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關係他人意見對於寬恕決定之影響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關係他人意見對於寬恕決定之影響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7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研究所 碩士學位論文. 關係他人意見對於寬恕決定之影響. 政 治 大. 立Significant Other‘s Advice on The Effect of. ‧ 國. 學. Forgiveness in Chinese Culture. ‧.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指導教授:孫蒨如 博士 研究生:林佳苹 撰. 中華民國一○四年五月 1.

(2) 致謝辭 論文之所以能夠順利完成,最感謝我的指導教授─孫蒨如老師,老師在我撰 寫論文的階段,總是非常有耐心的協助我,引導我,點出問題根源,讓我理出頭 緒,使我在這之中學到不少;也要感謝我的論文口試委員─林以正老師、林烘煜 老師,在口試時,提供不少寶貴建議,使論文可以更臻完善。 感謝正團陪我一路走來,謝謝嘉欣、慧慈、芬英、政裕、文豪、韋傑、松晏、 張帆、人慈、妮妮、芷頤、濟瑋、川田學長,針對我的論文提供許多建議與幫忙, 也感謝社心實驗室的怡青老師,睿杰、旭博、育培、采蘋、希彥、胡斐、翊鴻、 怡廷、翔英、Zoe。特別感謝嘉欣學姊、慧慈學姊、文豪學長、松晏學長、采蘋. 政 治 大. 學姐與人慈,你們給予我很重要的支持力量,讓我在這段時間能夠有勇氣繼續堅 持下去;也要感謝松晏學長、濟瑋、希彥協助我跑許多行政流程,讓我在全職工. 立. 作中也能兼顧論文。. ‧ 國. 學. 撰寫論文階段,獲得不少人的幫助與支持,感謝協助收受試者的許文耀老師、 賴桂珍老師、智宇,理學院辦的庭君、融亭;感謝系辦温宜錦助教和陳亮聿助教. ‧. 在行政上的協助;也感謝念研究所前栽培我的張思嘉老師、邱皓政老師、林碧芳. y. Nat. 老師;論文能與工作兼顧,多虧主管與同事的支持與諒解,感謝生命線的開玉姐、. er. io. sit. 生命線的同事及佳琪。. al. 這段時間,有朋友與長輩們持續為我加油打氣。謝謝翌瑋、達筠、怡臻、瑋. n. v i n 婷、慧雯、裕婷、佩雯、佳君、雅欣、譚天、易伶、翊琴、阿明哥、軒宇、Leon、 Ch U i e h n c g 子喬、巧因、香夷、姿妤、景然、小陸、美芬姐、昕蓉、偉如、兆祥、國鳳、啟 絹、姵雯、翠娟、詩婷。 最後,感謝我的家人,讓妳們久等了!媽媽、大姐、二姐、二姐夫,謝謝你 們這段時間的支持與包容!希望天上的爸爸也能收到我畢業的消息! 研究所共四年時間,後半時間更多了全職工作,其中所遭遇的挫折與失落遠 超出我的掌握。由衷感謝這一路上陪伴我與支持我的人,讓我相信自己必能戰勝 挑戰。這些酸甜苦辣也將化成動力,讓我繼續迎戰未來! 佳苹 2015.5.31 2.

(3) 摘要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關係他人在華人寬恕中扮演的角色為何?過往文獻在探討寬 恕的影響因素上,未考量文化特色,也多聚焦在傷害者與被害者身上,筆者認為, 重視關係的華人,在探討寬恕時應考量傷害事件之外的關係他人影響。研究一主 要從不同的關係他人與事件性質切入,探討個人在不同的傷害情境時,關係他人 的影響力為何。113 名實驗參與者隨機分派至 3(事件性質:物質/相處/牽涉他者) ×3(關係他人意見:好友/長輩家人/無意見)混合設計。以寬恕程度為依變項進行 二因子分析,結果顯示關係他人意見與事件性質有交互作用,個人在面對具客觀. 治 政 判斷的物質事件性質時,較不會受關係他人的意見影響,但在有關情感傷害的相 大 立 處事件及牽涉他者的事件上,個人則明顯受到好友意見的影響。我們認為這或許 ‧ 國. 學. 是因為好友通常與我們價值觀相近,因此他們的意見可能更具參考的價值。研究. ‧. 二以回憶自身傷害事件來增加實驗的真實性,並再深入釐清關係他人影響力的本 質,88 位實驗參與者隨機分派至 3(寬恕傾向:已寬恕/未寬恕/無)×2(好友寬恕建. y. Nat. io. sit. 議:有/無意見)完全受試者間設計,交互作用效果顯示,關係他人在個人寬恕決. n. al. er. 定中扮演著主導性而非助長性的影響,原先寬恕傾向不同的個體,會順應關係他. Ch. 人的意見來調整原先的寬恕決定。. engchi. i n U. v. 關鍵詞:寬恕、傷害事件、勸告,關係他人、主導性影響. 3.

(4) Abstract.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possible impacts of significant others on the decision to forgive in Chinese people. Past research mainly examined the effect of victim’s attributions of offender’s motivation on forgiveness. We suggested that Chinese people have interdependent self construal and emphasize on relationalism, and therefore significant other’s opinions migh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cision to forgive. In experiment 1, one hundred and thirteen participants were asked to imagine that they were victims of three types of hurting scenarios (i.e., money loss,. 政 治 大. relationship damage, and involving other people) which were caused by their partner. 立. and then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one of the following advice situations (advice. ‧ 國. 學. from parents vs. from a good friend vs. no advice-control condition). The degree of forgiveness was submitted to an advice condition by hurt scenarios ANOVA, with the. ‧. hurting scenarios as a within-subjects variable. We found that advices from a good. y. Nat. sit. friend worked especially well in the relationship damage and involving other people. n. al. er. io. situations, participants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level of forgiveness than those who. i n U. v. received no advice. Experiment 2 aimed at examining the nature of advice from. Ch. engchi. significant other. Eighty eight participants were asked to write down the most harmful interaction event they had previous experienced, and then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a 3(bogus forgiveness inclination: already forgive/not forgive yet /control) × 2(advice condition: false forgiveness advice from a good friend/ no advice)between-subject design.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instead of facilitating the decision of forgiveness, significant others played a dominant role on the decision to forgive. That is, our decision of forgiveness could be altered by the advice of the significant others. Keywords:forgiveness, hurting scenarios, advice, significant other, dominant effect 4.

(5) 目錄 第一章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3 第一節 寬恕概念 ...................................................................................................... 3 第二節 東方特色的寬恕 .......................................................................................... 7 第三節 本研究想法 .................................................................................................. 8 第三章 預試 .......................................................................................................11 第一節 預試一 A..................................................................................................... 11 第二節 預試一 B ..................................................................................................... 12. 政 治 大. 第四章 研究一 ....................................................................................................16. 立. 第一節 研究目的與假設 ........................................................................................ 16. ‧ 國. 學. 第二節 研究方法 .................................................................................................... 18 第三節 研究一結果 ................................................................................................ 22. ‧. 第四節 研究一小結 ................................................................................................ 25. y. Nat. sit. 第五章 研究二 ....................................................................................................27. n. al. er. io. 第一節 研究目的與假設 ........................................................................................ 27. i n U. v. 第二節 研究方法 .................................................................................................... 29. Ch. engchi. 第三節 研究二結果 ................................................................................................ 36 第四節 研究二小結 ................................................................................................ 43 第六章 討論 .......................................................................................................44 第一節 研究結果與討論 ........................................................................................ 44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未來研究方向 ........................................................................ 49 參考文獻 .............................................................................................................52 附錄 ....................................................................................................................56. 5.

(6) 表目錄 表 3-1 事件性質定義與事件內容 ............................................................................. 13 表 3-2 事件的傷害程度平均數摘要表 ..................................................................... 14 表 3-3 事件的參照他人意見程度平均數摘要表 ..................................................... 14 表 3-4 事件在選擇參照意見對象之百分比 ............................................................. 15 表 4-1 研究一實驗設計 ............................................................................................. 16 表 4-2 寬恕程度之變異數摘要表 ............................................................................. 23 表 4-3 不同意見組之事件的寬恕程度 ..................................................................... 24. 政 治 大. 表 4-4 傷害事件的特性平均與標準差 ..................................................................... 25. 立. 表 5-1 研究二實驗設計 ............................................................................................. 27. ‧ 國. 學. 表 5-2 正負向字詞 ..................................................................................................... 30 表 5-3 IAT 平均數摘要表 ............................................................................................ 38. ‧. 表 5-4 二因子變異數摘要表 ..................................................................................... 39. Nat. sit. y. 表 5-5 各組之寬恕平均數摘要表 ............................................................................. 40. n. al. er. io. 表 5-6 迴歸分析數值 ................................................................................................. 41. i n U. v. 表 5-7 內隱寬恕與寬恕傾向和好友寬恕建議的調節分析 ..................................... 42. Ch. engchi. 表 5-8 傷害事件的特性相關係數表 ......................................................................... 43 圖目錄 圖 4-1 研究一平均數圖 ............................................................................................. 24 圖 5-1 研究二平均數圖 ............................................................................................. 40. 6.

