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明清琵琶樂曲之體裁與內容

第一節 樂曲分類與內容

第一節 樂曲分類與內容

明清琵琶譜本於樂曲分類上各有不同的基準點。華秋蘋《琵琶譜》 先以「南 北」區分琵琶曲,再次以區分以大曲與西板,最後再分以「文、武、雜」板等,李 芳園除入門曲外,僅收大曲,雖無特別再細分,但於凡例有提及「文武」之樂曲性 質之差異與詮釋。李芳園《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譜》收有兩類樂曲,為「大曲」

與「入門琵琶譜 沈肇州《瀛洲古調》中雖未有分類,但其學生徐卓後將之整理

97

98

今日琵琶文化圈常見的是以樂曲性質為基準,分有「文曲、武曲與大曲」三 類,也提出有「文曲、武曲、文武曲」96之分類方式等。而從上頁表 2-1「明清譜 本中的分類概況」中,可將樂曲分類歸納以「地域、形式與性質」三個角度,下 面將據此來進行討論。

一、 依地域為基準

華秋蘋《琵琶譜》集南北兩派曲目於一身,以小曲為例,收有北派曲目十三首,

南派曲目四十九首;李芳園《南北派大曲琵琶新譜》更於譜本名稱寫明「南北派」,

在在都說明琵琶曲早期與地域的強烈關聯性。地域文化的差異直接地影響一方人 的人文風情,乃至語言、習慣、個性與喜好等,地域性對於人類文化的塑成有決定 性的影響,於劉熙載的《藝概》中便有此王元美與何元朗之說:

劉熙載《藝概》〈卷四‧曲概〉:王元美云:「詞不快北耳而後有北曲,北曲 不諧南耳而後有南曲。」何元朗云:「北字多而調促,促處見筋;南字少而調 緩,緩處見眼。」二說其實一也,蓋促故快,緩故諧耳。

語言是區域音樂風格形成的關鍵,南方音樂的共有特色為流暢秀麗、委婉典雅,

正如南方方言的語言特色,吳儂軟語;北方音樂特點為高亢、粗獷、明朗直接,正 如北方民族與人之豪邁印象,快言快語。在舊時封建制度體系下,政治因素往往會 對音樂的整體形態帶來,宋室南遷為南北方音樂之融合帶來第一波的影響,隨宮廷 南下的專業樂人的遷徙對融合南北方不同風格曲牌有推波助瀾之力,隨後南戲的 產生,進入元朝後再一波北方漢人南遷的社會影響,音樂交流更甚從前,從徐渭《南 詞敘錄》中更寫道「南曲北調,可於箏琶披之。」中可得知,通常南曲之伴奏為笛,

而到了明代,常用於北曲伴奏的絃索也可相和於南曲了。

嘉慶年間,華秋蘋《琵琶譜》成書,彙整南北派琵琶曲於一本譜集當中,直到 光緒年間李芳園出版《南北派大曲琵琶新譜》,書名仍指出「南北派」,可知光緒

96 孫麗偉,〈琵琶文化論〉(福建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2):33。

99

100 考〉(《民族音樂》,No. 2,1990):9-23。

99 清姚燮,《今樂考證》(台北;進學書局,1968),100-101。

101

隻曲形式,關於「中曲」,就目前之資料,首見於《今樂考證》,再來便是張兼 山對於《檀槽集》中〈夕陽簫歌〉一曲之前記,提到:

〈夕陽簫歌〉100小中曲也,音調和平。雖為初學者易於入手,如得心應手,亦頗 有意趣。板頭以六十八板為一曲,有文有武,有疾有徐。徐者晚欒柔情,疾者錦 雲燦爛,深得古意,物以曲小而忽諸。101

文字中出現了「小中曲」之名稱,樂曲共分三段,且「板頭」(六十八 板)、「二段」(二十四板)、「三段」(一百零六板)所構成 102。據另本收有

〈夕陽簫鼓〉一曲的《閑敘幽音琵琶譜》於樂曲曲名下方記有「北派文板七 節」,共有七節。經對照,〈夕陽簫歌〉與〈夕陽簫鼓〉實為同一樂曲,後者將 原本的三段做了結構上的處理,進而分為七節,全曲同樣為一百九十八板。至 此,本研究或可這樣描述此曲,〈夕陽簫鼓〉又名〈夕陽簫歌〉,應屬於為北派 西板曲,曾被歸入小中曲、中曲的類別,在樂譜可據的最早資料《檀槽集》中,

