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機械論的內涵 機械論的內涵 機械論的內涵 機械論的內涵

第五章 機械論與數學觀的整合 機械論與數學觀的整合 機械論與數學觀的整合 機械論與數學觀的整合

第二節 機械論的內涵 機械論的內涵 機械論的內涵 機械論的內涵

第二節 第二節 機械論的內涵 機械論的內涵 機械論的內涵 機械論的內涵

以哥白尼為首主張數學為自然哲學背後實體科學家,崇尚文藝復 興時期的自然主義,這種自然主義最終是基於一種理念:

自然是一個秘密,而人類理性從來就不能達到這個秘密 的深處。心靈與物質,精神與肉體被看作是不能分離的統一 體;就每一物體而言,終極實在是其活的要素,這種活的要 素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帶有心靈或精神的特徵。(韋斯特福 爾,2000,pp. 31-32)

伽利略將世界畫分為兩種不同的性質,一是數學的,另一是感覺 的,但他卻無法貫徹這種理念,並且沈迷於找到自然界數學規律的成 就中,而不再試圖尋求其背後原因。笛卡兒深知理性和感官必須徹底 地畫分,因此提出二元論:

一切實在都是由兩種實體構成的。我們所說的精神是一 種實體,其特徵就通過思維行動來表徵;物質王國也是一種 實體,其本質就是廣延。(韋斯特福爾,2000,p. 32)

一方面是物體的世界,其本質是廣延、每個物體都是空 間的一部分,是一個有限的空間量,它只是由於不同的廣延 方式而不同於其它物體。(伯特,2003,p. 94)

笛卡兒在精神與物質兩者間畫出一道截然分明的界限,人們不能 將感官可見的性質歸於沒有廣延性而不佔實際位置的精神實體,二元 論徹底將任何可能的精神特性一律摒棄於物質世界之外,使得物質世 界只剩沒有靈魂、沒有生命的廣延性組成,那麼,對於物質世界的真 理探求,就不會涉及到玄秘的、精神的領域,進而達成完全的數學化。

笛卡兒在開始接受教育時曾熱切期望教育能使他擁有知識,然 而,他卻認識到,對於自然世界近兩千年的探索及爭論並未解決他心 中關於天文學的問題。縱使托勒密的地心說天體模型已被哥白尼、伽 利略所提倡的日心說天體模型取代,數學的簡單性、和諧性也在哥白 尼體系中全然揭示,但是,這樣的數學模型並未被說明清楚,教育只 給予笛卡兒這些數學描述,笛卡兒不能滿足於這些數學描述,他無法 容忍物質世界最終原因的神秘性,並創造了「機械論哲學」。

笛卡兒的機械論哲學把物質與心靈分開,使得他的哲學與文藝復 興時期的自然主義形成一種鮮明的反差,同時也與重視整合的亞里斯 多德主義形成鮮明的決裂。笛卡兒機械論哲學的基本命題是如此描述 的:

物體僅由處於運動中的具有廣延性的物質微粒構成,並 且它們所有的表觀性質不過是運動中的物體撞擊神經所激 發的感覺。人們所熟悉的感覺經驗的世界原來只是一種假 象。世界是一部機器,它由惰性物體組成,按物理必然性運 動,且與各種思維存在物的存在無關。(韋斯特福爾,2000,

p. 34)

笛卡兒運用機械論的「廣延」和「運動」貫徹他的數學想法,至 於物質維持運動的原因,在他的機械論哲學中,拋棄了活的要素,所 以「慣性」在他的哲學中便佔據了極重要的地位。運動只是物質的一 種狀態,不需要任何外在因素使物體維持狀態,只要沒有外在作用,

物體的運動便會繼續下去。至於運動要如何在不同物體中傳遞呢?笛 卡兒提出「碰撞」的概念,而運動本身是不滅的,所有物體的相互作 用都要藉著碰撞的形式。因此,我們可以說笛卡兒的機械論基本要素 便是具有「廣延性的物質」以及能「傳遞運動的碰撞」。

既然所有的物體只能藉著碰撞相互作用並傳遞運動,那麼笛卡兒 的宇宙就不能存在真空,必需被具有廣延性的物質填滿空間,或是 說,笛卡兒的宇宙就是物質的宇宙。但是,如果所有的空間都被填滿 了,物體又該如何運動呢?笛卡兒這麼回答:

每一運動物體可以說移進入了同時被另一個運動物體 騰出的空間。換句話說,在一個充實的宇宙中每一運動粒子 必須參與移動物質的閉合循環,就像繞軸轉動的輪子的邊緣 一樣。(韋斯特福爾,2000,p. 35)

因為每一運動物質都處於不同的閉合循環,所以每種運動必 須是圓形的,在這裡「圓形的」並不是傳統幾何學中完美的圓,只是 指某種形狀的封閉軌道。然而,笛卡兒的圓周運動並不像亞里斯多德 所謂物質的自然運動,亞里斯多德的自然運動不需要受到外力,笛卡 兒的物質空間中必須存在離心的壓力,他將種種自然現象歸因於這類 壓力。如此一來,笛卡兒的機械論哲學就不需要伽利略的力或是克卜 勒的活動力,物質世界不過就是一部平穩運作的機器,它具有規律 性、精確性和必然性。