(7) 第一章 研究動機與目的 每個人從小到大,或許都曾經歷過一些傷害事件,可能是家人、朋友、同事 等身邊的人做出了傷害自己的事情,當下導致自己在心理上的難受痛苦,我們可 能自己默默承受,之後寬恕了對方,但也可能會透過與身邊的人訴說、討論之後, 認同或接受別人的安慰與建議,因此決定寬恕傷害自己的人。先前研究均顯示, 寬恕對我們在心理上有正向的影響,但卻鮮少探討關係他人的勸說在個人寬恕決 定中所可能扮演的角色,本研究則希望能彌補這方面的不足,並對此進行深入的 探討。. 治 政 在我們的社會或是宗教都強調寬恕他人的重要性與好處,許多研究也證明了 大 立 寬恕他人對個人身心健康、心情感受都有正向的影響(Tse & Yip,2009;Green, ‧ 國. 學. DeCourville, & Sadava, 2012;Lawler et al.,2005)。基於寬恕的好處,國內許多論. ‧. 文透過放入寬恕概念至團體輔導或課程設計裡,證實了寬恕的介入對個人生活狀 況與心情感受都有正向的影響(張如一,2007;吳佩珊,2008;黃苔惠,2008;. y. Nat. n. al. er. io. sit. 李國銘,2011;林文魁,2012;范碧珠,2012;劉玗昤,2012)。. v. 因為以寬恕來面對傷害事件對我們會有正向的影響,因此許多研究著力於了. Ch. engchi. i n U. 解哪些因素可能會影響寬恕。從西方觀點在探討寬恕時,大都強調傷害事件中受 害者(Victim)本身的寬恕相關特質或是對於傷害者(Offender)行為所做的歸因、道 歉、特殊條件等因素來探討影響受害者寬恕的可能,例如 Fehr, Gelfand, & Nag (2010)結合了 175 篇跟寬恕相關的文獻,找出影響寬恕的因素可大致分成認知 (Cognition),情感(Affect)和其他因素(Constraints),其又可再細分成兩大類,分別 為較穩定的特質與隨情況而定的情境條件,特質像是隨和、同理關懷、宗教性和 社會期許等;情境則像是此事的傷害嚴重性、傷害者是否道歉、關係的親密程度 和關係滿意度等。 在國內探討寬恕研究多沿用西方的概念,鮮少放入華人特色的概念進行研究。 1.

(8) 華人的人際關係較為緊密,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把他人的需求擺在自己前面,對 於自己的價值多建立在符合他人期待與獲得他人讚賞上,無形中培養出與他人相 互依賴,也較西方文化中更具有緊密的人際關係(譚偉象,2001)。奉行關係主義 的華人,重視與他人的關係和重要他人期待,在團體生活中也多強調和諧、以和 為貴,因此在為人處世的考量上,也多會參照他人意見,做為自己行事的依據。 因此筆者也推測,華人在考慮是否寬恕時,考量的層面可能還包含關係他人的想 法,像是重要他人的期待或親人的想法可能都對寬恕與否造成影響。換言之,在 西方社會中,寬恕多半只著墨在傷害者和受害者這兩個當事人之間,但在重視關. 政 治 大. 係的華人社會中,寬恕與否可能還需考量當事人以外的重要關係他人對於該事件 的期待與看法。. 立. ‧ 國. 學. 綜合上述,筆者認為在華人社會中探討寬恕時,應放入關係他人影響之因素, 藉此了解關係他人的看法是否會影響個人的寬恕決定,因此本研究首先嘗試從傷. ‧. 害事件的類型與不同關係他人的角度切入,深入了解關係他人所具有的影響力及. Nat. sit. y. 是否會隨著事件性質而有所不同。再者,在探討關係他人影響的同時,也想了解. n. al. er. io. 關係他人意見的影響本質是助長性或是主導性,若他人影響為主導性時,則只要. i n U. v. 有他人意見支持,個人則會受到影響而寬恕他人;若他人影響為助長性時,則只. Ch. engchi. 有在個人也意圖寬恕他人時,其影響才能發揮。. 2.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寬恕概念 (一)東方寬恕概念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孔老夫子對於恕的詮釋,其意涵即為,自己不 想要的,勿施加在別人身上,也就是說自己不喜歡,不需要擴大到別人身上,不 要造成別人的痛苦。換言之,別人犯錯以後,如果一直放在心上,是會讓人很痛 苦的,因此你不想要別人追究你的過錯,你也不要追究別人的過錯。孔子認為「既. 政 治 大 可以不記別人過錯,事情過了也不需去追究,如此一來,彼此怨恨就會漸少,此 立 往不咎」是種美德,子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說明這些人. ‧ 國. 學. 行為也可用「以直報怨,以德報德」來解釋,強調即便有人對我們不好,也要以 正當的方式對待他人。綜合孔子對寬恕的要求,即不將自己不想要的待遇施加在. ‧. 別人身上,面對他人傷害能夠不去追究,還能以正直的方式回報傷害者,並舉例. sit. y. Nat. 古人可以做到,因此每個人也應該以這樣的境界去追求,因為寬恕是人際互動中,. n. al. er. io. 做人處事應有的涵養。 (二)西方寬恕概念. Ch. engchi. i n U. v. 西方在探討寬恕時,因受到 Kohlberg 道德發展階段的啟發,Enright 等人(1991) 提出六種寬恕的心理層次,依序為復仇式寬恕(revengeful forgiveness)、補償式寬 恕(restitutional or compensational forgiveness)、期望式寬恕(expectational forgiveness)、律法期望式的寬恕(lawful expectational forgiveness)、社會和諧式的 寬恕(forgiveness as social harmony)、愛的寬恕(forgiveness as love),從內涵來看, 復仇式寬恕和補償式寬恕透過條件的交換,希望傷害者能受到相等的報應以獲得 寬恕,期望式寬恕和律法期望式的寬恕則是迫於他人的期望或社會的期待寬恕他 人,社會和諧式的寬恕也是希望維持社會和諧而寬恕他人,在愛的寬恕則是一種 3.

(10) 無條件的寬恕他人,以道德為上的基礎,故其層次較高,屬發自內心,而非受外 在影響。 除了從道德層次來看寬恕之外,也有研究會用動機、狀態或情緒來探討寬恕, 像是用傷害相關人際動機量表(transgression related interpersonal motivations scale, TRIM)來測量(McCullough et al.,1998),其中包含了復仇(revenge)和迴避 (avoidance)向度,個人面對傷害事件其復仇與迴避程度越高時,代表其寬恕的程 度越低。此外,Baumeister , Exline, & Sommer(1998)則將寬恕分成內在(intrapsychic) 與外在(interpersonal)的兩面向,內在面向意指受害者的狀態和情緒層面,因此內. 政 治 大. 在寬恕代表個人面對傷害不會再有生氣的情緒。外在面向則意指受害者和傷害者. 立. 後續的互動關係,外在寬恕代表兩人在相處上如未發生傷害事件前一樣。依循著. ‧ 國. 學. 類似的概念,也有學者將寬恕分成兩種:決策(Decisional)和情緒(Emotional)寬恕。 決策寬恕是指個人行為意圖的改變,面對傷害會出現敵意減弱的表現;情緒寬恕. ‧. 則是指個人用正向情緒取代過往負向情緒(Worthington,2005)。也因為寬恕概念的. Nat. sit. y. 普遍,也有學者以直接詢問寬恕的方式,讓受試者在閱讀某一特定事件描述後,. er. io. 填選自己對此事件的寬恕傾向,做為寬恕分數(McCullough et al.,1997)。. al. n. v i n Ch 寬恕被認為是解決關係失和的好方法,特別是在親密關係中的傷害事件。 engchi U. Fincham(2000)認為面對親密關係的失和(estrangement)可能會有三種情況。第一 種情況是發現這樣的傷害其實是一種誤會,像是男/女朋友未出席約會未提前告 知當下也找不到人,事後才知道男/女朋友的家人突然發生狀況送醫,當下手機 沒電卻又沒記下男/女朋友號碼而無法告知他人,這樣的事情通常在知道實際原 因後,關係的失合也就被取消(nullification)了。第二種則為放在旁邊不去處理 (habituation/ dissipation),讓時間來淡化,面對男/女朋友的失約未前去詢問也未 釐清,就這樣放著不去處理。但其實這不是很好的處理傷害方式,因為未來如果 再發生,對於當事人一定是更大的傷害。Fincham(2000)認為第三種,即寬恕 4.

(11) (forgiveness)是最好處理關係失和的解決方式。知道男/女朋友因為忘記而未出席 約會,自己接受男/女朋友犯錯,心理上或互動上也如過往,也能因為自己的寬 恕使彼此關係不失和,這也能讓對方卸下防衛面對錯誤,關係才有改善的可能。 (三)影響是否寬恕的因素 西方已有許多研究深入探討哪些因素會影響我們做出寬恕的決定,像是發展 心理學家探討個人在孩童與成年的生命週期中寬恕能力的改變,社會心理學家探 討影響寬恕的情境,像是責任、傷害性、正義等因素,人格心理學家則是探討與. 政 治 大 響寬恕(Fehr, Gelfand, & Nag, 2010)。因此 Fehr, Gelfand, & Nag (2010)綜合上述領域 立 寬恕相關連的特質向度,組織心理學者則是去探討在組織脈絡中,哪些因素會影. 以關鍵字"forgiv*"搜尋,找到 175 篇跟寬恕相關的文獻進行整合分析(Meta. ‧ 國. 學. analysis),將影響寬恕的因素分成認知(Cognition),情感(Affect)和其他因素. ‧. (Constraints),在這三種因素又可再分成受害者較穩定的個人特質(Dispositional). sit. y. Nat. 與視情境狀況不同(Situational)的類型。. n. al. er. io. 在個人特質部份,例如友善性(Agreeableness)、採取的觀點(Perspective taking)、. i n U. v. 寬恕的特質(Trait forgiveness)、神經質(Neuroticism),生氣的特質(Trait anger),同. Ch. engchi. 理關懷(Empathic concern),自尊(Self-esteem)、憂鬱(Depression)、宗教性(Religiosity) 和社會期許姓(Social desirability)等等,均對個體寬恕與否有所影響。而特定的情 境因素,像是傷害者具有意圖(Intent)、傷害者需負責任(Responsibility)、此事的 傷害嚴重性(Harm severity)高、受害者對此事的不斷回想(Rumination)、個人當時 的負向(Negative)心情、及生氣狀態(State anger)程度高時,我們較不易寬恕他人; 相對的,若是傷害者道歉(Apology)、個人當時有正向(Positive)心情、處於同理狀 態(State empathy),彼此關係的親密程度(Relationship closeness)高、關係承諾 (Commitment)和關係滿意度(Satisfaction)高時,其受害者較易寬恕對方。這些因 素在整合分析結果中發現,當傷害者本身是無意圖造成傷害,或為傷害道歉等因 5.

