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七章 結論

第三節 未來發展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Doren(1972)也認為置身於錯綜複雜的實際情況時,通用的閱讀規則越容易離題。

任何讀者使用不同的標註策略都有其意義存在,難以放在同一個天秤中比較,只 能透過實驗觀察記錄,揭示讀者使用各種標註策略背後的意義所在。未來研究中,

仍需要針對實驗對象在不同標註策略的閱讀標註行為繼續進行深入探討。

第三節 未來發展

最後提出以下四項未來可持續深入探討的研究方向。

一、 知識萃取機制的改良與深入探討

因為研究時間的限制,本研究無法針對研究結果進行「知識萃取機制」的改 良後,再進行一次的實驗分析,以驗證本研究提出改良「知識萃取機制」論點的 正確性,因此本研究可視為探索式的研究。基於此,本研究在研究方法、實驗設 計與結果分析上仍有許多值得深入探討的價值,以下逐一說明。

(一) 標註重要度模糊隸屬函數與因素權重集的制定

在研究結論中指出,「標註範圍詞性」與「標註策略類型」的標註重要度模 糊隸屬函數需要修正。而本研究的實驗數據分析結果可以作為修正方向的參考。

以「標註策略類型」為例,可利用標註特徵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計算出「重 要」、「質疑」、「困惑」、「摘要」各組的閱讀理解分數平均值,將之以比例轉換標 準化之後,再來制定標註重要度模糊隸屬函數的「低重要」、「中重要」與「高重 要」的隸屬度。計算過程如表 7 - 1 所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表 7 - 1 以實驗結果制定「標註策略類型」標註重要度模糊隸屬函數

標註策略類型

組別閱讀理解

分數平均值 標準化

標註重要度模糊隸屬度 標註因素分數

低 中 高 實驗結果 專家評估 重要 .6292 .2240 0.5520 0.4480 0 1.4480 2.7000 質疑 .5569 .1983 0.6034 0.3966 0 1.3966 1.9331 困惑 .5694 .2027 0.5945 0.4055 0 1.4055 2.4600 摘要 .4100 .1460 0.7080 0.2920 0 1.2920 2.6700 舉例 .6432 .2290 0.5420 0.4580 0 1.4580 2.3400

圖 7 - 2 實驗結果與專家評估的標註策略類型之標註因素分數比較

圖 7 - 2 比較了實驗結果與專家評估制定的標註重要度模糊隸屬函數計算出 的「標註因素分數」,藉由實驗結果制定標註重要度模糊隸屬函數將會比專家評 估的結果更符合需求。如果利用實驗結果計算的標註重要度模糊隸屬度所計算出 的「標註策略類型分數」與實驗對象的閱讀理解分數進行 Pearson 積差相關分析,

可以發現「標註策略類型分數」與閱讀理解分數呈現了顯著的中度正相關,結果 如表 7 - 2 所示。

表 7 - 2 實驗結果與專家評估之標註因素分數與閱讀理解分數的 Pearson 積差相關分析結果比較 標註策略類型之標註因素分數

實驗結果 專家評估

閱讀理解分數 Pearson 相關係數 .328** -.047

顯著性(雙尾) .000 .407

**. 顯著性(雙尾)達到 0.01 的顯著水準。

然而上述方法僅以本研究實驗結果中統計的閱讀理解分數來制定標註重要

標註策略類型分數

標註策略類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度模糊隸屬函數,最後與實驗對象的閱讀理解分數出現顯著相關,只能說是理所 當然結果。如果要利用這種方式來設計「知識萃取機制」,仍需要重新設計實驗 取得相關數據來驗證,才會具有說服力。

(二) 標註範圍共識計算方式比較

在「標註範圍共識」的探討上,未來可以朝向發展以「句子」為單位的「標 註範圍共識」計算方式,提昇「標註範圍共識」的計數資料。再以本研究的分析 方式重新探討,而獲得的結論可以跟 Bradshaw 與 Light(2007)的研究結果相比較,

以不同的角度評估「標註範圍共識」是否具有參考價值。

(三) 更深入探討標註範圍詞性

本研究在「標註範圍詞性」的重要度上以專家評估法來決定重要度,而實際 分析之後發現標註範圍在「名詞」類型詞性的標註,其實驗對象的閱讀理解能力 也較佳。專家認為重要的詞性、文獻理論中認為「具體化」與「結構」的詞彙,

是否與實際實驗最後的結果具有差異?若有差異,這代表什麼意義?這些都是需 要再仔細探討的議題。

(四) 標註建議的改善

本研究的「標註建議」是基於「知識萃取機制」判斷標註重要度,並據此提 供實驗對象改善標註技巧的建議。然而實驗結果顯示,僅有 3.15%的「標註建議」

為實驗對象所贊成,其他「標註建議」皆是不贊成或是沒有表示回饋。在標註建 議滿意度調查結果中,「標註建議」的正確性與對於理解閱讀文章的幫助僅介於 沒有意見與贊同之間,表示仍有許多改善的空間。

基於「標註範圍位置」無法反映閱讀理解能力的研究結果,顯示「標註範圍 位置建議」應該從「標註建議」中剔除。對於「標註範圍詞性建議」來說,由於 部分實驗對象表示一般人可能有無法理解建議內容的疑慮,應該改以更容易理解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的說明來替代(實驗對象 1、5、15)。另外,標註建議意見調查中指出,「標註 建議」的內容應該依據「標註策略類型」的使用而有所改變,其中實驗對象提出 了「摘要」策略可能不適用於「標註範圍長度建議」與「標註範圍詞性建議」的 建議,就相當具有參考價值(實驗對象 2)。

