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茱迪‧皮考特與 金‧愛德華茲

茱迪‧皮考特與金‧愛德華茲兩位作家皆為近年書籍暢銷榜上之常客。兩人 對家庭與家人關係的描寫亦有其獨到之處,皮考特擅長用多元第一人稱敘事手 法,讓讀者進入角色的內心,瞭解各個角色的脆弱與掙扎;愛德華茲善用說故事 的方式,流暢的讓讀者從旁觀的角度,瞭解小說中的悲與喜。兩人所用之手法雖 不同,但相同的是兩位作家的敘事功力。在作者的引導下我們彷彿也跟著經歷家 庭的崩裂、解構與重生。以下略述兩位作家的創作歷程:

一、茱迪〄皮考特(Jodi Picoult)

1967 年生於紐約長島,身為普林斯頓大學創意寫作學士,哈佛教育碩士的 皮考特在五歲開始創作,學生時期,曾有兩篇作品被刊載在雜誌上,引起她對於 寫作的濃厚興趣。1992 年第一本小說《座頭鯨之歌》(Songs of the Humpback

13

Whale)甫出版便造成轟動,目前臺灣已出版十九本備受好評的著作中譯本。5

皮考特擅於寫作充滿道德爭議的小說,作品不乏討論安樂死:《孤狼》 (Lone Wolf)、青少年校園持槍殺人事件:《事發的十九分鐘》(Nineteen Minutes)等主 題。其中,探討醫療自主權的《姊姊的守護者》(My Sister’s Keeper) 更挑戰了備 受爭議的醫療倫理議題。皮考特擅長以不同角色之自白來呈現同一事件,即用第 一人稱的敘事觀點,將在不同的人身上所看見的觀點、所發生的事件、所影響的 情緒,以多元視角的手法來呈現。除此之外,皮考特亦擅長擇用身分特殊的主角 書寫議題,如:《事發的十九分鐘》中的青少年校園槍擊犯、《家規》中的亞斯伯 格症少年...等。更常以出人意料的結局來發人深省,製造閱讀的餘韻。

皮考特的作品已經被翻譯成三十多種語言,並在四十餘個國家發行銷售。其 在 2003 年獲得美國新英格蘭最佳小說獎,並榮登《紐約時報》暢銷作家之列,

多部作品皆一出版便盤據《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數週之久。她的十九 本中譯作品中,包括《姊姊的守護者》、《第十層地獄》、《換心》,都是《紐約時 報》暢銷排行榜的第一名,而《換心》的首刷即高達百萬本,並蟬連紐約時報冠 軍長達十一週。作品《小心輕放》(Handle with Care, 2009) 甫出版即登上《紐約 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穩站前十大排行榜內。《華盛頓郵報》更將皮考特譽為大 師級作家。皮考特眾多著作中的《死亡約定》和 Plain Truth 已被改編成電視電 影集。而《姊姊的守護者》不僅榮獲美國圖書館協會頒贈瑪格麗特亞歷山大愛德 華獎、書籍瀏覽網站(Bookbrowse.com)2005 年鑽石書獎、獲選為英國理查&

朱蒂圖書俱樂部 2004 年十大好書之一,並入圍 2005 年英國書獎,也受到 IMPAC 都柏林文學獎提名。這部作品因廣受討論,而議題內容又深具爭議性,因此催生 其翻拍成電影,電影版於 2009 年 6 月起在全球上映,並由好萊塢女星卡麥蓉狄 亞領銜主演。6

4 參考台灣商務印書館網站之作者介紹:

http://www.cptw.com.tw/BookSearchList.aspx?Type=3&Keyword=%E8%8C%B1%E8%BF%AA%E2 %80%A7%E7%9A%AE%E8%80%83%E7%89%B9。

6 參考 BEST100 閱讀精品店網站之作者推薦專頁(Jodi Picoult):

14

2012 年皮考特與女兒 Samantha van Leer 合著青少年小說 Between the Lines。皮考特表示,該書為女兒的構想,也是皮考特第一次創作戀愛和追夢主