(12) 素在寬恕上特別有顯著效果;受害者部份則是受害者的同理狀態或當時的生氣狀 態有達顯著效果(Fehr, Gelfand, & Nag,2010)。 在國內寬恕的研究多是探討寬恕方案運用在國中小學生上的成效,及探討 影響受害者寬恕的因素。結果發現傷害程度(部份研究稱為事件的嚴重程度,本 研究採傷害一詞),是影響寬恕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他因素像是傷害者是否道歉、 是否有意圖、受害者的自尊高低也皆會影響寬恕。另外,也有研究發現受害者本 身的依附類型或是否具有自我省察修養觀和寬恕與否有關(蕭可音,2005;李盛 芬,2010;蔡秉芸,2010;羅凱云,2011)。但這些結果多以相關的方式探討,. 政 治 大. 鮮少以實驗操弄方式確認其因果關係。而且這些研究如同西方研究一樣,多聚焦. 立. 在傷害者與受害者身上,忽略其他非傷害者或受害者之外的人可能對寬恕的影. ‧ 國. ‧. (四)小結. 學. 響。. Nat. sit. y. 綜合而言,雖然儒家和西方在寬恕的概念上並不完全相同,西方強調寬恕前. n. al. er. io. 後受害者的情緒與行為狀況,儒家則把寬恕做為個人修養追求的層次去說明,但. i n U. v. 皆認為所謂寬恕即是在傷害事件發生後,不會因此而改變對待傷害者的方式,而. Ch. engchi. 且也都認為寬恕具有正向的意義。但至於如何才能寬恕,亦即有哪些因素會影響 寬恕與否,我們認為則需要考慮文化的特性。過往西方研究寬恕時,多著重於傷 害者與被害者,然而在重視關係的華人文化中,個體常受到重要他人的影響,因 此在研究華人的寬恕時,雖然對華人而言,寬恕或許是一種個人修養,但關係他 人對個體可能具有的影響也不容忽視。以下我們將先論述華人文化的特性。. 6.

(13) 第二節 東方特色的寬恕 (一)寬恕與華人文化特色 過往研究常以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的概念來區隔東西方之文化差異, Kadiangandu 等人(2007)的研究發現,個人主義文化則將寬恕視為一種內在的建 構(intrapersonal construct),寬恕傷害者並不等於彼此和解,而是為了正義、道德 或是為了讓自己好起來。相對地,集體主義影響下的個人因為較重視與他人的關 係和團體和諧,強調關係維護(非只有個人,更牽涉群體)的重要,所以將寬恕視. 政 治 大 (Reconciliation)的關係密切,寬恕他人也代表著個體對和諧關係的重視。Watkins 立 為一種人際的建構(interpersonal construct),故在集體主義文化中,寬恕與和解. 等人(2011)透過不同文化概念與寬恕的關聯研究發現,屬集體主義的個體有意願. ‧ 國. 學. 尋求他人意見時,較願意做出寬恕的決定。雖然目前已有文獻提出集體主義與個. ‧. 人主義不互斥可能同時存在,但屬於亞洲國家的華人,在這樣的傾向上,仍較屬. sit. y. Nat. 於集體主義之導向(Kim et al.,1994)。黃光國(2005)更強調華人的文化就是一種關. io. er. 係主義,重視關係的連結及和諧與團體規範的順從,因此也應較容易受關係他人 的影響。綜上所述,筆者認為,由華人願意和解與重視關係他人意見等這些特色,. al. n. v i n Ch 應推論在遭遇傷害事件、決定是否寬恕時,關係他人的看法應該具有相當的影響 engchi U 力。. (二)不同關係他人對行為影響 在華人重視關係他人的文化中,不同的關係他人特性也不甚相同。黃光國以 「人情與面子」理論模式的建構,將關係他人分成工具性、混合性和情感性,工 具性關係則為陌生人,混合性關係例如像是和自己為水平關係的好友,而情感性 關係則像是和自己為垂直關係的長輩(像是父母)。不同關係他人所提供的訊息內 涵不同,例如在林以正(1999)研究中發現,台灣大學生易受好友影響,多拿好友 7.

(14) 或普通朋友的意見與想法與自己做比較,之所以會將他們做為比較之參考,主要 是因為他們與我們相似性高。換言之,不同於垂直關係的長輩,水平關係的好友 通常和我們相似性高,因此在一些沒有客觀標準的事件上,會以他們的想法做為 自己的參照,因而受到影響。除此之外,當有些事件本身較為複雜時,我們或許 需要更具專業性或是來自有經驗人士的指導意見,此時年長具經驗的長輩(例如 父母),其建議可能也會成為我們做決定的重要依據。整體而言,我們認為在華 人文化中,寬恕應不僅是傷害者與被害者兩人之間的事,在面對這些或許缺乏客 觀標準來判斷是非對錯的人際傷害事件時,華人更可能會參考關係他人的意見或. 政 治 大. 想法來評估是否應該原諒,當事件的性質不同時,做為意見參考的關係他人應也 不甚相同。. 立. ‧ 國. 學. 第三節 本研究想法. ‧. 過往在探討影響寬恕的因素時,多著重在受害者與傷害者的行為與動機,從. sit. y. Nat. 過去的研究我們可以了解受害者本身的同理心、對傷害的歸因、情緒反應、以及. io. er. 個人特質都會影響寬恕的決定,另一方面,傷害者本身的一些因素也會影響受害 者原諒的可能性,像是傷害者的意圖、是否道歉、與傷害者的親密程度高低等。. al. n. v i n Ch 換言之,過去在探討傷害事件時,考量的皆為事件的兩位當事人狀況。而國內在 engchi U. 探討寬恕時,也多沿用西方的概念探討華人的寬恕狀況,並未考量華人文化的特 色,很可能忽略了其他影響寬恕的可能因素。 筆者認為,強調關係的華人,重視群體的和諧與圓融,而不強調個人鮮明的 色彩,他們重視團體規範,也會試圖滿足關係中的重要他人期待。而有這樣的特 色的華人,是否在寬恕與否的決定中會受到其他非傷害事件當事人之外的關係他 人意見影響,國內並無相關研究探討。先前西方的研究中,多聚焦在傷害者與受 害者當事人的因素,也未針對當事人外的第三者影響做探討,但西方的個人主義 畢竟不同於華人文化,因此在華人文化脈絡下探討寬恕時,筆者認為應該考量關 8.

(15) 係他人對寬恕的可能影響,亦即重要他人的意見與想法,例如當面對傷害事件時 個人的好友或親人的看法,或許會影響個人是否做出寬恕的決定,但先前研究中 都未曾針對這方面加以探討,國內外研究在此部分都頗為缺乏,有待進一步的探 討。 整體而言,本研究希望探討關係他人對個人寬恕的影響,了解關係他人在個 人寬恕中扮演的角色為何。筆者認為,來自不同的關係他人意見,對寬恕所造成 的影響也不同。某些傷害事件,可能有明顯的判斷標準,因此他人意見的影響程 度或許有限,但某些傷害事件可能與個人主觀上的認知有關,因此較可能受到關. 政 治 大. 係他人意見的影響,而某些傷害事件除了有個人主觀上的認知,或許又涉及複雜. 立. 的人際關係,因此不同關係他人的意見,所能影響的傷害事件或許也不甚相同。. ‧ 國. 學. 除此之外,筆者也希望進一步探討關係他人所發揮的影響力,其影響力的本質為 何?涂珮瓊等人(2011)探討癌症患者參與心理治療之行為,研究發現,當周遭關. ‧. 係他人對於個體參加心理治療之行為相當支持時,個體參與心理治療的意圖也很. Nat. sit. y. 高。也就是說,當個人參與意圖高時,通常都是在周遭關係他人對此行為相當支. n. al. er. io. 持的情境下。這代表關係他人對我們具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力,但這影響力是助長. i n U. v. 性還是主導性影響,仍有待進一步的釐清;若當個人不論本身原本的意圖為何,. Ch. engchi. 只要關係他人期待個人應該寬恕,個人就選擇寬恕,則代表關係他人有著主導性 的影響;若為助長性影響,則是當關係他人的寬恕意見與個人本身意圖相似時, 其寬恕的程度最大。 研究一嘗試從不同的關係他人和事件性質切入,了解關係他人在寬恕中扮演 的角色為何。筆者認為,不同的傷害事件可能具有不同的判斷方式,特別是在沒 有客觀的標準時,其也較可能受到關係他人的影響。而沒有客觀標準的事情,則 可能多牽涉到情感上的傷害,而物質上的傷害則似乎較有明確標準來評判傷害者 之錯誤。因此筆者假設在較具個人主觀評判的傷害事件中,較容易受到關係他人 9.

