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族語振興與族語能力考試

一、 式微中的原住民族語言

(一) 族語流失的情形

林金泡 1995 年針對山地鄉和平地鄉各 25 所 1000 名的國中學生進行問卷調 查,結果發現有 68%的原住民學生會說族語,但原住民學生用族語作為家庭用語 的僅占 37%,而族語能力流利者更僅有 27%(林金泡,1995)。

傅仰止 2000 年在台北縣原住民族生活狀況調查報告中,結果發現台北縣原 住民平常用族語在家和家人說話的僅佔 17.5%,最常用國語說話的佔 58.1%,族 語和國語並用的僅佔 16.6%,而且 20 歲以下很會講族語的僅佔不到 10%的比例,

大部分的人只會講一點點(傅仰止,2000)。由此可知,原住民在都市裡很少使用 族語互相溝通,也逐漸喪失使用族語的能力。

根據原住民族教育調查統計報告中對國高中原住民學生族語「聽」「說」「讀」

「寫」的能力資料統計如下:

表 2-2- 1 國中原住民學生族語聽說讀寫的能力資料統計

非常好 尚可 會一點點 總 計

93 學年度 1018 9.48% 3640 33.90% 6081 56.63% 10739 94 學年度 582 8.34% 2320 33.25% 4076 58.41% 6978 聽的能力

95 學年度 492 8.14% 2396 39.64% 3156 52.22% 6044 93 學年度 382 3.75% 2099 20.61% 7705 75.64% 10186 說的能力

94 學年度 169 2.56% 1314 19.91% 5118 77.53% 6601

95 學年度 163 2.93% 1573 28.32% 3818 68.74% 5554 93 學年度 320 6.59% 1324 27.26% 3213 66.15% 4857 94 學年度 173 5.45% 899 28.31% 2103 66.24% 3175 讀的能力

95 學年度 337 7.88% 1624 37.99% 2314 54.13% 4275 93 學年度 194 6.85% 662 23.37% 1977 69.78% 2833 94 學年度 83 4.16% 422 21.17% 1488 74.66% 1993 寫的能力

95 學年度 89 3.03% 616 20.99% 2230 75.98% 2935 資料來源:原住民族教育調查統計報告(2005,2006,2007)。台北市:原民會。

從以上的資料可以發現,原住民的族語能力普遍低落及逐年的退步,並呈現 漸趨弱化的現象,顯示原住民族語流失情形十分嚴重。正如黃宣範(1994)所估 計原住民族語流失率從祖父母到父母親(兩代之間)是 15.8%,在祖孫之間(三 代之間)是 31%。如果是與其他族群通婚,其流失率將會更加嚴重。若不再正視 這個問題,據目前原住民族語的實際使用情況和語言的消失速率來推算,也許就 會如李壬癸(1996)所預言原住民族語言大概不出五十年大都會消失。

(二) 族語流失的原因探討

多語言的社會中常出現的模式是有些語族會逐漸的放棄自己的母語,然後去遷 就另一種語言,也許在二、三個世代之內,或許也可能長達幾個世紀。這樣的現 象稱為「語言遷就」理論。遷就理論和語言活力(也稱為語族活力)有相當密切 的關聯性。Gilse 等人(1977)認為影響語言活力的主要取決於三個因素:1.制度 的支持。2.經濟社會的地位。3. 人口數量(黃宣範,1994)。

黃宣範就導致語言轉移或消失的原因做了進一步的說明:

第一、法律的因素。許多國家透過行政命令或法律禁止某些語言在公共場所 與行政機關內使用。首先從法律的因素來看,台灣光復後政府當局積極推行國語

(北京話),在 1946 年成立台灣省推行委員會並在各縣市成立「國語推行所」,並 在各鄉鎮設講習所、工作站等,強烈的推行國語政策,於是國語(北京話)被奉 為台灣人民唯一能使用的語言,任何其他語言都禁止使用。然而當時整個大環境 還是個方言的環境,民眾學習國語的情緒低落,且在國語教學經驗者及教材欠缺 下,國語的推行成效並不理想。於是在歷經了十年的國語政策,到了 1956 年,政 府更進一步的推行全面性的「說國語運動」,並提出「語言不統一,影響民族團結」

的說法,規定各級機關、學校及各種公共場所一律使用國語,禁止用方言。又因 認為羅馬字聖經有礙國語推行,於是隔年教育廳通令各縣市取締羅馬字聖經並要 求傳教士必須用國語傳教。1958 年公佈山地教育實施辦法,規定「各縣山地國民 學校切實加強國語教學,其日常管訓講話等均須用國語,禁用日語,違者從嚴議 處」。到了 1965 年省政府提出「加強推行國語實施計畫」,規定以下辦法:

1. 各級學校師生必須隨時隨地使用國語,學生違者依獎懲辦法處理。

2. 禁止電影院對外播放方言、外語。

3. 嚴加勸導街頭宣傳勿用方言、外語。

4. 各級運動會禁止使用方言海報。

5. 嚴加勸導電影院勿以方言翻譯。

所以從過去政府獨尊國語的語言政策還看,可以發現原住民語言一直是被壓 抑和排擠的,所以原住民語言的轉移與消失是預期可見的情形。直到 1987 年左右 才開始出現母語教育的論說,重新喚起民眾對母語的記憶與重視,並且在 1989 年年底在反對黨執政的縣市開始實施母語教育。

