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檢討與建議

在本節中,根據上述研究結果,試提出若干建議以及研究者所設計的延遲滿足實 驗進行檢討為今後相關的研究之改進與參考。

一、延遲滿足實驗之檢討

(一)延遲時間的長度

本研究的延遲滿足實驗參考過去Mischel 的實驗,以棉花糖為獎勵物,可以延遲 的幼兒可以多得一個棉花糖,分成可延遲與不可延遲兩組幼兒。甚至在國外有些研究 延遲時間長達一天,但因為幼兒以一天為時間,幼兒離開了研究場域會有太多的外在 因素與限制,這是我們研究者無法去控制的。因此在本研究時間以30 分鐘為限,每過 10 分鐘幼兒就又可以多得一個糖果,與過去不同在於本研究的獎勵是以數量多來引吸 幼兒延遲。在本研究裡,30 分鐘的等待對於幼兒來說,已經是一個很長時間的等待,

但若以一個研究來看,幼兒長時間的等待又會影響到心理狀態。因此,在本研究裡不 是要幼兒延遲等待越久越好,而是要為了要了解可以在一個時間內願意來延遲滿足的 幼兒,他的種種差異與相關為何?

那麼到底時間要多長才算是一個標準,以幾種延遲滿足研究方法來看,所有的延 遲滿足實驗中,幼兒的等待時間都是由研究者來操控的。或許可以完成30 分鐘的幼兒 來說,他可以延遲更長的時間(亦創造更長的延遲時間),但時間延遲過多或許對幼兒 心理造成一種壓力。以目前的研究來說,在延遲滿足能力的發展未對不同年齡的幼兒 等待時間制定常模。可進一步來探討時間的多長才是一個標準。

(二)延遲滿足獎勵物

在過去的研究裡,皆大多使用糖果(食物)為主,甚至有些研究是採用神秘箱的方 式,把禮物放在於抽獎箱內保有神秘感,小朋友皆表達對遊戲抽獎之興趣。對於此獎 勵物的用法,要確定幼兒對此獎勵物是有興趣的且喜歡的,這樣對此實驗才會有效果。

對此,本研究使用的是以糖果為獎勵物,糖果對幼兒來說固然是有吸引力,但因為城 鄉的不同、社經不同、個別差異等情況下,不是每一位幼兒都會糖果具有興趣或喜歡,

因此,在多數的情況下,要排除掉不喜歡糖果的幼兒,以利研究的進行。當然,獎勵 的方式可以有多種,只是糖果的獎勵可以是在現場方便且立即獲得的。

甚至可以使用集點、貼紙、獲得幾次小幫手、進級制度等方式。延遲滿足的運用 可以有很多種,只是要讓幼兒知道,在延遲(完成某事)之後所以獲得是超過當前獎 勵的。

(三)延遲滿足可以訓練嗎?

在本研究進行延遲滿足實驗時,曾對其中一間園所實施此方式。當我對幼兒進行 延遲滿足實驗開始時,幾乎全班幼兒把第一顆糖果都吃了下去,以平均時間來看幾乎 無法延遲。此時研究者再進行第二次的實驗,又再清楚的說明一次,若再給予一次機 會,你們要不要再等,全體幼兒都說要等,那麼我就再給予幼兒一次機會,當延遲滿 足實驗開始時,幼兒們真的延遲時間有變長,而且有獲得第二個糖果,但還是無法達 到最終目標。由此可證,當第一次的實驗之後,他們更明白了此原則,延遲時間的確 有加加長了。但基於研究公平性,本研究是以第一次的延遲滿足實驗的時間為主。

另外,在李百麟與王巧利(2009)研究中提出幼兒約 2 歲即具有延後享樂之能力,

且愈早訓練愈好。在他們的研究裡實驗組直接告訴幼兒你很會忍耐的標籤效應,的確 會影響幼兒的行為,比控制組未貼任何標籤之幼兒要來得會忍耐,以一次標籤就能達 到2.1 分鐘之差別。

由以上兩個例子中,可以得知,延遲滿足是可以訓練的,而且當幼兒給予再一次 機會時,他會更加把握兩次的機會,而來獲得更多獎勵,且這延遲對幼兒是有意義的。

同樣的,不同的方式給予幼兒正向的標籤效應,幼兒會產生自我實現預言與自我期待,

因此正向的標籤效應行為影響了幼兒正向的行為後果。

建議相關幼兒教育工作者或家長,當孩子在學習過程裡,多給予幼兒學習機會與 正向的增強,當幼兒明白了他當下所做的,再給予一次機會時他會做的更好,而且他 會在過程獲得加倍成就感與信心。

(四)延遲滿足與情緒能力就教育意義來看

由本研究發現,情緒調節與延遲滿足有關係。當然,情緒教育的重要性,一直都 是幼兒教育所關注的,對於情緒教育來說,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教師本身對於情緒教學 了解。故教師對情緒的觀念深深影響其對幼兒之情緒發展的判斷;且進行情緒教育時,