(16) 的想法所影響。其中相處事件的處理通常反應個人價值觀,因此我們通常會參考 與我們情況相似、年齡相近的好友意見來做為相處事件上的判斷依據。但牽涉他 者事件通常反應了人際間的互動藝術以及做人處世的道理,通常較需要長輩經驗 的參照,故長輩的意見較可能影響我們是否寬恕他人的決定。 在確認了關係他人在寬恕中扮演著影響的角色之後,研究二則是希望深入了 解關係他人的影響本質為何?即關係他人對於寬恕的影響有多大。筆者認為,過 往我們在做決定時,多會尋求關係他人的意見,其關係他人的意見所帶來的影響 可能加深我們既有的決定,也可能使我們針對決定有些調整,但其影響究竟為何,. 政 治 大. 則須要進一步去釐清,因此透過研究二加以探討關係他人影響的本質。透過操弄. 立. 個人不同的寬恕傾向,來看關係他人意見的影響本質為何?若關係他人意見為主. ‧ 國. 學. 導性的影響,則在各傷害事件中,不管個人的寬恕傾向為寬恕或不寬恕,皆會受 到關係他人的意見影響,亦即當個人不寬恕,但關係他人建議寬恕,則選擇寬恕。. ‧. 若關係他人意見為助長性的影響,即在個人的寬恕傾向與關係他人的意見相符時,. Nat. sit. y. 才能看見其影響性,若個人寬恕傾向與他人意見不相符時,則關係他人意見無法. er. io. 影響個人的寬恕決定。. al. n. v i n Ch 考量國內過往多以相關分析探討寬恕,本研究中採用實驗法進行,研究一先 engchi U. 以情境法了解不同的關係他人和事件性質中,關係他人對於寬恕決定的影響;研 究二則採用回憶自身傷害事件的方式,之後以 IAT 之回饋來操弄個人寬恕傾向, 用以探討關係他人影響的本質。過往研究皆發現傷害程度對於寬恕具有一定的影 響(翁力齡,2011;蔡秉芸,2010;蕭可音,2005),因此在正式研究前,會先以 預試找出具有一定傷害程度的事件,以便後續研究之探討。 總結以上,本研究主要深入了解關係他人在不同的事件性質中扮演的角色, 釐清其是否會影響個人做出寬恕決定,並探討關係他人在影響上的本質為何,研 究將以不同的實驗方式切入,檢視關係他人在寬恕影響上的可能性。 10.

(17) 第三章 預試 本研究想檢驗關係他人在寬恕中所扮演的角色,並釐清關係他人影響寬恕的 本質,因此在研究一開始,須了解在不同傷害事件下,不同關係他人在寬恕中扮 演的角色為何,故在本預試中,需先找出具有一定傷害程度的事件,來探討不同 事件性質下,關係他人在寬恕中的角色,供正式研究使用。 在預試中將關係他人分成水平關係的好友與垂直關係的父母長輩,並加入無 意見做控制,了解不同關係他人意見對於寬恕決定的影響。在預試中,找出以親 密關係為主的傷害事件,供正式研究使用。. 立. 第一節 預試一 A. ‧. ‧ 國. 學. 預試 1A 目的. 政 治 大. 預試一以開放式問卷找出在親密關係中的傷害事件,並了解是否參照他人的. y. sit. n. al. er. io. 受試者. Nat. 意見。. Ch. engchi. 為政治大學心理學研究所之學生共 17 位。. i n U. v. 實驗材料與程序 本問卷為研究者設計,請受試者描述在親密關係中,哪些事情會危及關係且 受傷,是否會寬恕他人,是否會詢問關係他人意見,詢問誰。題目為「您的伴侶 做了一件您認為會危及彼此關係的事情,您會因為這些事情受傷,那會是什麼樣 的事情呢?」、「那您會寬恕他嗎?為什麼?是否會詢問哪位重要他人,來決定是否 寬恕他?」。以團體施測的方式進行,時間約三十分鐘。. 11.

(18) 預試 1A 結果 經整理後,親密關係的傷害事件共有 32 件,依其內涵分成三種,一種則為 牽涉物質損壞造成的傷害,占 12.5%,一種為兩人相處上問題所造成的傷害占 25%, 另一種是與牽涉他者有關的事件,該事件描述占 62.5%,各種類事件的描述可見 附錄一。在詢問關係他人上,會詢問占 58%,可能會問占 8%,不會詢問和未填 各占 17%。關係他人上,以詢問好友的次數最多。在是否寬恕則以不一定(38%) 和不會(33%)的決定最多,未填(17%)和會寬恕(13%)較少。. 政 治 大. 研究者將預試 1A 所蒐集的事件整合整理,將其編製為量表,確認這些事件 在親密關係中的傷害程度。. 立. ‧ 國. 學. 第二節 預試一 B. ‧. Nat. y. 預試 1B 目的. n. al. er. io. 人意見的程度。. sit. 在預試 1B 目的有二,確認在親密關係中的傷害事件,其傷害程度與參照他. 受試者. Ch. engchi. i n U. v. 原始樣本共 62 位,但有兩名快速作答、一名參照他人部份未照說明作答、 一名部分漏答者未納入分析,故有效樣本共 58 名大學生,男生 20 人,女生 38 人,透過「心理與生活」課堂招募,以課程要求之實驗點數做為酬賞。 實驗材料與程序 根據預試 1A 開放式問卷整理出 9 種與親密關係有關的傷害事件。其中在親 密關係的傷害事件性質可分成三種,定義與事件內容如表 3-1。受試者閱讀完每 一種事件後皆需填答該事件的傷害程度(請見附錄二),為六點量尺,一至六分別 12.

(19) 代表非常不傷害到非常傷害,另詢問每題參照他人意見的程度,為六點量尺,一 至六分別代表完全不參照到完全參照,並詢問會參照誰的意見(請見附錄二)。實 驗以小團體方式施測,一開始先請受試者閱簽署實驗同意書,填寫完基本資料後, 請受試者依照各傷害事件填上選項,完成後進行釋疑。 表 3-1 事件性質定義與事件內容 事件性質. 定義. 事件內容. 物質. 因為物質損失所造成 的傷害。. 對方用壞您的貴重物品、對方常花您的 錢,甚至向您借錢不還。. 相處. 為兩人之間相處狀. 對方把您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對方似乎. 況,多因對方的個人 特質與處事作風所導 致的傷害。. 沒有放心思在您身上、對方在交往前刻意 隱瞞個人疾病狀況。. 該事情牽涉關係之外 的第三人(如父母,或 是對方朋友)所產生 的傷害。. 對方會惡意的批評您的家人、對方在與您 交往時,仍與其他人有曖昧關係、對方很 愛拿您的狀況與歷任伴侶做比較、您發現 對方會與他人分享您們的私密情事. 立. 學. ‧. ‧ 國. 牽涉他者. 政 治 大. sit. y. Nat. 預試 1B 結果─傷害程度. n. al. er. io. 表 3-2 可了解在親密關係中各事件的傷害程度,除了第九題低於中位數 3.5,. i n U. v. 其他題目大於 3.5,以 3.5 做為檢定值進行單一樣本 t 檢定發現,第一到第七題. Ch. engchi. 皆顯著大於中位數 3.5,其七題皆具有中等程度以上的傷害程度。. 13.

(20) 表 3-2 事件的傷害程度平均數摘要表 類型 事件內容. 傷害 M(SD). t 值(3.5). 1 他者 對方會惡意的批評您的家人. 5.55(0.68). 22.984***. 2 他者 對方在與您交往時,仍與其他人有曖昧關係. 5.40(0.82). 17.718***. 3 他者 對方很愛拿您的狀況與歷任伴侶做比較. 4.90(1.12). 9.504***. 4 相處 對方似乎沒有放心思在您身上. 4.88(1.09). 9.606***. 5 相處 對方把您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 4.53(1.16). 6.804***. 6 物質 對方常花您的錢,甚至向您借錢不還. 4.31(1.16). 5.330***. 7 他者 您發現對方會與他人分享您們的私密情事. 4.26(1.36). 4.254***. 8 相處 對方在交往前刻意隱瞞個人疾病狀況. 3.69(1.30). 1.111. 9 物質 對方用壞您的貴重物品(電腦、車、手機等). 2.79(1.07). -5.021***. 政 治 大. 註 2:*表示 p<.05,**表示 p<.01,***表示 p<.001. 立. 預試 1B 結果─參照他人意見. ‧ 國. 學. 在參照他人意見程度的部分,從表 3-3 可了解除了第七題和第九題平均低於. ‧. 中位數 3.5,其他題目皆具有一定的參照程度,而把六點量尺分為參照(填 4~6 分. er. io. 表 3-3 事件的參照他人意見程度平均數摘要表. sit. y. Nat. 者)與不參照(填 1~3 分者)的百分比顯示,參照部分都達 54.4%以上。. 參照程度. 參照%. 不參照%. 3.60(1.84). 61.4%. 38.6%. 2 對方在與您交往時,仍與其他人有曖昧關係. 4.67(1.14). 91.2%. 8.8%. 3 對方很愛拿您的狀況與歷任伴侶做比較. 3.98(1.57). 72.4%. 27.6%. 4 對方似乎沒有放心思在您身上. 4.40(1.20). 84.5%. 15.5%. 5 對方把您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 4.18(1.05). 82.5%. 17.5%. 6 對方常花您的錢,甚至向您借錢不還. 4.00(1.38). 73.7%. 26.3%. 7 您發現對方會與他人分享您們的私密情事. 3.31(1.86). 55.2%. 44.8%. 8 對方在交往前刻意隱瞞個人疾病狀況. 4.11(1.44). 75.4%. 24.6%. 9 對方用壞您的貴重物品(電腦、車、手機等). 3.19(1.73). 54.4%. 45.6%. al. n. 事件描述. Ch. 1 對方會惡意的批評您的家人. engchi. M(SD) iv n U. 註:六點量尺中,填 4~6 分者屬參照;填 1~3 分者屬不參照,並計算其百分比。 在事件中的參照他人對象上,多數傷害事件會選擇好朋友來做為意見諮詢者, 14.

