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檔案使用記錄相關研究分析

第二章 文獻分析

第三節 檔案使用記錄相關研究分析

第三節 檔案使用記錄相關研究分析

利用調閱紀錄瞭解館藏使用情形,Lancaster 在其《If You Want to Evaluate Your Library》一書中,論述館藏評鑑方式時,有單純以流通紀錄評鑑館藏被使 用情形,亦可分析流通量與館藏量比率,藉由「相對使用」(relative use)顯示館 藏內容是否符合使用者的資訊需求(Lancastr,1993)。由於館藏使用情形通常是 由圖書出納量進行評鑑,流通次數愈高,顯示館藏被使用情形愈佳,圖書館藉由 圖書出納流通系統,可輕易取得各類館藏流通量與館藏量數據。

但某類圖書流通次數高,不必然代表館藏符合使用者需求,也有可能表示館 藏缺乏此主題資料,導致使用者只能不斷借閱有限的館藏,故 Jenks(1976)、

Allen(1987)、Bertland(1991)、Day & Revill(1995)等人之研究,則是將各類 圖書流通量百分比除以該類館藏量百分比,求出所謂的「使用因數」(use factor), 依使用因數之數值高低,顯示各類館藏的使用率。當使用因數大於1 者,此類館 藏為高使用率,反之則為低使用率。使用率較高之館藏,表示既有館藏資料符合 使用者需求,使用者樂於使用此類館藏;若使用率過低,代表館方必須重新檢視 該類館藏是否不符時效。

國內張賢淑(2002)亦曾以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圖書館館藏分布情形、流通情 形,以及讀者尋求館際合作之情形,瞭解館藏被使用狀況,以分析臺北藝術大學 讀者使用館藏的特質,及其是否能滿足讀者之需求。研究蒐集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各館藏類號、各館藏類型之流通狀況;各館藏類號、各館藏類型之分布狀況;再 求其使用係數和期望使用比率,以瞭解館藏是否使用過度或使用不足。其後再以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之館際互借申請單加以統計分析,瞭解尚有哪些館藏類型或館 藏類號尚未能滿足讀者需求,而有待加強。

圖書館藉由圖書外借流通紀錄分析館藏使用情形,主要的限制是只能瞭解被 使用外借閱覽的部分,無法得知館內使用情形,但此法仍有助於圖書館經由館藏 流通率高低,檢討館藏徵集政策的缺失。反觀,檔案館閱覽服務特性不同於圖書 館,基於檔案資料唯一性之安全維護考量,檔案館多採閉架管理並限館內調閱使 用,國內除依法有權檢調之機關,一般民眾無法外借檔案,故檔案被使用情形完 全可由調閱紀錄顯示,藉由調閱紀錄分析可完整呈現館藏檔案被使用情形。但近 年來檔案文件採影像掃瞄後,如檔案影像內容無機敏與隱私顧慮者,有部分檔案 館已逐步開放檔案影像可直接在線上點選閱覽,統計線上閱覽檔案影像人次,亦 可由系統點選統計使用數量。

檔案館利用檔案調閱紀錄進行使用分析之相關研究,有Yakel 與 Bost 以美國 中西部一所大學為對象,採用調閱統計資料和訪談方式,分析檔案因行政工作參 閱用途被使用的情形,以及大學檔案館的檔案使用率。研究呈現檔案使用者不 多,大部分的行政人員並不清楚館藏檔案的範圍,故無法刺激使用檔案館藏需求 (Yakel & Bost,1994) 。

英國公文書館(The Public Record Office)分析館藏檔案檢索系統 PROCAT 使用者檢索紀錄,分析2001 年有線上會員登記之 26%使用者,瞭解其檢索主題 與經常調閱的文件系列,其中以政治(21%)與軍事(20%)主題查詢率最高,

經常被調閱的文件系列一年被調閱使用高達9 千多次,並藉由焦點團體方式瞭解 使用者對於 PROCAT 線上檢索的意見,以協助英國公文書館改善檔案線上閱覽 服務(Garmendia,2002)。

美國國家檔案館分析檔案檢索系統使用者檢索與調閱之紀錄,主要探討電子 文件環境使用者線上申請檔案的行為,研究發現研究人員傾向查詢特定主題,且 習於調閱大量檔案文件閱覽。如果比較線上使用者與到館調閱者經常調閱的檔案 文件主題,發現兩者主題類似。隨著電子文件數量增加,採線上申請閱覽者人數 正逐年增加。(Adams,2007)Chapman & Yakel 則建議可以比較實地到館調閱與 線上調閱者,使用檔案主題與調閱數量之差異,提供檔案館瞭解不同族群使用者 檔案調閱行為之差異(Chapman & Yakel,2012)。

