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死亡的層面

安徒生童話故事如何定義死亡?在了解這個問題之前,先來看一看現代生死 學者如何界定人類的死亡?如何定義死亡是現代生死學迄待解決的課題。曾煥棠 提出身、心、靈、社會四個層面的結束代表死亡:「若死亡代表生命結束,而生 命又是指全人包括身、心、靈、社會等要件。那麼死亡就應該是指:人在身、心、

靈、社會等四部份的結束才算完整,人類對死亡的界定有多方面。」146

生理上的死隨著醫學上的進步,從呼吸、心跳停止為判準轉變為以腦功能喪 失為依據,進一步到大腦皮質功能的喪失才算死亡 「直至一九六 0 年代,「死亡」

之定義乃以血液循環及呼吸停止為依據,而 Roland Puccetti(1969)」則以全 腦功能的喪失才是個體死亡的界定。Engeihardt 認定大腦皮質功能的喪失才是 個體死亡的界定。」147

曾煥棠認為心理的死亡是指一個人對自己或周遭的環境的知覺、期待和希望 已經喪失,心理功能停止,處於麻木不仁或絕望當中。心理的死亡常表現出一種 模糊狀態,也許偶而有知覺,或偶爾沒有知覺,或是當事人故意漠視一切。什麼 因素會導致心理的死亡呢?「心理生命的死亡大部分發生於一個人遭受嚴重的身 心打擊和挫折,或因衰老、腦功能嚴重喪失與受創,或罹患早老性失憶症

(Alzheimer's disease)、、生理的死亡是必然導致全部的心理的死亡。」148 有時心理的死亡會先於生理的死亡,對於因絕望而採取行動自殺者,不管其結果 如何,在生理的死亡以前,心理早處於「哀莫大於心死」的心理死亡狀態。

146曾煥棠 著。《認識生死學-生死有涯》。台北市: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 年 8 月。

19 頁

147同上

148同上 21 頁

人類是群居的動物,彼此依存,有賴各種社會關係的存在。「所謂的社會的 生與死,係指被別人所認為的社會關係存在的方式。當一個人基於實際的考量,

忽視你的存在與基本生存需求時,你和那人的關係便是社會的死亡。」149社會的 死亡指的就是一種人際關係、生存資源、支持系統的斷絕。社會的死亡和心理的 死亡,是現實人生中一種令人難以忍受的殘酷。社會的死亡和心理的死亡與生理 死亡有著連動作用。社會的死亡會造成心理的死亡,社會的死亡與心理的死亡會 加速生理的死亡。

鄭曉江從中國的儒家哲學思想來看「死亡」。人類之所以被稱為「萬物之靈」, 不同於其他動物,在於人類有道德節操,道德可說是人的本質,因此有所謂「殺 身成仁,捨生取義」,視道德節操的存續為生命存續的一個指標,道德層面應當 納入人類存活與否的考量,這是死亡的道德層面:

儒家聖哲的意思明白無誤:人有生理生命,它對人是唯一的、短暫的,

故而彌足珍貴;人又有道德生命,它是人崇高的精神理念,是人之為人 的本質所在。因此,對人而言應該比生理生命更加重要。、、孔子與孟 子共同告誡人們:必經在價值判斷上置道德生命於生理生命之上,一旦 兩者有衝突,則必須做到「殺身成仁」、「捨生取義」。」150

儒家聖哲努力在有限的生理生命裡建構道德的生命,達到「內聖外王」的目 標。儒家以「立功」:發揮自我非凡的能力以造福民眾,建立輝煌的功業、「立德」: 樹立道德榜樣,以自我崇高的精神人格感化萬民、「立言」:著書立說,以期思想 結晶能流傳至後世子孫,影響千秋萬代,達到「雖死猶生、雖死猶存、雖死而永」

151的目的。

149同上 21 頁

150鄭曉江 著。《超越死亡》。台北市:正中書局。1991 年 1 月。25、26 頁。

151 同上

人類不同於動物之處還在於人類有宗教行為,在界定人類的死亡時,宗教 層面的考量也應當納入其中。

基督教有第一次死亡和第二次死亡的說法:第一次死亡是人人都會有的經 歷,等到基督再臨之時,所有的死人都要復活,一同面對末日審判。經過末日 審判,相信上帝的人,靈魂將與上帝同在,進入天堂。反之,靈魂將墜入地獄,

這是永遠的死亡,又叫作第二次的死亡。因此,有些人只會經歷到第一次的死 亡,另有些人則要承受第二次的死亡。

以基督教觀點來看,第一次的死亡不是真正的死亡,稱之為「睡了」或「安 息」;第二次的死亡才是真正的死亡。這是死亡的宗教信仰層面。

人類和其他動物還有一項重要的分野,在於人類有歷史文化,動物則否。科 塔克在《文化人類學-文化多樣性的探索》一書表示:「人類和一些具社會性組 織的動物如螞蟻、蜜蜂、野狼等一樣過著群體的生活,然而人類具有文化的特質,

人類所擁有的文化卻是人類獨有的。」152所有的人類都具有文化,人類都具有習 得文化的能力,透過學習而代代相傳,文化可說是為人類的特徵。

《論語子罕篇》記述孔子和弟子周遊列國途中被困於匡地,生死存亡之際,

孔子說:「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

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孔子將他個人的生死存亡與歷史文化的存亡 視為一體。歷史、文化的存亡是生命存亡的象徵。這是死亡的歷史、文化層面。

