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

研究背景

政府為因應社會輿情,一方面要貫徹憲法保障原住民升學的權益,一方面又 要兼顧原住民加分優待的正當性與合理性,對於原住民學生的升學優惠政策作了 大幅度的調整,也就是加設了「原住民學生升學優待取得文化及語言能力證明考 試」(以下簡稱能力考試)的門檻。根據教育部及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於 95 年 9 月 8 日修正公佈「原住民學生升學優待及原住民公費留學辦法」第 3 條條文,

原住民學生升學優待改以加總分 25%,若原住民學生取得原住民文化及語言能力 證明,以加總分(原始總分)35%計算,未取得能力證明者,始自 99 學年度起,

其加分比率逐年遞減 5%,並減至 10%為止。此規定是希望能保障原住民學生升 學權益外,亦可兼顧升學考試之公平性,以及鼓勵原住民學生取得文化及語言能 力證明之作用,讓原住民族語言及文化得以延續和保存。

其實原住民升學優待政策由來以久,早在民國五十年,依據「臺灣省中等學 生僑生、邊疆生等入學試驗錄取標準」,原住民學生參加升學考試時,即可享有加 分優待。為鼓勵原住民學生升學,民國七十六年「台灣地區原住民族籍學生升學 優待辦法」明文規定凡是原住民籍學生參加專科以上學校入學考試者,可依一般 錄取標準降低 25%;報考高級中學入學考試者,增加考試成績總分 20%。此優待 辦法經過數次的修正並更名為「原住民學生升學優待及原住民公費留學辦法」,將 報考專四技二專及大學入學考試者,或報考高級中等學校及五專之原住民學生,

無論是登記分發入學,或登記分發入學以外之入學管道入學者,皆可依錄取標準

降低 25%。這些措施對於提高原住民學生就讀高等學校確有具體實質的幫助。以 就學率而言,原住民於 87 學年度就讀大專院校的有 5,888 人,至 94 學年度就讀大 專院校的有 13,175 人,成長 2.24 倍(原民會,2005;汪秋一,2007)。可見原住民 學生的教育程度有漸漸提升的現象。

現今行政院原民會為了推動振興族語政策,認為原住民若要享受政府的升學 優待福利,也應盡具備族語的能力,於是規定原住民學生應取得「能力考試」證 明,然而政策的變革勢必對原住民學生的升學權益造成影響,同時也引起社會大 眾重新對原住民升學優待的措施廣泛的討論與質疑,有人持正面的支持,認為提 昇了原住民的教育機會;但也有人持反對的態度,認為原住民學生排擠了一般生 錄取的機會。而對於必須取得「能力考試」證明的條件,也引起許多的討論。

二、

研究動機

如果把取得「能力考試」證明做為升學優待的條件,恐怕會增加原住民額外 學習原住民文化及語言的負擔與壓力,而且目前學習原住民文化及語言的機會與 環境並不普及,取得「能力考試」證明的配套措施尚未成熟,貿然實施,將影響 原住民學生既有加分升學的權益(汪秋一,2007)。雖然九年一貫課程自九十學年 度起,國小將鄉土語言列入正式課程,而國高中的族語課是採選修而非必選,原 住民學生學習族語的機會與環境並不豐富,所以許多原住民家長和教師會憂心,

原住民學生會因準備能力考試而剝奪他們學習正式課程的時間,讓有些原本低成 就的原住民學生雪上加霜,降低升學機會。

族語課程從九十學年度開始實施至今已近七年,原住民學生學習族語的現況

如何?族語能力是否因此提高?族語聽、說、讀、寫的基本能力又有何差異?族 語課程實施的成效是不是足以面對族語能力考試的考驗?這些問題引起研究者的 好奇及激發此研究動機。

另外面對升學優待政策的變革,族語能力考試的實施,原住民學生本身是如 何看待原住民的升學優待政策及族語能力考試,當不再基於原住民身分即加分優 待的情形,而是藉由族語及文化的能力作為一種優待的標準,原住民學生面對這 樣的改變,本身的態度與看法是如何?這些問題是研究者的動機之二。

三、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討台東地區原住民國中學生之族語學習現況及其對族語能力 考試和升學優待之看法在不同背景變項上的差異情形。具體而言,本研究欲達成 目的如下:

一、 瞭解國中原住民學生使用族語之現況。

二、 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國中原住民學生族語能力上的差異情形。

三、 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國中原住民學生對族語能力考試看法的差異情形。

四、 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國中原住民學生對升學優待政策之看法的差異情形。

四、

待答問題

為達成本研究之研究目的,本研究提出下列待答問題:

一、 瞭解國中原住民學生使用族語之現況為何?

二、 不同性別、居住鄉鎮別、族群別與學校區域別的國中原住民學生之族語基 本能力上其差異情形為何?

三、 不同性別、居住鄉鎮別、族群別與學校區域別的國中原住民學生,其對族 語能力考試看法之差異情形為何?

四、 不同性別、居住鄉鎮別、族群別與學校區域別的國中原住民學生,其對升 學優待政策看法之差異情形為何?

五、

名詞釋義

一、 原住民學生

本研究所指之原住民學生,係以九十六學年度就讀台東縣國中八、九年級,

且具有台灣原住民身分之學生。

二、 態度

個體與環境產生交互作用時,對人、事物或狀況所表現出的內在反應傾向,

它具有特定性、內隱性、調和性、社會性、持續性等五種特質。本研究之態度係 指受試樣本於研究問卷「原住民學生對族語能力考試與升學優待政策態度之研究 問卷」之得分情形。分數越高表示越同意該項說法,態度越正向;分數越低表示 越不同意該項說法,態度越負向。

六、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的範圍與對象,主要是台東縣二十四所國中的原住民學生,其中又以 八、九年級的學生為主進行普查,研究結果僅用於對現狀的瞭解,並不用於對國 內當前族語政策或教學現狀進行批判。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