(21) 在各事件中,選擇好朋友的比例占 31~79%;父母則為次要的選擇,在選擇父母 的比例中,最多高達 38%;但也有人並不會詢問他人意見,在各事件中,其比例 占 3~33%(可見表 3-4)。 表 3-4 事件在選擇參照意見對象之百分比 共同朋. 事件內容. 不會問. 父母. 手足. 好朋友. 友. 其他. 1 對方會惡意的批評您的家人. 8(14%). 4(7%). 25(44%). 5(9%). 1(2%). 14(25%). 2 對方在與您交往時,仍與其他人有曖昧關係. 1(2%). 3(5%). 43(74%). 8(14%). 1(2%). 2(3%). 3 對方很愛拿您的狀況與歷任伴侶做比較. 0(0%). 3(5%). 40(69%). 5(9%). 1(2%). 9(16%). 4 對方似乎沒有放心思在您身上. 3(5%). 2(3%). 43(74%). 6(10%). 1(2%). 3(5%). 5 對方把您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 政 治 大. 2(4%). 45(79%). 3(5%). 0(0%). 2(4%). 14(25%). 4(7%). 29(51%). 4(7%). 0(0%). 6(11%). 0(0%). 3(5%). 29(50%). 7(12%). 0(0%). 19(33%). 8 對方在交往前刻意隱瞞個人疾病狀況. 22(38%). 3(5%). 18(31%). 8(14%). 1(2%). 6(10%). 9 對方用壞您的貴重物品(電腦、車、手機等). 7(12%). 3(5%). 28(49%). 1(2%). 0(0%). 18(32%). 6 對方常花您的錢,甚至向您借錢不還. 立. ‧. ‧ 國. 7 您發現對方會與他人分享您們的私密情事. 學. 5(9%). 從本預試發現個人在面對不同的傷害事件時,他人意見均具有一定的參照程. sit. y. Nat. 度,為具體了解不同關係他人意見對於寬恕決定的影響及避免關係他人類型的混. io. al. er. 淆,在後續的研究中,我們將提供意見的關係他人分為平行與垂直類型,即好朋. n. 友與父母做為意見的提供者。. Ch. engchi. i n U. v. 因在研究一想探討不同事件性質和不同意見他人對於寬恕的影響,因此在選 題上,保留物質、相處、牽涉他者事件的性質,同時控制傷害程度在相同程度, 因此在物質、相處、牽涉他者事件分別選出「對方常花您的錢,甚至向您借錢不 還」 、 「對方把您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與「您發現對方會與他人分享您們的私密 情事」,這三件不同事件的傷害程度相當,沒有顯著差異(F(2,57)=2.026,p=.137)。. 15.

(22) 第四章 研究一 第一節 研究目的與假設 研究目的 研究一從不同的關係他人和事件性質切入,了解關係他人在寬恕中扮演的角 色為何。採情境模擬法(scenario)進行,每位受試者皆須閱讀不同事件情境的腳本, 並依照其隨機分派的意見組別來描寫不同關係之他人可能給予的參考意見,主要 研究依變項為寬恕程度。 實驗設計. 政 治 大. 立. ‧ 國. 學. 本實驗設計為 3(事件性質:物質/相處/牽涉他者)×3(關係他人意見:好友/ 長輩家人/無意見)混合設計,見表 4-1。事件性質為受試者內變項,關係他人意. ‧. 見則為受試者間變項。. y. Nat. sit. 表 4-1 研究一實驗設計. er. io. 關係他人意見. n. a l好友意見 父母意見 無意見 v i n Ch engchi U. 事件性質. 寬恕平均. 物質事件. 1. 2. 3. M 物質. 相處事件. 4. 5. 6. M 相處. 牽涉他者事件. 7. 8. 9. M 他者. M 好友. M 父母. M無. 寬恕平均 研究假設. 假設 1:在親密關係的傷害事件裡,有關係他人意見時的寬恕程度會大於沒 有關係他人意見時,即關係他人意見會對寬恕決定有主要效果。(即表 4-1 中 M 好 16.

(23) 、M 父母>M 無)。. 友. 重視關係的華人,常在做決定時會參考關係他人意見,因此預期在有關係他 人意見的時候,寬恕程度會大於沒有意見時。 假設 2:在親密關係的傷害事件裡,物質事件的寬恕程度會大於相處或牽涉 他者事件,事件性質會對寬恕決定有主要效果。(即表 4-1 中 M 物質>M 相處、M 他者)。 因物質的傷害事件牽涉客觀標準,且為物質傷害,非完全情感上傷害,而相 處或牽涉他者性質事件牽涉情感傷害,因此在寬恕上,物質事件其寬恕程度較相. 政 治 大. 處或牽涉他者性質事件大;而相處與牽涉他者事件在寬恕程度上相當。. 立. ‧ 國. 學. 假設 3:在不同事件性質下,個人會受不同他人意見的影響,其對寬恕有交 互作用效果。當遇到屬於物質傷害的事件時,個人比較不會受到他人意見的影響. ‧. (即表 4-1 中,1=2=3)。當遇到感情傷害的事件時,個人會因為好友意見而受到影. sit. y. Nat. 響(即表 4-1 中,4>6)。當遇到人際複雜的情感傷害事件時,個人會因為長輩意見. io. n. al. er. 而影響寬恕(即表 4-1 中,8>9)。. i n U. v. 3-1:根據社會比較理論,當事件較無客觀標準時,人們會獲取他人相關訊. Ch. engchi. 息,了解自己這樣做好不好,是否適當。因此像物質傷害事件有客觀的評判,個 人在進行寬恕決定時,較不受關係他人意見影響。 3-2:在相處的事件上,因牽涉情感上傷害,對錯判斷較無客觀標準,因此 我們易在此類型的事件中,參考關係他人的想法與意見,特別是和我們相似的好 友,我們易在此事件性質下,受到他們影響進而做出寬恕決定。 3-3:在牽涉他者的傷害事件裡可能不僅只有傷害者與被害者,複雜的人際 互動通常更需要經驗或專業性的指導建議,父母或長輩因年長,對於人際互動較 有經驗,因此在牽涉他者的傷害事件中,我們更容易受到父母意見而影響寬恕決 17.

(24) 定。 第二節 研究方法 受試者 透過課堂宣傳共招募了 134 位政治大學與世新大學的受試者至實驗室進行 實驗,排除未照實驗要求填寫內容的 11 筆,10 筆未通過操弄檢核者,進入正式 分析的受試者共有 113 位,其中男性有 34 人,女性有 79 人,皆為大學生。 研究工具. 立. 一、情境腳本. 政 治 大. ‧ 國. 學. (1)事件性質操弄. ‧. 實驗設計中將放入不同傷害事件的類型,事件性質依據預試一 B 的材料,僅. y. Nat. n. al. er. io. (2)參考意見來源. sit. 部份字句稍做修改,可見附錄三。. Ch. engchi. i n U. v. 在參考意見來源的部分,要求受試者寫下關係他人可能的寬恕說詞,以便受 試者能更融入該情境。無意見組則在想像傷害事件後,閱讀簡單說明並填寫依變 項測量,好友和長輩家人意見來源組則需在研究一開始先選定某一對象並寫下其 名字或稱呼,並在閱讀情境後寫下對方可能給自己的寬恕參考建議再填寫依變項。 另因考量家庭成員的變遷,因此在家人意見上不局限於父母,但限定為屬長輩的 家人做為長輩意見組。在無意見組則告知受試者: 「你自己想了想做出了決定......」。 見附錄四。 二、依變項測量 18.

(25) 寬恕程度 請受試者在閱讀完傷害事件與填寫關係他人意見後,詢問其寬恕程度為何? 因寬恕概念普遍,故詢問受試者「在發生上述的事件後,你原諒男/女朋友的程 度為何」,為六點量尺,分數越高代表寬恕程度越高。 三、操弄檢核測量 (1)傷害程度. 政 治 大 事件的傷害程度,請受試者回答「你覺得這件事情,對你的傷害程度」,六點量 立. 為了避免事件的傷害程度高低影響寬恕的程度,在實驗中會測量受試者對於. 尺,分數越高代表傷害程度越高。. ‧. ‧ 國. 學. (2)在意程度. sit. y. Nat. 為了避免個人對事件的在意程度不同而影響寬恕的程度,在實驗中會測量受. io. er. 試者對於事件的在意程度,請受試者回答「你覺得你對這件事情的在意程度」, 六點量尺,分數越高代表越在意。. n. al. (3)事件性質. Ch. engchi. i n U. v. 為確認受試者是否知覺到實驗情境的判別,在完成該事件性質填答後,詢問 「金錢、物 「剛剛所提的事件中,牽涉哪種類型的事情」 ,共有三選項擇一填答: 質」、「和男/女朋友之間牽涉其他人的事情」、「和男/女朋友兩人之間事」。見附 錄五。 (4)關係他人意見 為確認受試者在模擬情境中有照指導語填寫而觸發可能的情境感受,故寫下 19.

