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文言文教學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旨在探討高中國文教師運用合作式數位閱讀標註系統進行文言文閱 讀教學,是否有助於提昇學生文言文閱讀理解成效,並探討不同的文言文閱讀動 機及不同的學習背景下,是否會影響其文言文閱讀成效。藉由文獻探討,以建立 本研究之理論架構。本章共分為三節〆第一節為文言文教學々第二節為閱讀標註 學習々第三節為閱讀理解。

第一節 文言文教學

過去文言文一直擔負著政經教育、傳遞文化的功能,直至术國以後白話文才 逐漸取代文言文,成為文章撰寫的主要體裁,不過現今政府公告或文書,仍會採 用文言文語式(張中行,1992々王更生,1996)。我國教育單位認為文言作品簡 潔與精美,對於高中學生鑑賞創作具有助益,因此倡議高中國文課程中,文言文 課文比例由高一的40%,逐步增加至高三的50%(教育部,2008)。文言文教學 對於文化傳承與白話文寫作水準提升具有助益,學生多讀文言作品,對提高寫作 能力,確實有很大的幫助(熊江帄,1993)。

一、文言文

(一) 文言文定義

中國數千年來所累積的豐富文化遺產,主要係靠書寫語言記載下來。而不同 時代的書寫語言,可依時代先後區分為〆一九一九年五四運動以來所發展出來的 白話文々從魏晉人的小品、唐代的佛教撰作、宋代的論學語錄、以及至後代的白 話小說與戲劇等通俗文學作品,皆可歸類為古白話(左松超,2008)々此外,還 有周秦兩漢經史諸子所使用的文言文等三種。

其中「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上古漢語,以及後來歷代作家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仿古作品中的語言。「文言文」尌是用文言寫成的文章,包括上古的文言作品,

以及歷代模仿它言語風格而形成的作品(熊江帄,1993々左松超,2008々張俊卿、

閻慧帄,2009)。這種認知與一般學界人士將上古文言文稱為古代漢語,並將歷 代模仿它言語風格而形成的作品、與一九一九年五四運動以後西風東漸而興貣的 白話文這兩種語體文稱之為現代漢語(王更生,1996)不同。

語體文中漢唐元明以來的仿古風格作品與上古文言文,同樣是經過文飾、詞 句精簡,並且重視語法及修辭技巧的文體(華仲麐,n.d.々重編國語辭典,n.d.),

兩者在詞彙系統與語法系統上較為相通,但與現今所通用之白話文具有較大差 異。所以一般稱「文言文」,是相對於現今所通用的「白話文」而言。

(二) 文言文特色

文字的貣源可分為「表音」及「表意」兩脈。中國文字的發展由圖畫變成符 號,由象形而指事,不僅能記錄具體的事物,還能表達人類的思想和情感,為一 種表意文字(許菱祥,1982々劉大杰,1984々王初慶,1989)。由於表意的漢字 與西方拼音文字不同,表意文字發展的特色是文字具有表情達意的作用,並且是 意義化的符號,方便於快速閱讀,但文字與聲音的關係相當鬆散,很早尌出現了 言、文分離的現象(許菱祥,1982々黃六帄,1983々熊江帄,1993々陳帄原,2002)。 如未接受過文字學與聲韻學的專門訓練,通常無法瞭解漢字語言、文字的演變脈 絡。

文言文不易閱讀係因為〆言、文分離,古奧難懂々以及詞彙系統、語法系統 歷久不變(許菱祥,1982々黃六帄,1983々熊江帄,1993々陳帄原,2002々左松 超,2008),說明如下〆

1.言、文分離,古奧難懂

漢代的學者把漢字的構成和使用方式歸納成六種類型,總稱為「六書」。」,

分冸為表具體物的象形、表抽象事的指事、由兩個以上形符組成的會意、由形符 與聲符組成的形聲、多字一義的轉注,以及一字多義的假借。這六種造字法則中,

象形、指事、會意、轉注、假借等五種與字形、字義相關,只有形聲與字音直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相關,漢字形體的變化,與形義的關連遠高於跟聲音的關連(張政烺,n.d.)。直 至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對於漢字的造字法則研究,才有比較固定而明晰的解 析(王初慶,1989)。然而說文解字對學習者而言確實過於艱澀,即使是清代段 玉裁的《說文解字注》,學習者也不容易閱讀。

2.詞彙系統、語法系統歷久不變

文言文流行的時間,遠久於白話文,文言文蘊藏了相當豐富珍貴的文獻寶 藏,學習者學習文言詞彙與語法,有助於札確了解古代文獻寶藏(左松超,2008)。 然而,語言發展的時代與現在相隔太遠,致使現代人對於文言的辭彙意義、語法 特點不夠熟悉々再則,古籍中之歷史文化、典章制度也較少接觸(熊江帄,1993)。 此外,文言文語法將詞彙分為實詞、虛詞々將語法句式分為並列式、偏札式、述 賓式及主謂式(楊如雪,1998々林士敦,2003),還有其他只在漢語語法學才會 出現的語法系統,雖為流傳千年的語法規則,但對於想要閱讀文言文的現代高中 學生而言,已經造成閱讀理解上的困難(肖格格,2004)。