此外,本研究在「標註建議」的標註推薦與標註指引功能中,僅使用「標註 分數」作為篩選的條件。未來可以考慮將實驗對象的背景資料、閱讀標註行為模 式、學習認知風格、社群網路互動之接近程度等因素納入考量,並運用資料探勘 技術,進一步發展出更能符合實驗對象需求的標註推薦與標註指引篩選機制。

最後,閱讀理解能力高低不同的實驗對象對於「標註建議回饋」有所不同的 現象,也能夠用於改善「標註建議」的運作規則。如果讀者多次不贊成「標註建 議」,則顯示自身可能已經養成一定的閱讀習慣,不需要額外的建議,此時可以 針對這樣的讀者降低提供「標註建議」的門檻、減少「標註建議」出現的機率;

另一方面,如果讀者時常略過或不確認「標註建議」,研究者就必須特別注意該 讀者是否具有閱讀理解上的障礙。

(五) 標註推薦與標註指引發展與評估

標註推薦與標註指引的篩選方式也是一個相當值得研究的方向。在本研究中,

由於門檻設定不符合實驗的實際狀況,所以標註推薦與標註指引的功能未能有效 地發揮功能。儘管如此,從本研究中有實驗對象認為標註推薦有助於了解其他人 意見的觀點看來,標註推薦與標註指引可能仍是促進社群互動的一種有效途徑。

若能夠以更有效的方式規劃、發展,直接將讀者想要看到的標註重點呈現在其面 前,其對於閱讀理解能力是否產生更明顯的影響,也是未來研究中可探討的重點 之一。

(六) 標註策略類型差異探討

根據實驗對象對於「摘要」策略與「關鍵字」策略表現方式的衝突,顯示採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用不同的「標註策略類型」,實驗對象也可能會呈現不同的標註行為。若以「標 註策略類型」細分群組,個別探討採用的標註策略與標註行為之間的關係,將能 夠揭示不同「標註策略類型」下的實際使用狀況。此一研究可作為閱讀教學研究 進行實證的參考,也可以用於改善「標註建議」的設計。

(七) 社群互動功能開發

在實驗結果中發現,閱讀理解能力較低的實驗對象在使用「加入喜愛清單」、

「瀏覽討論」與「回應」三項社群互動功能的頻率,較閱讀理解能力高的實驗對 象來得多。此一結果可能表示閱讀理解能較低的讀者有著參考他人閱讀標註行為 的需求。另一方面,儘管「標註喜愛共識」較高標註,其閱讀理解分數平均數有 高於「標註喜愛共識」較低的標註的現象,但是統計結果並沒有達到 0.05 的顯 著水準。如欲更深入地探究 KALS 中的社群互動行為,有必要繼續發展社群互動 的功能,以獲得更多社群互動的資料數據以供評估。

在社群互動功能開發上有三種可能方向:一種是讓實驗對象在主動瀏覽他人 標註上更為便利,進而提高與他人互動的機會。KALS 仍須加強資訊檢索功能中 的搜尋、瀏覽機制,以讓實驗對象依照自己的需求,瀏覽感興趣的標註內容。

另一種則是被動的推薦標註與推薦指引。此一機制為 KALS 已經建置的功能,

也是提高標註曝光率的交流管道之一。如前文所述,如果推薦與指引的規則能切 中需求,那麼在社群互動上應該也會有所助益。

最後是對於社群互動的回饋。在目前 KALS 的設計中,回應別人或是將別人 的標註加入喜愛清單的時候,欲與其互動的對象並無法即時得知這個訊息,造成 社群互動往往因此中斷。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應該在系統中加入「通知」功能,

並提供讀者在此種社群互動的歷史記錄,以激勵 KALS 中的社群互動。

(八) 探討社群互動對於閱讀理解能力的影響

社群互動是利用 KALS 進行合作式閱讀標註與傳統個人紙本閱讀標註最大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的差異所在。後續研究可將社群互動功能作為自變項,探究實驗對象閱讀模式、

閱讀理解能力等不同依變項是否具有差異。

另一方面,本研究也發現閱讀理解能力高低不同的實驗對象,對於社群互動 功能的使用頻率即具有差異。這點也有必要再從由後續研究中,以問卷、訪談或 分析討論互動內容等方式做更深入的探討,用以確認閱讀理解能力較低的實驗對 象傾向於依賴社群互動的行為模式是否具有顯著,作為未來發展「知識萃取機制」

適性化功能的依據。

(九) 更深入分析實驗對象與標註行為

最後,本研究僅從閱讀理解能力來區分實驗對象的個體差異,並探討「標註 建議回饋」與「社群互動」使用頻率兩個依變項的差異。事實上,實驗對象與標 註行為尚有許多其他的變項可作深入探討。例如以實驗對象「選擇」的文章範圍 作為閱讀文章行為模式的序列分析,或是從標註中撰寫筆記的內容分析。

而在實驗對象自身的變項上,除了閱讀理解能力之外,還可從男女性別差異、

先備知識不同、學習認知風格、閱讀焦慮與模糊容忍度等各種變項切入,將實驗

先備知識不同、學習認知風格、閱讀焦慮與模糊容忍度等各種變項切入,將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