(26) 的內文須符合寬恕意涵,才算通過操弄檢核,若內文非寬恕意涵,例如:「白痴 啦,嫌你錢不夠多嗎?快叫他還來就原諒他」,則屬非寬恕。 (5)與意見提供者關係 在本研究中,會參考關係他人意見的前提為意見提供者與自己具一定關係, 故測量意見提供者與受試者的關係,其共有三題,內容包含「平常他/她所給予 你的意見,你參考程度為何」、「你們關係親近的程度?」、「你覺得他/她和你在 價值觀的相似程度?」皆為六點量尺,確認意見提供者和受試者的關係是否具一. 政 治 大. 定的親密程度、相似度以及意見參考程度。見附錄五。. 立. 四、其他變項測量. ‧. ‧ 國. 學. (1)事件特性. 想了解不同事件的特性,故測量受試者對於事件的看法,題目內容分別為「你. y. Nat. sit. 覺得這件事情所牽涉的人際層面的複雜程度」 、 「你覺得這件事情可能的解決方式. n. al. er. io. 的多樣性」 、 「對方這樣的作為會讓你覺得難堪的程度」 、 「你覺得這件事情的發生,. i n U. v. 你自己該負責任的程度」,皆為六點量尺,分數越高,代表該向度的程度越高。 見附錄五。. Ch. engchi. 20.

(27) 研究程序 實驗以問卷的方式進行,一人一份。當受試者抵達實驗室後,告知「人際關 係是非常複雜的,而要能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就必須先了解人際關係的本質。今 天要進行的實驗,主要就是希望對各種人際關係的本質進行初步的探討,請你自 由地表達你的想法,答案無所謂的對或錯。首先我們將提供你一些不同類型的事 件,請你盡量想像該事件是你親身經歷,之後表達你的態度與想法。」在受試者 填寫實驗同意書後開始實驗,實驗以情境腳本方式進行,受試者被隨機分派至不 同的參考意見來源組,屬於好友或長輩家人的參考意見來源組,則在閱讀該事件. 政 治 大. 情境之後,皆須先寫下他們所設定好友或長輩的名字,並開始模擬寫下該對象在. 立. 此情境中可能會給自己的參考意見,無意見組之受試者則不須特別寫下參考意見,. ‧ 國. 學. 之後接著填答該情境的寬恕程度及其他依變項測量與操弄檢核。完成後,實驗者 進行釋疑,確認受試者無任何問題之後,及感謝受試者參與,同時結束實驗。. ‧.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21. i n U. v.

(28) 第三節 研究一結果 一、初步分析 1.傷害程度與在意程度檢核 將傷害程度與在意程度進行 3(事件性質:物質/相處/牽涉他者)×3(關係他人 意見:好友/長輩家人/無意見)混合設計,結果兩類的主要效果與交互作用皆未顯 著,顯示各事件性質的傷害程度與在意程度無差異,在此控制住傷害程度與在意 程度之分數後,後續的主要分析若有差異,則可排除事件的傷害程度與在意程度. 政 治 大. 所造成之影響。在六點量表上,傷害程度整體平均為 3.9,在意程度為 4.3,皆具. 立. 有中等程度以上。. ‧ 國. 學. 2.與意見提供者關係. ‧. 將參考意見提供者的程度、關係親近的程度與價值觀相似程度進行變異數分. y. Nat. sit. 析,結果參考意見提供者的程度、關係親近的程度皆未有顯著差異,代表不管是. n. al. er. io. 在好友組或長輩組,受試者與意見者的關係具有一定的親密程度。六點量表裡,. i n U. v. 參考意見提供者程度的整體平均為 4.4,關係親近程度的整體平均則為 5.3,這顯. Ch. engchi. 示不管受試者所想像的是長輩或好友,都相當符合我們對於重要關係他人的定義, 具有相當的親密程度,關係他人的操弄成功。在價值觀相似性部份,好友組顯著 高於長輩組(M 好友=4.85,M 長輩=3.93),整體平均數為 4.4。 二、變異數主要分析 本研究為在事件性質為受試者內設計,關係他人意見為受試者間設計,故以 寬恕程度為依變項進行 3(事件性質:物質/相處/牽涉他者)×3(關係他人意見:好 友/長輩家人/無意見)二因子混合設計,結果發現關係他人意見之主要效果達顯著 (F(2,218)= 4.9,p=.009),好友意見組的寬恕程度顯著高於無意見組(M 好友意見=4.2,M 22.

(29) =3.50)。此結果部份支持假設 1,變異數摘要表請見表 4-2。. 無意見. 表 4-2 寬恕程度之變異數摘要表 SS. df. MS. F. sig. Eta2. 事後比較(LSD). 意見(獨立因子). 25.3. 2. 12.7. 4.9**. .009. .083. 好>無意見. 事件(相依因子). 2.2. 2. 1.1. 0.9. .392. .009. 意見*事件. 14.8. 4. 3.7. 3.2*. .014. .056. 組內. 530.6. 327. 受試者間. 280.0. 109. 殘差. 250.6. 218. 混合設計 ANOVA. 2.6. 政1.1 治 大. 立 335. 全體. 572.9. ‧ 國. 學. 註:*表示 p<.05,**表示 p<.01,***表示 p<.001. ‧. 事件性質和關係他人意見之二因子交互作用達顯著(F(4,218)= 3.2,p=.014),故. y. Nat. 接著進行單純主要效果檢驗。單純主要效果發現,在相處事件中(F(2,110)= 3.05,. er. io. sit. p=.052)有邊緣顯著,好友意見組的寬恕程度高於無意見組(M 好友意見=4.36,M 無意見 =3.68),此結果支持假設 3-2;在牽涉他者事件中(F(2,110)=8.33,p=.000),好友與. n. al. Ch. i n U. v. 長輩意見組的寬恕程度顯著高於無意見組(M 長輩意見=4.20,M 好友意見=4.21,M 無意見. engchi. =3.04),此結果部份支持假設 3-3;在物質事件中,不同意見組的寬恕並無顯著 差異,此結果支持假設 3-1。各細格的平均數請見表 4-3。. 23.

(30) 表 4-3 不同意見組之事件的寬恕程度 好友意見. 長輩意見. 無意見 總和. (N=39). (N=46). (N=28). 物質事件. 4.08 (1.32). 3.602 (1.36). 3.771 (1.38). 3.81 (1.36). 相處事件. 4.36a (1.22). 3.931 (1.04). 3.68b1 (1.22). 4.02 (1.17). 牽涉他者事件. 4.21a (1.20). 4.20a1 (1.38). 3.04b2 (1.35). 3.91 (1.39). 註 1:括弧內為標準差。 註 2:事件內的意見比較(列)用字母表示;意見內的事件比較(欄)用數字表示。. 政 治 大. 註 3:各題中均值的字母或數字不同,顯示其間有顯著差異。. 立. ‧ 國. 學. 若從不同的關係他人意見組別來看,可見圖 4-1,無意見組中(F(2,27)= 5.14, p=.009),物質與相處事件的寬恕程度顯著高於牽涉他者事件(M 物質事件=3.77,M 相. ‧. =3.68,M 他者事件=3.04);在長輩意見組中(F(2,45)= 3.58,p=.032),牽涉他者與相. 處事件. sit. n. al. er. io. 5. y. Nat. 處事件的寬恕程度顯著高於物質事件(M 物質事件=3.60,M 相處事件=3.93,M 他者事件=4.20)。. 好友意見. 寬 恕 程 度 分 數. 4.5. Ch. 父母意見. engchi. i n U. v. 無意見. 4.36. 4.21. 4.2. 4.08 4. 3.93 3.77 3.68. 3.6 3.5. 3.04 3. 物質事件. 相處事件. 圖 4-1 研究一平均數圖 24. 牽涉他者事件.

(31) 三、補充分析─事件特性分析 本實驗採情境事件讓受試者想像,故為了解受試者對該事件特性認知為何, 故加以測量其事件特性,其分數如下表 4-4。在人際複雜程度上,牽涉他者事件 顯著高於物質與相處事件;在難堪程度上,牽涉他者事件顯著高於相處事件,而 相處又顯著大於物質事件;在自己應負的責任上,相處事件應負的責任大於牽涉 他者事件;這結果顯示,即使傷害程度相當,但不同事件的特性並不相同,而不 同事件的不同特性,使得關係他人意見所造成的影響也不同。 表 4-4 傷害事件的特性平均與標準差. 3.34. 1.27. 4.38. 1.29. 3.84. 1.15. 3.92. 1.02. 3.92. 1.13. 3.20. 1.35. 3.76. 1.18. 4.51. 1.35. C>B>A. 1.37. 3.88. 1.16. 3.23. 1.12. B>C. 3.54. io. al. n. 註:差異比較採用 LSD 法 第四節 研究一小結. sit. 4 自己負責任的程度. C>AB. y. Nat. 1.41. er. 3 難堪的程度. 3.32. ‧. 2 解決多樣性. 差異比較. 學. 1 人際複雜程度. ‧ 國. 治 政 A 物質事件 B 相處事件大C 牽涉他者事件 立 SD mean SD mean SD mean. Ch. engchi. i n U. v. 探討不同的關係他人和事件性質下的寬恕分析,其結果印證筆者的想法,即 關係他人意見具有主要效果,整體而言,有好友意見的情況下,其寬恕程度會高 於無意見,證實我們重視關係他人,因此會受到關係他人意見的影響。 在不同的傷害事件性質中,若控制不同關係他人意見,單純從無意見組來看, 則可發現物質事件的寬恕程度顯著高於相處與牽涉他者事件。也就是說,在沒有 關係他人的影響下,不同傷害事件的寬恕程度不同。若考量不同關係他人的影響 時,則有交互作用效果,即在不同傷害事件下,不同關係他人的意見影響也不同。 25.

