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

第一章 緒論

1.1 緒論

環境經濟學文獻中,一直存在著貿易自由化後政府如何透過環保政策以 保護本國的環境品質抑或是促進本國貿易,主要的討論在於政府是否會因 採取較嚴格的環保政策而影響本國廠商於貿易市場中的競爭力,甚至政府 是否會為了促進本國的產業發展透過較寬鬆的環保政策引入高污染產業,

此議題被稱為「污染天堂」問題。

另外,由於座落在低環保管制國家,高污染廠商可擁有較低的生產成本 而將產品銷售至國際市場,全世界的環境品質將因出口廠商的市場規模提 升而持續惡化,若僅由單一國家訂定嚴格的環保政策,可預期的將沒有政 府願意付出犧牲該國產業競爭力的代價,尤其是對於發展中國家而言。基 於國家自利的觀點且為了降低全世界的總污染量,環保政策必須立基於多 邊國家的基礎上。高污染廠商除了透過出口策略將污染產品輸出至國外市 場外,對外投資同樣也是廠商所能採取的一項策略,透過直接投資的方式,

高污染廠商是直接將污染輸入被投資國,使該國的環境品質更加惡化。

自 Marc Melitz 於 2003 年提出「異質生產力」廠商模型解釋近年來國 際貿易的實證現象。這些實證現象包含在相同產業內,出口廠商比當地廠 商有更高的生產力、生產規模較大、有較高的資本與技術密集度等。另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

當貿易自由化後,透過社會資源的重分配,產業內廠商平均生產力可因而 提高。由於產業生產力可透過低生產力廠商離開市場所引起的資源重分配 而提升,社會福利也可透過產業生產力提升而增加。此技術提升管道不同 於以往國際貿易理論所提及的促進福利的管道,也因此被稱為「新新貿易」

理論。該理論被提出後,對於國際貿易理論產生非常大的革命,不論是傳 統貿易政策、對外投資策略、技術紅利(skill premium)、經濟成長等方面之 理論進展均有重大的突破。

異質生產力理論主要之精神在於,由於廠商生產力具有異質性且出口是 需要負擔一額外固定成本,只有高生產力廠商能夠採取出口策略以提供商 品至國外市場。反觀低生產力廠商僅能提供產品於本地市場。根據新新貿 易理論對於出口型態(trade patten)的預測,此一結論不僅與 Krugman 提出

「只要出口是有利可圖,全部的廠商均會採取出口策略」的結果相異,而 且也符合近年來文獻使用新出口廠商貿易資料所得到的實證結論。

然而,於環境經濟學文獻中,目前仍將市場結構關注在完全競爭市場或 寡佔市場以及產業內的廠商生產力均相同的假設以討論上述爭議,包含環 保稅對於社會福利之效果、多邊環保稅率之協定以及污染天堂假說之探討,

本研究將根據這些爭論的問題提出理論上的論證,但放棄傳統對於產品市 場結構為寡占廠商與同質生產力之假設,而採取異質生產力之廠商模型重 新回顧爭議之問題。在模型設定上,本研究採用生產力的差異性是來自於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

廠商之固定成本。雖然固定成本異質性的設定不同Melitz(2003)的文章,不 過採用固定成本異質性的好處在於具有高度模型可操作性以及可獲得實證 上之支持。

在第二章中,我們討論生態傾銷的可能性,也就是說當開放貿易後,政 府是否會有意願去訂定一個寬鬆的環保政策。根據我們的研究結論證明政 府不需為保護環境品質而付出產業競爭力的代價,不僅政府可以透過環保 政策工具去迫使低生產力的廠商離開市場,進而達成福利極大化的目標。

本研究結論與文獻不同的原因在於異質生產力廠商可自由的選擇是否進入 市場生產與銷售產品,也因為如此當提高環保稅率時,不僅使得低生產力 廠商離開市場以提升產業生產力,同時也可以降低當地污染量。

在第三章中,我們討論了多邊環保政策改革的基礎,當一國政府的環保 政策是單邊的被執行時,對於全世界的污染量的效果是不一定的,原因在 於單邊的嚴格的環保政策效果僅是將本國的污染移轉到外國生產,如果本 國污染降低的幅度小於國外污染上升的幅度時,全世界的污染量可能並不 會因此而減低,但環保政策若是能被多邊地訂定時,對於降低世界總污染 量則是有正向的效果。雖本研究結論與文獻上的結論相類似,但經濟管道 卻大不相同。多邊的環保政策對於兩國之出口廠商均提供一個較嚴格的出 口條件,而為符合該條件,只有更高生產力之廠商仍然能採取出口策略,

低生產力廠商就僅供應國內銷售,更低生產力之廠商就只能離開市場,對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

社會而言,總污染因而下降。

在第四章中,我們允許高生產力廠商可採取對外投資的行為,在這假設 下,我們得到社會最適環保政策(Pareto optimal)並不等於各自國家的 Nash 最適政策(Nash equilibrium),意謂各國政府在自利的動機下都有誘因將污染 移轉至國外市場以極大化國內社會福利,但此舉並不一定為社會最適。其 原因在於當一國政府單獨地訂定環保稅率時,環保稅率的提升一方面可增 加當地家計單位的效用,一方面卻降低此國出口廠商的利潤。若效用增加 的幅度高於出口利潤下降的幅度時,政府會傾向訂定一較高的環保稅率,

而此結論同樣也支持污染天堂的假說。

1.2 本文架構

本研究將分為五章,第一章為本研究之緒論;第二章為研究當廠商生產 力為異質時,本國政府是否會採取生態傾銷的策略;第三章分析異質生產 力廠商與多邊環境政策變革之間的關係;第四章為探討當允許外人直接投 資的策略時,政府間最適策略性環保政策的決定;第五章為本文結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