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文獻檢討

西方文學對於「場域」、「象徵」、「象徵主義」等理論術語著墨甚多,本論文 一者因為對 1950 年代的臺灣文學尤其是現代詩領域做探討,必定會對當時的文學 生產場域做研究,因此會利用「場域」觀念來爬梳 1950 年代臺灣現代詩史。再者,

覃子豪象徵主義詩論是本論文的重心,必定會針對這個部分作完整的探析。

目前與本論文〈覃子豪與戰後初期臺灣現代詩象徵主義系譜的建制〉直接與 間接相關的資料,分散於各文學研究及詩人詩作和專論中,學術學位論文也有分 別討論 1950 年代臺灣現代詩發展及覃子豪詩論詩作者。茲將與本論文相關的密切 性,以詩史、詩學、詩作等方向,作一簡要介紹。

一、詩作探討

(一)覃子豪詩作

詩人專集是個人情志的抒發,任何一位文學家的創作,不論以何文類呈現,

都是要表達內在思維和情感。詩人專集為詩人的詩思、詩想,詩人藉著書寫記錄 個人心緒與生活時代的風貌。19藉由對覃子豪詩作的賞析,我們可以了解覃子豪在 各時期詩風的變化,看到覃氏各時期吸收新的理論後,如何應用在他自身的詩作 上。覃子豪詩作大多收錄在《覃子豪全集I》內,但年代已久,市面上已絕版,各 圖書館的館藏亦不多,且多泛黃,紙質脆弱。覃子豪透過藍星詩社發行的單行本 更是難尋的珍品。2005 年向明、劉正偉編,《新詩播種者—覃子豪詩文選》,選錄 覃子豪各時期詩作和重要詩論,以及其他詩人、詩評家的論述、紀念文章,可做 為認識覃子豪的入門。可作調整的是,選錄詩作可附寫作發表時間。國立台灣文

19 閔秋英,〈台灣放逐詩歌與詩學 1895~1987 年〉(彰化:國立彰化師大國文所,2010),頁 25。

學館在 2008 年出版《台灣詩人選集》系列,第一本就是劉正偉主編《台灣詩人選 集-覃子豪集》。本書單純收錄覃子豪詩作,故收錄詩數量較前一本多,亦附上寫 作發表時間。

(二)相關詩人詩作

在此挑選幾位詩人為代表,介紹他們的詩作,指出他們詩作中受到象徵主義 影響或與象徵主義相關的部分。這些詩人,有些是藍星詩社成員,有些不是。藉 由詩作探析,對這些詩人有初步的認識,進而有興趣廣泛閱讀其詩作。

二、象徵主義及其相關議題專論

(一)覃子豪詩論

覃子豪詩論,多寫在《論現代詩》、《詩的表現方法》、《詩的解剖》、《世界名 詩欣賞》等書中。在有關 1950 年代現場詩論戰、象徵主義詩論、對象徵主義詩人 的介紹,是本論文架構的直接資料。《世界名詩欣賞》先簡單介紹如何欣賞現代詩,

接著介紹美國和英國的詩人及詩作,再來介紹浪漫派和象徵派詩人和詩作技巧研 究。其中〈象徵派詩欣賞及其技巧研究〉詳細說明象徵主義及其表現技巧,並介 紹六位外國象徵主義詩人及其詩作。第六位印度詩人奈都夫人更是在臺灣較少被 引介的詩人,但覃子豪認為印度同屬東方亞洲國家,且都經歷過被殖民等民族苦 痛的歷史,其詩作主題必有相似之處。這在 1950 年代乃至現今 21 世紀,都是非 常開放的思想,透露出覃子豪不限西方文藝、海納千川的包容。《詩的表現方法》

分為兩篇,第一篇介紹覃子豪在與紀弦論戰時提到的抒情詩與現代詩的創作方 法。第二篇先介紹詩的形式,接著以浪漫派、象徵派、意象派的表現方法說明,

最後附上幾篇對 1950 年代當時幾位後輩詩人及其詩集的評介。《詩的表現方法》

展現出覃子豪以教學者和評論者的角度,對現代詩的創作、形式作說明。《論現代 詩》也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詩的藝術」,一樣從教學者的角度出發,說明現代 詩應該包含那些要素。第二部分「詩的演變」,則收錄覃子豪在各報章雜誌,特別 是幾次現代詩論戰期間發表的評論,由這部分可知覃子豪在 1950 年代現代詩論戰 過程中的思想及論點。特別的是在最後兩篇收錄他在中國大陸時期寫的論戰文 章,使我們見識到覃子豪對現代詩思想主張的脈絡。《詩的解剖》則是覃子豪整理 他在中華文藝函授學校擔任詩歌班主任時,批閱學生詩作的文章。覃子豪以「象 徵」、「比喻」、「暗示」、「聯想」四個原則批閱學生作品,以「立意」、「內容」、「結

構」、「句法」、「節奏」、「形象和意境」、「修改的意見」七個項目分析、修正學生 詩作。覃子豪會附上自己修正後的詩,並寫下自己為何這樣改寫,讓學生明白如 何讓詩句更簡潔凝鍊,覃子豪所舉的例子皆是用心評論、修改,展現覃子豪的教 學熱忱,與希望現代詩越來越進步的心情。覃子豪的詩論原文,筆者多引用覃子 豪本人論著,減少轉引可能造成文字上的誤差。另外,《覃子豪全集 II》亦收錄覃 子豪其他原先散見於各報章雜誌的短篇評論,以《未名集》統一編輯。《未名集》