(32) 在物質事件裡有客觀的判斷標準,因此個人較不易受關係他人的影響;在相處事 件中,因涉及情感的傷害,我們較容易受到好友的影響,故在有好友意見的情況 下,其寬恕程度高於無意見組;在牽涉他者事件中,關係他人意見扮演重要影響, 長輩與好友意見組的寬恕程度皆顯著高於無意見組。 上述結果顯示,關係他人意見在寬恕中扮演重要角色,而不同事件性質下所 扮演的角色並不同,當面對牽涉關係傷害的事件時,個人較易受到好友意見的影 響來寬恕傷害者,而在相對複雜的牽涉他者事件上,除了長輩意見的影響,好友 的意見也會影響個人的寬恕。整體而言,重視關係的華人,明顯受到重要關係他. 政 治 大. 人的意見或想法來決定是否原諒,尤其好友扮演著更重要的角色。我們認為這或. 立. 許與價值觀的相似性有關,雖然關係他人的價值觀都具有相當的相似性,不過個. ‧ 國. 學. 人評估與好友的相似程度又明顯高於長輩。或許也因為如此,除了在相處事件上 會參考好友意見外,在牽涉他者事件中也會參考好友的意見。但關係他人的影響. ‧. 力到底有多大?研究二將繼續深入進行探討。.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26. i n U. v.

(33) 第五章 研究二 第一節 研究目的與假設 從研究一可以得知,華人在有關係他人意見的情境下,其寬恕的程度較無意 見時高,顯示華人重視他人意見的特性。特別是在相處傷害事件的寬恕上,關係 他人更扮演著重要角色。但關係他人的影響力本質為何?僅是助長了個人原本的 寬恕傾向或是主導了寬恕與否的決定?在研究二中將採用個人回憶(recall)自己 的傷害事件,之後則給予假的 IAT 電腦作業回饋來操弄受試者本身的寬恕傾向, 隨之再給予事先擬好的假好友寬恕建議意見內容來探討受試者最後寬恕程度的 變化。.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研究二為 3(寬恕傾向假回饋:已寬恕/未寬恕/無回饋)×2(好友寬恕建議:有/ 無意見)完全受試者間設計。依變項為寬恕程度,實驗設計表 5-1 如下。. ‧. 好友寬恕建議. al. n. 寬恕傾向假回饋 已寬恕. 無意見. 寬恕平均. er. io. 有. sit. Nat. y. 表 5-1 研究二實驗設計. Ch. 1 eng chi. i n U2. v. M 已寬恕. 未寬恕. 3. 4. M 未寬恕. 無回饋. 5. 6. M 無回饋. M有. M無. 寬恕平均. 針對上述自變項與依變項,研究二預測如下: 假設 1:在傷害事件裡,有關係他人建議寬恕時的寬恕程度會大於沒有意見 時,即關係他人意見會對寬恕決定有主要效果。(即表 5-1 中 M 有>M 無)。 華人非常重視關係和諧,因此也重視重要他人的意見,預期在人際相處中的 27.

(34) 傷害事件裡,會受到關係他人意見的影響,會傾向參考關係他人的意見,故在有 好友寬恕建議時,寬恕程度會大於沒有意見時。 假設 2:個人寬恕傾向不同時,關係他人寬恕意見所造成的影響程度也不同, 即個人寬恕傾向與關係他人意見有交互作用效果。 交互作用可能出現兩種狀況,即關係他人意見為主導效果或助長效果,下列 分別說明可能狀況: 2-1:若關係他人意見為主導效果:重視關係的華人,易受關係他人的影響,. 政 治 大. 因此若關係他人意見為主導效果時,則好友寬恕建議會有主要效果,即建議寬恕. 立. 的情況下,個體寬恕程度會顯著高於無意見的情況;特別在個人傾向不寬恕的情. ‧ 國. 學. 況下,好友的寬恕建議具有主導性影響,即個人未寬恕傾向會因為好友的寬恕意 見而往已寬恕方向改變,改變程度相較之下比個人已寬恕傾向高。. ‧. sit. y. Nat. 2-2:若關係他人意見為助長效果:過往針對關係他人的支持和個人行為的. io. er. 關聯性發現,當周遭他人對某行為具有高度支持時,我們參與此行為的意圖也可 能更高。因此若關係他人意見為助長效果時,特別是在個人已寬恕的情況下,好. al. n. v i n Ch 友的寬恕意見具有助長性影響,應使個人寬恕程度變得更高,改變程度相較之下 engchi U. 比個人未寬恕傾向組高。. 28.

(35) 第二節 研究方法 受試者 本研究透過網路招募,並邀請同性好友一同前來參與實驗,以增加受試者在 實驗中好友寬恕建議操弄的真實性。實驗歷時約 2 個月,共收取 51 對同性別好 友,男性有 22 人,女性有 80 人,排除操弄檢核未通過 3 位、6 位懷疑實驗及作 答不完整 5 位,進入正式分析的受試者共有 88 位,其中男性有 18 人,女性有 70 人,其中 83 位為學生,4 位為上班族,1 位為待業,平均年齡為 20.12 歲。. 政 治 大. 研究工具. 立. 一、寬恕內隱測驗(IAT)字詞選擇. ‧ 國. 學. 本實驗參考 Karremans 等人(2003)的設計,以 IAT 測驗的回饋來操弄受試者. ‧. 之寬恕程度。受試者於實驗前寫下傷害者姓名,並進行 IAT 測驗,實驗者告知可. y. Nat. sit. 透過內隱方式測得個人對傷害者之寬恕傾向,使其相信實驗中的 IAT 假回饋即代. n. al. er. io. 表其潛意識對該傷害者之寬恕程度。IAT 的程序則參考陳學志、李威震、周泰安、. i n U. v. 卓淑玲 (2002)的內隱測驗方式,使用與 Greenwald 等人(2000)相同的五步驟來進. Ch. engchi. 行 IAT 的測量,並以 Media Lab 進行。. 字詞所對應的觸發效果計算方式為負向詞平均反應時間減去正向詞平均反 應時間,錯誤反應則當不予計算。內隱寬恕(IAT)即是對「傷害者」姓名的觸發效 果。 在字詞的選擇上,參考陳學志等人(2002)的內隱連結測驗測量國人自尊的可 行性研究,從國語辭典簡編本編輯資料字詞頻統計報告(1997)挑選 200 個具有情 緒性的正負向特質,再由 101 位受試者對正負向特質的極端喜好度挑選各 10 個 做為正式研究中的內隱連結測驗使用,所挑選的正向特質其喜好度皆大於 4.19 29.

(36) 以上,負向特質喜好度皆小於 1.82 以下,顯示這些詞彙具有高度的共識性,可 見表 5-2。傷害者字詞則用受試者所寫下的傷害者姓名,對照的非傷害者則統一 以林小銘或陳小鎂替代,若為女生則非傷害者為陳小鎂,若為男生則非傷害者為 林小銘。 表 5-2 正負向字詞 正向特質. 喜好程度(5-scale). 負向特質. 喜好程度(5-scale). 智慧. 4.47. 無能. 1.69. 魅力. 4.33. 貪婪. 1.76. 政 治 自大大 虛偽 立4.38. 樂觀. 4.34. 二、依變項測量. 4.33. 卑賤. 4.30. 醜惡. 1.79. 4.29. 負心. y. 1.68. 4.43. 無賴. sit. 1.71. a l4.63 Ch. n. 熱誠. io. 真誠. Nat. 機智. 愚蠢. 壞心. engchi. 1.81 1.79. er. 優雅. 4.20. ‧. 溫柔. 1.44. 學. 勇敢. ‧ 國. 浪漫. 1.81. i n U. v. 1.80. 寬恕程度 請受試者在閱讀完傷害事件與填寫關係他人意見後,詢問受試者「針對你來 實驗所描繪的傷害事件,你現在寬恕此人的程度?」,六點量尺,分數越高代表 寬恕程度越高。 三、操弄檢核測量. 30.

(37) (1)傷害程度 為確認事件的傷害程度具有一定程度,在實驗中會測量受試者對於事件的傷 害程度,請受試者回答「你覺得這傷害事件,當時對你的傷害程度」 ,六點量尺, 分數越高代表傷害程度越高。 (2)在意程度 為避免個人對事件的在意程度不同而影響寬恕的程度,在實驗中會測量受試 者對於事件的在意程度,請受試者回答「你覺得當時你對這傷害事件的在意程度」,. 政 治 大. 六點量尺,分數越高代表越在意。. 立. ‧ 國. 學. (3)寬恕傾向回饋操弄. 為確認受試者有正確解讀回饋內容,除確認有看到回饋之外,也請受試者寫. ‧. 下回饋中的分數,題目分別為「請問你剛是否有得到寬恕內隱測驗(IAT)分數?」,. y. Nat. sit. 選項為有看到和沒有看到、 「承上題,你所得到的分數為何?(沒有分數者請回答. n. al. er. io. "沒有")」,填答為開放式。為確認受試者對於寬恕傾向回饋的感受,詢問「你對. i n U. v. 你的寬恕內隱測驗(IAT)結果的同意程度?」 、 「你覺得實驗中寬恕內隱測驗(IAT)結. Ch. engchi. 果的正確性程度?」為六點量尺,分數越高代表該向度程度越高。 (4)假好友寬恕意見操弄 為確認受試者閱讀了好友意見,感受到該內容寬恕的程度,題目分別為「請 問你剛是否看到一同前往實驗好友針對你的傷害事件所給予的建議?」選項為是 或否、「承上題,他建議你原諒的程度有多高?(沒有看到好友意見請選"0")」選 項為六點量尺,分數越高代表原諒的程度越高。 (5)好友關係測量 31.