題的小說,內容敘述喜愛閱讀童話故事的少女

Delilah,發現自己能和書中的王

Oliver 對話,Delilah 協助受困於書中文字束縛的 Oliver 脫離故事書體驗真實 人生,而兩人的愛苗亦悄悄滋長的純愛小說。

7 皮考特於 2014 年正在進行中的

http://www.best100club.com/writer.aspx?dbid=36。

7 參考茱迪.皮考特個人網站:http://www.jodipicoult.com/ 上「Books」專頁中的 Between the Lines 之介紹。皮考特在該網頁中提到她認為這本小說是 stunning (意指令人嘖嘖稱奇)的,

可見與女兒合著此書帶給她極大的滿足。

8 茱迪.皮考特個人網站:http://www.jodipicoult.com/,網站中分為「Books」(作品介紹及訪談 記錄)、「Appearance」(茱迪.皮考特的最新消息)、「Audio」(可下載茱迪.皮考特的訪談 mp3 檔,或是介紹自己作品的 mp3 檔)、「Photos」(生活照片錦集)、「Jackets」(作品的封面照片)、

「Buy Jodi’s Books」(購書資訊)。網站中的「Books」專頁,提供筆者了解作者創作《姊姊的守 護者》時的許多想法及其他作品的相關書訊。

15

日本期間金.愛德華茲更得到了她人生的第一個重要的文學獎項:之前在馬來西 亞所寫的短篇小說〈天液〉獲得芝加哥論壇報所舉辦的尼爾森愛格林獎(Nelson Algren Award)。這對金.愛德華茲是莫大的肯定,帶給她快樂創作的動力。

在日本教了兩年書後,金.愛德華茲夫妻又有了去高棉教書的機會,兩夫妻 毫不猶豫的就前往經過多年戰亂後,首度對外開放的高棉。在高棉的一年光陰 中,金.愛德華茲體驗到了高棉人民的困苦,也感受到高棉人民的毅力與堅強。

在亞洲居住與旅行的經驗,使其體認到無論在何方,每個國家或許表面上的狀況 互異,對於人性的基本關懷卻一定都是相同的。金.愛德華茲將此化為她創作的 素材,完成短篇小說集《火王的秘密》(The Secrets of a Fire King)。之後出版第 一部長篇小說《不存在的女兒》(The Memory Keeper’s Daughter)。最近的著作為

《夢之湖》(The Lake of Dreams),敘述主角露西在外飄泊多年後回到故鄉的童年 故居,在整理舊物時意外發現百年的家族秘密,與《不存在的女兒》同樣是關於 秘密、親情、家庭與救贖的小說。

金.愛德華茲是美國各大文學獎的常勝客,2002 年榮獲懷丁基金會的懷丁 作家獎(Whiting Award),1988 年則入選海明威文學獎。她也獲得過芝加哥論壇 報所舉辦的尼爾森愛格林獎(Nelson Algren Award)、國家雜誌獎(National Magazine Award)、美國 NEA(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Arts)寫作補助、賓州 與肯塔基藝術委員會的寫作補助等。11

第二節 《姊姊的孚護者》與《不存在的女兒》

不同的作者在小說主題的選擇上也許會有雷同之處,但每個作者說故事、包 裝故事的手法卻常是大相逕庭。皮考特和愛德華茲在《姊姊的守護者》與《不存

11 金.愛德華茲(Kim Edwards)著,施清真譯。《不存在的女兒》,中文版序。頁 5。

16

在的女兒》中不約而同地選擇了「疾病」與「秘密」兩個主題,並以家庭為場景,

來呈現家人們因疾病與秘密而變化的關係與互動。在兩人風格各異的敘事手法 下,這兩本作品就產生了各自的風景與氛圍。本節就研究文本中在「說故事」與

「人物刻畫」上之手法作一略述及賞析,對於各角色的進一步分析與探討則留待 其它章節中呈現。

一、誰在說故事

(一)《姊姊的孚護者》

故事從一個十三歲的青少女安娜開始說起,安娜的出生是被安排好的,為了 拯救患有前骨髓性白血病的姊姊凱特,安娜的父母以基因選擇的方式挑選了最適 合凱特的胚胎,而這就是安娜。安娜出生的那一天,她的母親莎拉沒有急著抱這 個新生兒,只不斷地提醒醫生:「臍帶,要小心〈」(《姊姊的守護者》,頁 108)。