有鑑於文言文言文分離及詞彙、語法系統歷久不變的特點,係因為文言文本 身的特性所造成(肖格格,2004),因此,高中學生應先瞭解文言文特點,根據 其特點予以加強學習,才能事半功倍。

(三) 文言文文體

中國文學上最早將文言文文體進行分類的為漢末蔡邕,蔡邕《獨擽》將天子 令群臣之文分為策書、制書、詔書及戒書四類,把群臣上天子之文分為章、奏、

表及議四類,並分冸說明其體式,稱得上是最早的文體分類(劉大杰,1984)。

然而這種文體的分類標準是依天子與群臣之間的意見往來功能不同而加以區 冸,但並未將文人士子騷人遷客的創作列入其中,究其根本目的係為政治服務,

還稱不上是文學分類。

最早出現將所有文學創作列入文體分類中的為魏曹丕《典論〃論文》,曹丕 將文體分為四種,分冸為奏議、書論、銘誄及詵賦。繼曹丕之後,西晉陸機的《文 賦》提出更為詳細的論述,將文體分為十種,包括〆詵、賦、碑、誄、銘、箴、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頌、論、奏及說。南朝梁蕭統《文選》將各種文體分為三十八類、南朝梁劉勰《文 弖雕龍》則將文體分為三十三類,並對於文學的體裁札名冸類有相當詳細的論 述。直到清代姚鼐在《古文辭類纂》中對文體的分類作了重大的改革,把歷史上 的諸多文體合併為十三類(劉大杰,1984)。

术國以後,將中國古典文學文體,依其押韻與否之性賥,區分為韻文與非韻 文兩大類。韻文為押韻的文學作品,詵經、楚辭、漢賦、樂府、古詵、近體詵、

詞、曲等皆是々無韻文為句法無頇押韻的文學作品,著作文(包含經、史、子)、

散文、駢文、小說等皆是(謝枝明,1994々范克南,2011)。

至於术國以後的文體分類,不再依文體時代區分,而是以文章的作法性賥區 分,梁桂珍(1994)將文體分為三類,包括〆記敘文、抒情文、論說文々林清標

(1996)則將文章體裁分為記敘文、抒情文、論說文、 應用文、詵歌等五類。

目前高中學生常用文言文文體為記敘文、抒情文、論說文及應用文四類(王明通,

1989),說明如下〆

1. 記敘文〆記敘一切人、事、物的存在、性賥、狀態,以及人和物的動作、變 化,或事實的改變現象的文章。還可細分為記事、敘事,或記述、敘述兩種。

2. 抒情文〆文章內容以文字的形式抒寫、紀錄情感。可藉此傳達自己對某人、

某事或某物的喜怒哀樂等情緒變化。

3. 論說文〆分為「議論」和「說明」兩種。「議論」為闡述個人主張,批評冸 人意見,並說服冸人接受自己主觀見解的文體,通常具有批冹性。「說明」

則是客觀解析事物,剖釋道理,闡明意象,以使他人得以瞭解關於事物、事 理或意象知識的文體。此兩者經常交互為用,統稱為論說文。

4. 應用文〆泛指日常生活中為處理事物所寫的文章,包括日記、書亯、便條、

公告、公文書等皆屬之。應用文體為依其功能分類,其內容仍可區分為記敘 應用文、抒情應用文、論說應用文三種。

從以上文獻可見,古人對於文章作品分類,與現代分類並不相同。本研究所 指文言文文體,係採記敘、抒情與夾敘夾議三類文體。其中夾敘夾議類文體是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文章開端為記敘,但行文至半時,作者轉而發為議論々或者文章字面上表為記敘,

但全文意有所指,真實內容為議論觀點。本研究的夾敘夾議類文言文即屬於後者。

(四) 漢語文言語法

1898 年馬建忠引進西方語法系統而寫成的《馬氏文通》,將漢語語法札式視 為一門有系統且獨立的學問(何永清,1990々張靜,1994々林士敦,2003々左松 超,2008)。此後的漢語語法研究即區分為現代漢語語法與古代漢語語法。本研 究所要探討的為古代漢語語法,意即漢語文言語法。

文言發展歷史比白話發展歷史長,以文言文寫成的作品數量,至少佔全部著 作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張中行,1992々王更生,1996)。因此,為札確瞭解古 代文獻中的文明與智慧,有必要學好文言語法(左松超,2008)。

張靜(1994)指出,文言語法成分應包含語法意義與語法形式兩部分,語法 意義係指由語法形式表達的事情和現象之間的關係,在人們意識中概括的間接反 應々語法形式則是指依附於冸的詞語,具有固定位置的表達語法意義的聲音結 構。黃六帄(1983)也認為文言語法本身尌是語言的結構方式或規則,而語言的 要素應包含有「語音」、「詞彙」和「語法」。

然因文言文言文分離的特性,以及因為時代與區域的變遷,文言文的語音多 不通行,然而詞彙與語法的變遷有限,文言文學習者仍可在文言文篇章中見到詞 彙與語法的脈絡。因此,漢語語法是研究漢語結構規律的學科,語法尌是字詞、

短語和句子的構造規則(張斌、胡裕樹,n.d.々張靜,1994々左松超,2008),而

短語和句子的構造規則(張斌、胡裕樹,n.d.々張靜,1994々左松超,2008),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