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標準形成

第三節 標準形成的優點

標準制定通常都具有促進競爭的效果,因為設計標準的目的就是在解決網 絡市場和相容性需求的現有問題。標準也可以促進競爭者之間的競爭,因為競 爭者間會更努力使自家技術被選定為標準技術。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發生在藍 光光碟(以SONY為首)和HD-DVD光碟(以Toshiba和NEC為首)的次世代DVD格 式標準戰爭。雖然就技術層面而言,藍光光碟跟HD-DVD的採用的技術並不相 同,但他們大至上而言他們都具有吸引人的特色,包括了強化版權保護、互動 性高以及更大的儲存容量。

進一步討論標準或相容性的優點,其確實為產業帶來諸多利益,包括網路 外部性(network externality)、競爭效果、多變性(mix-and-match)效果,與成本節 省效果。略述如下。

一、網路外部性

根據Katz& Shapiro(1985)定義,所謂的「網路外部性」意指:某一使用者 從一個產品中所得到的效用,是依據同一網路中其他使用者的數目而定;因為 此效應的關係,網絡中若有更多的使用者,將進而導致更高的使用效用,商機 因而更為提升。Grindley(1995)則以標準再增強機制,說明網路外部性所產生的 效果。標準再增強機制與報酬遞增,均是網路外部性所產生的特殊現象,同時 也說明安裝基礎(installed base)與網路效應所具有之相互影響的遞迴關係。廠商 因不斷擴大系統使用者的數目,因而吸引更多互補性產品製造商的加入,進而 使得使用者對於標準及互補性產品更加信任與採用,最後形成套牢(lock-in)正向 回饋現象。此種情形亦說明了使用者的轉換成本會逐漸增加的原因21

二、競爭效果

當競爭性產品是可相容者,則企業就會著重於價格上而非設計上的競爭,

如此會使得市場上更趨向於大宗產品的市場,因而提高經濟效益。另外,相容 的情況,亦可能吸引更多新進入者,而形成更多的競爭。在某些情況下,亦可 能因相容性而帶來負面的競爭效果。

21 吳豐祥,洪一峰(2002),「無線通信產業標準的形成與發展之實證研究」,2002 中華決策科學 學會年會暨論文研討會,2002.6.29.國立交通大學經管所,台北。

三、多樣化

雖然一般認為,標準或相容性可能會限制產品的變化,不過從另一個角度 觀察,藉由相容性而可以做更多零組件的混合、配合(mix-and-match)結果,卻 使得整個系統產品有更多種類的變化。例如音響系統的轉盤與喇叭,可以作各 式各樣的組合;相反的,照相機的主體與鏡頭沒有標準化,所以購買者並沒有 太多的組合選擇。因此,所謂多樣化的利益,主要依變化產生的價值,以及買 者對零組件的喜好程度而定。

四、成本的節省

標準化或相容的結果,允許更大的規模經濟(例如使不同的廠商,可以向相 同的供應商採購),以及零組件的可互換性,因而降低了生產成本。另外,當更 多人都擁有原產品時,互補性/周邊性的產品也可以更宜地取得。標準化亦使得 產品的學習成本有效降低,因此,打字機鍵盤之所以形成標準化,亦是因為在 路徑相依(pathdependence)的使用習慣下,使用者希望能延續打字效能,而可以 不受不同品牌的影響。

另外,大陸學者張平(2006)則認為,標準放在國際貿易與全球競爭的角度 思考,則有促進作用、保護作用、協調作用、與優化作用。略述如下。

一、促進作用

標準化是國際貿易的重要推動器。在國際貿易中,為了爭奪市場、推動出 口,可採用出口國標準、進口國標準、國際標準或其他形式,應不拘泥於單一 形式,或輕易否定、忽視任何形式。應結合市場調查和預測的情況下,研究具 備甚麼樣的標準才能打進國際市場。許多發展中國家的出口產品被拒收,便是 因為缺乏標準和技術法規方面的情報,且缺乏嚴格的質量控制。因此,目前發 展中國家已開始思考如何加強國際標準化的技術協作,以施加影響並推廣該國 標準,使其在國際貿易的競爭市場中,位居有利地位。

二、保護作用

技術標準既可以消除貿易壁壘,亦可以逐起新的貿易壁壘。在國際競爭的 現實下,不少國家利用不同的標準要求,來保護本國工業;例如德國曾以美國 的磁帶標準與本國不一致,禁止從美國進口磁帶錄音機。而美國則求助於國際 標準組織,使美國的磁帶標準成為ISO標準,而得以順利進入歐洲各國。世界 貿易組織(由當時的GATT主持)則在1979年4月簽署「技術性貿易壁壘協議」(Ag

reement on Technical Barrier to Trade,稱TBT協議),並由47個國家簽署,以 制止和扭轉大幅降低關稅後,日益嚴重的新貿易保護主義。該協議在1980年1 月1日生效,於1991年的烏拉圭回合談判中重新修訂,1994年正式生效。

三、協調作用

由於已開發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間的貿易摩擦,近年來起因於標準和認證制 度的事端不斷,例如在產品的尺寸、額定值或其他方面排斥國外競爭者,並進 一步在產品的試驗、檢定和質量保證程序上設置障礙,因此,許多國際性、區 域性和雙邊、多邊的標準化組織便相繼成立,目的就是在協調各方標準,從而 儘可能減少貿易的技術壁壘。

四、優化作用

標準化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技術優化的過程;單一個標準技術也許不一定 是最高水準,但所有標準技術整合起來形成的標準體系,則有可能形成最佳的 技術解決方案。標準化的過程,就是要從眾多技術中選出最實用、成本最低、

又能代表一定先進程度的技術。

雖然標準的形成確實有助於成本的節省、網路外部性的利益等,同時站在 國際貿易角度亦有保護、促進、協調與優化等作用;然而,隨著標準的形成,

尤其是標準制定組織,以事前選擇標準內涵的技術條件等,卻取代了傳統市場 競爭的角色,並直接決定了最適的主流設計。這不但涉及市場競爭的議題,在 標準制定過程中,有關技術專利的套牢(hold-up)、專利所有權人隱匿資訊,甚 至以標準技術「勒索」權利金的事件,卻引起更廣泛的討論;更進一步者,如 何制定合理非歧視的授權原則,亦深受矚目。再者,因根據國際標準組織的規 範,各國標準機構可以將其國家標準透過一定情形,成為國際標準組織所採行 的國際標準,因此,各國的標準戰略就顯得相當重要。本研究將在以下章節探 討國際標準組織的作法,與各國標準戰略的形成。並進一步就目前標準組織所 面臨的問題與美國司法部等單位的態度提出討論與因應之道。

第三章 國際標準制度與重要國際標準組織介紹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