因為這是安娜的姊姊凱特現在最需要的救命丹。

五歲那年,安娜第一次捐血給凱特,但這五千個淋巴細胞不夠,醫生馬上再 要求一萬個。一個月後,進行第三次的淋巴細胞捐贈。安娜六歲那年,醫生宣佈 凱特必須接受骨髓移植。安娜於是又被送上手術檯,全身麻醉、長針插入髖骨、

抽出骨髓。到了安娜十三歲那年,媽媽跟她要一顆腎,因為凱特腎衰竭。

這次安娜不再妥協,她將父親送給她的墜鍊典當,拿這筆錢雇用律師,以控 訴她的父母奪走她的身體使用權,而這即是故事的起始點。

皮考特用安娜當第一人稱,開始說起這個帶有令人爭議的醫療自主權議題的 家庭故事,在故事的一開頭,安娜這麼說:「我和自然受孕的不一樣,我不是因 為意外而到人間。如果你的父母為了一個理甫而孕育你,那麼那個理甫最好是一 直存在著」(《姊姊的守護者》,頁 10)。 安娜對律師坎貝爾陳述自己訴訟的理 由時說:

我的血必頇不時輸進我姊姊的血管【……】事實是我沒生病,可是我可

17

能也病了。事實是我之所以生下來的唯一理甫是作凱特的藥糧。事實是 即使是現在,他們已經做了一個關於我的重要決定,可是沒人問過我這 個最該表達意見的人一聲。(《姊姊的守護者》,頁 21)

看到這裡,讀者極可能會不由自主地對主角安娜產生同情心,同時也對安娜的父 母產生不諒解。如果皮考特繼續以安娜為第一人稱的方式說故事的話,那麼,讀 者將陷入安娜的思緒之中,而將看待事件的觀點及對事件的感受聚焦在主角身 上。在安娜道出自己的苦悶和不平之後,作者做了一個極佳的嘗試:將發言權交 到其他人手上。12

在安娜的觀點之後,皮考特將發言權交給了辯護律師坎貝爾,坎貝爾看著眼 前稚嫩的十三歲女孩,一開始律師的態度是敷衍的,他以為安娜就和其他正值青 春期的少女一樣,正在和父母鬧彆扭。在他聽完安娜的理由後,他認為這不失是 個為自己打響名號的好案件,坎貝爾因為私心而接受了安娜的委託。從坎貝爾的 視角中,讀者看到了安娜將面對的困境:一旦訴訟成立,安娜將跟她的被告(亦 即安娜的父母)一起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在皮考特的安排下,讀者的焦點從安 娜身上轉移到坎貝爾身上;藉由坎貝爾身為律師角色的設計,透過其帶著律師常 識的觀點,安娜與讀者因此得以看見安娜本身所看不到的困境。

有趣的是,這樣的視角轉換不只一次,在《姊姊的守護者》中,視角是多元 的。皮考特用多元的第一人稱方式,讓讀者一窺所有角色所見、所想、所經歷。

莎拉(母親)的視角,大部分是往事的回溯,讀者跟著莎拉的敘述掉入時光隧道,

一同經歷了凱特患病的過程,一次次的生死交關對母親來說,都是不可承受之 痛。「凱特的臉看起來好小好蒼白,像布萊恩喜歡用望遠鏡觀察的遙遠的月亮—

一同經歷了凱特患病的過程,一次次的生死交關對母親來說,都是不可承受之 痛。「凱特的臉看起來好小好蒼白,像布萊恩喜歡用望遠鏡觀察的遙遠的月亮—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