第二、人口的因素。也就是語族人口數量的大小,分佈情況,都市化程度,

教育程度,職業取向等等。若人口越小的語族分散越廣,也越不容易維持自己的 語言。例如原住民人口約只占全國 1.6%,而且又不集中在某一個地方或城市,而 是分散到台灣各地,這樣的情形就更容易被其他強勢語言所同化。另一方面,都 市化程度或教育程度越高或直業的性質越需要跟另一強勢語言互相交流,也越不 容易維持本族的語言。因為交流越多,越會遷就強勢語言,或者因為通婚、交友 等現象,導致不利於弱勢語言的生存。

第三、來自於社會昇遷與中產階級的興起。由於弱勢語族與其他語族增加接 觸的機會,因而改變語族家庭成員間固有的關係與地位。為了進入主流社會而漸 使用強勢語言,而相對的弱勢語言也逐漸被忽視,於是侵入並破壞了弱勢語言的 最後一道防線(家庭)。

第四、經濟勢力的強弱,使得大量的山地鄉的人口為求生活而移居至以強勢 語言為主的大都會,為適應新環境,必須學習強勢語言,於是弱勢語言逐漸沒落 且加速流失。根據中興大學以人口特性、產業發展、公共設施、財政收支為衡量 標準,台灣省 309 個鄉鎮中有 51 個鄉鎮屬經濟發展低落後地區,而其中有 26 個 是山地鄉,所以大約 84%的山地鄉是處於人口大量出走的情形。山地鄉人口若大 量離開,那語言傳承勢必中斷,因為原住民到了大都市之後,語言將快速流失,

甚至無法維持在兩代之間(黃宣範,1994)。

很明顯的原住民族語言的式微都與這四個因素有相當的關係,除了國家語言 政策不當所造成的不利環境之外,經濟勢力也是很具決定性的因素,隨著遷移大 都市的原住民人口漸增,而原鄉部落也漸漸失去傳承族語的族人,族語活力逐漸 消失,而移居外地的族人與其子女,因抵擋不了強勢語言的影響,為適應環境,

也不得不放棄族語來學習國語,如此錯綜複雜的因素也更凸顯原住民族語難以傳 承的困境。

瓦歷斯.尤幹也指出族群語言的強勢與否和族群經濟勢力的強弱有關係,特 別是資本經濟依賴龐大的媒體、訊息、書面資料、廣播….等等,都是滲透語言文 化的強大力量,它對原住民社會產生的影響是產業凋敝、公共設施落後,造成族 群生命的衰微,母語與文化被摧毀(瓦歷斯.尤幹,1994a)。所以原住民族語的流 失可說是歷史演進、社會進步之下的犧牲者。

語言的存活與否,和使用者的態度也很有關係。人若對自己的母語都沒有信 心,或者不關心自己的語言文化,自然的也就不會鼓勵子女去學習母語,那母語 就會消失得更快。而異族通婚也容易造成母語的消失。夫妻常會選第三種—共通

的語言—來交談,他們的子女也就不容易學到母語(李壬癸,1996)。

(三) 原住民族語言與文化傳承

語言與文化是不可分離的關係,陳枝烈(2000)認為語言可說是文化傳承的 關鍵要素,因為許多的文化內涵都需透過語言才能更貼切的展現,語言甚至影響 族群文化的發展與族人的思維模式,這層關係對於台灣原住民尤其深刻,因為對 於這些沒有文字的民族,許許多多的文化資產或文化意義,必須得靠語言來傳遞,

透過口述的方式來延續文化的生命。所以,語言的學習對於台灣原住民文化的延 續正是它最正當性的一個理由(陳枝烈,2000)。而且原住民族過去並沒有文字來 記載他們的文化內涵,所以口耳相傳成了傳承原住民文化很重要的模式,若不會 使用族語,如何和族內長輩溝通;不會使用族語,如何和耆老們暢談過去原住民 文化的點點滴滴;不會使用族語,如何能體會原住民特有的文化內涵之美及族群 感情。

語言與文化不但不可分割,甚至深深的影響一個人的自我觀念。就原住民而 言,以一種新語言、新文化取代其母語及文化,將是一番艱苦的奮鬥歷程,並可 能導致低自尊的結果。雙語、雙文化的教育,保留並發展母語與第二種語言,則 可建立對兩種語言合理的尊重。並避免母語慘被主流語言的侵蝕融化(林金泡,

1995)。

國民政府在解嚴之前這段統治時期,最大的錯誤在於文化政策的偏差,文化 政策之中又以語言政策的錯誤最為嚴重,所產生的後遺症也最大。語言是文化的 表現工具,語言的整體可以說是文化的整體,是一群人在本土生活千百年的總體 文化表現。所以原住民族語言不但是傳承其傳統生活文化最適當的表現工具,也 代表著一種存在的尊嚴。然而過去數十年來,由於原住民族語言受到壓制,連帶

的原住民族文化也產生斷層的危機。而且語言也是族群最重要的表徵,語言的認 同也等同族群的認同,如果因母語的改變即可能造成對族群認同的改變,也就是 說語言滅亡就會產生族群淪亡的命運。歷史上因語言滅亡造成族群淪亡的例子很 多,台灣平埔族的覆亡就是一例(洪惟仁,1995)。從平埔族的命運來看原住民現 今的狀況,原住民應該從中擷取教訓與經驗,不要再任由原住民語言遭同化、流 失的命運。

過去原住民族語言受到語言政策的壓制,造成原住民本身對語言的價值產生

過去原住民族語言受到語言政策的壓制,造成原住民本身對語言的價值產生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