(38) 在本研究中,會參考關係他人意見的前提為意見提供者與自己具一定關係或 是具有相似的價值觀,因此也測量下列三題,內容包含「你覺得一同前來實驗的 好友,他/她對你了解的程度?」 、 「承上題,你覺得他/她和你整體價值觀的相似 程度?」 、 「整體而言,你對於他/她平常提供建議的接受程度?」皆為六點量尺, 確認意見提供者和受試者的關係狀況。可見附錄九。 四、傷害事件的本質評量 在個人所寫下的傷害事件部份,為了解每人回憶的事件本質,將測量事件本 質相關變項。所測之內容如下:. 立. 政 治 大. 本研究採用回憶的方式,在實驗第一階段報名時,先請受試者想一個同性朋. ‧ 國. 學. 友做的傷害事件,並簡單描述該事件的內容並寫下傷害者全名。至實驗室進行第 二階段實驗時,則提供傷害者姓名,並請受試者用最少五句話描述當時傷害者對. ‧. 自己做的傷害事件內容,並增加填寫當時的地點與時間。在受試者填寫完傷害事. Nat. sit. y. 件後,進行事件本質測量。題目內容分別為「你覺得這傷害事件所牽涉的人際層. n. al. er. io. 面的複雜程度」 、 「你覺得這傷害事件可能的解決方式的多樣性」 、 「當時傷害者這. i n U. v. 樣的作為會讓你覺得難堪的程度」 、 「你覺得這傷害事件的發生,你自己該負責任. Ch. engchi. 的程度」、「傷害者目前與你的親密程度為何」,皆為六點量尺,分數越高,代表 該向度的程度越高,可見附錄八。. 研究程序 本研究分為兩階段程序,第一階段為網路報名,在網路上宣傳告知「我們想 研究過往深刻的人生事件對個人所造成的影響,同時也希望探討這些事件是否也 可反映出自己與好朋友間不同的看法與價值觀。因此本研究需要你與你的好朋友 一同參加實驗,並於報名時先寫下各自人生中深刻的事件,供後續實驗使用。」, 受試者須與同行好友一起報名,依指示填下個人的深刻事件與相關人全名(可見 32.

(39) 附錄六),實驗者在收到受試者報名後,確認傷害事件為雙方不知道,且皆同意 在實驗前不與彼此討論後,並邀請至實驗室中。因受試者所提的傷害事件將於實 驗室中會與好友交換閱讀,考量親密關係事件的內容可能涉及個人隱私,基於研 究倫理之考量,因此在研究二中的傷害事件,主要針對同性朋友間相處的傷害事 件為主。 第二階段則須至實驗室進行實驗。受試者與同行好友至實驗室後,再次說明 實驗目的「我們想從個人過往深刻的人生事件中,探討好朋友之間的價值觀與看 法。很多事情即便自己覺得是這樣,但和自己潛意識的想法未必一致,因此常有. 政 治 大. 研究透過內隱測驗(IAT)來了解個人的潛意識想法為何。本研究邀請兩位互為好友. 立. 的你們一同參與研究,希望能透過內隱測驗(IAT)測量個人的想法與好友的主觀想. ‧ 國. 學. 法,來了解好友之間對於個人深刻事件的看法。」,待受試者同意後分別帶至不 同房間,隨後告知「在報名時,曾寫下四個主題的深刻事件,但本階段被指派的. ‧. 主題為傷害事件,在報名時,你曾提過”某個人”做了一件讓你深刻的傷害事件,. Nat. sit. y. 請寫下最少五句話描述當時的內容與回答相關評量,一同前來實驗的好友也會依. al. n. 看法。」。. er. io. 此指令寫下他個人傷害事件內容,隨後妳們會交換閱讀彼此的事件,並寫下個人. Ch. engchi. i n U. v. 電腦一開始測驗為寬恕內隱測驗(IAT),螢幕中會出現標題「寬恕內隱測驗 (IAT)」 ,下列指導語「此測驗可以透過內隱的方式(也就是你的潛意識)測量出你對 於 XXX(即傷害者姓名)的寬恕狀況;此測驗共有一測驗練習和五個任務,每個任 務前皆有做答說明」 ,五個任務中,第一、二、四步驟皆有 20 個嘗試,第三、五 步驟各有 40 個嘗試,在二、四步驟會出現各 10 個順序為隨機的正負向詞,在第 三、五步驟則再增加各 10 個順序為隨機的傷害者與非傷害者姓名,為避免次序 效果,一半受試者進行上述程序,一半受試者則事先進行步驟一、四、五,而後 進行二、三。其各步驟說明如下: 33.

(40) 1.當看到傷害者「XXX」 ,請盡快按 F12 鍵/右鍵;看到非傷害者「其他名字」 則按 F1 鍵/左鍵;此任務共 20 次。 2.當看到「正向詞」(ex.熱誠、智慧)請盡快按 F12 鍵/右鍵;看到「負向詞」 (ex.虛偽、負心)則按 F1 鍵/左鍵;此任務共 20 次。 3.當看到傷害者「XXX」或「正向詞」(ex.熱誠、智慧)請盡快按 F12 鍵/右鍵; 看到非傷害者「其他名字」或「負向詞」(ex.虛偽、負心)則按 F1 鍵/左鍵; 此任務共 40 次。. 政 治 大 鍵/右鍵;當看到傷害者「XXX」請盡快按 F1 鍵/左鍵;此任務共 20 次。 立. 4.請注意接下來的任務要左右鍵交換;看到非傷害者「其他名字」則按 F12. ‧ 國. 學. 5.看到非傷害者「其他名字」或「正向詞」(ex.熱誠、智慧)則按 F12 鍵/右鍵; 看到傷害者「XXX」或「負向詞」(ex.虛偽、負心)請盡快按 F1 鍵/左鍵;. ‧. 此任務共 40 次。. y. Nat. io. sit. IAT 結束後則會有 40 秒的時間顯示「分數計算中……請稍待」 ,隨後受試者依. n. al. er. 其被分配的寬恕傾向組(已寬恕回饋/未寬恕回饋/無回饋),閱讀 40 秒後並自動跳. Ch. 下一頁,三組內容分別如下:. engchi. i n U. v. a.已寬恕傾向:將告知受試者: 「1.你的寬恕傾向分數為 80(±5)分;2.已寬恕 傷害者的分數區間為 50~75 分;3.分數區間來源為 229 位認為自己已寬恕 他人的受試者於 102 年進行的寬恕內隱測驗結果。」,並以對照的常態分 數圖(可見附錄九),與結論讓受試者了解分數的意義,其結論內容如下: 「結 論:根據內隱測驗結果顯示,你對於傷害者所造成傷害事件似乎已不在意, 屬於寬恕的狀態。」 「1.你的寬恕傾向分數為 20 (±5)分;2.未寬恕 b.未寬恕傾向:將告知受試者: 傷害者的分數區間為 25~50 分;3.分數區間來源為 229 位認為自己尚未寬 34.

(41) 恕他人的受試者於 102 年進行的寬恕內隱測驗結果。」,並以對照的常態 分數圖(可見附錄九),與結論讓受試者了解分數的意義,其結論內容如下: 「結論:根據內隱測驗結果顯示,你對於傷害者所造成傷害事件似乎仍然 相當在意,屬於尚未寬恕的狀態。」 c.無回饋:將告知受試者: 「因研究中心近日網站維修中,連線狀況不穩定, 今天無法立即計算出分數,請見諒。」 隨之,螢幕告知「好友意見提取中...」 ,同樣停留 40 秒後,跳下一頁則告知 「針對你的傷害事件,一同前來的好友閱讀完後,寫下他的想法傳到系統中,按. 治 政 下一頁後,即可看到內容。」,下一頁的內容則依受試者被分配的組顯示好友寬 大 立 恕建議內容(有/無),有好友寬恕建議者將看到「其實,我是覺得,當初發生這樣 ‧ 國. 學. 的事情,你心裡一定很不好受,他那時可能有些不理性,所以不小心傷害了你,. ‧. 不過事情已經發生了,再追究也只會讓你自己痛苦,就別一直放在心上,原諒他 吧」 。無好友寬恕建議者將看到「因近日本實驗室連線狀況不穩定,今天無法立. y. Nat. io. sit. 即提取好友的意見給你,請見諒。」 ,內容皆顯示 40 秒後自動跳下一頁。最後進. n. al. er. 行依變項與操弄檢核的測量,完成實驗後,分別進行釋疑,感謝受試者並提供實 驗酬賞。. Ch. engchi. 35. i n U. v.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ere were 216 MICE events held in hotels, of which 210 were meetings &amp; conferences and 6 were exhibitions, drawing a total of 23,878 participants and attendees. Meanwhile, 94

Instead of making faster elevator motors, he suggested they think about the passengers who ride the elevators?. His idea was that by having mirrors put inside elevators, people

“People should know what kinds of foods are good for health.” To live a healthier life, we should read what our foods are made of by reading the ingredient lists on food cans

There were 283 MICE events held in hotels, drawing a total of 146,529 participants and attendees. Attendees to the 15 exhibitions reached 124,421 and the majority were attendees to

The origami patterns from previous works were intended to be assembled by hand and have folds that are 

- we can put photoresist on a wafer and then selectively expose regions to UV - then we can soak the entire thing in acid and only the parts of the photoresist that.. were exposed to

Root the MRCT b T at its centroid r. There are at most two subtrees which contain more than n/3 nodes. Let a and b be the lowest vertices with at least n/3 descendants. For such

Notice that if the dx in the notation for an integral were to be interpreted as a differential, then the differential 2xdx would occur in (1) and so, formally, without justifying 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