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身體自我概念的理論及相關研究

本節共分為四部份,一、探究自我概念的意義與內涵,二、探討身體自我 概念的內涵及沿革,三、討論身體自我概念的測量及相關研究,四、小結。

一、自我概念(self-concept)的意義與內涵

Bynre(1974)認為自我概念是個人對其自身行為、能力、身體、個人價值 感所持的態度、判斷與價值,亦即是個人對自己的知覺與評估。郭為藩(1979)

在其《自我心理學》一書中指出,「自我」的意義相當不容易界定,郭氏綜合各 種關於自我概念的論述,認為自我概念是一種概念性的建構,為個人所知覺,

並認定成為自己,表現於行為系統,成為一種客體的模式而存在。易言之,自 我概念即是個人本身對自己的看法與態度,是個人對自己所知覺的影像,包括 自我評價的過程,而感受到自尊或自我接納。

張春興(1995)指出自我概念是個人對自己多方面知覺的總和;其中包括 個人對自己性格、能力、興趣、慾望的了解,個人與別人和環境的關係,個人 對於處理事物的經驗,以及對生活目標的認識與評價等。在認知心理學中,自 我概念被定義為行為模式與行動的主因,而許多領域如運動、健康、教育、臨 床與社會心理學中,正面的自我概念被認為可引發個體導向優良的結果(Marsh, Asci, & Tomas, 2002)。Jones(1988) 認為自我概念是被(1)身體知覺;(2)

注意力的再認知;(3)身體意象;(4)對自我能力的概念,這些因素交互作用 所形成的。

自我概念簡單講就是一個人對自己的看法,包含我們對自己的行為、能力 或價值觀所持有的感覺、態度及評價。它包含兩項特性是不能忽略的:

( 一 ) 自 我 概 念 是 包 含 一 個 人 的 身 體 意 像 ( body image )、 自 我 認 同

(self-identity)、性別認同(gender-identity)、自尊(self-esteem)等 多個部份結合而成的組織,這些部份是環環相扣,相互影響的。

(二)自我概念是在成長的過程中藉由與他人互動發展而成的,它會影響 行為,也會受外界的反應而改變,所以是一個持續發展的動態歷程。

Shavelson, Hubner, and Stanton(1976)提出階層模式的自我概念建構,認 為自我概念是個人對自我的知覺,是透過與環境的經驗、與重要他人的互動及

綜合上述學者對自我概念意義的探討,自我概念可說是指個人根據對自己 行為的內在知覺、對外在情境的知覺及他人對自己的看法,所形成對自己主觀 的看法。它具有多個層面,會隨著個體成長、社會化以及與他人互動的歷程而 改變。

二、身體自我概念的的內涵及沿革

個體身體的自我概念是依據身體範圍內各方面要素的能力感覺。身體的自 我概念包含許多特殊的能力概念,例如:運動能力知覺及身體外觀(高、矮、

胖、瘦或個人魅力),個體身體範圍內的自我概念水準乃依據個體在該身體領 域內各種要素的能力概念的程度而定。Fox(1990)主張:身體領域中所存在的 概念範圍可以說是從特定領域的能力概念延伸至整體自我認同的概念。

Shavelson, Hubner, and Stanton(1976)所提出的階層組織對於身體自我概 念的分類提供了一個思考的方向。Fox(1987)指出:或許自我概念包含了一系 列可能的層次,圖 2-3-1 為他所提出可能應用於身體領域中各層次的模式。Fox

(1987)將他稱為:身體領域概念的階層分類(ahierarchical classification for perceptions in the physical domain),後來又將他稱為「身體自我概念的不同層次」

(different levels of physicalself-perception)。

在 Fox(1990)的模式中,結構第一層表示:整體自尊(Rosenberg, 1965)

或整體自我價值(Harter, 1982)的測量;第二階層代表:身體領域和身體自尊 或價值所有感覺的整體概念之結果;第三階層代表:身體次領域區別以及 Shavelson, Hubner, and Stanton(1976)的模式中身體能力和身體外觀的評估,

大部分身體能力的區分乃依據運動能力的知覺測量而來。第四階層代表此模式 進一步分類或身體領域中的特殊能力,如:足球技巧、體型的自我評估。第五 階層明確表示特殊工作能力的概念,如:足球射門技巧或其他特質(如:具吸 引力的容貌)。第六階層為特殊狀態下的評估,如我能在十二碼罰球中得分或

我今天感覺很好。

整體 持久的

特殊 易變的 階層一:概括的 整體自尊

階層二:領域 身體自尊 運動能力 身體外觀 階層三:次領域

體格/體態 階層四:次層面 足球技巧

射門能力 漂亮的臉 階層五:行為

階層六:狀態 我能罰球得分 我今天的感覺很好 圖2-7 身體自我概念的不同層次(許鋕誠,2004:21)

身體自我概念的不同層次所顯示的意義是:個體身體的自我評估會因為他 們過去的相關狀態、持續或穩定和滿意的狀態而有所差異。最高層的要素被認 為會因底層要素的改變而有所改變,從上而下是由整體、持久到特殊、易變的。

