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國人從事遊休閒旅憩活動的年平均次數,隨著農、工、商業經濟的快速、教 育與生活水準的提升及政府實施縮短工時等因素而逐年提升,旅遊產業相關產值 亦逐年不斷的成長。依據交通部觀光局(2012)調查資料,受訪者當中有 60%

表示喜愛親近自然景觀、野外登山及健行等活動,而全年前 10 大到訪據點中為 國家公園或風景區及風景特定區有 8 點。顯示出觀光型態的發展逐步由過去大眾 旅遊走向個性化、差異化旅遊取向趨勢。

台灣土地面積狹小、人口稠密,許多觀光旅遊景點在假日期間多人滿為患,

加上缺乏各自的獨特性,不當的規劃管理及過度人工化建築的硬體設施,導致觀 光休閒品質的日益惡化。隨著時代的改變,對於休閒遊憩的需求也有所不同。一 般觀光區的旅遊行程已經不能再滿足於時下的民眾,而希望接觸更原始的自然野 地,或在行程中加一些知識性及環境教育性的內容,並在其過程中得到生理、心 理、社會、智能與精神上全方位的健康。於是,為了因應遊客對不同自然環境與 文化傳統的消費需求,以及追求新鮮、與眾不同的旅遊行程規劃方式,在最近幾 年內迅速崛起。

時代社會變遷,資訊科技與人類生活的互相結合,使網際網路隨之興盛。依 據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WNIC)公布 2013 年「台灣寬頻網路使用調查」上半年 調查結果。調查顯示,台灣地區 12 歲以上曾經上網的民眾達 1,645 萬人,而整 體的上網人數達 1,798 萬人,占所有人口的 77.09%。這個比例略遜於日本(79.5

%)及韓國(82.5%),在亞洲排名第三,略勝於香港(74.5%)及新加坡(75

%)。根據調查,這兩年民眾無線上網、行動上網人數快速增加,半年內曾使用 無線上網人口大約有 1107 萬人,而曾使用行動上網也有 855 萬人,較去年度大 幅成長了 6 成,行動上網已經成為台灣主要的上網方式之一。行動上網用戶的快

2

速成長的主要原因為硬體設備的研發快速成長與普及。

由於網路資訊搜尋傳遞的便利性,近年來越來越多消費者以電腦、行動裝置 設備為媒介資訊溝通作為決策過程(Kozinets,2002)。時下民眾在自主規劃旅遊 行程之前,會先上網搜尋旅遊景點、交通、食宿及當地文化等相關資訊並參考其 他使用者評價、推薦後再做決定。網路資訊傳遞的訊息已成為影響其他消費者決 策的重要因素之一。

土地資源永續經營利用是世界潮流,亦是政府施政的長期目標,換言之,是 國家經濟長遠發展與子孫延續生存繁榮的憑藉。原住民保留地的永續經營利用亦 屬相同的道理,也是原住民可以賴以生存發展的保證。近來民間對以自然環境為 背景的戶外遊憩活動需求又日益殷切,以保存原始自然環境,體驗當地習俗、生 活與尊重當地文化為背景之戶外遊憩方式逐漸興起。遊客不是為了高度人工化的 設施與奢華的住宿及服務而來,所規劃的遊憩活動均以能否融入當地環境與體驗 生活為考量。因此,原住民保留地不用大量建築開發,自然環境及水土保持得以 維護,賓主透過生活、文化交流等活動,得以建立互相尊重的友誼,創造出良好 之旅遊口碑,吸引更多遊客造訪,以能維持原住民保留地在經濟收入方面永續經 營。

第二節 研究動機

鸞山森林文化博物館位在臺東海岸山脈南端都蘭山西麓的延平鄉鸞山部落 轄區,該部落居民大部分為布農族群為主,這幾年來該部落因森林文化博物館的 旅遊發展結果,出現了重大改變,從偏鄉僻壤不知名的原住民部落到成為眾人知 曉的旅遊勝地,吸引眾多僅靠口碑及網路資訊傳遞的遊客造訪。森林文化博物館 為什麼能夠利用網路訊息塑造電子口碑吸引遊客?此為動機之一。

