 尋求任何可以解除凱特痛苦的方式。而《不存在的女兒》中大衛對女兒菲比的唐 氏症卻是採取逃避且隱瞞的手段,更將大衛自己妹妹生病的過程塵封在回憶中。

在這兩種截然不同的面對疾病的方式下,兩家人仍然面臨了相同的家庭關係危 機,筆者希望透過《疾病的隱喻》一書,從社會學的角度分析文本中的家庭,在 不同社會背景下,所面臨的社會壓力為何,又是如何影響角色的行為與決定。2

2 蘇珊‧桑塔格另有《旁觀他人之痛苦》(Regarding the Pain of Others)一書,此書討論戰爭和 攝影倫理。但因為其內容旨在探討戰爭中所拍照片透露的痛苦之象徵與照片中的暴行與袖手旁

9

(四)林顯宗著。《家庭社會學》。臺北市:五南,1995 年。

隨著近代社會的發展,家庭在型態、功能上均有很大的改變,今日社會,家 庭所發生的問題層出不窮,正顯現出家庭研究的迫切性,而此書乃是用社會學的 觀點,針對個人的一生,所經歷的具體生活,經由時間序列與社會圈的擴大為主 眼,以期了解今日複雜的社會生活。並用社會學的觀點,分析家庭社會學說與理 論,對家庭現象做深入的理解。

此書對於家庭現象的分析幫助筆者切入本論文研究文本中的家庭現象。因為 疾病以及秘密影響了兩個文本中的家庭關係,也造成兩個家庭各自產生了家庭認 同的危機,在不同的家庭氛圍中,兩家人如何在秘密的揭開之下,重新建構家庭 關係更是筆者所亟欲探討的,而此書給予筆者更清晰的思考方式。

(五)喬治‧米德(Groge Herbert Mead)著,胡榮、王小章譯。《心靈、自我與 社會》。臺北市:桂冠圖書,1998 年 4 月。

喬治‧米德在此書中以社會學搭配心理學的角度來論述「自我」如何形成。

不同於一般側重社會因子及外在環境對於人之影響的研究者,米德認為「自我」

是由「主我」與「客我」所融合而成。3 自我認同就是透過個體的自發性行為加 上重要他人與社會的影響而形塑。在該書中喬治‧米德提出的「重要他人」指的 的是對個體有著重要影響程度的人們,通常也是個體所模仿羨慕的對象。而這些 對象包含了:父母、手足、夫妻、同儕……。而米德對「自我認同」與「重要他 人」的看法與本論文所要探討的家庭關係與自我認同歷程極其符合,在本論文中 秘密的誕生、秘密的影響、都與重要他人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安娜的秘密是因 姊姊凱特而起,大衛的秘密則是受到妹妹及女兒的影響而產生,而這兩本作品也 都敘述了家庭成員們在秘密的籠罩下,如何尋找其自我認知。因此,此書對於本 論文在第伍章結論中的角色的剖析上有極大助益。

觀之社會現象,與本論文主題較無相關,因此不列入參考文獻中。

3 喬治‧米德認為:「主我」是自發性的,代表了人的衝動與創造性,「客我」是社會性的,透過 他人及社會的期待來認知自我。參見喬治‧米德(Groge Herbert Mead)著,胡榮、王小章譯。

《心靈、自我與社會》。頁 146–164。

10

(六)茱蒂斯.赫曼(Judith Lewis Herman)著,楊大和譯。《創傷與復原》。臺 北市: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 年 7 月。

「創傷」(trauma)是一種傷痛,源於希臘文,本意是指「刺破或撕裂的皮 膚」,亦比喻人類心靈就如同皮膚組織一般,會遭受意外事件的傷害而被刺破與 撕裂。4 根據茱蒂斯.赫曼的說法,創傷會造成受創者的自我防衛系統失常,

在創傷發生之後,受創者會重溫事件,以致生活作息受到干擾,痛苦的經驗使 得創傷者以放棄或麻木的反應消極地面對創傷事件,避免自己再次受到傷害。

茱蒂斯.赫曼在本書中揭露創傷的成因,並說明在創傷後復原的困難度。

本論文之研究文本中,《不存在的女兒》中的父親大衛,在小時候因遭受喪

本論文之研究文本中,《不存在的女兒》中的父親大衛,在小時候因遭受喪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