可見其與八板結構的淵源,也解釋為何被歸入西板一類。

然而關於「中曲」的資訊太少,雖可稍作梳理,明〈夕陽簫鼓〉一曲的部分脈絡,

但還不足將「中曲」之分類獨立出來討論,故本研究分以明清琵琶樂曲「小曲」

來與「大曲」兩類做體裁形式上的對照,應是客觀且合理的。

琵琶小曲,經查均由單篇曲體所構成,種種構成要素都較為單純、結構也較易 辨識、且多為六十八板小曲,對於小曲的界定應較無疑慮。對照單篇曲體,多於一 篇構成的樂曲,則稱為「連篇曲體」,經查凡多於一首樂曲構成、較複雜的結構,

在歷來的譜本當中都被歸類為「大曲」,原因在於結構較大。「大」於此應為形容 詞,以形容為篇幅、結構較大的琵琶樂曲。從結構上而言,小曲指稱單篇樂曲,大 曲指稱連篇套曲或多段體是在琵琶文化圈中應是無疑慮且客觀的。

100 即〈夕陽簫鼓〉。

101 許牧慈,《傳統琵琶曲目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11),319。

102 據本研究根據《檀槽集》中之〈夕陽簫歌〉樂譜統計而得。

102

103

三、 依樂曲之性質與內容為基準

除了分以地域或分以結構,明清琵琶譜中曾還有「慢板、快板、文板、武板、

文套、武套、隨手八板、雜板、初學琵琶入門譜、音樂初律」等分類名稱,分別在 不同譜本中曾被提及,分別是華秋蘋《琵琶譜》之「文板、武板、隨手八板、雜板」,

李芳園《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譜》之「初學琵琶入門譜」,徐卓據沈肇州《瀛 洲古調》再整理的《梅庵琵琶譜》之「快板、慢板、文板與大曲」,最後是沈浩初

《養正軒琵琶譜》之「文套、武套與大曲」,此處大曲之大,非以結構來論。

其中,「初學琵琶入門譜」、「音樂初律」屬於初學入門曲的範疇,樂曲之構 成與內容都較為簡單,較接近今日所謂初級教材的概念。「隨手八板」與「雜板」

是記載在《華氏譜》〈卷中〉浙江派曲目的最後。「隨手」有立即、順手之意,而 觀察《華氏譜》被歸類在「隨手八板」中的五首樂曲〈春光好〉、〈鳳銜珠〉、〈翠 雲濤〉、〈駐春粧〉與〈泛仙槎〉均屬於八板類樂曲,故「隨手八板」為能順手彈 奏的八板類樂曲,後林石城將五首樂曲做連套演奏,以《春光好》為名,又附註「又 名《隨手八板》」104。「雜」,根據《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定本》作為形容詞有

「繁亂、不單純的、非正項的、不同類的」等幾個意思。經查,《華氏譜》之「雜 板」當取「不同類」之意,即無法歸入文板或武板之一類小曲,如北派雜板〈普庵 咒〉就樂曲內容與性質而言,於今日或會將之分入宗教篇。

沈肇州《瀛洲古調》系統最為特別,在經其學生徐卓再整理的《梅庵琵琶譜》

中補充的樂曲分類中出現有「慢板」與「快板」的分類,同時也有「文板」與「大 曲」。《瀛洲古調》中的文板與大曲,實際上並非原生於崇名島的曲目,如文板〈思 春〉、〈大曲〉等,經溯源均與《華氏譜》有關連,當是沿用樂曲本來的分類。

