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五節 檢測規劃與方法

本研究以學校實驗環境考量,並根據身心動作教育及運動能力之相關因 素,採取可行的檢測項目。運動能力檢測類別、施測項目、檢測的時間、地點、

流程及各項目的測驗方法分述如下:

一、檢測時間

(一)預測時間:95 年 3 月 29 日

(二)前測時間:95 年 5 月 01 日

(三)後測時間:95 年 6 月 22 日

二、檢測地點:國立台東大學附屬體育高級中學田徑場。

三、檢測流程:身高、體重 → 坐姿體前彎 → 一分鐘仰臥起坐

→ 垂直跳 → 10 公尺 4 次折返跑 → 閉眼單足立

→ 60 公尺衝刺 → 上肢握棒反應 → 立定壘球擲遠

→ 女生 800 公尺、男生 1600 公尺跑走 四、運動能力檢測方法

(一)身體組成--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

測驗目的:測量受測者之身長、體重,換算身體質量指數。

測驗器材:電子式身高體重測量器(DONG SAHN DS-120型)。

測驗方法:1.受測者脫鞋站立於身高體重測量器的固定版上中央,兩 足並立、兩膝伸直,兩手自然下垂貼於體側,兩眼平視 正前方,身體不可搖動。

2.待身高體重測量器身高測量桿下降至受測者高度後自 動停止,等待數據顯示後,然後記錄顯示器上之數值。

記錄方式:測驗乙次,身高以公分為單位,取到小數點第一位;體 重以公斤為單位,並取到小數點第一位。

計算方法:將受試者所測得的體重除以身高的平方,即為測量值。

身體質量指數(BMI)=體重(公斤)÷身高²(公尺)

(二)柔軟度--坐姿體前彎測驗

測驗目的:測驗柔軟度,評估後腿與下背關節可動範圍肌肉、肌腱 與韌帶等組織韌性或伸展度。

測驗器材:海棉墊1×1公尺二塊,皮尺、膠帶一捲、長15公分寬6公 分板擦一個。

測驗方法:1.受試者脫鞋,坐於海棉墊上,兩腿分開與肩同寬,膝蓋 伸直放鬆,腳尖朝上,兩腳跟固定在 25 公分的位置,

皮尺位於兩腿之間。

2.受試者雙手相疊(兩中指互疊),以自然緩慢方式儘可 能將板擦往前推,不可急速來回彈振,膝關節保持伸直 不可彎曲,最遠時使中指觸及刻度,暫停二秒,以便記 錄。

記錄方式:每位受試者練習一次,測驗二次,取正式測驗之最佳成 績記錄,單位為公分,並取到小數點第一位。

圖3-53 坐姿體前彎示意圖(教育部教師體適能指導手冊,2000)

(三)肌肉適能--一分鐘仰臥起坐測驗

測驗目的:評估受試者腹部肌肉之肌力與肌耐力。

測驗器材:海棉墊1×1公尺二塊,SEIKO SO31-4000碼錶。

測驗方法:1.預備時受試者將身體仰臥平躺於地面肩胛部位觸地,雙 手交叉置於胸前,雙手掌輕放肩上(肩窩附近),雙腳 屈膝約呈90度角,足底平貼地面。

2.施測者以雙手按住受測者腳背,協助穩定。

3.測驗時利用腹肌收縮使上身起坐,雙肘觸及雙膝後,構 成一完整動作,之後隨即放鬆腹肌仰臥回復預備動作,

需背部肩胛骨接觸地面後才可開始下一動作。

記錄方式:以次為單位,計時六十秒;在三十秒時與六十秒時 分別記錄其完整次數。

圖3-54 一分鐘屈膝仰臥起坐預備圖 圖3-55 一分鐘屈膝仰臥起坐完成圖

(教育部教師體適能指導手冊,2000) (教育部教師體適能指導手冊,2000)

(四)心肺適能--女生800公尺、男生1600公尺耐力跑測驗 測驗目的:測驗耐力

測驗器材:SEIKO SO31-4000碼錶、標示旗。

測驗方法:1.受試者採站立式起跑,位於起跑線後,聞「預備」-「跑」

之訊號後,盡力跑完八百公尺。

2.計時員位於終點線上,當發令員放下標示旗的同時按下 碼錶計時,當受試者的胸前經過終點線上方時,要立即 按下碼錶停止計時。

記錄方式:以秒為單位,取到小數點第二位,測試乙次。

(五)敏捷性--10公尺4次折返跑測驗 測驗目的:測驗敏捷性

測驗器材:SEIKO SO31-4000碼錶、厚寛各5公分長10公分之木塊二 塊。

測驗方法:1.劃兩條距離10公尺的平行線,一條為起終點線,一條為 折返線(圖3-56),二個半徑50公分的圓圈在線外剛好 接觸著每條平行線的中央。

2.受試者站在起點線的後面做預備跑姿,當下達「開始」

口令後急速跑向折返線外,撿起放在圓圈內的木塊,折 回將木塊放在起跑線後方之圓圈內,但不能用擲,不要 停頓再返回撿起另一木塊再向起點線衝刺通過,第二木 塊可以不必放下。

