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夏天協奏曲》在影視教學的應用

第一節 歷史教科書中的金門

1949 年,中華民國政府因國共內戰失利,退守台灣,統治的範圍主要是台 灣島、澎湖群島、金門、馬祖這四個地方。金門、馬祖這兩個地方離中國大陸較 近,許多人都是因為要去金門、馬祖當兵,才有機會踏上這兩塊土地,而大多人 會認識這金馬這兩個地方,除了當兵的機會,就是透過教科書的內容或是影視媒 體的訊息。所以把教科書中的金門、馬祖課文呈現出來,讓大家了解對沒有去過 金門的人,是如何建立他們的金門、馬祖意象。

現在國中社會領域課程的規劃是國一是台灣地理和台灣歷史,國二是中國地 理和中國歷史,國三是世界地理和世界歷史。1989 年政府開放民間出版教科書 以前是國立編譯館主編的版本,目前社會科的教科書版本有翰林、康軒、南一這 三家出版社。以筆者任教的學校為例,教科書選用主要是翰林版及康軒版本的教 科書輪流使用,例如今年國二的社會課本是翰林版,代表學生國一也使用翰林版 教科書,而今年國一就是選用康軒版,所以本論文主要以這兩個版本的課文內容 作為研究參考。假設同學都還沒有去金門玩過,課文內容就是同學認識金門的管 道之一,同學透過上課及課文會對金門產生什麼印象?而那些意象可以代表金門。

而本論文主要是討論金門意象,所以引用的課文將以有提到金門為主。

七上課程,歷史課文,第四章「鄭氏治台時期」

國立編譯館

西元 1644 年,清兵進占北京後,明朝部分遺臣在南方,先後擁立幾位宗 室為王,組織政府,繼續抗清,而延平王鄭成功在 1646 年起義於金門,並派 部將施琅等人到南澳招兵買馬,以廈門、金門為反清基地。鄭氏在大陸抗清期 間,金門曾是鄭軍駐防、練兵和運補糧餉的後方補給站。鄭氏在中國大陸抗清 遭受重大挫折後,決定進取其父鄭芝龍戰領過的土地肥沃、有發展潛力、戰略

地位重要的台灣。

1661 年 4 月下旬,鄭成功將金門與廈門交由他的兒子鄭經留守,率軍約兩 萬五千人先抵澎湖,然後轉進台灣,迅速登陸,展開對荷蘭人的進攻。次年二 月荷蘭人投降,鄭氏允許荷蘭人攜帶自衛武器、財產、糧食和日用品離開台灣。

從此鄭氏統治台灣,建立台灣史上第一個漢人政權。(頁 23-25)1

七上課程,歷史課文,第九章「中華民國在台灣的變遷」

國立編譯館

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共全面發動內戰,政府明令動員戡亂。民國三十八年 (1949 年)初,蔣介石總統被迫引退,局勢逆轉,共軍奪佔整個中國大陸。十二 月,中央政府播遷來台。翌年三月,蔣介石復行總統職務,集中全力鞏固台灣、

澎湖、金門、馬祖等基地,進行政治、經濟、社會的改革。

三十八年五月,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為了維護治安,宣布全省戒嚴,長期 限制人民的言論、出版、集會、結社等自由,而備受輿論的批評。金門、馬祖 則劃入戰地政務實驗區,實施軍事管理,限制住民的自由和參政權,成年民眾 編為自衛隊,支援國軍作戰。(頁 90-91)2

