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本研究想法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

或普通朋友的意見與想法與自己做比較,之所以會將他們做為比較之參考,主要 是因為他們與我們相似性高。換言之,不同於垂直關係的長輩,水平關係的好友 通常和我們相似性高,因此在一些沒有客觀標準的事件上,會以他們的想法做為 自己的參照,因而受到影響。除此之外,當有些事件本身較為複雜時,我們或許 需要更具專業性或是來自有經驗人士的指導意見,此時年長具經驗的長輩(例如 父母),其建議可能也會成為我們做決定的重要依據。整體而言,我們認為在華 人文化中,寬恕應不僅是傷害者與被害者兩人之間的事,在面對這些或許缺乏客 觀標準來判斷是非對錯的人際傷害事件時,華人更可能會參考關係他人的意見或 想法來評估是否應該原諒,當事件的性質不同時,做為意見參考的關係他人應也 不甚相同。

第三節 本研究想法

過往在探討影響寬恕的因素時,多著重在受害者與傷害者的行為與動機,從 過去的研究我們可以了解受害者本身的同理心、對傷害的歸因、情緒反應、以及 個人特質都會影響寬恕的決定,另一方面,傷害者本身的一些因素也會影響受害 者原諒的可能性,像是傷害者的意圖、是否道歉、與傷害者的親密程度高低等。

換言之,過去在探討傷害事件時,考量的皆為事件的兩位當事人狀況。而國內在 探討寬恕時,也多沿用西方的概念探討華人的寬恕狀況,並未考量華人文化的特 色,很可能忽略了其他影響寬恕的可能因素。

筆者認為,強調關係的華人,重視群體的和諧與圓融,而不強調個人鮮明的 色彩,他們重視團體規範,也會試圖滿足關係中的重要他人期待。而有這樣的特 色的華人,是否在寬恕與否的決定中會受到其他非傷害事件當事人之外的關係他 人意見影響,國內並無相關研究探討。先前西方的研究中,多聚焦在傷害者與受 害者當事人的因素,也未針對當事人外的第三者影響做探討,但西方的個人主義 畢竟不同於華人文化,因此在華人文化脈絡下探討寬恕時,筆者認為應該考量關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

係他人對寬恕的可能影響,亦即重要他人的意見與想法,例如當面對傷害事件時 個人的好友或親人的看法,或許會影響個人是否做出寬恕的決定,但先前研究中 都未曾針對這方面加以探討,國內外研究在此部分都頗為缺乏,有待進一步的探 討。

整體而言,本研究希望探討關係他人對個人寬恕的影響,了解關係他人在個 人寬恕中扮演的角色為何。筆者認為,來自不同的關係他人意見,對寬恕所造成 的影響也不同。某些傷害事件,可能有明顯的判斷標準,因此他人意見的影響程 度或許有限,但某些傷害事件可能與個人主觀上的認知有關,因此較可能受到關 係他人意見的影響,而某些傷害事件除了有個人主觀上的認知,或許又涉及複雜 的人際關係,因此不同關係他人的意見,所能影響的傷害事件或許也不甚相同。

除此之外,筆者也希望進一步探討關係他人所發揮的影響力,其影響力的本質為 何?涂珮瓊等人(2011)探討癌症患者參與心理治療之行為,研究發現,當周遭關 係他人對於個體參加心理治療之行為相當支持時,個體參與心理治療的意圖也很 高。也就是說,當個人參與意圖高時,通常都是在周遭關係他人對此行為相當支 持的情境下。這代表關係他人對我們具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力,但這影響力是助長 性還是主導性影響,仍有待進一步的釐清;若當個人不論本身原本的意圖為何,

只要關係他人期待個人應該寬恕,個人就選擇寬恕,則代表關係他人有著主導性 的影響;若為助長性影響,則是當關係他人的寬恕意見與個人本身意圖相似時,

其寬恕的程度最大。

研究一嘗試從不同的關係他人和事件性質切入,了解關係他人在寬恕中扮演 的角色為何。筆者認為,不同的傷害事件可能具有不同的判斷方式,特別是在沒 有客觀的標準時,其也較可能受到關係他人的影響。而沒有客觀標準的事情,則 可能多牽涉到情感上的傷害,而物質上的傷害則似乎較有明確標準來評判傷害者 之錯誤。因此筆者假設在較具個人主觀評判的傷害事件中,較容易受到關係他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

的想法所影響。其中相處事件的處理通常反應個人價值觀,因此我們通常會參考 與我們情況相似、年齡相近的好友意見來做為相處事件上的判斷依據。但牽涉他 者事件通常反應了人際間的互動藝術以及做人處世的道理,通常較需要長輩經驗 的參照,故長輩的意見較可能影響我們是否寬恕他人的決定。

在確認了關係他人在寬恕中扮演著影響的角色之後,研究二則是希望深入了 解關係他人的影響本質為何?即關係他人對於寬恕的影響有多大。筆者認為,過 往我們在做決定時,多會尋求關係他人的意見,其關係他人的意見所帶來的影響 可能加深我們既有的決定,也可能使我們針對決定有些調整,但其影響究竟為何,

則須要進一步去釐清,因此透過研究二加以探討關係他人影響的本質。透過操弄 個人不同的寬恕傾向,來看關係他人意見的影響本質為何?若關係他人意見為主 導性的影響,則在各傷害事件中,不管個人的寬恕傾向為寬恕或不寬恕,皆會受 到關係他人的意見影響,亦即當個人不寬恕,但關係他人建議寬恕,則選擇寬恕。

若關係他人意見為助長性的影響,即在個人的寬恕傾向與關係他人的意見相符時,

才能看見其影響性,若個人寬恕傾向與他人意見不相符時,則關係他人意見無法 影響個人的寬恕決定。

考量國內過往多以相關分析探討寬恕,本研究中採用實驗法進行,研究一先 以情境法了解不同的關係他人和事件性質中,關係他人對於寬恕決定的影響;研 究二則採用回憶自身傷害事件的方式,之後以 IAT 之回饋來操弄個人寬恕傾向,

用以探討關係他人影響的本質。過往研究皆發現傷害程度對於寬恕具有一定的影 響(翁力齡,2011;蔡秉芸,2010;蕭可音,2005),因此在正式研究前,會先以 預試找出具有一定傷害程度的事件,以便後續研究之探討。

總結以上,本研究主要深入了解關係他人在不同的事件性質中扮演的角色,

釐清其是否會影響個人做出寬恕決定,並探討關係他人在影響上的本質為何,研 究將以不同的實驗方式切入,檢視關係他人在寬恕影響上的可能性。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