故《瀛洲古調》一脈也是唯一個出現有以「速度」為基準的譜本,也僅為《瀛洲古 調》所用。在下章將特別挑出《瀛洲古調》中的快慢板樂曲出來進行分析,以觀察 其特別之處。

104 林石城,《林石城琵琶曲選》(上海:上海書局有限公司),164。

104

「文、武曲」則是琵琶音樂文化圈最常用以說明樂曲性質的分類。「文武」為 一相對的概念,此種二分法的思維邏輯深植於在漢民族的社會文化體系當中,最早 之「文武」意指周文王與周武王,於《詩‧大雅‧江漢》中云:「文武受命,召公維 翰。」到春秋時期,《國語‧周語中》中「武不可覿,文不可匿。」文武各指稱「藝 文」與「武功」。「文武」概念逐漸於漢文化中豐滿起來,指涉層面頗廣,從文官 武將的職位區分、到個人修為之文韜武略、再到家常小事的「火須文武、緊慢得中」

105等均可以文武來指稱。

以「文」或「武」來形容一首樂曲,可以說明許多深層意涵,如曲情、樂曲氛 圍、速度、或是質感等。「文」,於此處當做形容詞解釋,根據《教育部重編國語 辭典修定本》其解釋為溫和、優雅、不猛烈之意,如文雅、斯文等;「武」,同樣 做形容詞使用,其解釋有二,一為與軍事、戰鬥有關的,二為勇猛、威風的之意,

前者如武器,後者如勇武、威武。顧名思義,琵琶文曲,指的是以抒情優美、簡樸 動人的旋律,來深刻表達人物內心思想感情,表達意境的樂曲,如〈潯陽月夜〉、

〈月兒高〉、〈漢宮秋月〉、〈塞上曲〉等;琵琶武曲,則是以形象鮮明的音樂語 言,來表現一定故事情節的、氣勢較恢弘、具敘事性的樂曲,如〈十面埋伏〉、〈霸 王卸甲〉、〈海青拿天鵝〉等。在實際的演奏實踐中,還有「文曲武彈」與「武曲 文彈」兩種詮釋概念,目的都是在協助彈奏者更能理解與更好地彈奏樂曲;「文」

不等於「軟」,「武」不等於「硬」,過猶不及皆需斟酌。

明清琵琶譜中,華秋蘋《琵琶譜》、李芳園《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譜》與 沈浩初《養正軒琵琶譜》對樂曲分類多有著墨。《華氏譜》云「文板宜文,武板宜 武,大曲宜寬緊相間,惟善會者斟酌之。」《李氏譜》言「文曲宜靜、宜有餘音,

武曲宜威、宜雄壯,按板傳聲,寬緊相間,緩急合宜斯為得之。」

105 宋,陶谷《清異錄‧藥》。

105

《養譜》除談到文武之性質,更深入地講到文武曲之功能性:

彈文套宜緩,彈武套宜緊,文套可用他樂合奏並能唱入唱詞,武套則只有獨奏,

不可入唱;文套長於表情,武套長於狀物,文套可以涵養性情,武套可以激發 志氣,故其性剛者,宜習文套,其性柔者,宜習武套;孔子云樂以正己,又能 正人,若能經於斯道,亦可為得育之一助焉。」

又說:「文套宜圓熟而聲清抑而拍準,其緩處需有餘音在子絃者推進之,在中 老絃者擺動之,若在相上則重按之,亦得餘音流出猶操琴之有吟揉也。」

從上數三本有談論到「文武」的譜本,可觀察到「文武」之於琵琶曲的討論層 次的逐漸提升,對樂曲內容的更加講究。《華氏譜》中之「文板、武板」均屬小曲 形式樂曲,「文板宜文,武板宜武,大曲宜寬緊相間」,據本研究之分析,是對小 曲形式的初步屬性區別,以利編排,也提示彈奏,「大曲」一類並未再細分文武,

從上數三本有談論到「文武」的譜本,可觀察到「文武」之於琵琶曲的討論層 次的逐漸提升,對樂曲內容的更加講究。《華氏譜》中之「文板、武板」均屬小曲 形式樂曲,「文板宜文,武板宜武,大曲宜寬緊相間」,據本研究之分析,是對小 曲形式的初步屬性區別,以利編排,也提示彈奏,「大曲」一類並未再細分文武,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