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檢討與反思

本節針對研究者於文獻的分析,教學晤談法實施的情形與訪 談問題的設計,及原案的分析、整理,提出研究者本身的省思。

一、 文獻的整理與探討

在文獻的探究方面,有關分數的研究相當的多。但由於研究 者本身的學術素養有限、時間有限、體力有限,並無法一一探究,

難免無法周全。且如何將所閱讀過的文獻,加以吸收,加以適當 的組織安排以契合本研究,這都是研究者本身應該加強的地方。

二、 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用的是教學晤談法來作為資料蒐集的方式,希望透 過適當的佈題,來引發兒童分數概念的活動。因此,如何佈出適 當的問題相當重要。此外,研究者本身兼具研究者與參與者的角 色,宜避免過度的干擾,而影響學童的解題表現,這都是研究者 時時要提醒自己的。

在訪談進行中,研究者發現本身的說話速度過快,如此可能

會影響兒童概念的表現。此外研究者有時還是會流於將兒童的解 題表現視為當然,而有時又急於了解兒童解題的表現,於是會詢 問其是否為…意思,如此搞不好會誤導學生,甚至學生會不得不 同意老師的解讀。然而研究者如何從兒童的反應中,再佈下一個 問題來釐清兒童的解題意圖,這似乎是嚴重的考驗著研究者。

三、 訪討問題的設計

訪談問題的設計,研究者是根據 82 年版的教科書與教學指 引探究後,並與指導教授討論後所確定下來的。主要的問題是:

部份-全體的測試、整數四則及比較概念、分數的基本概念及其 使用的相關問題,此外也提出有關有理數的子概念的相關問題。

然而,在部份-全體的測試中若能加入被加數未知問題及被 減數未知的問題會更完備。此外,研究者對異分母加減問題亦未 特別提出,當初的想法是可由異分母的比較中就可窺知異分母的 加減,但現在反省,發現研究者在此太站在” 成人 ”的眼光來推 論了。如果能將上述提及的問題也加以考慮,我想所收集的資料 會更完整。

四、 訪談的進行

在九次的訪談中,研究者發現與兒童培養默契似乎挺重要 的,研究者要能從學童的表現中去判斷是否無心再受訪了,何時

該中止該次的訪談。此外與學童建立起合夥人的關係,學童較能 輕鬆自如的表現。

再者,訪談的場所,是直接選用該生的教室,由於該班導師 在,偶爾也會有一兩位同學還留在教室,再加上學校的鐘聲,如 此多少都會影響訪談的進行。

五、 研究者介入的情況

研究者欲收集的是兒童自發性的解題活動。倘若介入指導性 的教學解題,會因此而失去兒童原始的初衷。但為了避免兒童的 挫折,使得訪談能持續進行,有時又不免要介入。而介入的時機 拿捏,這真的考驗到研究者本身。有時我也不免會懷疑我是否說 太多了。

六、 原案的分析與整理

本研究重要資料是晤談後全程錄影的資料,以及怡棻的解題 過程所留下的紙筆記錄、與研究者所觀察的心得記錄。然而在進 行原案的分析時,如何從不同的解題活動中去區分、判別相同類 型與不同類型的解題活動,甚至如何從不同角度來看同一解題活 動,這真的讓研究者思考得腸枯思竭,花費不少時日。

此外,在分析時要儘量做到不做適度的推論,這更是一再的 考驗研究者的能力。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