物質與運動的結合,構成笛卡兒式的宇宙觀,笛卡兒將宇宙視為 無數渦漩(圖 5-6)的組成,太陽位於其中一個中心:

渦漩的絕大部分區域充滿了微小的球,由於彼此之間不 斷地發生著碰撞,這些微球變成完美的球體,這些微球被視 為「第二元素」。「第一元素」由極度精細的微粒構成,它們 填滿了第二元素球體之間的空隙以及所有其它的微孔。第三 種物質形式是一些更大的微粒,組成了被稱之為行星的大球 體。由於整個渦漩圍繞其軸旋轉,其中的每一個微粒都力圖

一個微粒移到它的位置上時才能離開中心。像每一種其它物 體一樣,每個行星都傾向於逃離渦漩中心,但是在距中心的 一定距離之內,行星的這種逃離傾向恰好被在它以外快速運 動的渦漩物質所具有的離退傾向所抵消。由於在一顆行星的 離心傾向與由構成渦漩的其它物質的離心傾向所導致的反 作用力之間存在著動力學平衡,行星的軌道就被確定了。

(韋斯特福爾,2000,p. 36)

5-6

:笛卡兒的渦漩說模型(引自卡約里,

2002

p. 48

渦漩說不只被用於說明天體模型,當時還有由吉爾伯特(William Gilbert, 1540-1605)發展的磁學,笛卡兒同樣用機械論描述了磁吸引、

排斥的現象(圖 5-7):

磁吸引是由這些粒子的運動引起的,在通過磁石與鐵的 微孔時,這些粒子驅動來自兩者之間的空氣並使它們一起運 動。兩個磁極的事實則是因為有左手螺旋與右手螺旋。(韋 斯特福爾,2000,p. 38)

5-7

:笛卡兒用機械論說明磁現象的示意圖(引自韋斯特福爾,

2000

p. 38

縱然笛卡兒並未像吉爾伯特一樣,提出了更多磁學的現象,但他 表明找出磁現象並非他的目的,他將磁現象視為已知的,他的工作只 要證明,所有自然現象均能由機械論提出「因果性」的解釋,而他的 目的確實達成了。

笛卡兒的機械論是奠基於幾何學的,因此,他認為物質可以無限 制地縮小,也就是說,他認為物質是無限可分的。然而,這樣的觀點 不被伽桑狄(Pierre Gassendi, 1592-1655)這樣的原子論者所認同,伽 桑狄認為存在著不可分的終極單位,即源自希臘語「不可分」的「原 子」。

伽桑狄堅持不可分但同樣具有廣延性的粒子,並且允許粒子可以 在本質上有所不同,或是說在形狀上和運動上有所不同,維持了機械 論基本原理的忠誠,完全由粒子和運動描述自然現象的原子論者。我 們在笛卡兒和伽桑狄身上看到了機械論內部的矛盾所在,能夠消除這 樣矛盾的科學家,便能說是機械論最終的統合者,這位科學家就是波

兩種表述,他將伽桑狄的原子和笛卡兒的廣延性視為同一觀點,即「物 質」,繼而提出機械論哲學的兩個普遍原理:「物質」和「運動」。並 對於物質提出了補充:

物質在機械論哲學中意味著性質上的中立,其中不存在 任何一種活的要素,也不帶有一絲感覺的痕跡。(韋斯特福 爾,2000,p43)

相對於伽利略相當地崇尚鄉何學,同樣抱持著機械論觀點的波以 耳認為,伽利略一派的數學觀哲學家只不過訴說了自然現象的理性關 係與秩序,他無法想像完全抽象的幾何數學能夠代表真實的感受,因 此,他反駁伽利略說:

自然之書當然是「一個經過周密計畫的奇蹟」,它的每 一個部分都「被上帝用全知之手速記了下來」,並且與任一 其它部分相關聯;但它不是由幾何符號,而是用微粒符號寫 成的。(柯瓦雷,2003,p. 8)

機械論渦漩說對哥白尼派的日心說天體模型提供了力學描述,這 些自然現象不過是物質運動的必然結果,毋須求助於任何超自然的、

玄靈的力量,將物質世界歸於物質原因,而將心靈原因留在精神世 界。他完成了形而上學的目的,將近代科學的道路指向前進的方向,

而非返回早期的自然哲學,提出了感官經驗背後的新圖景:

17 世紀實際上沒有哪一種科學工作不受到機械論哲學 的影響,而且,離開了機械論哲學,大部分的工作就無法被 理解。(韋斯特福爾,2000,p. 43)

儘管 17 世紀的科學拋棄了文藝復興時期定性的自然哲學,但機 械論的風行,使得許多信奉畢達哥拉斯信念而對自然界提出精確數學

關係,最終卻無法提出機械論解釋的學說不得不被放棄,原始形式的 機械論哲學構成了徹底數學化的阻礙,從而造成科學進程的緩慢。數 學觀與機械論之間的不相容必須被弭平,才能讓科學獲得應有的進 展,同時,這兩大主題還有個別的問題都急欲被解決,在這些偉大科 學家之後,能完成這些工作的人,便是科學革命的完成者、物理學的 集大成者,在不久之後,便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