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明清琵琶樂曲之體裁與內容

第三節 琵琶大曲

以結構為分類基準,相對於小曲,琵琶大曲,指稱的是篇幅較長、連篇的獨奏 樂曲,也呈現以整體性、經過藝術處理的樣貌。 琵琶大曲之分類目前最早可循之 譜本仍是華秋蘋《琵琶譜》,於南北派之彙整曲目中均有大曲一類樂曲,分別收錄

〈十面〉、〈月兒高〉、〈海青拿鵝〉等六首大曲,至李芳園《琵琶新譜》共收錄、

也僅收錄有十三首大曲, 至今,琵琶大曲的數量至少超過有二十首,大曲的內容 在時間的累積下越來越豐富,本節將從大曲曲目與體裁形式來做討論。

一、 曲目

經初步整理大曲之曲目生態表,現存的明清琵琶大曲,扣除同曲異名、或同名 異曲的話共有三十餘首,收錄這些樂曲的譜本有刊本華秋蘋《琵琶譜》(1819)、

李芳園《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譜》(1895)、沈肇洲《瀛洲古調》(1916)、

沈浩初《養正軒琵琶譜》(1929)、王露《玉鶴軒琵琶譜》(1920)、《汪昱庭琵 琶譜》(2003),還有一些具代表性的抄本包括有《閑敘幽音》(1860)、檀槽集

(1842)等。

由於明清琵琶曲在不同的譜本中同樣存在著同曲異名或 同名異曲的現象,

「同名同曲」一類樂曲,其內容會因不同發展脈絡而稍有不同,但仍不脫此樂曲的 大框架,如〈十面〉;「同名異曲」一類樂曲一類樂曲較無異議,從內容看就是不 同樂曲,比如《琵琶譜》〈月兒高〉與《養正軒琵琶譜》〈月兒高〉;「異名同曲」

一類樂曲雖為相異的曲名,但就內容是一樣的,此處的一樣也是略有八成相似即為 同曲,比如《琵琶新譜》中的《陽春古曲》與《養正軒琵琶譜》的《陽春白雪》。

下面將先進行大曲的曲目對照,位於同一列的即同首樂曲,呈現有異名同曲的 現象,不同列即不同曲,呈現也有同名異曲的狀況。

123

124

125

構的本質,今常被演奏的版本有劉德海所整理的《青蓮樂府》(選段),僅取〈鳳 求凰〉、〈風入松〉兩段演奏。

小曲連綴琵琶套曲還有《塞上曲》與《陽春古曲》等,皆出於《李氏譜》,前 者自華秋蘋《琵琶譜》中取五個小曲連綴而成的套曲,後者為李芳園從《閑敘幽音 琵琶譜》《慢商音》、《六板》等曲中,取出多段同屬六十八板的樂曲加上尾聲重 構而成,並賦以新名《陽春古曲》,因李氏有好託古的習慣 116,故此曲雖可謂為 當時之新曲,但仍在曲名上加了「古」字以提高雋永之感。

(二) 連綴變奏多段體

為結構上較大、樂曲之段落數量較多,樂段與樂段之間具有連結性,於整體速 度、結構、鋪成上,均呈現歷時性與藝術化處理的一類樂曲,如〈十面埋伏〉、〈月 兒高〉與〈霸王卸甲〉等。從內容觀之,在多段體的琵琶大曲,曲牌的使用經常可 見,許多旋律素材多來自於曲牌,或從曲牌變化發展而來,同樣為做曲牌的連綴與 小曲連綴不同,琵琶小曲是可做單獨演奏用,器樂化的曲牌僅在其被使用的樂曲中 彈奏,不可做單獨彈奏用,且在發展的過程當中有些段落會逐漸模糊曲牌間的分隔,

雖然並非每一個曲牌都可確切地指出其源頭,但從譜字與旋律上仍具有部分曲牌 音樂的特色,據本研究,即如樂句中的詩詞律動結構。

以〈霸王卸甲〉與〈月兒高〉的內容來做說明,前者主要以變奏形式構成樂曲,

後者則以曲牌連綴而成。從樂曲內容觀之,〈霸王卸甲〉最早見於《華氏譜》,共 12 段,多數段落只標明次序,有些段落前面註記有「過文」、「小吹」與「金毛獅 子」等文字,而樂曲的發展主要依據特定骨幹旋律進行板數、節奏法、節奏律動上 的變奏與變化。

116 中央民族音樂學院民族音樂研究所編,〈後記〉《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譜》,(新華書局,

1955):2。

126

127

(三) 絲竹鑼鼓循環體

為琵琶音樂於庶民生活醞釀發展的最好證明。絲竹鑼鼓循環體即是運用 吹打 素材於琵琶曲當中,以一段鑼鼓、一段絲竹的形式呈現,以〈龍船〉一類樂曲為代 表,為鑼鼓曲牌與器樂、聲樂曲牌交替出現所構成,通常旋律部分呈現以完整的曲 牌、民間小曲,如張步蟾〈龍船〉中應用了蘇州彈詞的曲牌如【羅漢錢】、江南絲 竹〈花六板〉等曲調,呈現以琵琶之語法與彈奏風格,並以琵琶非樂音技法模擬鑼 鼓效果與旋律交相出現。

以外,屬於此類結構的還有《燈月交輝》117與〈水龍吟〉等,兩者均收錄在《養 正軒琵琶譜》當中。〈水龍吟〉收錄在《養正軒琶琵譜》1938 年的修訂稿當中,由 林石城補錄上去,是從同名鑼鼓曲改編而成,由五個不同的「鑼鼓段」 與五支曲 牌交替進行而成曲。《燈月交輝》於《養正軒琵琶譜》中還附有鑼鼓譜,即本曲原 是與鑼鼓一同演奏的樂曲,後《汪昱庭琵琶譜》也收有此曲,但刪去了鑼鼓譜,今

《養正軒琵琶譜》之譯本也多無附鑼鼓譜。雖然如此,琵琶部分仍有鑼鼓素材應用 於其中,且為固定的節奏型,不似〈龍船〉是由多個鑼鼓片段穿插而成,而《燈月 交輝》的固定鑼鼓節奏也成為辨識樂曲結構的重要片段。

譜例 2-12:《燈月交輝》〈跨海東征〉之固定鑼鼓節奏型

而於此類結構下的曲牌也多與原來的形式相差無幾,略有縮擴增減,參照譜例 2-14 可見琵琶曲中對於原曲牌素材並未有太多的更動改變,僅在樂句末端稍作擴 板或增添過門,實際上原曲牌之形式是相當清楚的。

117 為曲牌連套,故用《》。

128

譜例 2-13:張步蟾《龍船》〈湘江浪〉與曲牌〈羅漢錢〉旋律對照

絲竹鑼鼓循環體是體裁也是曲式,以〈龍船〉為例, 今日被稱為〈龍船〉的 樂曲有三首,除前述張步蟾〈龍船〉外、還有林石城根據此範式與民間音樂整理的

〈龍船〉與華彥鈞所編之〈龍船〉,其內容組成均是一段鑼鼓、一段曲調,此曲式 具有適應性與在地性很強,故三首〈龍船〉的音樂素材都是樂人根據其經歷而彈奏 出的龍船,如張步蟾本身是彈詞樂人,自然在其樂曲中會應用彈詞的曲牌素材。

通過對於樂曲分類的討論,立基於結構基準來對琵琶小曲、大曲進行體裁整理 與歸納,下面將同樣依據客觀的結構層面為基準,由小而大展開明清琵琶樂曲的曲 譜分析,並對照以其當代詮釋,進入本研究之研究主體部分。

129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