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三節 旅遊涉入

一、涉入的定義

涉入(involvement)的觀念最早是由 1947 年的 Sherif and Cantril 和 1961 年 的 Sherif and Hovland 在「社會判斷理論」(Social Judgment Theory)的研究中所 提出。此理論主張的「自我涉入」(ego-involvement)是指一個人對某一事件所 反應出的態度。涉入的概念於 1970 年代末期開始慢慢地應用在休閒產業(Wiley, Shaw, & Havitz, 2000)。Mcintyre (1989)將涉入的概念帶入休閒遊憩相關領域 中,他認為個體對於活動的涉入,是來自於個體在參與活動時得到歡愉之感受,

而逐漸將該活動視為具有自我意涵且重要的休閒活動中心之過程中。Engel、

Blackwell 及 Miniard(1993)對涉入的定義為「在特定情境下,經由某一刺激而 知覺到其對自身的重要性或興趣之水準」,此水準之高低即為涉入程度之高低。

而 Havitz 與 Dimanche(1999)所提出的休閒涉入定義在現今在休閒遊憩領域被 廣泛討論,他們定義休閒涉入為「個體與遊憩活動、旅遊地點、或相關遊憩設備 及產品之間,無法察覺出的刺激覺醒、興趣覺醒的心理狀態,會被某種特定的刺 激或是情境影響,並具有可驅動行為的特性」。楊琇慧(2009)指出,涉入是會 受到某一事物對於個人價值觀、需求、目標在特定情境下的相關程度而影響的一 種心理上的狀態,相關性越高,則個體的自我攸關認知越高,涉入程度即加深,

12

Selin and Howard(1988) 存在於個體與休閒活動之間,是參與休閒活動所獲得 愉悅與自我表現之程度。

Ellis and Witt (1989)

休閒涉入是指個體參與休閒活動時對活動中的行動與 意識之感受度,當人們參與喜好的休閒活動時,心理 會感受到興奮、狂熱、不易受干擾、自由及專注等心 理狀態。

Havitz and Dimanche

(1999)

13

14

休閒涉入程度較高者與較低者,兩者之間的休閒參與情形,不管是內在心理 上或外在行為上皆有所不同。

本研究中,將旅遊涉入的概念具體稱為「旅遊體驗的涉入程度」,並將之具 體定義為:個體對於參與旅遊活動之重要性、價值性的心理評估或覺知,而此心 理評估或覺知會影響個體顯於外之參與行為。

二、涉入衡量構面

Laurent and Kapferer(1985)首先提出消費者涉入剖面(Consumerinvolvement profile, CIP),後被廣泛應用於休閒與涉入之研究,並呈現出及極好的效度與信度 (Havitz and Dimanche, 1997)。而逐漸地發展出衡量休閒活動之休閒涉入,主要以 持續性涉入(enduring involvement)之三構面:重要性與愉悅性、象徵或自我表達;

其後 McIntyre(1989)加入之中心性(centrality)與原 Laurent and Kapferer 之風險可 能性及風險結果兩構面, 成為五涉入構面。Kyle 和 Chick( 2002)整合相關研 究,提出關於休閒遊憩的涉入,包含「吸引力」(attraction)、「中心性」(centrality lifestyle)及「自我表現」(self expression)三個子構面,茲說明如下。

(一)吸引力:指從參與該活動中感受到其重要性與愉悅的程度,也是對於參與 活動後產生的愉悅感之價值性評量。

(二)中心性:指此活動占參與者的整個生活氛圍中的核心程度;如果個人的生 活因該活動而較優先次序安排與規劃,可稱之具有高中心性。

(三)自我表現:也被譯做「自我表達」,則為個人希望藉由參與此活動而塑造 出自我印象或自我表現之程度。參與者藉由參與該活動的行為來獲得認同自 我內心的感受並對外界表現出本身自我實現的需求。

本研究以旅遊的涉入程度進行探究,所以在涉入程度之衡量方面,採用曾慈 慧(2008)參考自 McIntyre 與 Pigram(1992)的涉入量表,以測量旅遊地的旅

15

遊涉入。此量表如上述,將涉入程度分為吸引力、中心性及自我表現三個子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