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構面四:對學生學習與行為之接受度的因果迴路圖及驗證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72-78)

第四章 系統建模

第五節 構面四:對學生學習與行為之接受度的因果迴路圖及驗證

教學是一種多面向的認知活動,需要教師每天從事無數個決定。為使工作順利進 行,教師必須有能力決定教些什麼、怎麼教、花多少時間、使用哪些器材、如何評鑑 學生等執行教學的專業能力與敬業精神(沈桂枝,1995)。曾玉玲(1993)將學習態度界 定為學習者對學習活動或學習環境所持正向的或負向的評價或感情,包括:對讀書的 態度、對課程的態度、對同學的態度、對教師的態度及對學校學習環境的態度。另外,

林淑真(2002)和李馨嫻(2007)皆指出,影響學生學習態度的因素包括年級的高低。不 同年紀的孩子,在學習和行為表現上,會有不同的表現,而國小導師基於各種原因,

對於不同年段的學生會有不同的看法和接受度,因此,本研究將「對學生學習與行為 之接受度」定為第四個構面。

本研究繪製對學生學習與行為之接受度的因果迴路圖(圖 11)並以文獻驗證(表 22) 如下:

對學生學習與 行為之接受度 學生學習態度

學生行為表現

教學效能

工作滿意度 倦怠感

個人特質之適合度

國小導師任 教不同年段

之意願

+

+ +

+ +

+

-家長正面參與度 +

+

+

學生特殊狀況需求

-+

11 對學生學習與行為之接受度的因果回饋環路

表22

對學生學習與行為之接受度的因果迴路驗證表

因 果 關係 驗證說明

對學生學習 與行為之接 受度

國小導師任 教不同年段 之意願

正向 郭生玉(1994)指出,教學是師生互動的歷 程,其成效不但和學生特質與學習行為有密切關 係,也深受教師特性及教學行為影響。學生的學 習態度和個別差異是影響教師工作心厭的因素 之一。

郭春霞(2008)指出,外在支持包括學校行政 體系、學校教師及學生對於教學的支持。

說明:不同年段的學生在學習態度和生活常 規上有著顯著的不同,教師依據自己的個人特 質,對不同年段的學生會有不同的接受度。接受 度越高,教師較願意擔任此年段的導師;反之,

則任教意願較低。

對學生學習 與行為之接 受度

教學效能 正向 吳清山(1992)指出,所謂的教師效能是一位 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能使學生在學習上或行為上 具有優良的表現,已達到特定的教育目標。

說明:教師對學生學習與行為的接受度高,

就教樂於發揮所長,教導學生,教學效能就較高。

學生行為表 現

對學生學習 與行為之接 受度

正向 Chaplain(1995)指出,老師的工作負荷包括工 作任務和指導學生的行為與態度。

Jacobsson, Ponsette and Thylefors (2001)指 出,瑞典綜合中學教師們工作壓力的來源,包括 教師知覺工作要求、學生不良行為以及學生與家 長的負回饋。

郭明德(2001)認為,國小導師的工作包括輔 導學生偏差行為,如學生反抗、逃學、偷竊、攻 擊、吸毒等,需要班級導師花時間去關照、引導 他們。

林怡君(2009)指出,教師在輔導活動方面包 含學生意外事件的處理,還有輔導學生個別問 題、團體問題,以協助學生改正不良行為。

說明:不同年段的學生在行為表現上會有不 同的特性和問題,教師基於個人特質,對此會有 不同的接受度。

學生學習態 度

對學生學習 與行為之接 受度

正向 Chaplain(1995)指出,老師的工作負荷包括工 作任務和指導學生的行為與態度。

郭明德(2001)指出,學生作業的指導是國小 導師班級經營的工作之一。教學經營工作包括:

課程的設計、教材的選擇、教學方法的應用、學 生作業的指導以及潛在課程。

表22(續)

因 果 關係 驗證說明

的使用、教學方式的實施、教學活動的程序設 計、課程的設計編排、教學時間的掌握、教學素 材的選擇、學生作業的指導、教學評量的實施、

潛在及空白課程的教學、學習單的設計、資訊科 技融入領域教學的設計、教學與學生學習注意力 的安排。

說明:不同年段的學生在學習態度上會有不 同的特性和問題,教師基於個人特質,對此會有 不同的接受度。

個人特質適 合度

對學生學習 與行為之接 受度

正向 郭生玉(1994)指出,教學是師生互動的歷 程,其成效不但和學生特質與學習行為有密切關 係,也深受教師特性及教學行為影響。學生的學 習態度和個別差異是影響教師工作心厭的因素 之一。

丁一顧(1996)指出,國小教師不同的領導風 格在學生學習態度、學業成就及領導型式效能 上,均有顯著差異。

詹子杰(1997)指出,教師對教學工作滿意與 否,直接影響其教學熱忱、士氣、情感與價值導 向,也間接與學生學習態度之建立和學習成就之 預期有關。

李雅芳(2005)指出,國小高年級學童自我概 念和父母管教方式、教師領導風格與生活適應間 有顯著相關。

李馨嫻(2007)指出,教師的領導風格、教學 方法、教材內容、提供認知及情感經驗的多寡,

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

說明:不同年段的學生在學習和行為上會有 不同的特性和問題,教師基於個人特質,對此不 同年段有不同的接受度。

學生行為表 現

學生特殊狀 況需求

負向 郭生玉(1994)指出,教師要了解學生特性,

顧及個別差異,給於個別的關注與輔導。

郭明德(2001)認為,國小導師的工作包括輔 導學生偏差行為,如學生反抗、逃學、偷竊、攻 擊、吸毒等,需要班級導師花時間去關照、引導 他們。

林怡君(2009)指出,教師在輔導活動方面包 含學生意外事件的處理,還有輔導學生個別問 題、團體問題,以協助學生改正不良行為。

學生學習態 度

教學效能 正向 吳清山(1992)指出,所謂的教師效能是一位 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能使學生在學習上或行為上 具有優良的表現,已達到特定的教育目標。