3.第一趟跑向折返線然後再返回起跑線(第二趟),之後 再折返跑到折返線(第三趟),最後衝過起點線(第四 趟,也就是終點線),整個過程必須以最大努力跑。

4.若受試者在測驗過程中因跌倒而中斷,則該次測試不 算,並安排至最後再行施測。

記錄方式:以秒為單位,記錄至十分之一秒,共測驗乙次,並記錄 下所測得之成績。

10公尺

起 點 線

終 點 線

折 返 線

圖 3-56 10公尺4次折返跑測驗示意圖

(六)協調能力--立定壘球擲遠測驗

測驗目的:測驗受試者之上肢瞬發力及協調性。

測驗器材:壘球、皮尺、石灰、劃線器。

測驗方法:1.以1公尺為半徑畫圓從圓心畫一角度60°。在兩夾角線中 之區域為投擲範圍區。兩夾角線中所夾之弧線為投擲 線。投擲時必在投擲圈內完成。

2.球先抹上石灰粉,以便判定。

3.受試者兩足前後分開,站立於投擲圈內,以慣用手持球 盡力作單手肩上投擲,腳步可採前後開立或一腳作跨步 之動作。指導受測者用力向遠處高空投擲。

4.丈量投擲距離是從投擲圈圓周內緣至球著地點間最短 距離為準。

記錄方式:試擲一次,正式擲二次,以較優者為成績,以公尺為記 錄單位,取到小數點下一位。

(七)平衡能力--閉眼單足立

測驗目的:測驗受試者之靜態平衡能力。

測驗器材:SEIKO SO31-4000 碼錶一個。

測試方法:1.受測者睜眼,雙手自然放置體側,雙腳與肩同寬。

2.受測者聞開始之動令,閉眼同時以任一腳單腳直膝站 立,一腳前舉(或後舉)自由放置,其腳跟至少需離地 面15公分以上。

3.自腳離開地開始計時,至失敗為止。受測者之支撐腳移 位、另一腳觸地或身體其他部分觸及地面時均告失敗。

4.測試以100秒為最高,達到即可停止測試。

記錄方式:左右腳各測一次,取其優,以秒為計時單位,小數點取 兩位。

(八)速度--六十公尺衝刺測驗

測驗目的:測驗受試者快速移動的能力。

測驗器材:SEIKOS O31-4000碼錶、標示旗。

測驗方法:1.發令員位於起跑線前三公尺處,用標示旗與計時員聯絡。

2.受試者採站立式起跑,位於起跑線後,當發令員喊「預 備」口令時受試者身體前傾,取好立姿起跑的動作,然 後聞「跑」口令時以全速衝刺跑向六十公尺的終點線。

3.計時員位於終點線上,當發令員放下標示旗的同時按下 碼錶計時,當受試者的胸前經過終點線上方時,要立即 按下碼錶停止計時。

記錄方式:時間以秒為單位記錄,並取至小點以下二位,測試乙次。

(九)反應時間--上肢握棒反應測驗

測驗目的:測量受試者手部抓握落棒的反應。

測驗器材:鐵尺,長45公分。

測驗方法:1.受試者坐在椅子上,慣用手置於桌上,虎口打開成U型 準備,雙眼注視尺上20公分標記處。

2.施測者將鐵棒放開,受試者見鐵棒掉落隨即抓住鐵棒。

紀錄方式:測驗二次,取最佳值,以公分為單位,並取到小數點第 一位。讀數時,以手指最高點為準。

(十)瞬發力--垂直跳測驗

測驗目的:測驗受試者之下肢瞬發力。

測驗器材:皮尺、三角板一支、透明膠帶一卷、雙色印泥一盒、海 報一張。

測驗方法:1.受試者以側身雙足併立站於牆邊,靠牆側的手指指尖沾 上印泥,盡量伸直手臂於牆上作原始高度記號。

2.測驗時,受試者站於距牆20公分之平行線外,雙足平行 與肩同寬,向後擺臂屈膝下蹲後,全力往上跳躍至最高 處時,並在牆上劃下另一跳躍高度記號,丈量兩記號間 距離,即為跳躍高度。

記錄方式:共跳兩次,取最佳值為跳躍高度,並將跳躍高度減去原 始高度,作為測得之成績。以公分為單位取到小數點第 一位。

第六節 研究步驟

本研究在相關文獻探討後,確定研究目的及範圍,建立研究架構,並經課 程及量表的設計、預試、修正後正式實施,採前測、後測設計,比較身心動作 教育實施前後研究參與者運動能力與身體自我概念的改變情形,然後將資料整 理分析討論,驗證假設,最後提出研究結論與建議。研究程序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準備階段,第二階段為課程、問卷設計階段,第三階段為正式施測,

第四階段為運動能力及身體自我概念資料整理與結果分析,整個研究之主要程 序如圖3-57 研究流程圖所示:

第一階段: 廣泛研讀文獻

確定研究方向

相關文獻收集與分析整理

第二階段: 身心動作教育課程擬定 取得身體自我概念問卷使用同意書

課程預試 問卷預試

課程修訂與定案 問卷修訂與定案

第三階段: 運動能力及自我概念前測

正式實施課程

身體能力及自我概念後測

第四階段: 資料編碼及登錄建檔

結果分析

論文撰述

圖3-57 研究流程圖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