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策略性環保政策、外人直接投資與異質性廠商

4.2.1 需求

品」(請參閱 Taylor and Copeland (1994))。此聯產品的生產函數分別表示為

 

 

 ,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8

另外,為了要讓對外投資的策略是可行的,我們必須假設t j 1

 

tk 1

此項的經濟意義為,對臨界廠商i 而言,採取出口策略時所需負擔的實質kI 成本(即

 

tk 1)是大於以FDI 方式在j國生產的實質成本(tj  1 ,對該廠

商才有意願至j國投資,否則僅會採取出口策略將商品銷售至j國。式

4.20

中,同樣我們也假設tk 1

 

tj 160

4.4 環保稅率對經濟變數的影響與最適環保稅率

本節為探討環保稅率的提高,對於經濟變數的影響(包含臨界廠商、物 價指數與污染量),以及在政府間採取合作與不合作下的最適環保稅率。當 政府間採取合作的策略時,目的為極大化兩國總福利,其決策過程如社會 計畫者(social planner)。福利函數衡量的標準為家計單位的消費者剩餘、

廠商利潤、政府環保稅收與污染的負效用;若政府間採取不合作的策略時,

對當地政府而言,僅極大化本國福利函數,最適環保稅率即為Nash 均衡下 的稅率。

4.4.1 合作策略下最適環保稅率

為了求得最適環保稅率,我們假定由調高k國環保稅率,而j國亦同步提

60 對式

 

4.20 的說明如同式

 

4.19 ,因此我們不再贅述。此兩假設為廠商策略的分割條件(partition condition),

若此條件不成立時,沒有廠商願意成為跨國企業。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1

改變與臨界廠商的生產力水準是負向變動,但對於物價水準則是正向變動。

當環保稅率改變時,一方面會直接地提高市場上廠商的成本(不論是在何 種策略下),造成廠商收入減少,原先處於零利潤的廠商,此時利潤為負而 退出市場。另一方面,環保稅率的提升也會增加物價水準,間接地增加廠 商收入,使得臨界廠商的收入為正,此變動將使更多的廠商能夠進入市場 生產。由於直接的成本上升效果大於間接的物價上漲效果,對於臨界廠商 而言,環保稅率提高會降低該廠商的收入且利潤為負,而選擇退出市場。

就式

 

4.27

 

4.28 中說明環保稅率上升將會提高了兩國一般物價水準,因為 稅率上升直接地提高了廠商的最適訂價,將帶動物價水準會提高。我們將 上述結果整理成以下的引理一。

引理一:當廠商生產力為異質時,兩國政府採取合作策略下的環保稅率,

稅率提升將會提高兩國廠商的臨界生產力,且兩國的一般物價水準均會上 升。

根據引理一的結果,我們可以知道當廠商生產力為異質時,採取合作策 略下的環保政策會使跨國企業廠商(即高生產力的廠商)家數減少。對跨 國企業而言,當在 FDI 下的利潤小於出口利潤時,透過廠商的自我選擇效 果,選擇退出直接投資外國的市場。對僅能採取出口策略的廠商而言,嚴 格的政策管制提高生產成本,使得出口行為無利可圖,進而退出出口市場。

環保稅率時,透過廠商的自我選擇管道(self-selection channel),會迫使低 生產力廠商離開市場,降低當地污染量。生產力效果並不會存在於傳統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5

上式中c 代表本國消費者消費當地廠商生產的產品數量,hd c 代表本國消費hI 者消費跨國廠商生產的產品數量,cgx代表本國消費者消費國外進口產品的 數量,62 則是消費者消費貿易財的比例,由此可知,式

 

4.33 中的第一、二

項為負;另外,根據引理二的結論,我們可以知道第三、四項中的偏微分為 負,所以,為使式

 

4.33 成立,兩國的稅率(t tk j, )必須小於環保的邊際損害

(),63據此,在社會計畫者下的兩國的最適環保稅率為負。原因在於當環 保稅率提高時,廠商的生產成本上升且收入減少,而廠商收入減少的幅度 恰好等於政府所收到的稅收,因此,對社會計畫者而言,調升環保稅率只 會出現因物價上漲的間接效果,且物價上漲減少了消費者可消費的財貨數 量,使得消費者的效用下降,最後,社會計畫者會訂定一個小於邊際損害 的環保稅率。

命題一:當廠商生產力為異質時且兩國政府採取合作的策略,兩國政府 將會訂定一個小於邊際損害的最適環保稅率。

4.4.2 不合作策略下最適環保稅率

在本小節中,我們將討論兩國政府在不合作下的最適環保稅率的訂定,

62 chD 的 定 義 為 p Ah t i h k jh hD, , 。 此 外 , chI p Ah  t i h k jh hI, , ,

 

 

, ,

gx g g gx gI

c p A t i i g k j g h

63 由於在社會計畫者(或是合作的策略)下,兩國會訂定相同的稅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8