Borteye 與 Porres Maaseg 分析納迦(Ghana)地區檔案館的使用者紀錄,得 知該館使用檔案者以男性為主(92.14%),主要的職業別是個人工作者或是退休 人士(35.71%),使用檔案的目地是為找尋家庭歷史資料(57.86%),由調閱紀 錄發現幾個現象值得關心:使用者性別的偏頗,女性使用者不到一成;使用者超 過九成都是本地使用者;學術研究目的之使用不如預期;主要的使用目的是為找 尋家族歷史或是為釐清個人權益的事證紀錄(Borteye & Porres Maaseg,2013)。

大陸學者嚴永官為探討檔案使用的實際情況,曾對上海市奉賢縣檔案館1993 至1998 年間的利用登記表進行分類統計和分析,研究結果發現涉及民眾切身利 益的檔案使用呈上升趨勢,而為編修史志應用檔案仍是影響檔案使用量變化的重 要因素。該調查亦發現檔案使用人次並不能完整的呈現檔案使用的真實情況,因 同一個人次有可能單次申請應用大量檔案。此外,調閱案卷數量多寡不代表檔案 發揮的效益,因為如果是檔案檢索工具不夠精確的環境,使用者必須大量調閱案 卷逐一確認內容。所以,有時雖然調閱許多案卷,但調閱的案卷並不是有用的案 卷 (嚴永官,1999)。

洛陽市第一檔案館於 1996 年針對到館的使用者,調查其資訊需求的類型及 查找過程,調查結果發現,使用者族群人次最多的是黨政機關,占61.5%、經濟 建設相關的企業事業單位占 34.3%、個人到檔案館查找檔案的只占 4.1%,顯示 一般民眾對於檔案使用意願不高;應用檔案的目的,為工作查考者占38.8%、編 史修志者占 2.2%、為經濟建設者占 33.9%、索取證明文件者占 25%;此外,亦 調查使用者是否會使用檢索工具,表示會使用者僅占23.1%;詢問使用者是否查 到所需檔案資訊,有64.5%的使用者認為可查到所需之檔案;在查找檔案資訊行 為上,使用者認為在查找過程遇到挫折仍願意繼續查找者占70.5%,認為查找困 難且費時者,占60.7%,到其他地方查找者占 25%。研究建議提高檔案工作服務 效率,提供多樣化的檢索工具,讓使用者方便迅速找到所需之檔案資訊,是吸引 和滿足使用者需求的關鍵 (段米陽,1998)。

北京市地鐵總公司分析1991 年至 1997 年檔案使用的情形,發現平均每年之

使用者有1,670 人;應用之檔案數量平均每年有 17,300 餘卷,使用目的為工作查 考者占49%;技術改造與經濟建設占 36%、學術研究及編寫史料者占 15% (王凱,

1998)。

國史館自1998 年 6 月起,每月皆彙製「閱覽檔案概況報表」,分析統計館內 外人士應用檔案之目的、次數及類別。為瞭解檔案使用者之需求,曾分別於1991 年至1993 年以及 1998 年至 2000 年,針對館外人士來館閱覽檔案進行兩次連續 性的調查分析。結果發現,應用檔案的目的主要為撰寫博碩士論文與撰寫學術論 文;應用館藏檔案的類別主要為專藏檔案、個人檔案與照片檔案等類型。除照片 檔案外,其餘類別檔案之應用,皆呈現隨著時間大幅成長之情形。館外人士應用 國史館檔案撰寫博碩士論文或學術論文之研究主題,主要為政治類、外交類、軍 事類、財政經濟類、教育文化類、社會與族群類,以及人物類等 (朱重聖、張鴻 銘,2000)。

臺灣檔案管理局對於國家檔案調閱情形,進行定期統計並將《國家檔案開 放應用辦理情形報告》公布於網站,分析內容包含:國家檔案目錄資訊公布情形、

民眾申請應用國家檔案數量及其准駁情形、機關檢調國家檔案情形、國家檔案諮 詢服務辦理情形、國家檔案開放應用作業執行等內容事項,其中有關民眾申請應 用資料係根據調閱統計,可供本研究參考(檔案管理局,2015)。

前述採用館藏調閱紀錄進行檔案使用分析者,因研究目的不同,分析之紀錄 有以館內調閱申請者為限,或關注電子檔案使用情形以線上瀏覽影像者為主,根 據研究指出:線上遠距調閱者與實地到館使用者行為不盡相同(Adams,2007;

Chapman & Yakel,2012)。如能將到館調閱與線上瀏覽個別分析結果再加以比較 分析,應可取更多面向參考資料。再者,國內檔案館調閱申請統計雖有使用者背 景與使用館藏主題分布統計,但僅單純呈現本身館藏使用情形,並未進一步探究 使用者背景、使用者目的與調閱檔案數量的相互關係,也未呈現調閱量與館藏量 之「相對使用」情形;基於不同館藏資源與不同使用族群其使用檔案行為未盡相 同之假設,實有必要比較分析不同檔案館、不同使用者,其檔案調閱行為有否差 異,以提供檔案館深入解讀檔案調閱紀錄呈現之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