身體自我概念與運動行為的關係,Sonstroem(1978)提出「身體活動參與 的心理模式」即主張-身體能力的知覺將會促進個體對於身體活動的心理吸引,

同時反映出高度的身體活動參與,且在持續的運動參與中提升身體能力。Fox

(1987)針對身體自我概念與運動行為的關係,提供另一個模式。認為身體自 我概念會影響活動參與的持續時間,進而提升運動技能與體適能;而運動技能 與體適能的增加能提升身體自我概念。經由Fox模式,瞭解到身體自我概念、運 動持續時間與運動技能三者之間的循環關係。葉素汝(2003)亦提到運動心理 學家們發現到身體自我概念,可以提升運動的成績表現、促使個人更規律地參 與身體活動、讓個體能夠更瞭解整體的自我概念。所以身體自我概念影響著運 動程度及表現。

三、身體自我概念的相關研究

自從Shavelson, Hubner, and Stanton(1976)提出了多向度、階層式的模式 之後,自我概念在這個模式中被廣泛的定義為個體的自我知覺,而自我知覺是 經由個體經驗及個體對環境的解釋所形成,且特別受下列因素所影響:重要他 人的評價、增強及對自己行為和成就的歸因(Marsh, 1993)。而對這個模式的 驗證已有很大的支持(Marsh, 1990a; Marsh, Byne, & Shavelson, 1988),但也 顯示自我概念本質上比原來預期的階層少,而使Marsh(1990b)修正了這個模 式。

而這個Marsh / Shavelson的模式,基本上是用來研究學業領域的自我概念;

而Vispoel(1995)亦將這個模式應用在藝術領域的自我概念。在自我概念的研 究愈來愈重視以特定構成要素應用到特定領域的同時,運動心理學家也在爭論 以適用於運動情境的測驗來取代一般心理測驗的必要性。在這個領域中,也逐 漸有身體概念的測驗發展出來區分身體自我概念與整體自我概念及自尊之間的 關係。這些工具不同程度的以Marsh / Shavelson多向度、階層式的自我概念模式 和自我概念工具為基礎(Marsh, 1994)。

早期有關身體自我概念的研究數量並不多,都是將一般的自我概念用在運 動情境中,分析時特別重視身體自我的分量表部分。Denby(1977)以田納西自 我概念量表(Tennessee Self-Concept Scale)為工具,研究輸贏對八年級參與籃 球運動的一般學生和籃球校隊在自我概念上的差異;結果發現輸贏並不會造成 身體自我概念的改變;而一般的籃球運動參與者的整體自我概念及身體自我概 念都比籃球校隊低。Wilfley and Kunce(1986)以參與運動課程的 83 位成年人 為對象,研究運動的身體及心理效果;身體的健康指標以運動持續、體適能及 心跳率代表,心理部分以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的「身體自我」分量表及情緒狀 態量表為指標。結果發現,在全程完成課程的 49 人中,其持續力、體適能、身 體自我概念有顯著增加,而心理緊張也顯著降低。

Fox(1989)為了發展一份具有信度、效度且可運用在運動領域的「身體自 我知覺量表」(Physical Self-Perception Profile),以大學生為研究對象並以開 放式的問卷來分析身體自尊的重要因素,結果提出一個自我知覺的三階層模 式,模式的最低層有運動能力(sport competence)、身體吸引力(attractive body)、 身體強度(physical strength)及身體狀況(physical condition)等四項因素;第 二層是身體的自我價值(physical self-worth);而這個模式的最高層是整體的自 尊(global self-esteem)。探索性和驗證性的因素分析證明身體自我知覺量表PSPP 具有良好的信度與效度。而Sonstroem, Speliotis, and fava(1992)亦再以成人為 對象,對PSPP的結構及效度進行驗證,結果發現在效校標關聯效度方面,能有 效區分運動參與者與非運動參與者,且能夠預測運動涉入程度。

Marsh(1994)以13和14歲的女生為研究對象,研究身體自我概念六個分量 表(耐力、平衡感、柔軟度、肌力、外表、整體的身體能力)和五項體適能指 標(耐力、平衡感、柔軟度、靜態肌力、瞬發力)之間的關係。以階層驗證性 因素分析進行統計分析六個身體自我的分量表,且支持性多向度、階層的身體 自我概念模式;同時,第二層因素,也就是整體身體自我概念和整體體適能之 間也有顯著的相關。

Marsh and Redmayne(1994)發展的「身體自我描述問」卷PSDQ(Physical Self-Description Questionnaire),以驗證性因素分析(CAF)進行統計考驗,結 果支持原來設計的11個身體自我概念分量表(肌力、耐力、平衡感、柔軟度、

協調性、活動、運動能力、外表、整體的身體能力自我概念和自尊、身體肥胖、

健康)。另外也以多項特質多方法(multitrait-multimethod)對PSDQ和PSPP及 身體自我概念量表PSCS(Physical Self Concept Scale)進行統計分析,並從心理 計量的理論及實用的觀點來考量,結果顯示PSDQ具及區別效度有輻奏效度,而 對PSPP的效度則持保留,認為需再進行更多的研究來驗證。

Bandura(1977)利用自我效能理論作為行為改變的中介,此種說法已獲支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