環保稅率對於外國廠商有正的效果(包含當地廠商、出口廠商與本國的跨 國企業),對於本國廠商有負向效果(包括當地廠商、出口廠商與外國的跨 國企業)。

經濟直覺為當本國環保稅率的改變,對於本國當地、出口臨界廠商同樣 出現成本和物價兩種效果,理由如同上一小節所述。但對於本國的跨國企 業,因本國環保稅率上升,使得投資外國的相對成本下降,促使更多的廠 商能成為跨國企業。對於外國的當地臨界廠商而言,由於本國稅率提高,

帶動了國外物價上漲,使得臨界廠商此時有利可圖,且有許多原先無法進 入外國當地市場生產的廠商現在能夠銷售當地市場,而外國的出口臨界廠 商因本國物價上漲,增加了該廠商的收入,為使零利潤條件重新成立,將 會有更多的國外當地廠商進入至出口市場。最後,對於外國的臨界跨國企 業廠商,稅率上升使投資本國的相對貿易成本提高,使該廠商會退出本國 市場,同時也僅有比該臨界廠商更高生產力的跨國企業能夠負擔此項成本,

繼續以對外投資方式進入本國市場。就物價效果來說,本國提升環保稅率 將同時帶動兩國的物價水準。我們將以上的結論寫成命題二,

命題二:當廠商生產力為異質時且兩國政府採取不合作的策略時,本國 政府提高環保稅率將對於本國廠商有一負向效果,對於外國廠商有正的效 果且兩國物價水準將會上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0

率。

比較命題一與命題三,當考慮廠商生產力為異質時,合作與不合作下的 均衡有著相當不同的結果。在政府間採取合作的策略下,將採取「向下沉 淪(Race to the bottom)」的政策,此時,兩國的廠商會因為所面對的較寬 鬆的環保管制,透過廠商的自我選擇效果,使低生產力廠商進入市場生產,

以及新出口商能夠出口商品至兩國,此舉雖能夠提升消費者的效用與廠商 的利潤,同時卻使得政府環保稅收下降且付出高額污染的代價;但不合作 的策略下,兩國政府的環保政策將會傾向採取「向上提升(Race to the top)」

的政策,意味著政府會透過一個較嚴格的環保政策去提升本國福利,此舉 不但保護本國出口商的競爭力與收入,同時也會降低本國當地的總污染量,

不過卻促進本國之跨國企業採取對外投資行為,且為被投資國造成「污染 天堂」的效果。

4.5 結論

傳統文獻對於政府間的策略性環保政策已有許多著墨,但都僅限於建立 在寡佔的市場結構與假設廠商生產力是同質的情況下去討論。假設廠商生 產力同質與晚近的文獻所觀察到的現象並不一致,因此,放寬廠商生產力 同質的條件去重新討論政府的環保政策是有其必要性的。其次,由於全球 化的興起,對於許多跨國且具有污染性的企業而言,選擇低環保標準(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1

稅率)的國家設廠成為這些廠商利潤極大化的目標之一,政府間的環保政 策會如何影響這些廠商的生產行為同樣也是本文的所關注的焦點。

據此,本文擴展了Cole and Davies (2011)的模型,並探討政府的策略性 環保政策,我們分析了一個在異質生產力廠商可以採取 FDI 的策略下,兩 國政府採取合作與不合作下的最適環保稅率。我們得到的結論為,當政府 間採取合作的策略下,最適環保稅率為負,且在策略性政策下的最適環保 稅率為正。原因在於當政府提高環保稅率時,在合作的情況下,僅造成物 價上升的效果,降低消費者的效用;但在不合作的情況下,不止有物價上 升的效果,同時也包含出口廠商的利潤效果,若利潤效果大於物價效果時,

政府傾向訂定正的環保稅率。

最後,我們給後續研究者一些建議。在本文章中,我們忽略了污染廠商 投入防制污染技術的可能性,也就是說我們對於防制污染技術是給定為外 生的參數。然而,污染防制技術的研發往往是由高生產力廠商所帶動的,

而且政府同樣也為這些有益環保的商品給租稅的優惠,對於異質生產力的 廠商來說,如何權衡投入防治污染技術研發的好處與壞處,以及政府又該 如何決定最適的技術補貼,將也會是一個重要的議題。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2

第五章 結論

本研究主要探討環境經濟學中的三項主要的爭議,即政府環保政策的決 定、多邊環保政策的訂定以及若考量到外人直接投資可能性對環保稅率的 效果。為了更貼近現實產業內的情況,我們引入異質生產力的模型,而此 類模型主要的精神在於因為採取出口或直接投資的策略需負擔一額外的固 定成本,也只有高生產力的廠商能夠採取這些策略將商品銷售至國外市場。

本研究所得到的結論如下:

1. 第二章中,我們探討了在封閉與開放的經濟體下最適環保政策的決定,

我們得到在封閉經濟體下,因為市場結構本身既有的扭曲性,政府的最 適政策應採取放鬆管制。但在開放經濟體下,家計單位因可以消費國外 財貨種類以弭補本國產品種類的損失,對政府而言,將有誘因提高環保

我們得到在封閉經濟體下,因為市場結構本身既有的扭曲性,政府的最 適政策應採取放鬆管制。但在開放經濟體下,家計單位因可以消費國外 財貨種類以弭補本國產品種類的損失,對政府而言,將有誘因提高環保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