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校長教學領導之意涵與相關研究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學術樂觀之關係,茲分析相關文獻為 本研究之立論基礎。本章共分三節,第一節在探討校長教學領導之意涵與相關研 究,第二節探討教師學術樂觀的意涵與相關研究,第三節則探討校長教學領導與 教師學術樂觀之相關研究。

第一節 校長教學領導之意涵與相關研究

在各種校長領導理論百花齊放的時代,校長教學領導最被廣泛的運用及重 視。本節旨在探討校長領導理論的意義及其相關研究,首先,釐清教學領導的意 義,其次在探討校長教學領導的意涵。

壹、 教學領導的意義

教學領導的概念源自 1960 年代美國的課程改革,而國內學者也於 1990 年左 右進行相關的研究。不論國內外都對這議題有多項的研究,無不期望能讓學校有 更好的教學成效,學生有最好的學習成就。以下我們就來了解教學領導的意義與 發展。

教學領導包括所有能協助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相關活動(楊振昇,1997;

Sheppard,1993;)。Lunenburg 與 Ornstien(2000)指出教學是學校教育過程的 核心要務。在學校教育中任何的活動都要透過課程與教學規劃,才能傳達給學 生。秦夢群(2010)認為教學領導係指校長提高教師教學品質與學生學習績效,

進而發展及參與學校教學相關活動與措施之領導模式。

國內學者楊振昇(2004)的研究指出,教學領導概念源自美國 1960 年代的 課程改革。美國學者 James Coleman 於 1966 年根據超過 3,000 所學校的 65 萬多 名教師與學生的資料,分析當時美國教育均等的報告。該報告書反映了美國在 1960 至 1970 年代的課程改革運動中,雖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卻得到學生 學業成就不如預期的結論。因此美國形成「有效能學校運動」 (effective school movement)。因為此運動,開始強調校長教學領導的角色與功能,以及其他四項 特色包括(黃哲彬, 2008;楊振昇,2004;Austin, 1979; Edmonds & Fredericksen, 1978):(一)校長制定學校發展的明確目標;(二)校長主動積極參與課程教學 相關活動;(三)校長對於教師的教學與學生學習的高度期望;(四)校長能同時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展現高度的行政領導與教學領導知能。

到了 1970 年代中期,校長的角色轉而朝向學校改革邁進。校長已不能避免 要實施方案及課程管理的新責任,所以聯邦方案的增加讓校長儼然成為「方案代 理人」。

1980 年代後,因為「有效能學校運動」的改革,學校在課程改革期投入大 量人力及物力,但成效有限。遂而轉向從「效能」的觀點來看學校課程改革的結 果。認為校長教學領導就是影響學校效能的重要因素。

教學領導的發展,校長的角色轉變以 Hallinger 在 1992 年歸納美國三十年來 校長領導角色的轉換,分為:(1)1960-1970 年代為專案管理者;(2)1980 年代 為教學領導者;(3)1990 年代為轉型領導者。

國內學者則將校長的角色,大致分為三個時期 (李新寶,2001;林惠煌,

2003;陳美言,1998;陳慧敏,2003;黃哲彬,2008),分述如下:

(一) 角色確立期

「強而有力的行政領導」是教學有效能( instructionally- effective)學校的 特徵,且校長要扮演教育改革的中心角色。所謂的有效能的校長必須在行 政與教學之間取得平衡。

(二) 內涵發展期

教學領導者被認為學校教育方案發展成功的首要條件。校長被期待能對課 程和教學上能有智能,且能直接介入教師的教學改進中。

(三) 概念轉變期

校長扮演促進者 ( facilitator)的角色。促使教師成為同儕領導者,扮演關 鍵的角色,並積極給予教師鼓勵、機會、支持與回饋等正向回應,以協助教 師成為「領導教師」。

時至今日,校長教學領導已成新興主流教育理論之一,不論在檢視學校教學 績效,抑或是校長評鑑指標,都具重要的地位。現在的校長面對升學型態的鉅變,

學校型態的變遷,外界對學校的期許與要求,及校內老師對學校的期待,可以一 窺校長已經從傳統的行政管理者變成提升教學績效的領導者。教學領導的重要性 不言可喻。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貳、 校長教學領導之意義與內涵

西方有所謂「有甚麼樣的校長,就有甚麼樣的學校」的說法,雖沒有得到所 有人的認同,但校長對於一個學校的重要性由此可見。在校長領導方式百花爭鳴 的時代,教學領導始終佔有一席之地,且不斷被各國重視,可見其重要性。以下 歸納國內外學者對校長教學領導的看法。

一、 校長教學領導的定義

不論在國內外,校長教學領導的研究已經多年,累積不少的文獻,並持續 不斷受到重視。歸納教學領導相關文獻可以發現,其意義大致可從狹義、廣義及 權變三個層面加以分析。

(一) 狹義層面

鍾文峰(2014)指出各國的文化迥異,對於各階段的校長遴選方式各有不同。

因應這樣的差異,國內外學者對於校長教學領導所持的觀點也不盡相同。因國外 小學校長並非全由教師出身,國外學者認為,校長應該將時間花在觀察教師的教 學,經常訪視教室,提供教師在教學上詳盡的建議,提供改進教學的相關建議,