表22(續)

因 果 關係 驗證說明

說明:學生的學習態度會影響成績表現和班 級學習風氣。

工作滿意度 教學效能 正向 吳清基(1979)指出,教師對工作滿意與否,

直接影響其教學熱忱、士氣、情感與價值導向,

也間接與學生學習態度之建立、學習成就之預期 有關。教師對工作的心理滿意表現是影響教育實 施成效品質良窳與否的重要因素之一。

林新發(1983)指出,教師的工作滿意度,是 指教師對其教學工作所持的一種積極情意導向 的程度,工作滿意度高的教師,也能有較高的工 作熱忱、成就感和教學成效。

詹子杰(1997)指出,教師對教學工作滿意與 否,直接影響其教學熱忱、士氣、情感與價值導 向,也間接與學生學習態度之建立和學習成就之 預期有關。

倦怠感 工作滿意度 負向 張曉春(1984)指出,工作滿足程度會影響職 業倦怠的程度,職業倦怠程度會受到個人在工作 上的滿足或不滿足而改變。

陳世志(2002)蒐集 526 位監所基層戒護管理 人員工作壓力與工作滿足對職業倦怠的影響,結 果發現工作滿足則對職業倦怠具有負向影響。

Scheib (2003)指出,教師承受的壓力會降低 其工作滿意度,增加憂慮不安的情緒,使得教師 缺乏自我承諾,身心靈感到無力感,出現工作倦 怠感,進而萌生其離職的念頭。

Sari (2004)指出,教學愈資深的教師,其工 作倦怠的感受度愈高,工作倦怠與工作滿意成顯 著負相關。

家長正面參 與度

學生學習態 度

正向 Greenwood and Hickman (1991)認為,家長的 參與能提升學生學習成就、降低學生缺席率、營 造良好班級或學校氣氛、導正學生的不良行為、

協助學生學習等。

林義男(1992)曾分別以國小學生與國中學生 為研究對象,探討父母參與與子女學業成就的關 係,發現父母實際參與子女學習活動與子女的學 習成就有顯著相關。

陳良益(1996)指出,家長透過各種方式與學 校教師合作,參與子女教育過程中的各種活動,

以求提升學校效能,促進兒童學習與發展。

謝孟穎(2003)指出,高社經背景的家長對子 女的學習展現積極的參與態度,並且具體扮演教

表22(續)

因 果 關係 驗證說明

值期望,使孩子的學業成就更高。

利百芳(2004)指出,教師匯聚家長資源,在 學生方面有家長以身作則,給孩子良好的學習榜 樣,而且家長資源的投入,提高學生學習成效。

家長若能積極參與孩子的學習活動,與教師密切 合作,一方面可以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而努 力奮發向上,另方面也可以讓孩子隨時隨地獲得 學習上的支援,如此將有助於學習效能的提升。

親師理念不合,影響孩子的學習情緒,家長因關 心而參與,可能因理念與教師不合而產生衝突,

影響了孩子的學習。

陳慶雲(2004)指出,家長基於促進子女學習 活動的推展及提升子女學習的成效,與教育人員 共同合作所參與的各種活動。

李馨嫻(2007)指出,父母對小孩教育或課業 的參與及支持程度、對子女的期望、管教方式、

家庭社經地位、家庭教育資本、家庭環境等,對 學生的學習態度具有顯著影響。

詹歐瑞蘭(2009)指出,家長參與校務程度愈 高,學生學習成就愈好;家長參與校務之教學支 援、親職活動及聯繫溝通等三個層面參與程度愈 高之學校,其學習成就愈好。

家長正面參 與度

學生行為表 現

正向 Greenwood and Hickman (1991)認為,家長的 參與能提升學生學習成就、降低學生缺席率、營 造良好班級或學校氣氛、導正學生的不良行為、

協助學生學習等。

利百芳(2004)指出,教師匯聚家長資源,在 學生方面有家長以身作則,給孩子良好的學習榜 樣,而且家長資源的投入,提高學生學習成效。

謝孟穎(2003)指出,高社經背景的家長對子 女的學習展現積極的參與態度,並且具體扮演教 育輔助者的角色,此種教育態度會產生較高的價 值期望,使孩子的學業成就更高。

李雅芳(2005)指出,國小高年級學童自我概 念和父母管教方式、教師領導風格與生活適應間 有顯著相關。

倦怠感 國小導師任 教不同年段 之意願

負向 陳建瀧(2000)認為,工作倦怠會造成教師工 作情緒低落,以致工作意願不佳。

Luthans (2002)認為,工作負荷過重讓教師產 生倦怠感,對工作感到失落,在身心靈方面感到 無力感,因而對教學工作投入意願低,導致工作 意願不高。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7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