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生態傾銷、社會福利與異質廠商

2.2 模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

假設污染廠商處於獨佔性競爭的市場結構,而且廠商間生產力差異是來自 於固定成本,藉以探討開放貿易後最適環保政策與生態傾銷的問題。本研 究得到的結論為,在封閉經濟體系下,最適課稅政策是為一正數且邊際稅 率小於邊際損害;開放貿易之後,此一最適稅率會反而會大於邊際損害。

據此,開放貿易後並不會造成生態傾銷的結果。主要的原因是來自於引入 廠商異質性後,政府有誘因去提高環保稅率,透過廠商的自我選擇效果,

低生產力的廠商無利可圖後會離開市場,進而降低社會總污染量與提升社 會福利。本文的結果有別於過去文獻的結果。在傳統的完全競爭、寡佔的 市場結構內,且假設廠商是同質生產力的模型裡,不會出現廠商的自我選 擇管道,也因此政府最適環保稅率往往是低於邊際損害的,此一結果進而 將造成生態傾銷的問題。

本文的架構為2.1 節為前言,2.2 節為模型說明,2.3 節為最適環保稅率 的決定,當中包含封閉與開放下的情況,2.4 節結論與後續建議。

2.2 模型

假設有兩個國家,分別定義為k國和j國。這兩個國家分別有一單位的勞 動投入稟賦,定義為Lk 1

Lj 1

,並且將這兩個國家的工資率標準化為一。

為簡化分析,我們假定這兩個國家的消費者具有相同偏好。在財貨的消費 上,兩國消費者均消費兩種財貨(包含貿易財與非貿易財)。非貿易財的生 產技術為固定報酬,且在完全競爭市場型態下生產的齊質商品。為簡化分

Substitution, CES)的形式,即

0Nk  

1/

為了捕捉廠商生產力與污染之間的關係,我們採用Taylor and Copeland (1994)的「聯產品」設定方式。11k國內生產力為i的廠商,其生產x過程中

依據 Taylor and Copeland (1994)的設定,可以將污染量視為一種生產的投入 要素,而且每一個廠商都可以透過防治污染的技術去降低污染,而推導過

如同 Taylor and Copeland (1994)設定,污染防制的技術可用一顯函數形 式表達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5

低當地污染。對異質廠商來說,此一稅率為一固定常數(或固定比例)。13 依照極小化生產成本的方式,可以求得該廠商的總變動成本、受限下最適 勞動數量與最適污染量,分別為

C i At x ik

 

k k

 

,

 

2.8

l ik

   

 1 At x ik k

 

,

 

2.9

e ik

 

At x ik1 k

 

 

2.10

上面三式中,已經使用工資率等於一的假設,且令A11。從式

 

2.10

中,我們可以知道當k國政府提高環保稅率t 時,廠商所生產的污染量會降k 低;另外,給定環保稅率不變,當提高生產數量時,廠商生產的污染量會增 加。

我們假設每一個廠商在生產本國市場商品時,會有一額外的準固定成本

 

f i ,而廠商間的異質性是來自於準固定成本。此種設定方式是不同於 Melitz (2003)的設定。在 Melitz (2003)文中,假設每一個異質廠商有相同的 固定成本,廠商的異質性是來自於邊際成本以反映生產力差異。此準固定 成本的一階與二階導數分別為f i 

 

0 f i 

 

0。例如有兩個不同生產力的 廠商,分別為i 和1 i ,且令2 i i1 ,根據準固定成本函數的導數特性,可以知2

13 從政府稅制的角度,還有其他的稅率課徵方式,如累進稅率、累退稅率等,若考慮從其他課徵方式,可能會得到 一些有趣的結論,但本文僅討論固定稅率的課徵方式。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6

道廠商i 面對的準固定成本是大於廠商1 i 。2 1415若生產力為i的廠商能夠採取 出口的方式銷售商品到國外時,需額外支付f i

 

的固定成本,且 016

以該廠商的準固定成本則可以寫成

   

1 f i 。這結果也可反映出,當廠商 採取出口策略會面臨更高的固定成本,同時唯有高生產力的廠商才能夠出 口商品至國外市場。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