以利提升其教學效能。校長與教師在關係上應該有極密切的工作接觸,才稱得上 一位稱職的教學領導者(Edmonds,1979)。而我國校長多由教師出身擁有豐富的 教學歷練,能了解教學現場的需求,知道教學領導工作在於提高教師效能以達到 有效教學,進而提升學生學習成效。因此國內早期偏重「教學視導」(instructional supervision)。

Harriot 與 Fireston(1982)認為,校長應從事與教師教學或學生學習有直接 關係的行為或活動。

Dwyer(1986)認為狹義的教學領導容易造成對校長角色的混淆。教學領導 不只是指與教學有直接相關的行為,其組織背景與特性也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 校長的教學領導。

Pantelides(1991)認為,校長教學領導係指校長直接參與學校課程與教學 設計之行為,旨在增進學生學習成就。換言之,校長是從事與教師教學或學生學 習有直接關係的行為或活動,也就是說校長為課程與教學的專家。校長與教師有 極密切的工作接觸,必須經常進入教室,提供詳盡的建議,以提升教師的教學效 能。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Southworth(2002)、Cardno 和 Collett(2003)皆認為教學領導就是以學習 為中心、教學法的及課程領導者這幾項是具有同等意義的。

Cardno(2006)指出在 1980 年代教學領導的支持者強調,教學領導是學校 領導者所辦理的活動會直接影響教室內的活動發展。

簡言之,狹義的校長教學領導著重的是,校長個人經由與教師在教學上的密 切接觸,能在教師教學現場的各項教學表現,給予建議,以提供其改進教學的內 容方式,進而提升學生學習成就及教師教學成效。

(二) 廣義層面

Lunenburg 與 Ornstien (2000)認為校長的行為可以經由計畫直接、間接地 影響學生成就,例如:訂定計畫、設定對學業的期望、創造願景、鼓勵改變、激 勵教師對話與合作等。

Hunter(1995)指出有效能學校的關鍵人物即是校長,與學校形成有效能的 學校關係密切。Stroud(1989)認為校長教學領導是一個統整與學校效能相關的 各項活動所成的統合性名詞。Firestone(1982) 與 Wilson(1996)認為學校文 化及其他間接支持教學的工作或活動,與校長的教學領導有相關。Weber(1987)

指出廣義的教學領導是,校長能視學校與社區之需求,善用各種資源,達成改善 和鼓勵學生學習的目標。此外,教學領導者除了擁有教學知能外,能直接介入教 師的教學、促進教學品質的提升、並給予教師與學生高度的期盼、整頓學校的課 程,並涵蓋有關提升教師教學成效與學生學習成果間的關係。

教學領導作為包括協助教師在職進修或專業成長與發展,以及瞭解學生的學 習情形(林明地,2002;張碧娟,1999)。更明確的說,教學領導者必須是強有 力且直接地帶領學校改變,包括建立強調學習的校園文化、設定學術目標、同等 重視課程與教學的發展以及努力地與教師們提升學生的學習成就(Chang-Yong Tan,2012)。在近期的研究中,也顯示教學領導不再著重於以往的教師教學與學 生學習,而是強調組織管理的重要性。有組織的管理指的是校園內極佳素質的教 師,並提供他們在教室內能有適當支持及資源的提供(Horng, E. & Loeb, S.

2010)。

本國學者對校長教學領導的研究大多探討廣義層面。魯先華(1994)認為校 長協助教師改進教學,以提升學生學習效果,最後完成教育目標的歷程;即藉著 與教師的合作,共同建立教育目標、設計規劃課程內容、輔導教學活動的實施、

評鑑學生學習成果,鼓舞學生積極的學習動機,增進學生良好的學校成果以達成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學校的教育目標。楊振昇(2002)提出,校長的職責在於強調互助合作的精神及 團隊意識,學校主任及資深優良教師等的教學人力資源能有效整合,以從事與教 學相關之活動。李安明(2006)認為,教學領導係指學校校長可透過直接或間接 的領導行為,制定與溝通學校目標、建立學生的學習期望、協調學校課程、觀察 教師教學、增進學生學習機會以及提升教師專業成長。

在近期,學者黃秀霞(2012)認為校長藉著溝通與凝聚教學目標、促進教師 專業發揮、增進學生學習氣氛及營造支持性教學環境等領導作用;運用學校資源 與管理策略,加以診斷、評鑑與改進教師教學行為,增進學生學習成效,確保教 學品質、提升學校整體教學知能的相關措施與行為。

由上述教學領導的定義可發現,廣義的看法已為較多人所接受。而其範圍不 脫教師教學及學生學習兩大方向,大致上都是經由各種改進教師教學的方式,達 到增進學生成就的過程。除了校長教學領導的個人行為外,還加入了領導的策略

由上述教學領導的定義可發現,廣義的看法已為較多人所接受。而其範圍不 脫教師教學及學生學習兩大方向,大致上都是經由各種改進教師教學的方式,達 到增進學生成就的過程。除了校長教學領導的個人行為外,還加入了領導的策略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