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六章 結論

第三節 未來研究展望

二 二 二

二、 、 、 、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的研究方法是蒐集語料庫的語料進行分析,在口語語料方 面,雖然力求語料的實際與客觀,但部分來自語料庫與小說的語料,仍無法 百分之百呈現真實情境的語言使用實況。本文盡可能擴大從實境對話或電視 訪談的口語語料的數量,但若能提高比例,分析出來的數據將更具信度和效 度。

其次,在語料分析方面,多數為筆者主觀判斷,缺乏公開討論或驗證,

分析上不免失之客觀性,或多或少影響研究結果,亦為本文研究限制之一。

三 三 三

三、 、 、 、 教學建議 教學建議 教學建議 教學建議

本文依據研究結果設計的教學流程與內容,尚未落實於實際教學中,無 法得知其成效如何,其中或許尚有需改進之處,期望日後有機會實踐此教

,在教學互動中改進缺失並補足未盡之處。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未來研究展望 未來研究展望 未來研究展望 未來研究展望

本文探討了「而且」、「再說」這一組同為順向關聯詞的近義詞在語義、

篇章和語用層面的表現,後續研究若能運用對比分析的研究取向,同中取 異,對兩者做一全面系統性的對比,學習者將更能精確掌握運用的機制。同 時也期望在教學語法領域裡,對「而且」、「再說」的功能、結構與用法能更 臻完備,如此,相信對學習者定會有莫大助益,而教師在教學上也能更得心 應手。

參考書目參考書目參考書目 參考書目 中文部分中文部分中文部分 中文部分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古代漢語研究室編(1999)《古代漢語虛詞詞典古代漢語虛詞詞典古代漢語虛詞詞典古代漢語虛詞詞典》,商務 印書館。

方有國(2002),〈古漢語主謂間「而」字研究〉,《《西南師範大學學報西南師範大學學報西南師範大學學報西南師範大學學報 人文社人文社人文社人文社 會科學版

會科學版 會科學版

會科學版》》第 28 卷第 4 期:145-149 頁。

方梅(2000),〈自然口語中弱化連詞的話語標記功能〉,《《中國語文中國語文中國語文中國語文》》第 5 期

(總第 278 期):459-470頁。

方梅(2005),〈認證義謂賓動詞的虛化─從謂賓動詞到語用標記〉,《《中國語文中國語文中國語文中國語文》 第 6 期:495-507頁。

王力(1957),〈語法體系和語法教學〉,《《語法和語法教學語法和語法教學語法和語法教學》語法和語法教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 社,第 42 頁。

王愛華(1996)〈英漢拒絕言語行為表達模式調查〉《語用學語用學語用學》語用學(嚴辰松、高航編),

516-531 頁,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王維賢(1994),《《現代漢語複句研究現代漢語複句研究現代漢語複句研究》現代漢語複句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王維賢(1997),《《現代漢語語法理論研究現代漢語語法理論研究現代漢語語法理論研究》現代漢語語法理論研究》,北京:語文出版社。

王維賢(1999),〈邏輯與語法〉,載於呂叔湘等著,馬慶珠編,《漢語研究方法 論》,北京:商務印書館。

冉永平(2000),〈話語標記語的語用學研究綜述〉,《《外語研究外語研究外語研究》外語研究》第 4 期:8-14 頁。

冉永平、莫愛屏、王寅編著(2006)。《《認知語用學認知語用學認知語用學認知語用學—言語交際的認知研究言語交際的認知研究言語交際的認知研究言語交際的認知研究》》,上 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白荃(1993),〈「而且」和「再說」〉,《《北京師範大學學報北京師範大學學報北京師範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北京師範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社會科學版社會科學版》》第 6 期:104-109 頁。

白鈺(2007),《《「「荀子荀子荀子荀子」」連詞的語法連詞的語法連詞的語法連詞的語法化化初探初探初探初探》》,北京:首都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字 學碩士論文。

149

朱四美(2009),〈「而且」的語義、語法分析〉,《《湖南醫科大學學報湖南醫科大學學報湖南醫科大學學報湖南醫科大學學報 社會科社會科社會科社會科 學版

學版 學版

學版》》第 11 卷第 2 期:233-235 頁。

朱永生(2001),《《系統功能語言學多維思考系統功能語言學多維思考系統功能語言學多維思考》系統功能語言學多維思考,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朱景松主編(2007),《《現代漢語虛詞詞典現代漢語虛詞詞典現代漢語虛詞詞典現代漢語虛詞詞典》》,北京:語文出版社。

朱新軍(2008),《《語法化中的重新分析語法化中的重新分析語法化中的重新分析語法化中的重新分析機制機制機制機制研究研究研究研究》》,湖北:華中師範大學語言學 及應用語言學碩士論文。

江庭宜(2009),《《漢語漢語漢語「漢語「說說」」類引導碼之分類和語用功能分析類引導碼之分類和語用功能分析類引導碼之分類和語用功能分析類引導碼之分類和語用功能分析》》。臺北: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兆熊主編(2000),《《新編語用學概要新編語用學概要新編語用學概要新編語用學概要》》,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何自然、冉永平(1998),〈關聯理論—認知語用學基礎〉,《《現代外語現代外語現代外語現代外語》》第 3 期:

92-107頁。

何自然、冉永平(1999),〈話語聯繫語的語用制約性〉,《《外語教學與研究外語教學與研究外語教學與研究外語教學與研究》》第 3 期:1-8頁。

何自然、陳新仁(2004),《《當代語用學當代語用學當代語用學當代語用學》》,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何自然主編(2006),《《認知語用學認知語用學認知語用學認知語用學--言語交際的認知研究言語交際的認知研究言語交際的認知研究言語交際的認知研究》》,上海:上海外語教育

出版社。

何瑞清(2005),〈對信息結構理論研究的梳理和批評〉,《《四川教育學院學報四川教育學院學報四川教育學院學報四川教育學院學報》 第 21 卷 第 11 期:31-33 頁。

何寶璋(2003),〈功能篇章語法及其在對外漢語教學語法的方法問題點滴:以如 何交表完成的「了」為例〉,《《對外漢語教學語法探索對外漢語教學語法探索對外漢語教學語法探索對外漢語教學語法探索》》228-241頁。

何鑫(2007)《《「「元曲四大家元曲四大家元曲四大家元曲四大家」」雜劇連詞研究雜劇連詞研究雜劇連詞研究雜劇連詞研究》》,南京:南京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字 學碩士論文。

余詩雋、柳春燕(2006),〈句末「再說」的語法化傾向〉,《《湖北教育學院學報湖北教育學院學報湖北教育學院學報湖北教育學院學報》 第 23 卷 第 10 期:27-30 頁。

吳福祥(2005a),〈漢語語法化研究的當前課題〉,《《語言科學語言科學語言科學語言科學》》第 4 卷 第 2 期

(總第 15 期):20-32 頁。

吳福祥(2005b),〈漢語語法化演變的幾個類型學特徵〉,《《中國語文中國語文中國語文》中國語文》第 6 期

(總第 309 期):483-494 頁。

呂叔湘(1979),《《漢語語法分析問題漢語語法分析問題漢語語法分析問題》漢語語法分析問題》,北京:商務印書館。

151

周換琴(1995),〈「不但……而且……」的語用分析〉,《《語言教學與研究語言教學與研究語言教學與研究語言教學與研究》》第 1 期:39-52 頁。

周靜(2003),〈並列與遞進的轉換制約〉,《《殷都學刊殷都學刊殷都學刊》殷都學刊》第 2 期:96-99 頁。

周靜(2004),〈現代漢語遞進複句研究回眸與範疇化思考〉,《《西南民族大學學西南民族大學學西南民族大學學西南民族大學學

報 人文社科版人文社科版人文社科版人文社科版》》總 25 卷 第 6 期:374-378 頁。

周靜(2005),〈遞進的邏輯語義基礎及相關問題〉,《《西南民族大學學報西南民族大學學報西南民族大學學報 人文西南民族大學學報 人文人文人文 社科版

社科版 社科版

社科版》》 第 10 期:271-274 頁。

周靜(2007),《《現代漢語遞進範疇研究現代漢語遞進範疇研究現代漢語遞進範疇研究》現代漢語遞進範疇研究》,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孟建鋼(2000),〈語篇連貫中的話語關聯性解釋〉,《《四川外語學院學報四川外語學院學報四川外語學院學報四川外語學院學報》》第16 卷 第 2 期:67-70 頁。

屈承熹(2006),(中譯本)《《漢語篇章語法漢語篇章語法漢語篇章語法漢語篇章語法》》,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邵敬敏主編(2001),《《現代漢語通論現代漢語通論現代漢語通論現代漢語通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侯學超編(1998),《《現代漢語虛詞詞典現代漢語虛詞詞典現代漢語虛詞詞典》現代漢語虛詞詞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南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字學博士論文。

姚雙云(2006),〈遞進層級句式的關聯與易位〉,《《語言教學與研究語言教學與研究語言教學與研究》語言教學與研究》第 3 期:

19-27 頁。

姚雙云(2008),《《複句關係標記的搭配研究複句關係標記的搭配研究複句關係標記的搭配研究》複句關係標記的搭配研究》,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胡壯麟、朱永生、張德祿(1989),《《系統功能語法概論系統功能語法概論系統功能語法概論系統功能語法概論》》,長沙:湖南教育出版

社。

胡壯麟、朱永生、張德祿、李戰子(2008),《《系統功能語言學概論系統功能語言學概論系統功能語言學概論系統功能語言學概論((修訂版修訂版修訂版)修訂版)》》,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胡裕樹主編(1995),《《現代漢語現代漢語現代漢語現代漢語》》,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孫中一(1987),〈漢語中虛詞類表達概念初探〉,《《思維與智慧思維與智慧思維與智慧思維與智慧》》第 4 期:26-28 頁。

徐赳赳(2010),《《現代漢語篇章語言學現代漢語篇章語言學現代漢語篇章語言學》現代漢語篇章語言學》,北京:商務印書館。

徐朝虹(2008),《《中古漢譯佛經連詞研究中古漢譯佛經連詞研究中古漢譯佛經連詞研究-以本緣部連詞為例中古漢譯佛經連詞研究以本緣部連詞為例以本緣部連詞為例以本緣部連詞為例》》,湖南:湖 徐陽春(2001),〈遞進句式的語義、語用考察〉,《《浙江樹人大學學報浙江樹人大學學報浙江樹人大學學報浙江樹人大學學報》》第 1 卷

第 3 期:39-42 頁。

徐陽春(2002),〈現代漢語複句句式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徐陽春(2002),〈現代漢語複句句式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