在安徒生童話故事中可以看到以上所列「生理的死亡」、「心理的死亡」、

「社會的死亡」、「道德的死亡」、「宗教的死亡」、「歷史文化的死亡」六個 死亡層面的敘寫:

152 科塔克 原著。徐雨村 譯。《文化人類學-文化多樣性的探索》。臺北市:麥格羅希爾 出版。

2005 年 10 月。7 頁。

一、生理上的死

在藝術上登峰造極,完成演出任務時《幸運的貝兒》「他心裡的一根動脈血 管爆了」;《最後的一天》被死神觸摸後「他的心爆炸了」,靈魂跟著死神飛走;

《祖母》說完故事把頭往後靠,「吸了一口氣」安詳寧靜地死了。

以心臟停止跳動,不再呼吸,做為生理死亡的認定,這反映安徒生當時代

(1805-1875)的看法。人死後靈魂飛走,《祖母》的軀體埋葬化為塵土,陪葬 的《讚美詩集》和那朵充滿了回憶的玫瑰花也成了土,在土堆上面,開出新的玫 瑰花。《烏蘭紐斯》追逐林中小鳥而返的修道士,他瞭解千年如一日的意義,發 現自己不過是一粒塵土,隨即告軀體就在塵土中消失了。《沼澤王的女兒》赫爾 珈最後她的身體化做塵土,她站過的地方,只剩下一朵凋謝的蓮花。人類生理層 面死亡後,軀體和動物、植物一樣最後都化為土壤。

二、心理層面的死

《沒有畫的畫冊》第十九夜,熱愛藝術但屢次演出失敗的演員,不斷被觀眾 噓下台,從大劇場飾演主角淪落到寒酸的旅行劇團演出,「可憐的人啊!藝術的 王國裡是不容許低能的人存在的。他有深厚的情感,他熱愛藝術,但藝術不愛他。」

153心灰意冷的他只有哀傷自憐,心中有了自殺的意圖,反覆考慮著要用什麼方法 來結束生命,然後攬鏡自照揣摩自己死後的模樣。

上吊是一種不光榮的死,而毒藥並不是任何人手裡都有的。我知道,這 兩種辦法他都想到了。我看到他在鏡子裡看了看自己慘白的面孔:他半 睜著眼睛,想要看看,自己成為一具死屍時是不是還像個樣子。、、他 想死,想著自殺。我相信他在憐惜自己, 因為他哭得可憐又傷心。然而,

153《安徒生童話全集(四之一)》71 頁

當一個人能夠哭出來的時候,他就不會自殺了。154

這個失敗的演員,最後仍然走向上吊自殺一途。從對人生絕望,動念自殺到真 正採取行動,這中間相隔一年的時間,心理的死亡先於生理的死亡。

社會對自殺死亡者採負面的態度,除了負責運載屍體、埋葬屍體的人以外,

沒有任何人為死者送葬。死者被草率地埋葬,墓地任其荒蕪,很快地變成棄置荊 棘野草的地方,因為上吊死亡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

「今天晚上,有一輛很寒酸的柩車出了城門,沒有一個人跟在後面送葬。

這是一個尋了短見的人──是我們那一位擦粉打胭脂被人瞧不起的主 角。他的朋友只有一個車夫,因為除了我(月亮)的光線以外,沒有什 麼人送葬。在教堂墓地的一角,這位自殺者的屍體被投進土裡。不久他 的墳上就會漲滿荊棘,而教堂的看守人更會在它上面加一些從別的墳上 扔過來的荊棘和荒草。」155

《老約翰妮講的故事》裡拉斯木斯因情傷離家,多年後返家,所愛的人愛爾 茜已經嫁給有錢的農夫,拉斯木斯耗盡了他的精力,拖垮了他的身體。他的頭髮 變得稀少和灰白了;什麼事情他也沒有好好地去做。他經常說:「這又有什麼用 呢?」不管童年好友約翰妮如何鼓勵他振作起來,他總是說:「這又有什麼用呢?」

過著行屍走肉的生活。情感的麻木不仁,讓他對周遭環境喪失危險意識:

「我感到冷極了!現在該是上床去睡的時候。睡吧!睡吧!」於是他就 去睡了;他沒有走進屋子,而是走向水池──他在那裡搖晃了一下,倒 地不起。雨在傾盆地下著,風吹得像冰一樣冷,但是他沒有去理它。當

154同上

155同上

太陽升起的時候,烏鴉在水池的蘆葦上飛。如果他的頭倒到他的腳那邊,

他將永遠不會起來,浮萍將會成為他的屍衣。156

酒精混淆拉斯木斯的判斷力,他把水池當成床躺臥,差一點溺斃。約翰妮救 起拉斯木斯,他的身體繼續活下去了,心卻早已死了,拉斯木斯始終說著「這又 有什麼用呢?」這句話,完全失去扭轉生命景況的意志,注定他悲哀的人生,心 理的死亡造成拉斯木斯早衰早亡的結局。

三、社會之死

賣火柴的女孩為家庭經濟奔忙,除夕夜仍赤著腳在寒冷的街頭徘徊,她不敢

賣火柴的女孩為家庭經濟奔忙,除夕夜仍赤著腳在寒冷的街頭徘徊,她不敢

相關文件