七上課程,歷史課文,第九章「中華民國在台灣的變遷」

國立編譯館

四十餘年來,兩岸關係漸由軍事對抗轉變為和平對峙。中華民國政府播遷 來台前後,中共即長期企圖以武力攻取台灣,而金門、馬祖成為防偽的前哨。

例如三十八年的金門古寧頭戰役、四十七年的金門八二三砲戰等即是。國軍則 固守還擊,不使共軍越雷池一步,兩岸處於軍事對抗狀態。(頁 98)3

1 國立編譯館,《認識台灣(歷史篇)》(台北市:國立編譯館,1999),頁 23-25。

2 國立編譯館,《認識台灣(歷史篇)》,頁90-91。

3 國立編譯館,《認識台灣(歷史篇)》,頁98。

七上課程,歷史課文,第十章「中華民國在台灣的經濟、文教與社會」

國立編譯館 圖 10-11 二級古蹟—金門朱子祠。(頁 109)4

【注釋】民國五十三年,教育部指定金門縣金城初級中學為九年國民教育 實驗學校。(頁 110)5

以上是 1999 年使用的國立編譯館版本的課文,距離現在有 19 年了,提到金 門曾是鄭成功反清復明的基地,金門馬祖在 1949 年成為前線戰地,還劃入戰地 政務實驗區,實施軍事管理,限制住民的自由和參政權,成年民眾編為自衛隊,

支援國軍作戰。所以許多人此時課本上認識到的金門就是戰地又遙遠的地方,因 為從地圖上看,金門馬祖就是比較靠近中國大陸。

七上課程,歷史課文,第三章「鄭氏時期的經營」

翰林版 康軒版

鄭 成 功 在 父 親 鄭 芝 龍 投 降 清 朝 後,仍以金門、廈門為根據地,繼續抗 清,但戰事受挫。後來鄭成功決定進攻 台灣,作為反清復明的基地。(頁 99)6

鄭 成 功 在 父 親 鄭 芝 龍 投 降 清 朝 後,仍然以金門、廈門為根據地,繼續 抗清,卻不幸敗北。後來鄭成功決定進 攻台灣,作為反清復明的新基地。(頁 94)7

以上應該是同學第一次在課本上讀到金門,提到金門曾經是鄭成功反清復明 的基地,此時對金門的印象就已經是戰地,軍事基地。

4 國立編譯館,《認識台灣(歷史篇)》,頁109。

5 國立編譯館,《認識台灣(歷史篇)》,頁110。

6 翰林編輯小組,《社會 1 上》(台南市:翰林出版,2017),頁 99。

7 康軒編輯小組,《社會 1 上》(新北市:康軒文教,2017),頁 94。

七下課程,地理課文,第五章「台灣的區域特色」

翰林版:

第五章第一節「台灣的分區」

康軒版:

第五章第五節「金馬地區—戰地色彩濃厚」

考量位置、自然、人文等因素,一 般習慣將臺灣本島分為北部、中部、南 部、東部等區域,而金門、馬祖則稱之 為離島區域。(頁 53)8

金門、馬祖兩列嶼是福建沿海的大 陸島,地形起伏多丘陵,行政區分別屬 於福建省金門縣和連江縣,與中國的廈 門、福州間,有小三通往來。

金門位於廈門灣口,農業以種植高 粱、花生為主。傳統聚落與戰地遺跡則 是台灣離島中最具歷史特色的代表。

金門村落的守護神—風獅爺。

金門高粱酒,以當地所種植的高梁 作為主要原料,所釀製成的高梁酒,是 金門的特產之一。

金門有許多帶有西洋風的洋樓古 厝。(頁 58)9

七下課程,地理課文,第六章第二節「金門、馬祖離島區域」

翰林版 康軒版

金門、馬祖靠近中國大陸,位置特 殊,為臺灣國防前線,因軍事管制,發 展受限。民國 80 年代戰地政務解除 後,早年的戰地風光逐漸轉化成特殊的 觀光資源,經濟發展的速度愈來愈快。

8 翰林編輯小組,《社會 1 下》(台南市:翰林出版,2017),頁 53。

9 康軒編輯小組,《社會 1 下》(新北市:康軒文教,2017),頁 94。

(一) 自然環境:

金門與馬祖皆為大陸島,地形多丘 陵,海岸曲折。相較於臺灣本島,

雨量少、氣溫低,春季容易起霧。

(二)區域特色:

1.兩岸交流最前線

早年兩岸軍事對峙的年代,本區和 中國大陸之間壁壘分明,經濟發展緩 慢。自實施小三通之後,金門、馬祖成 為兩岸貿易往來的窗口,經濟發展快 速,居民所得顯著提高。

2.蓬勃的離島觀光

金門的聚落與建築別具特色,不僅 有傳統的閩式建築,也有南洋移民榮歸 故里後所興建的洋樓。馬祖居民為因應 當地多強風的環境,就地取材以花崗岩 作為建築材料,發展出獨特的聚落景 觀。昔日戰地的坑道、碉堡,目前也成 為 金 馬 地 區 特 有 的 觀 光 資 源 。( 頁 70-71)10

兩者都提到金門位於中國大陸的東南方,在中華民國地理分區上是屬於離島,

康軒版的課文提到了風獅爺、高粱酒、還有許多西洋風味的古樓,這時老師就可 以說明金門曾經一度有許多人到南洋打拼,賺了錢就匯回家鄉蓋洋樓。翰林有特

10 翰林編輯小組,《社會 1 下》,頁 70-71。

別提到小三通之後,金門、馬祖成為兩岸貿易往來的窗口,經濟發展快速,居民

七下課程,歷史課文,第五章第二節「兩岸關係的演變」

翰林版 康軒版

民國 90 年起,金門、馬祖、澎湖 陸續與福建展開小範圍的直接通航、通 郵、通商,俗稱「小三通」。民國 97 年政府全面開放的三通,俗稱「大三 通」。(頁 123)13

民國 90 年起,政府陸續開放金 門、馬祖、澎湖與中國大陸東南沿海地 區的交流,稱為「小三通」。民國 97 年,兩岸全面開放通郵、通航和通商的 管道,稱為「大三通」。(頁 113)14

在七下的「兩岸關係的演變」課程,把兩岸關係都區分為「武力對抗、政治 對峙、兩岸交流」三個時期。都提到古寧頭戰役是海峽兩岸分裂分治的開始,兩 岸最大的軍事衝突是八二三砲戰,但是囿於篇幅,何謂單打雙不打也沒提,因為 現在國中歷史課的授課時數是一週只有一節課,所以我們上課時都會以課本內容 為主,再進行相關資料的補充。而課本所提的小三通與大三通,是兩岸關係的重 要進展,也因為小三通的出現,讓金門從反共跳板搖身一變成為兩岸橋樑、和平 廣場的角色。

為培養國民應具備之基本能力,國民教育階段之課程應以個體發展、社會文 化及自然環境等三個面向,提供語文、健康與體育、社會、藝術與人文、數學、

自然與生活科技及綜合活動等七大學習領域。15其中社會領域課程分地理、歷史、

公民三部分。康軒版的地理課程,把金門放到第五章第五節,篇名是「金馬地區—

戰地色彩濃厚」。翰林版的地理課程,把金門放到第六章第二節,篇名是「金門、

馬祖離島區域」。介紹的內容主要提到,金馬地區離大陸較近,曾經是戰地前線,

1991 年小三通後,成為兩岸貿易往來的中繼站。高粱酒、貢糖、風獅爺是金門 代表物,而戰地遺跡及坑道則是發展觀光的有利資源。

13 翰林編輯小組,《社會 1 下》,頁 123。

14 康軒編輯小組,《社會 1 下》,頁 113。

15 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

歷史課程主要提到國共內戰及政府遷台後兩岸分裂分治的狀況,而讓海峽兩 岸從軍事對抗到政治對峙,「古寧頭戰役」和「八二三炮戰」是非常重要的兩場 戰役,剛好發生地點都在金門,也讓金門在課本的出現頻率高過馬祖。課文中提

歷史課程主要提到國共內戰及政府遷台後兩岸分裂分治的狀況,而讓海峽兩 岸從軍事對抗到政治對峙,「古寧頭戰役」和「八二三炮戰」是非常重要的兩場 戰役,剛好發生地點都在金門,也讓金門在課本的出現頻率高過馬祖。課文中提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