收錄 53 篇覃子豪在中國大陸及臺灣時期散見於各報刊而未結集的詩論、西洋詩的 研究與評介、詩集序文、詩評。《未名集》可作為上述四本書的補充,例如〈海的 歌者談詩創作〉、〈金色面具之自剖〉可做為覃子豪詩集《海洋詩抄》、《畫廊》的 寫作背景;〈中國新詩的方向〉、〈臺灣十年來的新詩〉整理了五四運動到 1950 年 代,現代詩創作理論的演進。

(二)其他各家論著

在研究 1950 年代臺灣現代詩壇場域及象徵主義詩論,除覃子豪本人直接相關 的資料外,與覃子豪同時代的作家如紀弦等人的詩論,以及後來研究者研究論著,

從文學專集觀察個別作品,以詩美學或歷史、社會等角度來梳理作家特色、時代 發展。茲整理列舉如下:

1. 國立台灣文學館,

《台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 08—覃子豪》、《台灣現當代

作家研究資料彙編 09—紀弦》

2004 年起,國立台灣文學館委託財團法人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展開「台灣現 當代作家評論資料目錄」編纂計畫,建立 310 位臺灣現當代重要作家的評論資料 條目,有系統地整理臺灣文學研究的成果,迄今累積十餘萬筆資料。《台灣現當代 作家研究資料彙編》基於此一基礎,分階段邀請專家學者編纂個別作家之研究資 料彙編,呈現源源不絕的臺灣文學長河,2010 至今已出版 100 冊,亦即完成 100 位作家之研究資料整理。此系列出版後,立即成為臺灣文學研究者必備的參考資 料。每本介紹一位作家,依圖片集、生平及作品、研究綜述、重要文章評論選刊 編輯。其中「重要文章評論選刊」選錄作家自述及自評,以及其他作家、評論者 對此作家及其作品的研究論述和看法,是這系列最重要的部分。筆者選擇覃子豪 和紀弦,作為整理撰寫現代詩論戰和覃子豪詩論的參考。稍可惜的是限於篇幅或 是授權因素,有些評論文字只有節錄,或是未收錄。若之後此一系列有再版機會,

會有更多更完整的資料。

2. 陳義芝,

《聲納—台灣現代主義詩學流變》、陳大為與鍾怡雯主編,《20 世紀台

灣文學專題 I:文學思潮與論戰》

前者是作者博士論文的改寫擴充,結合理論、運動、文學創作,分析台灣新 詩發展以來,在詩學影響上的流變。從日治時期到 21 世紀,大致以十年為分期標 準,舉一至二位當時期作家為例,介紹各階段現代主義發展情形。後者也是以臺 灣文學史的「歷時性發展」脈絡為編輯架構,以十年為分期標準收錄各研究者對 各時期文學思潮與論戰的介紹及評論。兩本書都是後續研究者或是對臺灣文學史 有興趣者認識臺灣文學從日治時期到 21 世紀發展演變的入門。

3. 應鳳凰,

《五○年代臺灣文學論集》、陳康芬,《斷裂與生成—台灣五○年代的

反共/戰鬥文藝》

前者是作者相關論文的結集改寫,後者是國立台灣文學館《台灣文學史長編》

系列之一,都是以 1950 年代的臺灣政治社會環境與文壇發展情形為研究對象,並 且利用「場域」理論,說明 1950 年代臺灣官方文藝思想如何掌握權力乃至衰退的 過程,以及當時代的文人如何在官方文藝思想下生存,進而在現代詩、小說、報 章雜誌專欄找出突破點,以求自身創作自由。《五○年代臺灣文學論集》研究重點 包含現代詩、小說、官方文藝思想、報章雜誌專欄,研究範圍較廣;《斷裂與生成—

台灣五○年代的反共/戰鬥文藝》審視反共文學與文學體制在 1950 年代的發展全 貌,以及對當時臺灣文學環境所產生的生態發展影響,並附帶介紹軍中文藝與作 家的概況,側重反共/戰鬥文藝的發展情形。筆者分別參考前者對 1950 年代現代 詩壇與後者對 1950 年代政治社會環境與官方文藝思想的介紹。

4. 陳政彥,

《跨越時代的青春之歌—五、六○年代台灣現代詩運動》

國立台灣文學館《台灣文學史長編》系列之一,以介紹四大詩社:現代派、

藍星、創世紀、笠為主。與一般以詩社分別敘事的方法不同,本書以現代詩運動 發展的時間來討論,以五到六年分期,依序是醞釀期、革命期、成熟期、轉折期,

交代不同階段的現代詩源於什麼樣的社會背景而改變,其次說明詩壇中所影響現 代詩的轉折事件及其影響。在每一時期最後舉幾位詩人做例子,簡析他們的詩作 在所處時期的風格。

(三)相關學位論文

目前已有陳義芝、陳政彥、蔡明諺、劉正偉等學者力矯時弊,以宏觀角度剖 析 1950 年代臺灣現代詩的發展,針對此時期各詩社之間的論戰及主張來做研究論

述。陳政彥博士論文〈戰後臺灣現代詩論戰史研究〉是目前對臺灣 1950 年代現代 詩論戰做最完整介紹、分析的論著。陳政彥談的是 1950 年代整體現代詩壇內部與 其他文類論戰的過程。筆者談到 1950 年代現代詩論戰時則將範圍鎖定在覃子豪所

述。陳政彥博士論文〈戰後臺灣現代詩論戰史研究〉是目前對臺灣 1950 年代現代 詩論戰做最完整介紹、分析的論著。陳政彥談的是 1950 年代整體現代詩壇內部與 其他文類論戰的過程。筆者談到 1950 年代現代詩論戰時則將範圍鎖定在覃子豪所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