原住民部落大都位於風景優美,自然原始低度開發地區,生態資源豐富,部

3

落特殊的風俗民情、文化特色,非常適合觀光產業發展。據文獻分析,鸞山的布 農族於日治時期自內本鹿(Isdaza)地區集體遷居移住而來,對這片承襲自卑南 族南王部落的土地並不具有歷史淵源關係,惟今移居鸞山部落之耆老逐漸凋零,

現住部落人口大都為移住後出生,祖先的世居地既然無法返回,當然會更加珍惜 這塊僅存安居樂業之地。鸞山森林文化博物館區的生態樣貌,從過去布農族人移 住成立部落就存在至今,地形地貌並無太大改變,過往很少引起注意。

鸞山森林文化博物館在成立短短八年間,僅靠口耳相傳的口碑行銷,就能達 到約 15 萬人次的參訪記錄,絡繹於途帶著不同目的的訪客更將鸞山森林文化博 物館的名氣推到高峰。博物館如何運用與整合該地區得天獨厚之天然資源,設計 出那些獨特的文化休閒體驗活動,如何讓遊客沉浸在旅遊涉入體驗活動?此為動 機之二。森林療癒在日本已風行多年? 鸞山森林文化博物館旅遊涉入對遊客所 達到知覺復癒效果如何?此是為動機之三。基於上述,探討部落與鸞山森林文化 博物館在遊客涉入體驗後知覺復癒的效果,當為本研究之重要課題。

第三節 研究目的

鸞山森林文化博物館有豐富的原始森林資源,管理者阿力曼善用布農族生活 文化設計出許多項體驗活動,使遊客可以在體驗中去暸解過去原住民祖先的森林 智慧。在導覽解說方面,利用奇特的自然景觀對應許多布農族人的神話傳說,已 故事來增加其精采度,並輔以電影情節場景來詮釋,讓遊客有身歷其境的感覺。

短短數年間,參觀人數已達 15 萬人次。博物館在旅遊體驗的面向,算是經營的 非常成功。本研究希冀達到下列目的:

一、瞭解鸞山森林文化博物館資訊傳遞效果、人際關係、旅遊涉入及知覺復癒的 現況。

二、探討資訊傳遞效果對旅遊涉入之影響關係。

4

三、探討資訊傳遞效果對人際關係之影響關係。

四、探討資訊傳遞效果對知覺復癒之影響關係。

五、探討旅遊涉入對人際關係之影響關係。

六、探討旅遊涉入對知覺復癒之影響關係。

七、探討人際關係對知覺復癒之影響關係。

第四節 研究問題

根據研究目的,本研究之待答問題為下列七項:

一、鸞山森林文化博物館遊客資訊傳遞效果、人際關係、旅遊涉入及知覺復癒的 現況為何?

二、鸞山森林文化博物館遊客資訊傳遞效果對旅遊涉入的影響關係為何?

三、鸞山森林文化博物館遊客資訊傳遞效果對人際關係的影響關係為何?

四、鸞山森林文化博物館遊客資訊傳遞效果對知覺復癒的影響關係為何?

五、鸞山森林文化博物館遊客旅遊涉入對人際關係的影響關係為何?

六、鸞山森林文化博物館遊客旅遊涉入對知覺復癒的影響關係為何?

七、鸞山森林文化博物館遊客人際關係對知覺復癒的影響關係為何?

第五節 研究流程與論文架構

本研究把論文分成五個部份。第一部份為緒論(了解研究的背景與動機,近 一步,確定真正的研究方向)。第二部份為文獻探討(分別針對資訊傳遞效果、

旅遊涉入、人際關係、以及知覺復癒理論做相關文獻的整理探討)。第三部份為 研究設計(從文獻中,歸納設計研究架構及問項,設計研究問卷)。第四部份為

5

研究議題擬定

確立研究動機與目的

研究架構與假說

問卷設計

問卷調查

資料分析與結果 相關理論與文獻回顧

結論與建議

資料分析(從蒐集到問卷數據進行資料分析)。第五部份為結論與建議(提出本 研究的結論並給予建議)。本研究的實施流程如圖 1 所示。

圖 1 研究流程圖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