教師若無法抓住情緒的本質與核心,則將發現,每次進行的教學活動,依舊只是知識 的傳遞,而非心智的啟發。但教師若對「情緒」有清楚的了解與認識,則不管是教學 活動或日常輔導,皆可以是情緒教育。

在情緒能力中的情緒調節是最難去達成的部份,但也是情緒教育中最重要的部份。

而調節最重要就是當幼兒對一件事情的想法改變時,他的心情也就會隨之轉變,也是當 負向的情緒出面時,透過想法引導為正向的情緒,這就是最基礎的情緒調節。當我們很 多好的調節機制時,面對幼兒的延遲滿足,幼兒就會因等待是一個正向的規範,幼兒減 少衝動的發生,避免幼兒間的衝突與爭吵。這就是在延遲過程中,一個很重要的調節想 法,當幼兒調整情緒,延遲自己當下負向情緒想法,透過教育的過程讓幼兒再一次機會 有積極樂觀的想法。以培養幼兒有樂觀正向健全的人格發展,以及在文獻中也發現願意 等待的幼兒在未來的成就優於不能等待的幼兒。

二、未來研究之建議

(一)在研究方法上

在本研究結果得知,延遲滿足與情緒能力有相關存在,但不一定表示兩者之間有 因果關係存在,那麼在未來的研究或許進一步來以實驗研究的方式來進行情緒能力的 提升對於延遲滿足能力是否也會提升。如同莊秀敏(2009)對提升社經弱勢幼兒情緒 能力之實驗教學研究,在未來研究進一步可以對實驗組的幼兒進行情緒能力課程之後 再進行延遲滿足實驗,與控制組未對任何實施情緒能力課程來比較看看,兩組之間的 延遲滿足能力差異為何。

在未來也可追蹤本研究裡70 位幼兒延遲時間較長與不能延遲的幼兒在上了小學 後他們的學業成績與性向發展,是否會因為在學齡前階段的延遲滿足能力而影響了他 往後的學業能力發展。可再一次驗證過去文獻所提出的,可以延遲等待的幼兒在未來 學業與成就都高於不能延遲等待的幼兒。

(二)在研究背景變項上

在本研究裡,社經地位的高低與延遲滿足能力有相關。因為在本研究中高社經地 位幼兒佔多數(65%),那麼高社經地位的幼兒是否真的延遲時間較長,在未來可以取 選樣本可以都是高社經地位的幼兒再來做一次驗證。

再者,可進一步對於城鄉差距的幼兒來進行實驗性的研究,以兩組再做比較,並 給予同樣的控制變項,施予實驗之後,再看城鄉之間的幼兒對於延遲滿足能力與其他 能力的結果為何。以及自變項可考慮不同年齡(小、中、大班)、或家中排行,家庭型 態、教養方式等,來進一步看延遲滿足能力與變項之間的關係。

(三) 延遲滿足實驗方式

在本研究裡是採取團體實驗延遲滿足,因此可以在一個時間內(30分鐘)就可以把 全班的幼兒施測完畢。但如第四章的綜合討論中,團體實驗與個別實驗方式會有不同的 行為與效果出現。因此,在未來的研究中可以進一步來採取一對一個別實驗的方式,或 許幼兒在延遲時間效果會有不同的發現,以及在延遲策略行為也會有不同的發現。但採 取個別實驗的方式的缺點為比較耗時,無法在一個時間點就把全班幼兒施測完畢,必需 要一位一位來施測,因此研究者在實驗時間會花費更多的時間。

(四)對於本議題的相關研究上

由本研究得知延遲滿足的重要性,以及與情緒能力有相關存在,建議國內學術相 關研究者可以針對此議題有更多的相關研究,在國外對延遲滿足相關的研究已經有將 近五十年之久(1962 年~至今),以及中國大陸近十年來對此議題也有許多學者對此研 究的關注,甚至將延遲滿足研究運用於特殊幼兒。但對於國內來說,此研究還是比較 稀少,希望國內學者對此有更多的看見與研究發現。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淑俐(1990)。國中階段青少年情緒的發展與問題及輔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 究所博士論文。

江文慈(1999)。幼兒情緒智力發展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江旭麗(2004)。社會控制、自我控制與少女偏差行為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犯罪學研 究所碩士論文。

庄文婷、侯春在(2009)。兒童早期自我延遲滿足能力及其發展特點研究綜述。教育探 索,218,116-117。

吳柳蓓(2004)。自我控制、同儕關係與青少年偏差行為相關性之研究。南華大學:

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百麟、王巧利(2009)。幼兒延後享樂能力與標籤效應及誤導提示之關係。台東大學 學報,20(1),33-56。

李瑞玲、黃慧真、張美惠(譯)(1998)。D. Goleman 著。EQII(Working with emotional intelligence)台北:時報文化。

周逸芬(編譯)(1997)。Jane B. Brooks 著。發展與輔導。五南:台北。

幸曼玲、簡淑真(2005)。國民教育幼兒班課程綱要能力指標專案研究。教育部委託專

幸曼玲、簡淑真(2005)。國民教育幼兒班課程綱要能力指標專案研究。教育部委託專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